① 假如世界上沒有微生物 是一篇生物作文
生命也隨著消失.我們在探詢外星球時所採回的土樣都要檢測是否含有微生物,那是地外生命、文明是否存在的前提和依據. 微生物是構成生命的基礎
② 怎麼寫一篇關於對微生物認識的文章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 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 微生物五大共性: 1,體積小,面積大。 2,吸收多,轉化快。 3,生長旺,繁殖快。4,適應強,易變異。5,分布廣,種類多。微生物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生存息息相關。有很多食品(如醬油、醋、味精、酒、酸奶、乳酪、蘑菇)、工業品(如皮革、紡織、石化)、葯品(如抗生素、疫苗、維生素、生態農葯)是依賴於微生物製造的;微生物在礦產探測與開采、廢物處理(如水凈化、沼氣發酵)等各種領域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微生物是自然界唯一認知的固氮者(如大豆根瘤菌)與動植物殘體降解者(如纖維素的降解),同時位於常見生物鏈的首末兩端,從而完成碳、氮、硫、磷等生物質在大循環中的銜接。若沒有微生物,眾多生物就失去必需的營養來源、植物的纖維質殘體就無法分解而無限堆積,就沒有自然界當前的繁榮與秩序或人類的產生與維續。此外,微生物對地球上氣候的變化也起著重要作用。許多微生物直接參與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吸收,而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成為未來的生物燃料。 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 微生物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③ 觀察微生物的作文360
在科學課上,我們已經做過了不少的實驗了。這個學期,我了解、觀察了顯微鏡下的微小世界。在這些實驗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觀察水中的微生物那個小實驗了。
那天我們來到自然室,看到每組的二、四、六排都擺放著一個褐黃色的小箱子和一個托盤。箱子里放著的就是學生用顯微鏡,托盤里放著一個量杯、一個鑷子、一支滴管、一片載玻片和一片蓋玻片,啊!真齊全啊!這節課一定是要觀察上周老師叫我們帶的污水咯?
上課鈴響了,梁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7頁,我們這節課來觀察污水中的微生物。」然後又問:「上次我叫大家帶的污水大家帶了沒有?」「帶了!」我們一起回答。「交代了實驗的要求以後,我們就開始做實驗了。我們先把污水倒入量杯中,然後用滴管吸進一些水,滴一滴在載玻片上,最後用蓋玻片蓋住,標本就做好了!接著我們小心翼翼地把顯微鏡從箱子里拿出來,輕輕地放在窗邊的課桌上,這樣光線就強多了。我調好了反光鏡後按下壓片夾,把標本夾住,並把它調整到載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然後脫下眼鏡,看著目鏡慢慢地轉動調節旋鈕。啊!看見了!這是一個小小的藍色「世界」,「地面」上還有一些氣泡似的東西,右邊還有一座「冰山」,可是沒有看見什麼動的東西啊!哎!誰叫崔藝凡帶的是她媽媽拖地的水而不是陰溝里的水呢?這時,鄭楠高興地對這梁老師大叫:「梁老師!我們這里看到了會動的東西!」我急忙跑到她們那兒一看,真的!裡面有一些像蟲子似的東西在爬來爬去,速度快極了!梁老師走來一看,就對著全班人叫:「你們快來看看,鄭楠這里出草履蟲啦!」同學們聞聲跑來,我急忙躲開,心裡驚異著這小小一滴水中那神奇的微小世界。
④ 關於「如果沒有了微生物」的想像作文
將會如下:
1 動植物體內沒有微生物就無法正常生存。
2 環境中沒有微生物就所有的垃圾,動植物屍體無法分解,維持死時狀態。屍橫遍野。垃圾如山,但沒有臭味。
3 整個來說,就是地球變成一個沒有生物的地方。
你知道了這些就很容易想得出各種各樣的樣子來了。
做事情還是自己先動動腦比較好。不然腦袋會生銹的。
⑤ 我認識的微生物作文
對微生物的認識
地球上,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許多生物,它們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如,動物、植物等,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有一種生物,——它就是微生物,一個不起眼的「小人國」。
今天下午的科學課上,我第一次認識了微生物。
鈴聲響起,科學老師走了進來,只見他手上提著一隻籃子,裡面放著一台顯微鏡和一瓶很臟的水,咦,我不禁納悶:老師帶一瓶臟水來上課,干什麼用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認真聽老師講課……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請大家歡迎。」我們帶著疑問將目光投向老師,這時,老師將載玻片拿出來,用滴管從那很臟的水中取出一滴,放在玻璃片上,製成了一個標片,放在顯微鏡下,調好光度、亮度,觀察著。
我們都很好奇,伸長脖子張望著,過了一會,老師抬起頭來,說:「誰想上來認識新朋友?」「我」,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都想去認識新朋友,老師讓我們按照順序上去觀察,一個,兩個,三個,……快要輪到我了。
到我了,我俯下身子,把眼睛對著目鏡觀察,只見一隻只如米粒大的小蟲在鏡片上爬來爬去,小蟲兩頭尖尖的中間圓圓的,行動起來非常迅速,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而且微生物非常多、密。原來這么一小滴水中就有那麼多微生物,怪不得湖裡的水不能喝。
觀察完了微生物,老師開始上課,這次科學課,讓我更了解微生物,更喜歡科學課了!
