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空氣中主要微生物有哪些空氣中主要微生物有哪些
一樓的回答太片面了,事實上,空氣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首先有一點要知道,什麼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生物.包括屬於原核類的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和藍細菌(過去稱藍藻或藍綠藻),屬於真核類的真菌(酵母菌和黴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及屬於非細胞類的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 空氣中沒有微生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條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線還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因此空氣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場所,但空氣中卻飄浮著許多微生物.土壤、水體、各種腐爛的有機物以及人和動植物體上的微生物,都可隨著氣流的運動被攜帶到空氣中去,微生物身小體輕,能隨空氣流動到處傳播,因而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小到食物腐敗,大到流感肆虐,都是由於空氣中的微生物引起的!否則非典時沒事噴什麼84,釀酒時整什麼密封?! 空氣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種類和數量因環境不同有所差別.空氣中的微生物來源於人畜呼吸道的飛沫及地面飄揚起來的塵埃.由於空氣中缺乏營養物及適當的溫度,細菌不能繁殖,且常因陽光照射和乾燥作用而被消滅.只有抵抗力較強的細菌和真菌或細菌芽胞才能存留較長時間.室外空氣中常見產芽胞桿菌、產色素細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內空氣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醫院病房、門診等處,容易受到帶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飛沫、皮屑、痰液、膿汗和糞便等攜帶大量的微生物,可嚴重污染空氣.某些醫療操作也會液成空氣污染,如高速牙鑽修補或超聲波清潔牙石時,可產生微生物氣溶膠;穿衣、鋪床時使織物表面微生物飛揚到空氣中,清掃及人員走動塵土飛場也是醫院空氣中微生物的來源.室內空氣中常見的病原菌有腦膜炎奈瑟氏菌、結核桿菌、溶血性球菌、白喉桿菌、百日咳桿菌等.空氣中微生物污染程度與醫院感染率有一定的關系.空氣細菌衛生檢查有時用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作為指示菌,表明空氣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簡單來說空氣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各種球菌、芽孢桿菌、產色素細菌以及對乾燥和射線有抵抗力的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有病原菌(在醫院或患者的居室附近,空氣中常有較多的病原菌),如結核分支桿菌、白喉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及少量酵母菌,粘液菌等.
㈡ 空氣中微生物的來源及傳播方式有哪些
空氣中微生物的來源有豬的呼氣、飼料、墊料、糞尿和體表攜帶,有時外來的空氣和生物(昆蟲和鼠)也會帶入。
傳播方式有:空氣傳播、灰塵傳染、接觸傳播。要減少豬舍空氣中的塵埃和微生物,必須正確選擇場址,合理布局場區,防止和杜絕傳染病侵入;舍內應及時清除糞污和清掃圈舍,合理組織通風、定期消毒等,做好綠化工作。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保護之旅》
㈢ 空氣中的微生物有哪些
由於空氣中缺乏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水分及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營養,並且受到自然光、無線電波、各種射線、聲波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某些微生物進入空氣後,也可能失去活力或被殺死。因此,在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是不固定的,如果經嚴格處理,空氣可能會接近無菌狀態(即沒有任何微生物)。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大氣對流,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在空氣中總是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微生物的,但總體說來是城市多於郊區,陸上多於海上,海拔低處多於海拔高處。空氣常是呼吸道疾病傳染的傳播媒介,通過飛沫和含菌塵埃引起呼吸道疾病傳染。實驗證明,在通常咳嗽情況下,由口、鼻、咽、上呼吸道噴出的微生物可散播到2~3米遠,劇烈咳嗽時能噴到9米遠,噴出的液滴可在空氣中漂浮4~6小時甚至2~3日,所以呼吸道疾病患者深呼吸、高聲談笑、咳嗽、打噴嚏時都可能散布細菌和病毒,傳播疾病。綜上所述,對空氣中的微生物也不能忽視。
