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
抄的哦
1 實驗室安全
1.1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檔
(a)生物危害防護:實際操作規程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19489-2004。2004-01-05發布,2004-10-01實施。)
(b)實驗室安全: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准WS 233-2002。2002-12-03發布,2003-08-01實施。)
1.3 應用:
以上的操作規程應用於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門。工作人員或訪問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定。
1.4 關於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規定或現行規定的修改案必須通知負責科室安全的人員及相關人員,他們將建議科室主任考慮實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與各種操作有關的生物危害水平取決於:
a.處理的傳染性物質的本身:
按照傳染性物質對個人和社區和潛在危險性以及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其劃分成不同等級。所採用的等級劃分詳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
b.使用的設備和設施:
處理不同等級的傳染性物質的要求在」實驗室安全」中已規定。這些符合要求的設備都要承擔重要臨床工作,科室負責人必須保證中應污染物水平。
c.培訓,特別是員工的安全性培訓和安全性經驗積累。所有員工應該接受一定訓練,能安全處理任何實驗室可能碰到的物質,避免將實驗不能處理或規定之外的傳染性物質暴露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發生也要會正確處理。
1.5.2 傳染性物質的分類
1.5.2.1分類系統
生物危害防護:〔見1.2 (a)〕,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危害等級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對健康成人無致病性,對社區無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夠,不需特殊安全設備,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設施。培養基上包含未鑒定物,因此,妥善處理對各級安全水平都至著重要。
b.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類疾病相關物質,這種物質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中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醫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絕大多數物質屬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應張貼,並且限制接近,應用醒目標語,若是能產生空氣傳播或飛濺的I,II類物質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實驗室就提供類似防護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隱形眼鏡者,也應提供類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設施,並且臨近工作區也應有高壓滅菌裝置。所有廢物和反復使用設備的去污染應有特定的程序。
c.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類疾病相關物質,具有潛在空氣傳播性,能引起嚴重,致命疾病,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高度危險,並具有一定程度社區危險性。所有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的標本必須標以」小心污染」標簽,並且同時標於盛放標本容器和申清單。然而作為預防保護還不足夠。應對所有血液,體液,分離的人體組織等有普通防護意識,它們都應視作傳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級,實驗室應控制對其接近。凡涉及該類物質都應使用I或II類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級操作注意事項,對所有廢物進行去污染處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復使用設備。
d.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4——對個人的危險如生物安全3級,但對社區有高度危險性。這些傳染性物質包括:
蜱源性腦炎病毒
支里半亞-剛果牛血熱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預防措施,所有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
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內處理標本和培養基時,必須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紙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必須洗手,並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
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
1.6.5 傷口和擦傷
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
1.6.6 個人衣物
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並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櫃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
