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2 01:16:36

❶ 發財樹紅包里放多少錢才合適

1、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4年,宮崎駿推出了新作《哈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的人氣兒童小說家黛安娜?瓊斯的作品。這是繼1990年《魔女宅急便》後,宮崎駿又一部帶有濃厚原著色彩的作品。這部動畫電影以戰爭前夜為背景,描述了19世紀末的歐洲,善良可愛的蘇菲被女巫施下魔咒,從女孩變成老婆婆,孤單無助的她無意中走入移動城堡,城堡的主人哈爾不能與人相戀,但卻懂得魔法,性情古怪的哈爾收留了蘇菲,兩個人在四腳的移動城堡中開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織了愛與痛、樂與悲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悄悄展開,蘇菲用自己的純真譜寫了一段感人的戰地戀曲。
2、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獻給曾經有過10歲和即將進入10歲的觀眾的一部影片,它以現代的日本社會作為舞台,講述了10歲的小女孩千尋為了拯救雙親,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3、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幽靈公主》
影片《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1部電影,也是宮崎駿電影中電腦特技最多的影片,影片於1995年開始投入製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正是這樣的高投入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影片於1997年7月12日公映,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元,全國觀眾達3000萬人次,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賣座電影,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改寫了歷史。
影片《幽靈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表現一場人類與動物對大自然的爭奪戰。透過一貫的環保外衣,看到的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宮崎駿電影中的主角總是能從一種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周遭的許多個體。影片中的角色都使用著一種理想化的方式,以此來達到和平的目的。無論是與自己有利害沖突的統治者,殘酷的仇敵,或是難以共存的物種,對生命的珍愛,不惜一切的保護他人,是許多年來珍貴的主題。他們總是能拋開私人恩怨,用一種大自然的精神,懷揣一切存在美好共生的願望。這一點,超越了常人,使得宮崎駿作品中的主角都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4、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
影片《魔女宅急便》是宮崎駿早期的作品,原作作者是曾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日本女作家角野榮子,經過宮崎駿的動畫功力,再次將觀眾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歐洲城市風味的背景,任性自然的風,透明清澈的水,變化萬端的雲,飛行,少女,還有魔法,在視聽方面都完全讓人感受到一種美妙的流淌。
5、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
影片《再見螢火蟲》是一部宮崎駿監制的作品,導演是宮崎駿多年的合作夥伴高畑勛,本片可謂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代表作,獲獎無數,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6、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百變狸貓》
影片《百變狸貓》是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勛的原創動畫,高畑勛一反《再見螢火蟲》的沉重,用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群可愛動物的求生歷險,同時影片滲透著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與其他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一樣,本片自1994年7月16日首映起,觀影人數達到325萬人,票房收入26億5000萬日元,成為該年度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的第一名。
7、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龍貓》
影片《龍貓》充滿了童話色彩和親情的溫馨,用悠揚的音樂,干凈的畫面,趣稚的人物,把觀眾成功地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裡,回到了童真純凈的年代。影片的故事沒有講什麼大事件,僅僅是兩姐妹在一個美好的夏天裡,與森林的精靈相遇並相互關心的故事。故事和畫面中充滿的愛和親情讓人感到很溫暖,可愛的大中小號龍貓不斷給觀眾一種很微妙的幸福感,總是保持微笑,讓人覺得可愛,善良。
《龍貓》一部典型的成人化兒童影片,它再現了兒童臉譜化的形象,用精彩的繪畫與流暢的剪輯,繼續重復著成年人關於童年生活的美麗想像。影片《龍貓》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用來懷舊的,而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則是一種世界觀的輸入。
8、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紅豬》
影片《紅豬》是宮崎駿動畫系列中非常特殊的一部,是唯一一部完全從成年人角度拍攝成年人題材的作品,是宮崎駿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宮崎駿自喻為劇中主人公哥,將自己的那種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構思成主人公的傳奇故事。
影片《紅豬》的時代背景被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的義大利。主人公是一位退伍的飛行員,殘酷的軍旅生涯使他反戰、厭世。但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寧願受詛咒而變成一頭豬,只為了擺脫作為人的束縛。他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飛行事業,因為沒有比空中翱翔更加自由的時刻。
9、宮崎駿十大動畫電影《風之谷》
影片《風之谷》是宮崎駿的成名之作,由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在優美精緻的傳統二維動畫領域里,宮崎駿以一個漂泊的思想者和執著的追夢人的姿態出現,其深刻的內涵讓世人震驚。影片《風之谷》在1984年上映後引起了極大轟動,而宮崎駿的卓絕名聲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奠定的。
影片《風之谷》是一部充滿對戰爭,對人類文明反思的作品。講述了人類文

