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草履蟲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主要原因是
草履蟲 paramecium
草履蟲是原生動物纖毛綱(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的一屬,是單細胞動物。常用作遺傳學、生理學、細胞學的研究材料和教學實驗材料。已知的有10種以上,但常用的是大草履蟲(Paramecium cauda-tum),雙小核草履蟲(Paramecium aurelia),袋狀草履蟲(Paramecium bursaria)三種。具有營養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進行有性生殖時,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舊的大核退化消失。
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原生動物。最常見的是尾草履蟲。體長只有80~300微米。因為它身體形狀從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隻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蟲。草履蟲全身由一個細胞組成,身體表麵包著一層膜,膜上密密地長著許多纖毛,靠纖毛的劃動在水裡運動。它身體的一側有一條凹入的小溝,叫「口溝」,相當於草履蟲的「嘴巴」。口溝內的密長的纖毛擺動時,能把水裡的細菌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擺進口溝,再進入草履蟲體內,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殘渣由一個叫肛門點的小孔排出。草履蟲靠身體的表膜吸收水裡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常見的草履蟲具有兩個細胞核;一個大核,主要對營養代謝起重要作用;一個小核,主要與生殖作用有關。草履蟲通常都發生無性的分裂生殖。起初兩個細胞核伸長,慢慢地在身體的中央部分向里凹進去,逐漸變成像蜂腰的樣子。最後在蜂腰的地方斷開,變成了兩個新的草履蟲。
草履蟲屬於動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它的身體就是一個細胞,最大的草履蟲只有芝麻的1/10大。草履蟲喜歡生活在有機物含量較多的稻田、水溝或水不大流動的池塘中,以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據估計,一個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吞食43000個細菌,因此,它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草履蟲的分類:草履蟲屬於纖毛綱,膜口目,草履蟲科。世界上已經報導過的草履蟲有22種。我國常見種至少有下述幾種。
1.大草履蟲 又叫尾草履蟲,長180—280微米,後端圓錐形,錐頂角度約45至60度。兩個伸縮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個,緻密型,橢圓形。生活在有機質較多的死水或緩流中。
2.雙小核草履蟲 長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但後部較前部更寬,後端錐形,頂角近90度。有伸縮泡兩個,收集管較短。有兩個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3.多小核草履蟲 長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有時有三個伸縮泡。小核泡型,有3—12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4.綠草履蟲 體長80—150微米。細胞質內有綠藻共生,在見光處培養後通體呈綠色。小核一個,緻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蟲的養殖方法
草履蟲是魚幼苗生長必需的一種餌料。但其不易被發現,也很難捕捉,因此為補充其不足,應當人工飼養。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於水中或煮後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養液。然後將浸過的稻草與水放進玻璃容器內,水佔2/3以上,置於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去取種源,那裡的水質應比撈紅蟲的坑塘水質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體裝入無色透明的小瓶內,對陽光細心觀察,可見有白色小點懸浮於水中。如果看不見小白點,應用力攪動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裝入小瓶,對准光線看有無小白點。如見有小白點懸浮水中飄忽不定,可將此水倒如培養液中。將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1個星期後便可發現有草履蟲的幼體了。
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約0.5小時候分裂。
草履蟲的分類:草履蟲屬於纖毛綱,膜口目,草履蟲科。世界上已經報導過的草履蟲有22種。我國常見種至少有下述幾種。
1.大草履蟲 又叫尾草履蟲,長180—280微米,後端圓錐形,錐頂角度約45至60度。兩個伸縮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個,緻密型,橢圓形。生活在有機質較多的死水或緩流中。
2.雙小核草履蟲 長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但後部較前部更寬,後端錐形,頂角近90度。有伸縮泡兩個,收集管較短。有兩個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3.多小核草履蟲 長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蟲,有時有三個伸縮泡。小核泡型,有3—12個。生活環境和尾草履蟲相同。
4.綠草履蟲 體長80—150微米。細胞質內有綠藻共生,在見光處培養後通體呈綠色。小核一個,緻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它不是自養型生物,沒法製造營養物質,就像人,得以其他生物為食它沒有自身固定有機物的本領 沒有光合色素 只有異養,依靠外界提供食物。
㈡ 一種生物以另外的生物為食,這樣的生物關系叫做什麼
一種生物以另外的生物為食,這樣的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㈢ 以其它動物為食物的動物叫做什麼
消費者,為食物鏈的中的一個環節,代表著不能生產,只能通過消耗其他生物來達到自我存活的生物
㈣ 大自然的食物鏈是指什麼
大自然的食物鏈是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的自然現象,只有保持了生態平衡,才能使生活在美好、舒適的環境中。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實際上是太陽能從一種生物轉到另一種生物的關系,也即物質能量通過食物鏈的方式流動和轉換。
一個食物鏈一般包括3—5個環節:一個植物, 一個以植物為食料的動物和一個或更多的肉食動物。食物鏈不同環節的生物其數量相對恆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4)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對生物信息系統的破壞
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地向環境中釋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到破壞。
2、使環境因素改變
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垃圾等,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奪性利用,例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水面過圍、草原超載等,都會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