㈣ 為減輕畜舍中空氣微生物對畜禽的危害,可採取哪些措施
一是增強通風,做好畜舍的空氣循環,有利於減輕畜舍空氣中微生物對畜禽的危害。
二是及時清理糞污,減少有害微生物的滋生條件。
三是做好定期消毒,清理空氣中有害微生物。
㈤ 空氣中有什麼細菌
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隨地區、海拔高度、季節、氣候等環境條件而有不同。一般在畜舍、公共場所、醫院、宿舍、城市街道的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最高,而在大洋、高山、高空、森林、草地、田野、終年積雪的山脈或極地上空的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就極少;由於塵埃的自然沉降,接近地面的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越高;冬季地面被冰雪覆蓋時,空氣中的微生物很少,多風乾燥季節,空氣中微生物較多,雨後空氣中的微生物很少。空氣微生物是指存在於空氣中的微生物。空氣微生物是主要的空氣浮游生物,是對較乾燥環境和紫外線具有抗性的種類,主要有附著於塵埃上從地面飛起的球菌屬(包括八疊球菌屬在內的好氧菌),形成孢子的好氧性桿菌(如枯草芽孢桿菌),色串孢屬等野生酵母,青黴等黴菌的孢子等。在低等藻類中也似乎存在。人和動植物體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能通過飛沫或塵埃等散布於空氣中,以氣溶膠的形式存在。氣溶膠是由顆粒構成的空氣中的膠體分散系,液體顆粒為霧,固體顆粒為煙,能長期懸浮於空氣中,使空氣中含有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1]
㈥ 畜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
豬舍內的空氣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豬的健康和生產力的提高,當豬舍通風不足時,有毒有害氣體、灰塵及微生物就會在豬舍內過多存積,這就容易導致豬的慢性中毒,生產力下降,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等,常常給養豬生產帶來很大的危害,而人們在查找病因時卻往往顧及這些危害。鑒於此,我們豬病通執業獸醫師和大家介紹一下豬舍有害氣體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越冬季節,豬舍內封閉嚴密,由於密度大而造成通風差,空氣混濁,大量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充滿豬舍,這些就容易造成生產性能下降,引發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喘氣病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甚至導致咬尾、咬耳等惡癖的出現。
因此,在做到保溫的同時,還要保持豬圈內空氣對流,定時通風換氣(特別是對於密度較大的保育豬舍更應該注意),做到使人進入豬舍時不至於感到氣悶,有刺鼻氣味及讓人流淚的感覺。
豬舍內常見的有害氣體都有哪些呢?豬舍內的有害氣體通常包括氨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碳等,主要是由豬只呼吸、糞尿、飼料、墊草腐敗分解而產生。
1、氨氣比空氣輕,易溶於水,常易溶解在豬只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上,使黏膜充血、水腫,引起結膜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長期作用於豬,可導致豬的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產力下降。
2、硫化氫易溶於水,比空氣重,靠近地面濃度更高,易溶附在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上,發生結膜炎、咳嗽、支氣管和氣管炎幾率很高,嚴重時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腫等。長期處於低濃度硫化氫的環境中,可引起豬出現嘔吐、腹瀉等情況發生,使豬的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緩慢。
3、二氧化碳無毒,但豬舍含量過高時,氧氣含量相對不足,會使豬出現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慾下降、增重緩慢、體質虛弱,易感染慢性傳染病。
4、一氧化碳常常出現在冬季用火爐取暖時,煤炭燃燒不充分而產生。它極易與血液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豬體缺氧引起呼吸、循環和神經系統病變,導致中毒。
那麼豬舍里的塵埃和微生物對豬的危害有哪些呢?豬舍內的灰塵和微生物少部分由舍外空氣帶入,大部分則來自飼養管理過程,如豬的採食、活動、排泄、清掃地面、分發飼料、清糞、豬只咳嗽、鳴叫等。
1、豬舍塵埃主要包括塵土、皮屑、飼料等,塵埃本身對豬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時還因上面吸附細菌、有毒有害氣體等而加劇對豬的危害。塵埃降落在豬體表,可與皮脂腺分泌物、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刺激皮膚發癢而發炎。塵埃還可堵塞皮脂腺,使皮膚乾燥而易破損,抵抗力下降。塵埃落入眼睛可引起結膜炎和其他眼病,被吸入呼吸道,則對鼻腔黏膜、氣管、支氣管產生刺激導致呼吸道炎症,小粒塵埃還可進入肺部,引起肺炎。
