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對職業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著於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某些動植物產生的刺激性、毒性或變態反應性生物活性物質,以及禽畜血吸蟲尾蚴等。職業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蟲,如布氏桿菌、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白僵蠶孢子與枯草桿菌蛋白酶的容許濃度見表1。
有害因素作業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業主要見於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生物高科技產業、動物飼養與屠宰以及植物種植等相關行業。
(一)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二)醫療衛生行業
從事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的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三)生物高科技產業
以DNA重組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操作對象主要是活性有機體,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經常接觸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謝產物,有可能對其健康產生危害。
(四)動物相關行業
從事畜牧業、動物飼養、動物屠宰等動物相關行業的作業人員存在感染動物性傳染病的風險。
(五)植物相關行業
農業生產人員可能因接觸有機粉塵導致農民肺;菇類栽培、採摘工作的人員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誘發蘑菇肺;從事稻田作業的人員會發生各種皮膚疾患;在森林地區的作業活動中可接觸森林腦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的損害,除引起法定職業病,如炭疽、布氏桿菌病和森林腦炎外,也是構成哮喘、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和職業性皮膚病等法定職業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還可導致鼠疫、口蹄疫和礦工鉤蟲病等,以及因接觸各種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㈡ 生物性危害包括哪些如何防止微生物導致的中毒
生物與生物之間形成的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任何一種生物受到影響,其他生物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受到影響的。那麼對於人來說,某些生物對人的危害有哪些呢?主要有:
1、某些兇猛的動物捕食、攻擊人類;
2、某些生物給人類帶來疾病,如禽流感等;
3、微生物、病毒寄生對人類的健康帶來危害
其中,微生物、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比較突出。生活中,如何防止微生物中毒呢?
1、不吃不清潔的食物,如青菜要洗干凈,不要生吃;
2、不吃變質的食物;如過夜的食物不要吃,購買食品要看保質期和生產日期
3、長時間裸露的食物慎吃。如牛奶開瓶後,最好短時間內喝完;喝水的杯子要加蓋,等
㈢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入侵的方式是什麼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如何
第一,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
第二,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第三,外來物種入侵會因其可能攜帶的病原微生物而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對人類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第四,外來物種入還會給受害各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方式:無意引進,有意引進。
我國生物入侵的現狀
近幾年來, 我國遭受生物入侵這一現象在各地時有發生, 水葫蘆、大米草、食人鯧等入侵物種的泛濫已是不爭的事實。本課題將在探討生物入侵的現狀、原因、方式、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對生物入侵的對策。
我國一直是深受外來有害生物危害的國家之一,遼闊的地域和多種氣候
類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種的侵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入侵物種都可能找到合適的棲息地。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如森林、農田、水域、濕地、草地、城市居民區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種。2003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和中國科學院公布的《中國第一批外來物種名單》中有紫莖澤蘭、微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護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蠧、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共16種。實際上現已入侵的物種有數百種,有些在適宜的生態和氣候條件下,瘋狂生長,引起生態災害頻繁爆發。目前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破壞,帶來嚴重損失的物種較多,如棉花枯黃萎化病從美國入侵以來,現已發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損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潛蠅1994年入侵海南、廣東,現已蔓延到全國,發生面積已超過100×104 hm2,,每年防治費就超過415億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現以來,現已蔓延到11個市;松樹線蟲已逼近黃山、西湖;松突園蚧、濕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擴大;園林害蟲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並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微甘菊在局部地區已暴發成災;水葫蘆在雲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嚴重;大米草在東南沿海局部地區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尚未有效治理。此外,我國還從國外引進里大量的農作物和畜禽水產品種,這些外來物種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使某些本地物種面臨著逐漸被外來物種所取代。甚至處於頻危與滅絕狀態。當前我國約10%的地方畜牧品種處於瀕臨狀態,已滅絕的占約3%
㈣ 生物入侵的危害有哪些
1,經濟損失
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隨處可見這些外來生物入侵者製造的麻煩。「中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01~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組織開展了全國外來入侵物種調查。調查發現,全國共有283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對經濟和環境造成的損失約1200億元,而現在損失已經高達2000億元。