1.7 常規預防措施應用於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
1> 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
2> 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 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後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
5> 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
6> 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定帶手套時,應常規洗手。
7> 當血液、血液製品或其它體液污染發生時,應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區。建議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鈉溶液。如果污染區較大用浸有次氯酸鈉溶液的濕布覆蓋10min去污染,並標示相應的警告,丟棄廢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級物理容器。注意飛濺的水滴和流淌會將污染帶到主污染區以外。
8> 所有在實驗室使用的具有潛在污染性的物質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壓,再做處理。
9> 任何可能產生飛濺或氣霧的操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進行。這些操作包括離心,分離血清,混合,超聲,收集組織受精卵,以及處理含有濃集的感染物質標本。
1.8 實驗室物質處理
a> 黑色塑料袋用來收集未污染或經高壓過需處理的廢物。
b> 廢紙屢用來收未污染的廢紙,用過的紙巾等。
c> 所有可能傳染的物質必須高壓或焚化。
d> 所有丟棄的標本,培養基和實驗室廢物必須放在專門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裝2%新鮮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丟棄標本,污染吸頭,棉拭子臨時處理待一天工作結束之後,再經高壓處理。
f> 黃色塑料袋用來處理污染的實驗室廢物。它們應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燒。
g> 帶蓋,帶標簽硬質容器用來盛裝針頭的銳器。
1.9 實驗室傳染性物的消毒
高壓
a.所有培養基的傳染性物質都要高壓,除非准備焚燒的,高壓的最大好處是使傳染性物質離開實驗室可保證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壓設備應在醫學技師監督下由實驗室工人操作。
c.高壓設備應定期由醫院設備組測試,檢修。這些測試包括商業使有的芽胞試紙實驗。多個高壓設備應有使用記錄,並自使用之日起由醫學技師連續記錄。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員報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劑: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裝新鮮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個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來處理濺在地板和傢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鮮配製成一定濃度,主要用於不能使用次氯酸鈉的儀器去污染,如離心機等。
4> 75%乙醇:主要用於對清潔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離心機
1.11.1 注意事項:
a> 使離心機用的試管應具是厚管或塑料的,離心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缺損。
b> 離心機需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操作都應能看見離心缸,以便能正確地將離心架放在轉子上。
c> 離心桶和離心架配對使用,負載後需仔細平衡。
d> 為避免脫架和試管內溶液濺出,開始採用低轉速,然後逐漸升高。
e> 離心機內缸應由高級人員定期檢索,內壁必須用戊二醛定期清潔,去污染。
f> 在對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3級標本離心時,必須加蓋密封,密封蓋只有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才能打開。
1.11.2 離心時,試管破裂
a> 如果正在離心時,發生或懷疑發生試管破裂,電動機應立即斷電,並在30min後才能打開離心機蓋。
b> 如離心後發現破裂,應立刻關閉機蓋,保持至少30min。
c> 立即通知安全員。
d> 戴厚手套,使用鑷子或用鑷子夾棉鑒清除破碎玻璃碎片。
e> 所有破裂試管,玻璃碎片,離心桶和轉子必須放在專門消毒劑中去污染,要求消毒劑不具腐蝕性,對浸生物安全物質有效。然後,或者浸泡至24小時,或者高壓。
f> 未破裂,帶蓋的試管也應放在另一含有消毒劑的容器中1後,再對其內容物處理。
i> 離心缸必須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潔,過夜,再重復擦拭,再用水清潔洗凈並乾燥。
g> 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密封離心桶必須在密封狀態下取出,在一級生物安全操作台內打開。如果試管破裂,離心桶密封蓋應鬆鬆地蓋上,對離心桶高壓。
1.12 破裂和溢出
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應通知安全人員。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應先得到安全人員的建議。
1.12.1 病毒培養基的泄漏
a> 用浸有20%次氯酸鈉的紙巾覆蓋濺灑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 覆蓋10-15min。
c> 戴一次性手套,清掃紙巾和碎片於合適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銳利物體),用一片硬紙板去清掃,不能用刷子或塵撣,除非它們適於高壓。手指遠離碎玻璃。
d> 將碎片和使用後的廢物放在實驗室廢物箱。
e> 用常規工作消毒劑擦拭污染區及其周圍可能飛濺區。