2、微生物的危害就更大了,豬舍內空氣中多種病原微生物可附在塵埃上進行傳播,也可在豬只打噴嚏、咳嗽或鳴叫時附在豬只噴出的飛沫上傳播,多種病原菌存在其中引起病原菌傳播。通過塵埃傳播的病原體有結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通過飛沫傳播的主要是呼吸道傳染病,例如喘氣病、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
那麼要減少豬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塵埃和微生物,我們豬病通建議養豬朋友要做到以下措施。
1、冬季不能單純追求保溫而關嚴門窗,必須保證適量的通風換氣,使有害氣體及時排出。
2、氨氣和硫化氫易溶於水,在潮濕的豬舍,氨氣和硫化氫常吸附在潮濕的地面及牆壁上,豬舍內溫度升高又揮發出來,很難通過通風而排出,因此,豬舍設地窗可適當減少豬舍內有害氣體含量。
3、採用熱風爐而非燒煤取暖。
4、豬舍內及時清除糞污和清掃豬圈。
5、定期進行帶豬噴霧消毒。
㈦ 家畜環境衛生學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家畜環境衛生學概念
一、家畜與環境
二、家畜環境衛生學概念
第二節 家畜環境衛生學發展簡史
一、家畜環境衛生學在國外的發展
二、家畜環境衛生學在國內的發展
第三節 家畜環境衛生學的主要內容及相關學科
一、家畜環境衛生學的主要內容
二、家畜環境衛生學的性質及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第四節 學習與研究家畜環境衛生學的意義
一、家畜環境衛生學面臨的主要任務
二、學習與研究家畜環境衛生學的意義
第五節 家畜環境衛生學的研究方法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二章 環境因子對家畜作用的一般規律
第一節 家畜的環境
一、家畜環境的概念
二、環境的分類
第二節 環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規律
一、環境因子的限製作用
二、環境因子的綜合作用
三、環境因子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四、環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調節性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三章 適應、應激與生物節律
第一節 適應
一、適應的概念
二、適應的種類
三、適應的表現
四、適應過程的調節
五、提高家畜適應力的主要措施
第二節 應激
一、應激的概念和性質
二、適應與應激的異同
三、應激原
四、應激反應的基本過程和機制
五、應激對動物生產的影響
六、應激的監測及應激的預防
第三節 動物的生物節律
一、生物節律的概念
二、動物生物節律的表現
三、生物節律的調控機制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四章 熱環境
第一節 熱環境與動物熱調節
一、動物體溫
二、產熱
三、散熱
四、畜體熱平衡及體熱調節
五、等熱區和臨界溫度
第二節 環境溫度對家畜生理機能和生產性能的影響
一、熱輻射與空氣溫度
二、高溫對動物的影響
三、低溫對動物的影響
第三節 空氣濕度對動物的影響
一、空氣濕度的概念
二、空氣濕度對家畜熱調節的影響
三、空氣濕度對家畜生產力的影響
四、空氣濕度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五、畜舍的防潮措施
第四節 氣流對動物的影響
一、氣流的概念
二、氣流對畜體熱調節的影響
三、氣流對家畜生產力和健康的影響
四、畜牧生產中的氣流控制
第五節 空氣熱環境的綜合評定
一、有效溫度
二、溫濕度指標
三、風冷卻指標
四、濕卡他冷卻力
五、主要氣象因素對家畜的影響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五章 海拔高度、氣壓、光照和雜訊對家畜的影響
第一節 海拔高度與氣壓
一、海拔高度的概念
二、海拔高度對環境的影響
三、海拔高度和氣壓對家畜的影響
第二節 光照
一、光的概念
二、光源
三、光的一般作用
四、光的生物學效應
第三節 雜訊
一、雜訊的概念
二、雜訊的測試
三、畜牧場內雜訊的來源
四、雜訊對人畜的危害
五、畜牧場雜訊的控制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六章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與空氣離子
第一節 大氣有害物質對人畜的影響
一、大氣的結構與組成
二、大氣污染
第二節 畜舍中有害氣體及其對家畜的影響
一、畜舍中有害氣體的產生
二、畜舍中主要有害氣體對動物的危害
三、減少畜舍中有害氣體的措施
第三節 畜舍和畜牧場空氣中的微粒
一、畜舍和畜牧場空氣中微粒的種類
二、畜舍內微粒的來源
三、微粒對動物生產與健康的影響
四、消除或減少畜舍空氣微粒的措施
第四節 畜舍空氣中的微生物
一、畜舍空氣微生物種類及危害
二、空氣中微生物的傳播途徑
三、減少畜牧場空氣中微生物的措施
第五節 空氣離子
一、空氣離子的產生
二、空氣離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空氣離子對人與動物生命活動的影響
四、影響大氣離子濃度的因素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七章 土壤環境與動物生產
第一節 土壤的物理性狀及其對畜牧生產的影響
一、土壤的物理組成
二、土壤的物理性狀與動物生產
第二節 土壤的化學特性及其對畜牧生產的影響
一、土壤的化學組成及性狀
二、土壤中化學成分對家畜的影響
第三節 土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畜牧生產的影響
一、土壤的生物組成
二、微生物污染土壤對家畜的危害
三、土壤的衛生學評價