❷ 求優美的贊頌校園生活的詩!要有韻律,有節奏,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快哦~八點半之前,越快給的分越多~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麼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裡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裡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裡,永恆的中國!

這是詩人1942年在日寇陰暗潮濕的土牢里寫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詩篇,抒發了詩人對災難祖國由衷的關切和真摯的愛,同時也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嚮往。詩的前半部分寫「我」用「殘損的手掌」深情地撫摸在敵人的鐵蹄蹂躪下的祖國廣大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接著,詩人無形的手掌觸到家鄉一片湛藍的湖水,現時「微涼」的湖水與昔日「堤上繁華如錦障」的美麗春光形成強烈反差,表現出詩人對敵人踐踏故土的無比憂憤。為了使詩歌表達的主題不流於膚淺狹隘,詩人想像的世界由近拉遠,由北到南,從長百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詩人選擇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風景加以點染,它們既是人民的苦難與不幸的象徵,又是侵略者罪惡的見證。「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兩句既是對上半段的總結,又與開頭三、四行遙相呼應。

詩的後半部分仍在想像的世界中展開,描繪的是與前面災難景象形成極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圖景:那雖是「遼遠的一角」,但山河完整無損,沒有陰暗和血污。而是充滿了溫暖、光明和生機,「那裡是太陽,是春」。與前半部分的哀怨、憂傷的基調相比,這一部分跳動著詩人按捺不住的快樂與激動;與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動的抒情相比,後半部分則顯得安靜而舒緩,使這首詩在感情的哀怨與歡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抒情風格顯得變幻多姿。在那個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藝術的凝想的年代裡,這首詩像一朵美麗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煉而不晦澀,感受細膩而不暗淡,深刻的現實內容與現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來。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此詩借鑒了前蘇聯詩人沃茲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圓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創造性的發展。圓周句式大多出現在抒發強烈情緒的作品中,悲傷痛苦的情調最宜用它來渲染。舒婷寫的是「我」與祖國的關系,用這種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摯愛的深度。第一節是對祖國歷史的反思,精心選取五組意象,象徵祖國千百年來落後、貧窮、災難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穩深長,富有音響和色彩,給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則短促,不事描繪;後三行又伸長,行短意緊,顯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現主詞。第二節承上啟下,揭示出蘊藏在中華民族靈魂中的希望之花從未消亡過,災難雖重,理想永存,只是暫未實現。此節先短句後長句,然後主詞復現,似意猶未盡,一種深深的遺憾之情便瀉於筆端。第三節傾吐希望,激情昂揚,連用五組意象描繪出處於歷史轉折期的祖國百廢待舉的面貌。每一個意象有自己獨特的意義,五組連用形成博喻排比,強化了亢奮熱烈的情緒,表達出詩人歡欣鼓舞的情懷。第四節頭兩行用「十億分之一」與「九百六十萬平方」構成小與大的對比,寓意「我」是祖國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著整個祖國。接著以乳房養「我」與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又成一對照,突出「我」同祖國的血乳關系;甚至迷惘、深思、沸騰,與富饒、榮光、自由,也是性質相反的對襯,以見出痛苦和歡欣的無限。如果前三節是寫「我」與祖國的關系,第四節則是反過來寫祖國和「我」的關系。句法參差正是心情激動至極的表現,在對主詞的雙重呼喚中結束全篇,達到最高潮。