這堂有趣的科學課,讓我明白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是我們沒有仔細觀察。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仔細思考,就會發現科學知識,就能打開科學大門,我永遠都不會忘了這堂有趣的科學課!
⑥ 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600字
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
微生物是一類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個體很容易被人忽略,因而,相對於人類對於動植物的認識,人類對於微生物的認識要晚得多。
然而,在歷史上,微生物卻一度在地球廣袤的大地上「揚名立萬」。當然,針對於當時的特殊情況——動植物尚未在世界上出現,這種繁榮就只能淪為了荒涼中的自娛。當30多億年前躁動的地球稍微消停下來,原始海洋中便開始出現了微生物的蹤跡。它們是地球的拓荒者,在地球貧瘠的環境中頑強斗爭,開墾著生命的沃土,為之後各種生命在地球的立足奠定了基礎。
與那些肉眼可見的大生物相比,微生物具有一些獨特之處: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這些特點使微生物在今天的地球生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是非常片面、淺薄的,即便進入近代,人們的眼球也大多集中在作為「分解者」角色的微生物,以及致病微生物。這不僅造成了眼界的狹隘,也將大自然的寶藏遺留在了未知里。
無論是生活在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還是生活在其他生物體表或體內的微生物,都與其所生存的環境相適應。微生物既受著周遭各種環境要素的影響,同時又以自身生理活動對環境產生著作用。
環境對於微生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於微生物生理活動、微生物數量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影響。微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環境中生物環境、物質循環的影響。微生物與周圍環境中其它生物形成的關系既多樣又復雜,是生物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微生物在自然界C、N、S等各種生物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微生物對於生態環境演替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在生物進化早期,更是為各種生命提供了宜居環境。
⑦ 需要一些有關微生物方面的文章。拜求
微生物個體微小、繁殖迅速、數量巨大、代謝能力強速度快、易於突變,它們較其它生物更易適應環境。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例如有新的化合物存在時,某些微生物能逐步發生改變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們可能通過自然突變形成新的突變種,也可能通過在細胞內產生新的功能而適應新環境。這些特徵使得微生物成為污染物降解中的主力軍。
微生物在與環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中不是完全被動的,很多微生物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有積極主動的一面。像不少致病性細菌對青黴素具有抗葯性一樣,很多微生物對各種重金屬污染也有抗性。微生物為什麼能抵抗重金屬毒性呢?一般來說原因不外乎下面幾種:
1,減少吸收,使微生物細胞內的重金屬含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而不產生對細胞的毒害作用。如一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Cd2+的抗性就是如此。
2,增加排出,有些微生物可以通過主動的方式把細胞內的重金屬離子排出細胞外,從而維持細胞內的低含量水平。如一種芽孢桿菌對銅的抗性。
3,氧化還原作用,很多微生物可以通過氧化作用或還原作用(多數情況)把重金屬從毒性較高的價態轉變成為毒性較低的價態,從而解除了重金屬的毒性。例如對汞的抗性即是如此,自然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大腸桿菌、假單胞菌、芽孢桿菌等等)可以把高毒性的Hg2+還原成為低毒的Hg0,形成沉積或揮發到大氣中。另外,自然界還有些微生物(大腸桿菌、芽孢桿菌等)可以將高毒的Cr6+還原成為低毒的Cr3+,從而達到解毒的作用。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鍍廢水的生化處理。
4,在細胞外產生可以結合(包括細胞表面吸附)有毒重金屬離子的結合物,從而減少環境中毒性重金屬的濃度,達到解毒的目的。如大腸桿菌的抗銅作用即是如此,它可以分泌能結合銅離子的蛋白質,從而降低了銅離子的有效濃度。另外,很多微生物還可以產生H2S,以非特異性的方式結合各種重金屬離子,如硫酸鹽還原菌即可產生硫化氫結合Fe2+等離子。
