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比較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四大類微生物細胞形態、組成、結構和菌落特徵
1、細菌為原核生物,形態基本上有球狀、 桿狀和螺旋狀等;經過革蘭氏染色後,可分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其一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特殊結構有鞭毛、性菌毛、糖被、芽孢等;菌落一般呈現濕潤、光滑、透明、粘稠、易挑取,質地均勻以及菌落正反面或邊緣與中央部位的顏色一致等。
2、放線菌為原核生物,形態為絲狀分支,菌絲直徑很細(小於1微米);放線菌主要由菌絲組成的,可分為氣生菌絲和基內菌絲,氣生菌絲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成串的分生孢子;放線菌可以分為最常見的鏈黴菌屬、諾卡氏菌屬、小單孢菌屬、孢囊鏈黴菌屬、游動放線菌屬等;菌落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上有一薄層彩色的「乾粉」,菌落和培養基連接緊密,難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顏色常常不一致,以及在菌落邊緣的瓊脂平面有變形等現象。
3、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形態有球狀、卵圓狀、柱狀等;結構組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芽體等;其菌落與細菌類似,但比細菌大,厚,外觀較稠,較不透明,顏色多以乳白色為主,少數為紅色,個別為黑色等。
4、黴菌為真核生物,是菌絲體發達不產生大型肉質子實體結構的真菌;根據菌絲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為無隔菌絲和有隔菌絲;結構上分為營養菌絲體和氣生菌絲體,營養菌絲體有吸取養料的假根和吸器,延伸作用的匍匐枝,附著作用的附著胞和附著枝等;菌落形態較大,質地疏鬆,外觀乾燥,不透明,呈現或松或緊的蛛網狀,絨毛狀、棉絮狀或氈狀,菌落與培養基間的連接緊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與反面的顏色、構造以及邊緣與中心的顏色、構造常不一致等。
❷ 微生物的分類
比較復雜
微生物的分類依據
形態特徵
(1)個體形態 鏡檢細胞形狀、大小、排列,革蘭氏染色反應,運動性,鞭毛位置、數目,芽孢有無、形狀和部位,莢膜,細胞內含物;放線菌和真菌的菌絲結構,孢子絲、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狀和結構,孢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及表面特徵等。
(2)培養特徵
1)在固體培養基平板上的菌落(colony)和斜面上的菌苔(lawn)性狀(形狀、光澤、透明度、顏色、質地等);
2)在半固體培養基中穿刺接種培養的生長情況;
3)在液體培養基中混濁程度,液面有無菌膜、菌環,管底有無絮狀沉澱,培養液顏色等。
生理生化特徵
(1)能量代謝 利用光能還是化學能;
(2)對O2的要求 專性好氧、微需氧、兼性厭氧及專性厭氧等;
(2)營養和代謝特性 所需碳源、氮源的種類,有無特殊營養需要,存在的酶的種類等。
生態習性
生長溫度,酸鹼度,嗜鹽性,致病性,寄生、共生關系等。
血清學反應
用已知菌種、型或菌株製成抗血清,然後根據它們與待鑒定微生物是否發生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確定未知菌種、型或菌株。
噬菌反應
菌體的寄生有專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上產生噬菌斑,斑的形狀和大小可作為鑒定的依據;在液體培養中,噬菌體的侵染液由混濁變為澄清。噬菌體寄生的專業性有差別,寄生范圍廣的謂多價噬菌體,能侵染同一屬的多種細菌;單價噬菌體只侵染同一種的細菌;極端專業化的噬菌體甚至只對同一種菌的某一菌株有侵染力,故可尋找適當專化的噬菌體作為鑒定各種細菌的生物試劑。
細胞壁成分
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含肽聚糖多,脂類少。革蘭陰性細菌與之相反。鏈黴菌屬(Streptomyces)的細胞壁含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2,6-氨基庚二酸,而含有阿拉伯糖是諾卡氏菌屬(Nocardia)的特徵。黴菌細胞壁則主要含幾丁質。
紅外吸收光譜
利用紅外吸收譜技術測定微生物細胞的化學成分,了解微生物的化學性質,作為分類依據之一。
GC含量