四、土壤污染的特性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八章 水環境與動物生產
第一節 水對動物生產的影響
一、水的生理作用
二、水在動物體內的分布
三、動物體內水的來源和去路
四、水對動物生產的影響
五、畜牧場的用水量
第二節 水體污染對動物生產的影響
一、水體的概念
二、水體污染
三、水體污染及其危害
四、水體自凈作用
第三節 水源
一、各種水源的衛生特點
二、水源的選擇及其衛生防護
第四節 飲用水源的衛生學要求與評價
一、飲用水水源的衛生特性
二、生活飲用水和漁業用水衛生標准
第五節 水的凈化與消毒
一、飲用水的凈化
二、水的消毒
三、水的特殊處理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九章 動物環境與營養
第一節 熱環境對營養物質代謝的影響
一、熱環境對動物採食量的影響
二、熱環境對飼料消化率和代謝率的影響
三、熱環境對飼料能量利用率的影響
四、熱環境對蛋白質及其它物質代謝的影響
第二節 飼料營養物質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一、動物飼料利用與畜牧場環境污染
二、使用生物活性物質、日糧氨基酸平衡與糞尿氮排出量
三、植酸酶的使用與糞尿磷的排放量
四、日糧重金屬的添加及其從糞尿中的排放
五、動植物優良品種與動物糞尿中氮、磷的排出量
六、先進飼養管理技術與糞尿營養物質的排放
第三節 動物環境與飼料產品安全
一、飼料產品安全問題的產生
二、環境污染與飼料產品安全
三、飼料產品安全與動物生產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十章 畜牧場生產工藝與場地規劃和布局
第一節 畜牧場及其分類
一、畜牧場的概念
二、畜牧場的類型
第二節 建築材料的基本特性
一、建築材料的熱工特性
二、建築材料的空氣特性
三、建築材料的水分特性
四、幾種常用建築材料的評價
第三節 畜牧場生產工藝設計
一、畜牧場生產工藝設計的概念
二、現代畜牧生產工藝特點
三、畜牧場工藝設計的基本原則
四、畜牧場工藝設計內容
五、畜牧場工藝設計方法
第四節 畜牧場場址選擇
一、地形、地勢
二、土壤
三、水源
四、社會聯系
第五節 畜牧場場區規劃和建築物布局
一、畜牧場的分區規劃
二、運動場和放牧地的設置
三、場內道路的規劃及供水管線的配置
四、建築物布局
第六節 畜牧場防疫和環境綠化設計
一、畜牧場的防疫措施
二、畜牧場的環境綠化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十一章 畜舍設計及畜舍環境控制與管理
第一節 畜舍設計的概念及原則
一、畜舍設計的概念
二、畜舍設計的原則
第二節 畜舍類型及小氣候特點
一、封閉式畜舍
二、半開放式畜舍
三、開放式畜舍
四、各種家畜對畜舍小氣候的要求
第三節 畜舍結構和作用
一、基礎、地基
二、牆和柱
三、屋頂和天棚
四、門、窗及其它細部
五、地面
第四節 畜舍的防暑與降溫
一、畜舍的隔熱設計
二、降溫設備選型
三、建築防暑與綠化
四、畜舍與畜體降溫措施
第五節 畜舍保溫防寒
一、畜舍防寒保暖設計
二、供暖設備選型
三、防寒保暖的管理措施
第六節 畜舍光照的控制
一、自然光照
二、人工照明
三、人工光照的管理措施
第七節 畜舍通風換氣
一、通風設計
二、通風換氣設備選型
三、管理措施
第八節 畜禽飲水設備及污水糞尿的排出
一、畜禽飲水設備
二、畜舍的排水與清糞
三、管理措施
第九節 墊料的使用
一、墊料使用的衛生學意義
二、墊料的種類
三、墊料的使用方法
四、墊草用量
第十節 畜禽飼養密度及飼養方式
一、家畜飼養密度的衛生學意義
二、影響家畜飼養密度的因素
三、飼養方式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十二章 畜牧場環境保護
第一節 畜牧場的環境污染
一、環境污染的概念
二、畜牧場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
三、畜牧場污染物質
第二節 畜禽糞便的污染、危害及其資源化處理
一、畜禽糞便的特性
二、糞便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三、畜禽糞便的處理
四、畜禽糞便的利用
第三節 畜牧場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其凈化處理
一、畜牧場廢水污染物及其危害
二、畜牧場廢水處理與利用技術
三、畜牧場廢水處理與利用工藝
第四節 畜牧場空氣污染、危害及其控制
一、畜牧場廢棄物污染空氣的主要形式
二、影響畜牧場空氣有害物質擴散的因素
三、畜牧場空氣惡臭的危害
四、減少畜牧場惡臭氣體的措施
第五節 畜牧場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
一、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產生
二、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概念及特點
三、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意義
四、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程序
五、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方法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十三章 畜牧場環境管理、監測與評價
第一節 綠化環境
一、綠化環境的衛生學意義
二、畜牧場綠化帶的設置
第二節 環境消毒
一、畜牧場常見的消毒
二、消毒的類型
三、畜牧場環境消毒方法
第三節 滅鼠滅蟲
一、防治鼠害
二、防治蟲害
第四節 屍體處理
一、處理屍體常用的方法
二、常見動物屍體的處理
第五節 預防疾病的衛生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機構和制度