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外來物種入侵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令人擔憂的是,在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中,46.3%已經入侵自然保護區。
」國家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安全管理處王捷處長日前說。環保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外來生物入侵現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有效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刻不容緩。
2,物種滅絕
外來有害生物侵入適宜生長的新區後,其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新的「優勢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安全。
具體而言,其導致的惡果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並加速物種的滅絕生物的多樣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和它們的遺傳信息和生物體與生存環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級的復雜系統。
雖然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但任何一個國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盡力維護該國生物的多樣性。
而外來物種入侵卻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入侵種被引入異地後,由於其新生環境缺乏能制約其繁殖的自然天敵及其他制約因素,其後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擴張,形成優勢種群,並與當地物種競爭有限的食物資源和空間資源,直接導致當地物種的退化,甚至被滅絕。
3,破壞生態
外來物種入侵,會對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營養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結構穩定性及遺傳多樣性等方面造成影響,從而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如引自澳大利亞而入侵中國海南島和 雷州半島許多林場的外來物種薇甘菊,由於這種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從而造成土壤極其乾燥,對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還能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曾一度嚴重影響整個林場的生產與發展。
4,威脅健康
如起源於東亞的「荷蘭榆樹病」曾入侵歐洲,並於1910年和1970年兩次引起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榆樹死亡。又如40年前傳入中國的豚草,其花粉導致的「枯草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飄散的7~9月,體質過敏者便會發生哮喘,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甚至由於導致其它並發症的產生而死亡。
(4)生物危害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入侵渠道:
1,自然入侵
這種入侵不是人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使得植物種子或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來物種的入侵。
如紫莖澤蘭,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潛蠅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中國的。
2,無意引進
這種引進方式雖然是人為引進的,但在主觀上並沒有引進的意圖,而是伴隨著進出口貿易,海輪或入境旅遊在無意間被引入的。
如「松材線蟲」就是中國貿易商在進口設備時隨著木材制的包裝箱帶進來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輪,其數百萬噸的壓艙水的釋放也成為水生生物無意引進的一種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攜帶的果蔬肉類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會成為外來生物無意入侵的渠道。
3,有意引進
這是外來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國出於發展農業、林業和漁業的需要,往往會有意識引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如20世紀初,紐西蘭從中國引種獼猴桃,美國從中國引種大豆等。
但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壽螺等。
這些入侵種由於被改變了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全世界大多數的有害生物都是通過這種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國的。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際合作及他國的立法實踐外來物種入侵作為一種全球范圍的生態家現象已逐漸成為導致犧牲多樣性喪失、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瀕臨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共有10954種,全球魚類的1/3,哺乳類的、鳥類的、爬行類的1/4,都已高度瀕危,如果照此速度發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動物以及其他有機體將消失,這些物種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和6500萬年前恐龍的消亡差不多。
如此嚴峻的形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漸意識到單靠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擋外來物種的肆意入侵,而積極的國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來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危脅。
㈤ 實驗室生物危害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做分子實驗用的菌啦~~小白鼠啦~~還有轉基因得到的植物啦,動物啦都可能產生危害。
㈥ 生物危害、化學危害和物理危害的來源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生物性的區別
物理性危害指高溫、低溫、高濕、高氣壓、低氣壓、雜訊、振動、電磁輻射、放射性輻射等物理因素對人員、設施和環境造成的危害。
物理性危害更多的是通過物理性質的危害,比如粉塵的污染,是粉塵阻塞了肺,雜訊污染,則是大分貝對耳膜造成的傷害,如此的等等,化學傷害就主要是化學腐蝕,生物性的則是通過生物對生物的破壞,例如病毒,細菌等
㈦ 生物性危害包括哪些
生物性的危害主要包括一些生物病毒的污染還有外來生物入侵,這兩個危害如果控制不住的話一般來說是非常嚴重的。
㈧ 生物性危害的介紹
生物性危害(Biological hazard或Biohazard)指的是生物的物質會對人類及環境有危害者。這些物質包括但不限於動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的組織切片、液體、固體、氣體等。
㈨ 生物危害是指什麼
請問的說的」生物危害」能說得具體點嗎?
如果按照土著生物與外來生物的角度的話,一般土著生物不會有大范圍的危害,因為它們受到天敵的控制;若是外來生物的話,稱為生物入侵,會大范圍成災,給人們帶來較大損失.這種危害是按照對人的經濟利益而言的,如果沒有經濟損失則說不上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