1.13 泄漏的標本
實驗室不泄漏的標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後退還到病房。
1.14 紫外線消毒:培養基,試劑分裝和病人血清應存放-70°C和-30°C冰箱。操作存放於-30°C或以下溫度冰箱物質,應戴手套,例如當標本從低溫冰箱取出或放入時。
1.15 生物安全櫃(台)
實驗室應配備II級生物安全櫃。
1.15.1 級別
I :基本要求:定向流動保護,要求氣流從外流入安全櫃,並且遠離操作者,指向傳染物。經HEPA過濾排後,緊好由導管引向室外,以便清除去污染後的各種蒸汽。
II:基本要求:經過濾氣體垂直流向,既保護操作者也要保護工作不受污染。
IIA:70%的過濾氣體重新循環至工作區,廢氣導向室外經HEPA過濾。和內流經式工作區的氣流速度平均0.4m/s或略高。
IIB:流進氣體流速平均0.5m/s或更好。按照不同型別(IIB1,IIB2,IIB3),氣體排出比例從70%到100%。根據工作選擇不同型。如有毒化學物質和放射線同位素不能再循環至工作區。
III :基本要求:操作者與傳染物安全隔離,並且整個操作過程都要提高。安全櫃所在的環境也要一定程度隔離,以防手套破裂。
1.15.2 生物安全櫃的安裝
安全櫃要發揮某安全防護功能必須注意安裝位置,廢氣應通過管道以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如果需購置這類設備應聯系CUHK安全辦公室,在種類,牌子,樣式,安裝位置和安裝以及與其它設施的相鄰關繫上獲得指導。
1.15.3 常規檢查和安全操作以及工作區的消毒
有一份操作規程詳盡地敘安全櫃的常規使用也應包括安全櫃發生意外時應採取的行動。每一個使用者必須閱讀規程使後簽名。
1.15.4 注意:
安全櫃應盡可能避免使其處於不安全狀態,但有時因為安全櫃的意外,使用者被迫這樣做。此時,應張貼注意以警告其它人不得再使用。
1.15.5 去污染和再認證
由受過訓練的人員,配戴個人防護用具,來做污染工作。要求:安全櫃在密閉條件下用乾燥多聚甲醛蒸汽醺蒸,使用濃度8500ppm。(安全櫃的體積應包括外周供應和廢氣過濾設備。)在溫度20-25°c,相對溫度不低於60%環境保持4h,甲醛蒸汽,如果允許,可直接抽出室外,若不允許可在安全櫃內用氨基重碳鹽吸收。
因為空氣有限的穿透力,在處理潛在傳染性物質時最好使用HEPA過濾器,以及高壓或焚化後再丟棄。
1.17.5.2 再認證
這項工作由專門人員進行,去污染後安全櫃性能再認證定,及過濾器的更換,測試是否有漏氣,調試空氣流速是否合規定,以及檢測過濾器的性能。再認證應至少一年做一次,或是裝置移動,過濾器維修後。應備有去污染,維修和再認證的記錄,並且應方便使用者的查閱。
2. 實驗安全操作程序:
2.1 工作人員在採集標本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標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2.3 實驗過程中絕對禁止吸煙、飲食等,不要以手撫頭面部等。
2.4 處理樣本的過程中易產生高危害氣溶膠時,要求同時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生物安全櫃和/或其它物理防護設備。如可產生含生物因子的氣溶膠,應在適當的生物安全櫃中操作。細菌的分離培養、菌種開封、轉種、研磨、稀釋等操作,均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
2.5 使用接種環進行操作時,接種環應在工作燈的內焰中燃燒,以避免菌液或菌塊飛濺。
2.6 稀釋菌液時,吸管、針管要緩慢插入試管或燒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產生氣泡或氣溶膠。
2.7 使用注射器加樣時,用過的針頭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開注射器與針頭,應直接放入銳器收集器,以免劃破皮膚造成接種感染。
2.8 菌株庫要設專人管理,並按照國家微生物菌毒種管理辦法執行。2.9進行毒菌操作過程中,不要穿戴巳經污染的防護性手套觸摸門柄、儀器或毒菌區以外區域,避免由於粗心擴大污染范圍。
2.10 試驗結束後,操作過程中所有可能與生物危險物接觸或被污染的試驗器械和物品,能夠高壓消毒的必須高壓消毒,不能進行高壓消毒的設備、儀器,應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擦洗後再以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消毒。
2.11 實驗中發生意外污染情況,應立即通知主管人員並做好處理污染物和相應區域的准備,不得擅自採用其它禁止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2.12 實驗室內任何微生物的樣本,廢棄物都必須經高溫高壓滅菌後,方可按一般垃圾處理。
2.13 實驗室所用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實驗室應確保具備足夠的有適當防護水平的清潔防護服供使用。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
3. 實驗室污物處理及消毒操作程序:
3.1 實驗室含有生物危險物的臨床標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試驗完成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以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 2小時以上,再經高壓消毒後方可丟棄或焚燒。
3.2 可重復使用的實驗用品及器材,完成實驗後,應在操作台或實驗區域內經紫外燈近距離照射消毒2小時以上後,再交有關人員進行高壓消毒和煮沸洗刷。
3.3 實驗用的試管、吸管、注射器,須裝在加蓋不漏的容器內,經高壓滅菌後取出。
3.4 培養物或實驗室垃圾,在丟棄前必須經高壓消毒和紫外燈近距離長時間照射處理。不允許積存垃圾和實驗室廢棄物。已裝滿的容器應定期運走。在去污染或最終處置之前,應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實驗室區內。
3.5 實驗室廢棄物應置於適當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運出實驗室。有害氣體、氣溶膠、污水、廢液應經適當的無害化處理後排放,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要求。
3.6 實驗過程中,如標本或含標本的前消化處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應以吸滿70%酒精的衛生紙覆蓋污染區,15分鍾以後衛生紙方可移去。
