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1 04:56:52

1. 實驗室安全事故的主要類型是什麼

一、實驗室防火安全

1.實驗室內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須放置在便於取用的明顯位置,指定專人管理,全體人員要愛護消防器材,並且按要求定期檢查更換。

2.實驗室內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氫氣、氮氣、氧氣等)必須與火源、電源保持一定距離,不得隨意堆放。使用和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實驗室,嚴禁煙火。

3.不得亂接亂拉電線,不得超負荷用電,實驗室內不得有裸露的電線頭,嚴禁用金屬絲代替保險絲;電源開關箱內不得堆放物品。

4.電器設備和線路、插頭插座應經常檢查,保持完好狀態,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和絕緣破損、老化等情況必須通知電工進行修理。電加熱器、電烤箱等設備應做到人走電斷。

5.使用電烙鐵,要放在非燃隔熱的支架上,周圍不應堆放可燃物,用後立即撥下電源插頭。

6.可燃性氣體鋼瓶與助燃氣體鋼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種鋼瓶不得靠近熱
源、明火,要有防曬措施,禁止碰撞與敲擊,保持油漆標志完好,專瓶專用。使用的可燃性氣瓶,一般應放置室外陰涼和空氣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內,
氫、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處,要與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離。所有鋼瓶都必須有固定裝置固定,以防傾倒

7.實驗室內未經批准、備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電設備,以免超出用電負荷。

8.嚴禁在樓內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證消防通暢通。

二、實驗室化學葯品安全

1.各級各類實驗室所用化學葯品的必須由學校統一組織購置,任何實驗室和個人不得私自購置。購置劇毒類和易制毒類葯品需經公安部門許可,持許可證方可購置。

2.化學葯品要分類存放,相互作用的葯品不能混放,必須隔離存放。所有葯品都必須有明確的標簽,貯存室和櫃必須保持整齊清潔。有特殊性質的葯品必須按其特性要求存放。無名物、變質過期的葯品要及時清理銷毀。實驗室內不得存放劇毒類葯品。

3.危險化學葯品容器應有清晰的標識或標簽。遇火、遇潮容易燃燒、爆炸或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化學葯品,不得在露天、潮濕、漏雨和低窪容易積水的地點存放;受陽光照射易燃燒、易爆炸或產生有毒氣體的危險化學葯品應當在陰涼通風地點存放。危險化學葯品的存放區域應設置醒目的安全標志。

4.劇毒物品必須存放在學校專門的劇毒品庫內,庫房必須符合相關安全要求,必須做到「雙人雙鎖」妥善保管。領用劇毒物品必須經學校保衛處批准,應根據使用情況領取最少數量,做到「雙人」領取,「雙人」使用,同時要做到並且做好使用登記和消耗記錄,須嚴格按管理規定,做到「雙人雙鎖」妥善保管。

5.從事危險化學葯品實驗的人員應當接受相應的安全技術培訓,做到熟悉所使用葯品的性質,熟練掌握相應葯品的操作方法。特別是使用易燃易爆、劇毒、致病性以及有壓力反應等危險性較大的危險化學葯品做實驗,嚴禁盲目操作,必須有相關的操作規程,並以國家和行業的相應規定為標准,嚴格執行。

6.各實驗室產生的驗廢液廢物不得隨意丟棄,隨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以及任何水源,防止污染環境。實驗廢液廢物要採取適當措施做「無害化」處理,確實無法處理的各實驗室不得私自排放、處理,實驗室應採用專用容器分類盛裝、存放,防止滲漏、丟失造成二次污染。

7.各實驗室將收集的各類廢液、廢物統一運送至實驗室設備管理處下設的廢物回收庫,由實室室設備管理處聯系環保局指定認可的具有處理資質的部門統一處置。

三、實驗室生物安全

1.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人類生存環境的安全,國家對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視,各有關實驗室也必須高度重視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有效監控和預防實驗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檢查和自查,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報告並處理解決。

2.實驗室應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其掌握實驗室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並進行考核。工作人員經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崗。未經學習培訓者,不得從事相關工作。

3.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要根據本實驗室具體情況,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並對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的學生進行進行生物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

4.未經農業部或市農業局批准,不得擅自採集、運輸、接收保存重大動物疫病病料,不得轉讓、贈送已初步認定為重大動物疫病或者已確診為重大動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將病料樣本寄往國外或者攜帶出境。