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是核酸,核酸組成上的異同反映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就一種生物的DNA來說,它的鹼基排列順序是固定的。測定四種鹼基中鳥嘌呤(G)和胞密啶(C)所佔的摩爾百分比,就可了解各種微生物DNA分子不同源性程度。親緣關系接近的微生物,它們的G+G含量相同或近似的兩種微生物,不一定緊密相關,因為它們的DNA的四個鹼基的排列順序不一定相同。
DNA雜合率
要判斷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須比較它們的DNA的鹼基順序,最常用的方法是DNA雜合法。其基本原理是DNA解鏈的可逆性和鹼基配對的專一性。提取DNA並使之解鏈,再使互補的鹼基重新配對結合成雙鏈。根據能生成雙鏈的情況,可測知雜合率。雜合率越高,表示兩個DNA之間鹼基順序的相似越高,它們間的親緣關系也就越近。
核糖體核糖酸(rRNA )相關度
在DNA相關度低的菌株之間,rRNA同源性能顯示它們的親緣關系。Rrna-DNA分子雜交試驗可沒定Rrna的相關度,揭示Rrna 的同源性。
rRNA的鹼基順序
RNA的鹼基順序由DNA轉錄來的,故完全具有相對應的關系。提取並分離細菌內標記的16SrRNA,以核糖核酸消化,可獲得各種寡核苷酸,測定這些寡核苷酸上的鹼基順序,可作為細菌分類學的一種標記。
核糖體蛋白的組成分析
分離被測細菌的30S和50S核糖體蛋白亞單位,比較其中所含核糖體蛋白的種類及其含量,可將被鑒定的菌株分為若干類群,並繪制系統發生圖。
其它
如脂類分析、核磁共振(NMR)譜、細胞色素類型以及輔酶Q的種類(所含異間二烯側鏈的長度)等。
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這里僅簡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分綱體系。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1) 光能營養原核生物門
Ⅰ 藍綠光合細菌綱(藍細菌類)
Ⅱ 紅色光合細菌綱
Ⅲ 綠色光合細菌綱
(2)化能營養原核生物門
Ⅰ 細菌綱
Ⅱ 立克次氏體綱
Ⅲ 柔膜體綱
Ⅳ 古細菌綱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s)
真核策生物主要包括各類真菌,還有粘菌等。
真菌劃分各能分類單位的基本原則是以形態特徵為主,生理生化、細胞化學和生態等特徵為輔。絲狀真菌主要根據其孢子產生的方法和孢子本身的特徵,以及培養特徵來劃分各級的分類單位。一些病原真菌的鑒定,寄生和症狀也可作為參考依據。真菌可分以下四綱:
Ⅰ 藻狀菌綱 菌絲體無分隔,含多個核。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
Ⅱ 子囊菌綱 菌絲體有分隔,有性階段形成子囊孢子。
Ⅲ 擔子菌綱 菌絲體有分隔,有性階段形成擔孢子。
Ⅳ 半知菌綱 包括一切只發現無性世代未發現有性階段的真菌。
粘菌也可分為四綱,即
Ⅰ 網粘菌綱 自細胞兩端各自伸出長的粘絲並接連形成粘質的網路——假原質團。
Ⅱ 集胞粘菌綱 分泌集胞粘菌素,形成假原質團。
Ⅲ 粘菌綱 形成原質團,腐生性自由生活。
Ⅳ 根腫病菌綱 形成原質團,專性寄生。亦有將之歸於真菌類。
❸ 微生物包括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在中國,微生物被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❹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螺旋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見於水、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上,亦有的存在人體口腔或動物體內。
對人致病的主要有3個屬:
1、鉤端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鉤端螺旋體;
2、密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梅毒螺旋體等;
3、疏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回歸熱螺旋體等。其中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在臨床上的影響較大。
❺ 簡述微生物的分類。
分類包括:屬原核生物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屬真核生物的真菌,顯微藻類和原生生物;及屬非細胞類的病毒和亞病毒
特點:體積小,面積大、2吸收多,轉化快、3生長旺,繁殖快、4適應強,易變異、5種類多,分布廣
❻ 如何區別四大類型微生物類群的個體形態和菌落特徵
四大類型微生物類群的個體形態和菌落特徵如下:
細菌和多數酵母菌都是單細胞微生物。菌落中各細胞間都充滿毛細管水、養料和某些代謝產物,因此,細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態具有尖似的特徵,如濕潤、較光滑、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邊緣、中央部位的顏色一致,且菌落質地較均勻等。