3.7實驗室內未經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統,更不允許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4. 意外事故處理程序:
4.1 如果發生意外,必須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人員和醫院生物安全辦公室,並在有關人員的指導監督下對出事現場進行處理,絕對禁止未經報告而私自對出事現場給予非規范的處理。
4.2 實驗過程中,如污染物濺落到身體表面,或有割傷、刺傷、燒傷、燙傷等情況發生,應立即停止實驗工作進行緊急處理,更換被污染的實驗服,皮膚表面用消毒液清洗,傷口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4.3 如果發生菌液溢出,含菌種的培養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積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積大25%以上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邊緣用脫脂棉圍住,向紗布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時以上(其間適量加溶液防止乾燥),再經紫外燈近距離(1米內)照射2小時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於70%酒精中2小時以上,再次著防護衣進入房間,將污染溢出物和用於清潔的紗布放入可耐受高壓的雙層塑料袋內並盡快高壓。
4.4 如果發生氣溶膠污染或大面積污染,應立即停止實驗並關閉實驗室,對污染區域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過夜;第二天對污染區進行24小時封閉空氣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錳酸鉀/m3空間)。
4.5 臨床醫務人員應對事故受害者和消毒人員進行醫學隨訪。
Ⅱ 我學得是微生物與生化葯學,碩士學位,如果有門路進醫院檢驗科,請問...
能
1、中國的職稱也就那麼回事,如前位朋友所說一致。
2、但是,在醫院評職稱還需要你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相結合。如高級主任臨床檢驗師、高級主任微生物檢驗師等,這些都是要參加衛生部的執業資格考試的。你是碩士,應該進去就是檢驗技師。相當於中等水平。
3、只有通過上述考試,才能按照第一點所說的。
4、醫院的工資基本都分好幾塊的。進檢驗科,工資獎金都不錯,就是沒有什麼外快(除非做檢驗科主任)。比不上醫師(當然比某些崗位醫師好)、葯房和放射科。
5、檢驗科的工作很輕松也很單調。微生物室每天面對的也就是血、尿、糞便、腦脊髓液等樣品(整個檢驗科都差不多),鑒定出致病菌然後做葯敏試驗。
6、進醫院穩定,就不要挑三揀四了。就算是進中科院做研究,其實也枯燥。所以不要浪費機會。
Ⅲ 微生物在醫學的方面有什麼作用
臨床微生物室在臨床診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微生物室能快速、准確地檢測到病原微生物,能夠為臨床提供准確及時的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同時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1 臨床微生物室能夠快速、准確地檢測病原微生物2 微生物室能夠准確地為臨床提供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3 微生物室在醫院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臨床微生物在臨床診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由於我國醫院感染遠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臨床微生物室與感染控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我們還應結合臨床不斷探索更准確、便捷、經濟的微生物學診療方法,在臨床診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Ⅳ 如何加強微生物室與臨床之間的溝通
隨著醫學的迅速發展,如何加強檢驗科與臨床之間的溝通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1)加強教育,培養出有一定臨床知識的檢驗醫師。(2)檢驗學生參加臨床科室實習,並且臨床醫師應到實驗室輪轉一段時間,以了解實驗檢查項目,也可以適當邀請檢驗醫師為臨床開展講座。(3)檢驗醫學專家參加專家門診。(4)檢驗科醫師參與查房及會診。
綜上所述,加強檢驗科與臨床之間的溝通,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臨床診斷的准確性,而且有助於檢驗醫學的提高與發展。總之,檢驗科與臨床之間的溝通在醫學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Ⅳ 院感物表采樣後,微生物室怎麼操作
物體表面的菌落總數樣本,一般是採集在10ml生理鹽水管中的。
在微生物室操作時,首先用力振搖試管進行混勻,然後無菌操作取1ml接種於無菌平皿內,傾入滅菌完畢並冷卻至45攝氏度左右的營養瓊脂,每個稀釋度做兩塊平皿,待瓊脂冷卻凝固後翻轉平板進行培養。
Ⅵ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臨床葯師
一、 熟悉相關的葯事法規和指導原則。
1.熟悉《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其內容包括:抗菌葯物治療性和預防性應用基本原則;抗菌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狀況患者中應用的基本原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各類抗菌葯物的適應症和注意事項;各類細菌性感染的治療原則及病原治療;應用抗菌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因此,希望大家熟悉和掌握。
2.熟悉「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其內容包括: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