5.生物類實驗室廢棄物(包括動物殘體等)應用專用容器收集,進行高溫高壓滅菌後處理。生物實驗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質的物品應統一收集和處理,不得丟棄在普通垃圾箱內。

病源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6.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7.國家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新建、改建、擴建應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經有關部門評估,確定實驗室級別,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8.實驗室應當建立病源微生物實驗檔案,記錄實驗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況和安全監督情況。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實驗檔案保存期不得少於20年。實驗室建立並保留的實驗檔案應當如實記錄與病源微生物安全相關的實驗活動和設施、設備工作狀態情況,以及實驗活動產生的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集中處置以及檢驗的情況。

9.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操作的場所、設備必須與所從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級別相適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實驗室從事生物實驗活動應當嚴格遵守有關國家標准和實驗室技術規范、操作規程。

10.在開始相關工作之前,應對所從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關操作進行危險評估,根據國家對於各種微生物操作的危險等級劃分和防護要求以及危險評估的結果,制定全面、細致的標准操作規程和程序文件,對於關鍵的危險步驟設計出可行的防護措施並對這些細節瞭然於胸。

11.實驗室所需病源微生物樣品不得隨意採集和私自購買,樣品的採集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後,且必須由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在具有相應的防護措施的情況方可進行,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如需購買必須報學校,由學校聯系具有相關資質的經銷商統一購買。

12.實驗室對各種病源微生物要嚴格保存、保管,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並指定專人負責。實驗室內不得隨意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經上級主管理部門批准充許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應當設專庫或者專櫃單獨儲存。

13.實驗室發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進一步擴散,對有關人員進行醫學觀察或者隔離治療,封閉實驗室,並同時向學校及上級部門報告。

實驗動物生物安全管理

14.我校執行國家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制度,實驗動物的質量監控,執行國家標准;國家尚未制定標準的,執行行業標准;國家、行業均為制定標準的,執行地方標准。

15.實驗動物分為四級:一級,普通動物;二級,清潔動物;三級,無特定病原體動物;四級,無菌動物。對不同等級的實驗動物,應當按照相應的微生物控制標准進行管理。

16.使用實驗動物進行實驗時,必須向上級管理部門申請實驗動物充可證,經批准後方可進行實驗。未取得實驗動物許可證的實驗室,不得從事與實驗動物有關的活動。

17.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實驗室和個人不得隨意購買實驗動物,應當從有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供應單位購買實驗動物,並索要合格證。

18.動物實驗環境設施要符合相應實驗動物的等級標准,使用合格的飼料、籠具、墊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實驗,應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19.進行動物實驗應根據實驗目的,使用相應等級標準的實驗動物及飼料、用品、用具。不同品種、不同等級和互有干擾的動物實驗,不得在同一試驗間進行。

20.利用實驗動物從實驗工作的實驗室,要按照使用許可證許准許的范圍,使用合格的實驗動物,進行相應的實驗。

21.實驗動物患病死亡的,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並記錄在案。做好實驗動物的防疫免疫工作,防止病情疫情的發生和蔓延。

22.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實驗室必須具有標准操作規程;使用的實驗動物飼料、墊料及飲水以及實驗動物的相關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標准。

23.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人員應當通過專業培訓,並經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崗位證書,持證上崗。未經培訓和未取得崗位證書的,不得從事實驗動物工作。

24.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單位對工作人員應當採取預防保護和保健措施,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身體健康檢查,及時調整健康狀況不宜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人員。

25.使用實驗動物中,發生傳染病流行時應對飼養室和實驗室內外環境採取嚴格的消毒、殺蟲、滅鼠措施。同時要封鎖、隔離整個區域;解除隔離時應當經消毒、殺蟲、滅鼠處理。發生實驗動物烈性傳染病時,要立即向校實學校及上級部門報告,並視具體情況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

26.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實驗室和個人對不使用的實驗動物屍體以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廢棄物、廢水、廢氣等,應當按照相應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並符合環境保護規定。

四、實驗室防輻射安全

1.各涉源單位開展相關工作前必須向上級主管部門申領許可證和環評,通過環評和取得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相關工作。

2.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必須遵守放射防護法規和規章制度,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和個人劑量監測管理,並掌握放射防護知識和有關法規,經有資質單位舉辦的輻射安全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同時放射工作人員必須持培訓合格證、個人計量檢測數據、健康體檢結果參加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定期審查。