5,吸附作用。很多微生物的細胞表面具有特殊的結構,可以吸附重金屬離子,從而達到減少溶液中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有些酵母菌可以吸附很多重金屬(如鉛、金、銀、鎳、鈾等)或它們的離子,吸附量甚至可達到細胞乾重的90%,科學家已經應用微生物的這一特性成功地從各種溶液中回收銀、金、鈾等貴重金屬。
許多有機污染物本來是作為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防腐劑等而被開發出來,並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的。它們是人工合成的本來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合物,一般來說,都是有毒的。它們的使用給工農業生產帶來豐收的同時,也廣泛地污染著環境。它們可以殺菌或防腐,說明它們對微生物也是有毒有害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造成微生物細胞的裂解,如表面活性劑;
(2)破壞微生物細胞的能量代謝作用,許多農葯有此作用;
(3)抑制微生物細胞各種酶的活性,導致微生物死亡,許多農葯有此作用;
(4)作為蛋白質變性劑使微生物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而死亡,許多洗衣粉和農葯有此作用;
(5)破壞微生物細胞中金屬蛋白和金屬酶的功能,金屬螯合劑有此作用;
6)破壞微生物細胞的遺傳物質,許多強化學誘變劑如硝基類化合物等有此作用;
(7)抑制微生物細胞合成功能蛋白,如許多農葯可以干擾或破壞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
⑧ 找一篇有關人與微生物的文章
暈死 這怎麼找
湊合看這個 是不是你要的
2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發表了中英兩國5個機構聯合完成的有關人類元基因組與健康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美國合眾國際社及國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人類元基因組其實是人類微生物組的另一種說法。近年來,對該領域研究的逐漸升溫——包括人類元基因組計劃的醞釀啟動、有關元基因組重要研究論文的陸續發表,促使更多科研人員給予關注。日前,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參加「人類微生物組國際研究聯盟(IHMC)」籌備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趙立平教授。
▲作用重要的「小不點兒」
「人體內共生的微生物多達1000多種,它們的基因總和叫『微生物組』,也被稱為『人類元基因組』。」趙立平教授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人們一直認為,一個生物,不管是單細胞細菌還是像人類這樣的高等生物,都是由基因信息控制其生老病死。」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體的生理代謝和生長發育除受自身基因控制外,人體里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的遺傳信息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所編碼的基因數量是人體自身基因數量的50~100倍,相當於人體的「第二個基因組」。
正是這些共生在人體內、肉眼不可見的「小不點兒」們,對人體的免疫、營養和代謝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人體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體內共生微生物的組成就會發生變化;反之,體內微生物組成的變化,也會導致人體健康狀況的改變。因此,人體共生微生物的組成可以真實而准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鑒於了解到人類元基因組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科學界積極開展了相關研究。如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科研人員相繼啟動了人類元基因組研究計劃。趙立平教授特別提到,去年12月9~10日,英、美、法、中等國科學家在美醞釀成立「人類微生物組國際研究聯盟(IHMC)」,計劃今年4月聯合啟動「人類元基因組計劃」,開始對人類元基因組的全面研究。這項被稱為「第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項目將對人體內所有共生的微生物群落進行測序和功能分析,其序列測定工作量至少相當於10個人類基因組計劃,並有可能發現超過100萬個新的基因,最終在新葯研發、葯物毒性控制和個體化用葯等方面實現突破性進展。
▲關注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
去年12月美國《科學》雜志預測:人類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將可能是國際科學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個重要領域之一。趙立平教授談到,當前對人類元基因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與失衡除會導致腸道疾病外,還與很多慢性全身性的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甚至是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