3.熟悉「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葯物實施細則」:其內容包括: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葯物的目的;手術切口分類及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葯物的適應症;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葯物的選擇指南;手術部位感染的細菌學與預防用葯選擇;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葯物的方法;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其他措施。
4.熟悉「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實施細則」:其內容包括:抗菌葯物分級原則;抗菌葯物分級管理辦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
5. 熟悉《處方管理辦法》:其內容包括:處方管理的一般規定;處方權的獲得;處方的開具;處方的調劑;監督管理等。
6.其他:「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2012年全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也要熟悉。
二、准備一些參考書,隨時查閱相關資料:如,「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新編葯物學」、「葯物臨床信息參考」及「葯品說明書」等。
三、熟悉和掌握科相關科室常見的疾病:如,呼吸科常見疾病有:支氣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四、熟悉和掌握科相關科室常見的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用葯、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
舉例1:「社區獲得性肺炎」,我們要掌握肺部感染常見的病原菌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等。如果是「醫院獲得性肺炎」可能還會有真菌和厭氧菌。
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可選用: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廣譜青黴素類(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二、三、四代頭孢菌素、喹諾酮類(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嚴重感染可使用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比阿培南)。
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可選用: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多西環素、氟喹諾酮類(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根據葯敏可選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等。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選用: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
舉例2:「支氣管哮喘」病人常用的治療葯物有:
1.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症):包括吸入性和全身用糖皮質激素,如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氣霧劑;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松龍。
2.抗白三烯葯物(白三烯調節劑):孟魯司特、扎魯司特、異丁司特等。
3.β2受體激動劑(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症狀):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羅、福莫特羅等。
4.茶鹼類(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平喘):茶鹼、氨茶鹼、多索茶鹼、二羥丙茶鹼等。
5.吸入性抗膽鹼能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異丙托溴銨、塞托溴銨等。
五、熟悉實驗室檢查數據或指標:如,熟悉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計數、血沉、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參考值的變換可能由什麼疾病引起。
肝功損害:谷丙轉氨酶(ALT,丙氨酸轉氨酶)、穀草轉氨酶(AST,天門冬氨酸轉氨酶)值明顯升高。
腎功損害:血肌酐、尿素氮值升高。
六、查房:在選定的科室參加日常性葯物治療工作。
1.跟隨臨床醫師查房:可重點了解病人病情和治療難點。可查閱病人病歷,查看病人的診斷、體溫變化、生化檢查、微生物檢查和葯敏試驗、影像學檢查等。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審核用葯醫囑,葯物選擇、給葯劑量、給葯途徑是否合適、葯物是否對肝腎有不良影響。對不合理用葯進行及時干預。要有干預記錄。
2.臨床葯師自行查房:主要針對有特殊情況(如發生葯品不良反應、危重病人、葯物治療復雜及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等)的重點病人進行查房,查閱病歷,與醫師進行交流,了解病情,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詢問,對重點(危重、疑難)患者實施葯學監護和建立葯歷。要有工作記錄。
3.參加會診:提出用葯意見和個體化葯物治療建議,協助醫師制定葯物治療方案或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如何會診?⑴先看病人的診斷;⑵看病人的體溫變化;⑶看實驗室檢查數據;⑷看微生物檢查和葯敏結果;⑸看影像學檢查和診斷;⑹看病程記錄;⑺看用葯醫囑;⑻看病人病情和體征。
最後再綜合病人的病情、病人的體征、感染的程度、感染可能的病原菌、病原學檢查葯敏試驗來選擇合適的葯物進行治療。