3.輻射工作場所必須安裝防盜、防火、防泄漏設施,保證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使用安全。同位素的包裝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設備、射線裝置、輻射工作場所的入口處必須放置輻射警示標志和工作信號。

4.各涉源單位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監測儀器,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定期對各實驗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和輻射工作場所進行安全檢查,並做好記錄。相關實驗室應經常性檢查輻射表面污染狀況,並做好記錄。檢測記錄要妥善保存,接受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和上級部門的檢查監督。

5.購買放射源、同位素試劑和射線裝置時,應首先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審核並報保衛處備案同意後,向政府環境主管部門辦理「准購證」,方能委託采購部門進行采購。

6.各涉源單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領用和消耗的登記制度,做到帳物相符。實驗過程必須小心謹慎,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做好安全保護工作。

7.對同位素實驗等產生的放射性廢物(包括同位素包裝容器),不得作為普通垃圾擅自處理。必須向學校申報,經學校同意後,由學校請有資質的公司或單位進行統一處置。

五、大型儀器設備安全

1.每台大型儀器設備必須有專人負責管理,每台大型儀器設備配有一本《大型精密儀器設備使用記錄》,要如實記錄使用情況。

2.要根據大型儀器設備的性能要求,提供安裝使用儀器設備的場所,做好水、電供應,並應根據儀器設備的不同情況落實防火、防潮、防熱、防凍、防塵、防震、防磁、防腐蝕、防輻射等技術措施。

3.必須制定大型儀器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使用大型儀器設備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操作。

4.注意儀器設備的接地、電磁輻射、網路等安全事項,避免事故發生。

六、實驗技術安全

1.實驗室工作人員及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前,要提前接受實驗室安全教育,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對不按操作規程操作所造成的後果進行警示。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學生要嚴格按照儀器設備和實驗操作規程進行實驗操作。

2.對進行受壓容器、強電、駕駛、易燃、易爆、劇毒等實驗的實驗室,應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制定本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細則。對從事上述實驗的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可獨立操作。

3.實驗室要做好勞動保護工作,針對高溫、低溫、
輻射、病菌、雜訊、毒性、激光、粉塵、超凈等對人體有害的環境,要切實加強實驗室環境的監管和勞動保護工作。

七、實驗室網路安全

1.實驗室要重視網路、信息安全工作,實驗室網路安全具體細則參照《東北林業大學校園網路安全管理條例》執行。

2.對所承擔的保密科研項目或實驗技術項目的分析測試數據和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圖紙等信息、資料,必須按保密等級存放,設專人管理,嚴禁外泄。

八、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注意事項

各實驗室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要保持鎮定,確定發生事故類型,及時撥打相應的報警電話,並立即向學校保衛處和實驗室設備管理處報告。

1.應急措施注意事項:

致電求助時應說明:①事故地點;②事故性質和嚴重程度;③你的姓名、位置及聯系電話。

2.發生緊急事故時,應以下列優先次序處置:①保護人身安全,即本人安全及他人安全;②保護公共財產;③保存學術資料。

3.重要電話號碼:

①火警電話:119;②匪警電話:110;③醫療急救:120。

2.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對職業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著於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某些動植物產生的刺激性、毒性或變態反應性生物活性物質,以及禽畜血吸蟲尾蚴等。職業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蟲,如布氏桿菌、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白僵蠶孢子與枯草桿菌蛋白酶的容許濃度見表1。
有害因素作業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業主要見於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生物高科技產業、動物飼養與屠宰以及植物種植等相關行業。
(一)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二)醫療衛生行業
從事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的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三)生物高科技產業
以DNA重組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操作對象主要是活性有機體,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經常接觸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謝產物,有可能對其健康產生危害。
(四)動物相關行業
從事畜牧業、動物飼養、動物屠宰等動物相關行業的作業人員存在感染動物性傳染病的風險。
(五)植物相關行業
農業生產人員可能因接觸有機粉塵導致農民肺;菇類栽培、採摘工作的人員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誘發蘑菇肺;從事稻田作業的人員會發生各種皮膚疾患;在森林地區的作業活動中可接觸森林腦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的損害,除引起法定職業病,如炭疽、布氏桿菌病和森林腦炎外,也是構成哮喘、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和職業性皮膚病等法定職業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還可導致鼠疫、口蹄疫和礦工鉤蟲病等,以及因接觸各種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3. 實驗室的生物危害有哪些類型,人們會通過

新科教學設備為您解答:
做分子實驗用的菌、小白鼠啊、還有轉基因得到的植物啦,動物啦都可能產生危害。

1、實驗室生物安全內容主要涉及微生物危害分類、危險度評估、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標准操作規范和人員安全等.
2、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點任務是控制實驗室感染、控制實驗室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以及管理、控制實驗室感染性實驗材料.