過去一些找不到確切病原菌的腸道疾病,即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如腸易激綜合征等),現在研究認為,腸道內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調可能與其發生有重大關系。因而在治療上,就可以選擇一些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的微生態制劑。
糖尿病原來僅僅被認為是糖代謝異常,現在研究卻發現,菌群失調可能是造成糖尿病發生的一個影響因素。趙立平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糖尿病模型動物腸道中的一些特定菌的數量有所變化——兩種乳酸菌數量明顯下降。國外也有研究報道,補充乳酸菌制劑能緩解模型動物的糖尿病症狀。這「一減一加」的事實說明,腸道內某些種類的乳酸菌可能參與了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菌群的變化不僅是糖尿病的後果,也可能是糖尿病的誘因。
盡管肥胖受一定的遺傳因素影響,但環境因素也對其產生重要作用。趙立平教授強調,菌群就是其中之一,即飲食結構改變產生的菌群結構異常可導致肥胖。美國學者Gordon及其同事近年來在肥胖與菌群關系的一系列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發現,遺傳性肥胖小鼠和瘦型小鼠腸道菌群的組成有明顯差異,且肥胖表型可以隨菌群在不同個體間發生轉移;他們對人體的研究也獲得了相似的結果。更令人興奮的發現是,腸道菌群可以直接調節宿主脂肪存儲組織的基因表達活性,使宿主增加脂肪的積累。這些研究有力地支持了腸道菌群在人類這樣的「超級生物體」生理代謝中的地位。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肥胖是人的基因和微生物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後者的作用可能更大。
▲「中國舞」應能獨領風騷
在世界各國對人類元基因組研究相繼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時,我國學者也不甘示弱。目前,圍繞腸道菌群與感染性疾病的關系,由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的國家「973」計劃項目已經啟動;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中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等單位承擔的中法腸道元基因組國際合作項目也已順利啟動;在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CDC)、閘北區CDC和盧灣區CDC的大力配合下,已經完成了1000多人的上海常住居民「營養、菌群與肥胖的病例對照研究」的現場體檢和血液、尿液和糞便樣品的採集工作,這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人類元基因組人群研究項目,備受國際同行關注。
但從整體來講,我國的人類元基因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如何充分利用我國的特有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加快人類元基因組研究步伐,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采訪中,趙立平教授多次強調,我國目前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如果組織得當,在國際人類元基因組研究的大舞台上,應該能跳出一支支漂亮的「中國舞」。
⑨ 四年級作文有趣的微生物
今天是國慶節的第五天,太陽公公終於露出了笑臉,爸爸媽媽帶我去逛書院門。
瞧!這里的人真多呀,一眼望不到盡頭。聽媽媽說,書院門里有著名的關中書院和碑林。我看到這里的地面是用長方形的青石板鋪成的,路的兩旁都是一些仿古的商鋪。商鋪里有賣名人字畫的,有賣古籍的,還有賣文房四寶的……每家店鋪都裝修得古香古色。街道的中間擺著一排小貨亭,貨亭里有許多稀奇古怪、引人注目的小玩意兒。
我們來到一個賣手機鏈的小貨亭前,看到這兒有好多寫著漢字的小珠子被分別放在小格小格的盒子里。哦!原來是穿項鏈或者手機鏈用的。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找到了組成我名字的三顆小珠子,讓攤主穿成了一條項鏈,我還在上面穿了一條可愛的小蛇呢!真好看,我馬上就戴上了。隨後,我們又走到一個賣手工製品的小貨亭旁,我一眼就看中了這里用布做的、五彩繽紛的小毛驢,我挑選了三隻可愛的小毛驢:有一頭小毛驢歪著腦袋,一副俏皮的樣子;另一頭昂著頭、挺著胸,好像得了冠軍;還有一頭卻瞪著它那黑寶石一般的大眼睛,彷彿在向我問好……這些是我准備送給妹妹的。
逛完了書院門,我的包包里已經裝了好多小玩意兒了,變得鼓鼓的,我特別高興。書院門還有許多值得一看的東西,有時間,你也來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