4.參加全院疑難、重症病歷討論和危重患者的救治:參與患者葯物治療方案的制定,對葯物治療提出建議,協助和指導臨床醫師合理用葯,避免不合理用葯和濫用葯物造成的危害,減少葯源性疾病及葯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為病人提供最佳的葯物治療。
七、臨床葯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臨床葯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葯學、醫學、檢驗學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閱讀葯學期刊,積極參加各種知識講座和培訓。
八、會診和參加疑難、重症病歷討論舉例:
1. 會診舉例:患者,男,81歲。診斷為「慢支並肺部感染、肺氣腫、肺心病」,使用頭孢甲肟及氨曲南效果不佳,請臨床葯學科會診。
會診分析:患者高齡,有基礎疾病。使用頭孢甲肟及氨曲南治療後效果不佳,患者體溫、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下降不明顯、患者咳嗽症狀加重。患者使用頭孢甲肟及氨曲南效果不佳,病原菌可能產生耐葯(如,細菌可能產生超廣譜酶〈ESBL〉)。可選用的葯物有:β內醯胺類加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美羅培南、比阿培南)。考慮到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耳毒性、腎毒性較大,不宜使用。因此建議使用美羅培南0.5g/次,q8h一次,靜滴。(也可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疑難病歷討論舉例:患者,女、59歲,入院診斷「腦膜瘤術後、腦積水分流術、腦積水、肺部感染(真菌)、顱內感染」,入院後給予抗生素、抗真菌治療。但患者病情危重,持續發熱,腦內積水同前無改善,碳真菌塗片陽性、痰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請多科室會診討論。
臨床葯師會診建議:
1.考慮到患者腦膜瘤術後,腦積水分流術後,已使用頭孢他啶12天,效果不佳。考慮到顱內感染的病原菌可能有: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動桿菌。而且病人2次痰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考慮到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較高。建議換用β-內醯胺類加酶抑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次q12h或頭孢哌酮/舒巴坦 3g/次q12h)聯合利奈唑胺0.6/次 2次/日(因葯敏實驗金葡菌對萬古黴素耐葯)或替考拉寧。
2.看能否拔出分流管,拔出分流管對控制感染會有幫助。
3.患者腹瀉,有可能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可使用微生態制劑如金雙歧等調節菌群紊亂。
4.注意營養支持,加強營養。
臨床醫師接受臨床葯師用葯建議,患者感染得到控制。
臨床葯師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協助和指導臨床醫師合理用葯,對臨床不合理用葯進行及時的干預,才能發揮臨床葯師的作用。醫院的合理用葯水平才能提高,患者用葯「安全、有效、經濟、合理」才能得到保障。
Ⅶ 請問微生物檢驗室都需要什麼設備和葯品
首先,要看你的實驗室是檢驗什麼東西的。如果是食品,要有一個生物安全等級為2級的實驗室,然後是滅菌鍋,超凈工作台,培養箱,還要有微波爐或是電爐子等。
葯品基本就是對應的培養基,血清,食品大腸桿菌還需要試管的套管。
還有微生物室必須是帶有緩沖間的。
Ⅷ 如何進行微生物室的全面學習,去哪進修比較好
這個完全看個人努力的哦。
檢驗科的微生物室工作比較單一,通常都是葯典里有的內容。產品和純化水的微生物限度、樣品澄清度、潔凈區的懸浮粒子檢測等等。
如果夠努力,可以學習微生物檢測之外的任何檢測內容。
然後還要精通GMP知識。
這樣的話,競聘QC主管沒難度,甚至可以競聘QA主管。
再上去就是質量部領導。
前途無量。
Ⅸ 微生物檢驗師的報名條件是什麼我臨床醫學專業,在微生物實驗室工作3年,能不能報考微生物檢驗師
報名條件是:大專及以上的學歷,醫學相關專業。題目的情況如果滿足學歷要求,是可以報名參加考試的。微生物檢驗師的現已更名為醫學檢驗師。
考試時間
醫學檢驗師的職業要求
教育培訓: 醫學檢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工作經驗: 熟悉各類檢驗技術的應用、設備操作及實驗室的質量管理;熟練掌握免疫學實驗技能;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要足夠細心,否則有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精神素質: 為病人著想,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 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力,不泄露病人的隱私 廉潔奉公 。
(9)臨床葯師在微生物室做什麼擴展閱讀:
考試范圍
(一)適用人員范圍:經國家或有關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內,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工作的人員。
(二)專業及級別范圍: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分為初級資格(含士級、師級)、中級資格。
(三)考試科目設置:初、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設置「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等4個科目。
(四)臨床醫學檢驗技士考試內容:臨床檢驗基礎、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化學、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寄生蟲學及檢驗、醫學倫理學。
(五)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考試內容:臨床檢驗基礎、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化學、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寄生蟲學及檢驗、醫學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