4. 危及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和環境有哪些

危及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和環境有哪些?

危及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和環境有:
化學危險品、毒品、有害生物、電離輻射、 高溫、高電壓、撞擊以及水、氣、火、電等。

5. 實驗室中會發生哪些危險

1.踩到灑落到地面上的氯酸鉀而著火。
2. 將過氧化氫濃溶液密封貯存的過程中塞子飛出,過氧化氫溢出而著火(用透氣的塞子塞著較好)。

3. 用硅膠精製二特丁基過氧化物,於布氏漏斗過濾時,發生爆炸(因在過濾板上析出過氧化物之故)。


4. 濃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著火。

5. 將滲透濃硫酸的破布與沾有廢油的破布丟棄在一起而著火。

6. 裝有熱的濃硫酸的熔點測定管發生破裂,濃硫酸沾到手上而燒傷。

7. 裝有黃磷的瓶子,從葯品架上跌落,灑出黃磷而著火。

8. 鋁粉著火時,用水滅火,火勢反而更猛烈。

9. 將熔融的黃磷倒入水中製成小顆粒時,燒杯傾歪了,灑出黃磷而引起著火,並燒著衣服,致使燒傷

10.將盛有經溶劑稀釋的三乙基鋁的瓶子,放入紙箱搬運的過程中,瓶子破裂發生泄漏而引起著火。

11.在濾紙上洗滌還原性鎳催化劑,其後把濾紙丟入垃圾箱中而引起著火。

12. 在通風櫥內,用氫化鋁鋰(LiAlH4 )進行還原反應,於放有(LiAlH4 )的燒瓶中加入乙醚時發生著火。

13.乙醚從貯瓶中滲出,由遠離兩米以外的燃燒器的火焰引起著火。

14.正在洗滌剩有少量乙醚的燒瓶時,突然由熱水器的火焰燃著而引起著火。

15.將盛有乙醚溶液的燒瓶放入冰箱保存時,漏出乙醚蒸氣,由箱內電器開關產生的火花引起著火爆炸,箱門被炸飛(乙醚之類物質要放入有防爆裝置的冰箱內保存)。

16.焚燒二硫化碳廢液時,在點火的瞬間,產生爆炸性的火焰飛散而燒傷(焚燒這類物質時,應在開闊的地方,於遠處投入燃著的木片進行點火)

17.蒸餾甲苯的過程中,忘記加入沸石,發生爆沸而引起著火。

18.將還剩有有機溶劑的容器進行玻璃加工時,引起著火爆炸而受傷。

19.把沾有廢汽油的東西投入火中焚燒時,產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燒傷。

20.用丙酮洗滌燒瓶,然後置於乾燥箱中進行乾燥時,殘留的丙酮氣化而引起爆炸。乾燥箱的門被炸壞飛至遠處。

21.將經過加熱的溶液,於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進行萃取,當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時,噴出二甲苯而引起著火。

22.將潤滑油進行減壓蒸餾時,用氣體火焰直接加熱。蒸完後,立刻打開減壓旋塞,於燒瓶中放入空氣時發生爆炸。

23.將油浴加熱到高溫的過程中,當熄滅氣體火焰而關閉空氣開關時,突然伸出很長的搖曳火焰而使油浴著火(熄滅氣體火焰時,要先關閉其主要氣源的旋塞)。

24.對著火的油浴覆蓋四氯化碳進行滅火時,結果它在油中沸騰,致使著火的油飛濺反而使火勢擴大。

25.在蒸餾硝化反應物的過程中,當蒸至剩下很少殘液時,突然發生爆炸(因在蒸餾殘物中,有硝基化合物存在)。

26.用舊的乙醚進行萃取操作,然後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質,放在烘箱里加熱乾燥時發生爆炸,烘箱的門被炸碎。

27.將四氫呋喃進行蒸餾回收時,用剩下殘液的同一燒瓶蒸餾數次,即發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氫呋喃的過氧化物之故)。