㈤ 生物圈中有哪幾類生態系統,它們含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生態系統包括下列4種主要組成成分。
(一)非生物環境
非生物環境(abiotic environment)包括參加物質循環的無機元素和化合物,聯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糖類、脂類和腐殖質等)和氣候或其他物理條件(如溫度、壓力)。
(二) 生產者
生產者(procers)指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質製造食物的自養生物(autotroph),主要包括所有綠色植物、藍綠藻和少數化能合成細菌等自養生物。
這些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化合物,並把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合成有機物的分子鍵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葉綠體內才能進行,而且必須是在陽光的照射下。但是當綠色植物進一步合成蛋白質和脂肪的時候,還需要有氮、磷、硫、鎂等15種或更多種元素和無機物參與。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不僅為本身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而且它所製造的有機物質也是消費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來源。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直接或間接依賴生產者為生的,沒有生產者也就不會有消費者和分解者。可見,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生物成分。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入生態系統,然後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三)消費者
所謂消費者(consumers)是針對生產者而言,即它們不能從無機物質製造有機物質,而是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生產者所製造的有機物質,因此屬於異養生物(heterotroph)。消費者歸根結底都是依靠植物為食(直接取食植物或間接取食以植物為食的動物)。直接吃植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herbivores),又叫一級消費者(如蝗蟲、兔、馬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動物叫肉食動物(carnivores),也叫二級消費者,如食野兔的狐和獵捕羚羊的獵豹等;以後還有三級消費者(或二級肉食動物)、四級消費者(或叫三級肉食動物),直到頂位肉食動物。消費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動物的雜食動物(omnivores),有些魚類是雜食性的,它們吃水藻、水草,也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許多動物的食性是隨著季節和年齡而變化的,麻雀在秋季和冬季以吃植物為主,但是到夏季的生殖季節就以吃昆蟲為主,所有這些食性較雜的動物都是消費者。食碎屑者(detritivores)也應屬於消費者,它們的特點是只吃死的動植物殘體。消費者還應當包括寄生生物。寄生生物靠取食其他生物的組織、營養物和分泌物為生。主要指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等。
(四)分解者
分解者(decomposers)是異養生物,它們分解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產物,最終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而這些無機物參與物質循環後可被自養生物重新利用。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蚯蚓、白蟻、禿鷲等大型腐食性動物。
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的基本功能是把動植物死亡後的殘體分解為比較簡單的化合物,最終分解為最簡單的無機物並把它們釋放到環境中去,供生產者重新吸收和利用。由於分解過程對於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分解者在任何生態系統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如果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動植物遺體和殘遺有機物很快就會堆積起來,影響物質的再循環過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很快就會發生短缺並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瓦解和崩潰。由於有機物質的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逐步降解的過程,因此除了細菌和真菌兩類主要的分解者之外,其他大大小小以動植物殘體和腐殖質為食的各種動物在物質分解的總過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作用,如專吃獸屍的兀鷲,食朽木、糞便和腐爛物質的甲蟲、白蟻、皮蠹、糞金龜子、蚯蚓和軟體動物等。有人則把這些動物稱為大分解者,而把細菌和真菌稱為小分解者。
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是密切交織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的,土壤系統就是這種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實例。土壤的結構和化學性質決定著什麼植物能夠在它上面生長、什麼動物能夠在它裡面居住。但是植物的根系對土壤也有很大的固定作用,並能大大減緩土壤的侵蝕過程。動植物的殘體經過細菌、真菌和無脊椎動物的分解作用而變為土壤中的腐殖質,增加了土壤的肥沃性,反過來又為植物根系的發育提供了各種營養物質。缺乏植物保護的土壤(包括那些受到人類破壞的土壤)很快就會遭到侵蝕和淋溶,變為不毛之地。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㈥ 蠍子、蜘蛛、蜈蚣、蜥蜴、蛇,分別以什麽為食
蠍子:主要以小型昆蟲為食,大型的蠍子可以捕食蜘蛛、老鼠、蛇等生物。蜘蛛:一般結網的蜘蛛主要捕食昆蟲,大型毛蜘蛛可以捕食老鼠、鳥類、蛇等生物。水棲蜘蛛捕食魚類。蜈蚣:主要捕食昆蟲、蠕蟲、小型節肢動物。蜥蜴:小型蜥蜴一般以昆蟲為食,大型蜥蜴可以捕食兔子、鳥類、蝙蝠、蛇、其他小型蜥蜴、老鼠等生物,也能接受腐肉。素食蜥蜴一般只吃植物。蛇:大多數蛇以小型嚙齒類動物為食。但有的蛇只吃蛋(食蛋蛇)、有的蛇只吃蛇(眼鏡王蛇)、有的蛇只吃蚯蚓(翠青蛇)、有的蛇只吃蜥蜴(綠瘦蛇)、有的蛇只吃魚(漁游蛇、海蛇)。蟒蛇吃大型獵物甚至會吃人。
㈦ 食物鏈上的生物,能自已製造食物的叫(),以其它生物為食物叫做(),分解植物殘骸或廢物的叫做()
能自已製造食物的叫(生產者),
以其它生物為食物叫(消費者),
分解植物殘骸或廢物的叫(分解者)。
㈧ 食物鏈上的生物,能製造食物的叫做( ),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 ),分解動植物殘骸或( )的叫做( )。
食物鏈上的生物,能製造食物的叫做生產者,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叫消費者,分解動植物殘骸或排泄物的叫做分解者。
㈨ 在生態系統中,完全以其他生物為食的是
B
生產者肯定不是,
分解者
不能說是以什麼為食吧,
化能自養生物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不用以其他生物為食。對消費者的定義就是間接或者直接以生產者為食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