二、做好各項衛生管理工作
三、加強衛生防疫工作
第六節 畜牧場環境監測內容與評價方法
一、畜牧場環境監測的目的和任務
二、畜牧場環境監測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三、畜牧場環境質量評價的技術與方法
提要
參考文獻
思考題
㈧ 為什麼說畜舍空氣中的微生物比外界多
為什麼說畜舍空氣中的微生物比外界多
隨著我國畜禽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大部分成為舍內養殖,由於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通風與保溫成為了最大的矛盾。排泄物帶來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氣污染等綜合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畜禽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如果對這些有害氣體不能進行及時處理,將會使畜禽抗病力和生產性能下降,給養殖場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1、畜舍內有害氣體來源及其危害
畜禽舍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有: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吲哚、帶有糞臭味的氣體等等。對畜禽危害最大的是氨氣,而毒性最強的是硫化氫氣體。
1.1氨氣
1.1.1來源
氨氣極易溶解於水,水溶液呈鹼性。畜禽中氨氣主要由糞便、飼料等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氣在畜舍中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濕的地面、牆壁和畜禽粘膜上,當舍內溫度升高時,溶解在水中的氨與水分離,對空氣形成二次污染,並會再次附著畜禽的粘膜上。
1.1.2危害
氨氣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吸入肺部可與血紅蛋白結合,從而破壞血液的運氧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引起氣管、支氣管病變,甚至肺水腫、肺出血;破壞呼吸道的保護作用,從而易感染各種呼吸道疾病,致使動物機體的抗病力下降,進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低濃度氨氣長期作用與畜禽,可導致畜禽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採食量、日增重、繁殖能力下降,稱為氨的慢性中毒。高濃度的氨可使接觸的局部發生鹼性化學灼傷,組織壞死,亦可引起中樞神經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損傷等明顯病理反應和症狀,稱為氨中毒。
1.2硫化氫
1.2.1來源
硫化氫為無色,易揮發,具有惡臭氣味,易溶於水。家畜採食富含硫的高蛋白飼料,當其消化機能紊亂時,可由腸道排出大量硫化氫,含硫化物的糞積存腐敗也可分解產生硫化氫。
1.2.2危害
硫化氫經呼吸道進入血液能使細胞色素氧化酶失活,造成組織缺氧,高濃度的硫化氫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引起窒息死亡。硫化氫只要刺激粘膜,引起結膜炎、鼻炎、氣管炎。硫化氫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與鈉離子結合形成硫化鈉,對粘膜產生強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腫。經肺泡進入血液的硫化氫,有時可被氧化成無毒的硫酸鹽排出體外,未被氧化的游離硫化氫可氧化細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響細胞氧化過程,最終表現為全身中毒。長期處於低濃度硫化氫環境中,畜禽的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緩慢,硫化氫濃度為30mg/m3畜禽變得怕光,喪失食慾,神經質。
㈨ 空氣微生物有哪些來源,以什麼微生物為空氣污染指示菌
空氣不能為微生物生長繁殖提供營養成分、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條件,而且日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作用,所以空氣這種環境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但是空氣中還是存在一定數量的微生物,其中還含有部分病原菌。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與空氣中所含的塵埃量有關,越貼近地面塵埃越多的空氣,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
空氣中微生物主要來源:
1、土壤揚起的灰塵;
2、水面吹起的水沫;
3、動、植物體表。
空氣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是大氣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
。空氣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叢中的綠色鏈球菌為最合適,綠色鏈球菌在上呼吸道和空氣中比溶血性鏈球菌易發現,且有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