28.當拔出30%濃度的過氧化氫試劑瓶的塞子時,常會發生爆炸。

29.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過程中,當加入二氧化錳時,劇烈地發生反應,致使燒瓶破裂。

30.誤認為充有氯氣的鋼瓶空了,但當打開閥門時,噴出大量氯氣而中毒。

31.將丙烯與氨的混合氣體進行加壓反應的過程中,發現閥門有少量漏氣。在修理過程中,泄漏增大,以致不能進行修理並中毒(在加壓情況下進行修理很危險)。

32.於自製的容器中填充氨氣,用帆布包裹,在搬運過程中,由於容器的焊縫破裂,沖出氨氣而凍傷。並且,呼吸器官也受到損害。

33.直接聞到溶解在反應生成物中未起反應的氨的臭味而摔倒、受傷。

答案來自

6. 引起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安全意識不夠,操作不當,管理不到位等等~

7. 化驗室危險源有那些

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裡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

(7)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作業過程的危險源一般分為七類:

(一) 化學品類: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二) 輻射類:放射源、射線裝置、及電磁輻射裝置等。

(三) 生物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等危害個體或群體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種設備類:電梯、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

(五) 電氣類:高電壓或高電流、高速運動、高溫作業、高空作業等非常態、靜態、穩態裝置或作業。

(六) 土木工程類:建築工程、水利工程、礦山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運輸類: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

8. 實驗室容易發生哪些安全事故

1.火災事故
原因:
忘記關電源,致使設備或用電器具通電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引起著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當,使火源接觸易燃物質,引起著火;供電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行,導致線路發熱,引起著火;亂扔煙頭,接觸易燃物質, 引起著火等。
這類事故的發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實驗室都可能發生。

2.爆炸事故
原因:
違反操作規程,引燃易燃物品,進而導致爆炸;設備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
這類事故多發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的實驗室。

3.生物安全事故
原因: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生物實驗室產生的廢物甚至比化學實驗室的更危險,生物廢棄物含有傳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污染都可能構成極大的危害。

4.毒害事故
原因:
違反操作規程,將食物帶進有毒物的實驗室,造成誤食中毒;設備設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質泄漏或有毒氣體排放不出,釀成中毒;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質散落流失,引起環境污染;廢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廢水未經處理而流出,引起環境污染。
這類事故多發生在具有化學葯品和劇毒物質的化學化工實驗室和具有毒氣排放的實驗室。

5.設備損壞事故
原因:線路故障或雷擊造成突然停電,致使被加熱的介質不能按要求恢復原來狀態造成設備損壞;高速運動的設備因不慎操作而發生碰撞或擠壓,導致設備受損。這類事故多發生在用電加熱的實驗室。

6.機電傷人事故
原因:
操作不當或缺少防護,造成擠壓、甩脫和碰撞傷人;違反操作規程或因設備設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電觸電和電弧火花傷人;使用不當造成高溫氣體、液體對人的傷害。
這類事故多發生在有高速旋轉或沖擊運動的機械實驗室,或要帶電作業的電氣實驗室和一些有高溫產生的實驗室。

7.設備或技術被盜事故
原因:
實驗室人員流動大,設備和技術管理難度大,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這類事故是實驗室安全常發事件,不僅造成了財產損失,影響了實驗室的正常運轉,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術的外泄。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9. 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的相關因素有哪些

生物實驗室安全培訓內容: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辦法、標准、本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緊急事件的上報和處置程序、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生物安全操作規范、儀器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菌(毒)株及樣本的收集、運輸、保藏、使用、銷毀、實驗室的消毒與滅菌、感染性廢物的處置、急救等。危及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和環境有哪些?
危及實驗室安全的因素和環境有:
化學危險品、毒品、有害生物、電離輻射、
高溫、高電壓、撞擊以及水、氣、火、電等。

10. 實驗室的生物危害有哪些類型,人們會通過那些途徑感染這些危害

做分子實驗用的菌、小白鼠啊、還有轉基因得到的植物啦,動物啦都可能產生危害。

1、實驗室生物安全內容主要涉及微生物危害分類、危險度評估、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標准操作規范和人員安全等.
2、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點任務是控制實驗室感染、控制實驗室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以及管理、控制實驗室感染性實驗材料.

--「廣州洛可特實驗室」

閱讀全文

與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