區別如下:
1、細菌:由於細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較小,較薄、較透明且有「細膩」感。不同的細菌會產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會出現五顏六色的菌落。
2、此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的細胞結構,因此,在菌落形態上也有所反映,如無鞭毛不能運動的細菌其菌落外形較圓而凸起;有鞭毛能運動的細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緣不整齊,而運動能力特強的細菌則出現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邊緣從不規則、缺刻狀直至出現遷居性的菌落,例如變形桿菌屬和菌種。具有莢膜的細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3、莢膜較厚的細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狀。有芽孢的細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皺褶等特徵。
4、放線菌和黴菌的細胞都是絲狀的,當生長於固體培養基上時有營養菌絲(或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的分化。氣生菌絲向空間生長,菌絲之間無毛細管水,因此菌落外觀呈乾燥、不透明的絲狀、絨毛狀或皮革狀等特徵。
❼ 真菌的菌絲體都有哪些
當菌絲體與寄主細胞壁或原生質接觸後,營養物質因滲透壓的關系進人菌絲體內。有些真菌如活體營養生物侵人寄主後,菌絲體在寄主細胞內形成吸收 養分的特殊機構稱為吸器。吸器的形狀不一,因種類不同而異,如白粉菌吸器為掌狀、霜黴菌為絲狀、鎊菌為指狀、白銹菌為小球狀。有些真菌的菌絲體生長到 一定階段,可形成疏鬆或緊密的組織體。苗絲組織體主要有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菌核是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的休眠體,內層是疏絲組織,外層是擬薄壁組織,表皮細胞壁厚、色深、較堅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環境。但當條件適宜 時,菌核能萌發產生新的營養菌絲或從上面形成新的繁殖體。菌核的形狀和大 小差異較大,通常似綠豆、鼠糞或不規則狀。子座是由菌絲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父織形成的一種塾狀結構,有時與寄主 組織結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 產生孢子的機構,但也有度過不良環境的作用。菌索是由菌絲體平行組成的長 條形繩索狀結構,外形與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稱根狀菌索。菌索可抵抗 不良環境,也有助於菌體在基質上蔓延。有些真菌菌絲或孢子中的某些細胞膨大 變圓、原生質濃縮、細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它能抵抗不良環境,待條件適宜時,再萌發成菌絲。
❽ 微生物的分類
1真核,原核和病毒是可以的只是不太詳細吧!
2應該不是吧,起碼病毒是微生物它沒有包括進來
3形狀,自養異養革蘭氏分類應該是下消分類吧,而且一般是用來分細菌的,而微生物還包括一些真核類和病毒,這樣分就不可以吧
4原核類:細菌(真細菌,古細菌),放線菌,藍細菌(藍藻),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
真核類:真菌(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
❾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4大微生物的菌落形態有何異同
黴菌呈絲狀生長。菌絲也分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菌絲以菌絲體的形式行使其功能。酵母菌是一類呈單細胞生長的真核微生物的總稱,少數能形成假菌絲。黴菌的菌落呈明顯的絲狀體,但與放線菌菌落相比比較疏鬆,一般呈絨毛狀、顆粒狀、棉絮狀等。酵母菌的菌落較濕潤,與細菌菌落較相似,但不透明。
❿ 微生物可以分為哪幾類
微生物可分為8大類,即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和螺旋體。它們的共性是體積小,分布廣;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