全詩無一字議論,皆以意象描繪,以情貫穿。所選意象既質朴又鮮明,既獨特又貼切,每一個詞也都與被描繪的景象緊密契合。抒情又非一覽無余的傾瀉,而很注意其波動的節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奮到深沉,其中糾結著悲愴、憂患、熾烈,失望與希望,嘆息與追求等多種復雜而凝重的感情,體現出詩人獨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雋永的抒情個性
郭沫若《爐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詩人用擬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又用擬人法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全詩就建築在這一組核心意象之上。「爐中煤」的意象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蘊:第一,「爐中煤」的熊熊燃燒象徵詩人願為祖國獻身的激情;第二,「爐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樣的心腸」象徵勞苦大眾「卑賤.」的地位和偉大的人格,「爐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詩人所代言的勞動人民;第三,「爐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後終於「重見天光」,象徵詩人不願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為的願望,也象徵勞苦大眾中潛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將要釋放出來。「女郎」這一意象暗示詩人對祖國的愛有如情愛一般熱烈,「年青」一詞則暗示了祖國在五四革命時代里充滿蓬勃向上的生機。郭沫若在《創造十年》里說過:「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爐中煤》便是我對於她的戀歌。」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本詩中比擬的意義和作用。

「爐中煤」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氣質和時代精神於一爐;寫「煤」之燃燒,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時代之情。藝術形式與所抒情思十分和諧。從章法看,首節總述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第二節側重抒愛國之情,第三節側重述報國之志,末節與首節取復疊形式,前後呼應,將全詩推向高潮。從格式、韻律看,每節5行,每行音節大體均齊;一、三、五行押韻,一韻到底;而各節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聲親切溫柔而又深情的呼喚起唱,造成回環往復的旋律美。詩情隨詩律跌宕起伏,韻味深長。

聞一多《太陽吟》(節選)

太陽啊——神速的金鳥——太陽!

讓我騎著你每日繞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

聞一多《太陽吟》(節選)

這是詩人在192—1925年赴美留學期間寫下的詩。詩人由於對祖國的熱切思念,竟產生出如此神奇瑰麗的想像。屈原《離騷》中有「駟玉虯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古今浪漫主義詩歌里的神奇想像一脈相承。不過,屈原還只是想像駕著鳳凰鳥(「鷖』)在宇宙行車,而本詩的作者竟然要騎著太陽航行,其想像的大膽更超過了古人。
聞一多《一句話》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

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這話教我今天怎麼說?

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那麼有一句話你聽著: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

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聞先生曾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國,看到的是封建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和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赤誠愛心轉化為對現狀的強烈不滿和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這種情緒在這首詩中得到充分體現。全詩以「一句話」——「咱們的中國」為構思中心,運用寫實和隱喻相結合的手法,反復詠嘆,極力渲染烘托。第一節先用排比,通過「禍」與「火」的寫實和比喻,揭露黑暗現實對民意的壓制,也寓示著民眾積蓄著的巨大的力量。接著進一步用火山作比,它雖然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發就會產生翻天覆地的力量。這一喻象表明詩人對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滿信心。第二節針對一些對中國前途悲觀、不相信民眾者發出警告,用「鐵樹開花」比喻建設「咱們的中國」來之不易但終會成事實。通過「我」堅信與「你」不相信的對比,引發出不信者可能會產生的驚慌、反感等種種詫異的表現,從而進一步襯托出民眾反抗的必然性和突發性,表明詩人對民眾解放自己、改造舊中國的潛在力量堅信不疑,並衷心擁護。他將民眾的反抗與吶喊比喻成「青天里一個霹靂」既呼應「火」的意象,顯示出無窮的威力,又是一種盛贊的口吻乙「爆一聲:/『咱們的中國!』」的兩次反復,強烈地表達出對理想中國的期望與追求。此詩語言平易,形式上整齊勻稱,又自然天成,富於節奏感和音樂美
艾青《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詩篇開句即言「假如我是一隻鳥」,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形象比附,而是一種情感上的虛擬。以鳥的種種願望來表達詩人內心對祖國誠摯的愛,委婉的抒情手法中融匯著詩人深切的感受和真摯的情感。接著詩人排列了一組意象來表示自己歌唱的內容,詩人內心強烈激情的滲入使意象充滿了生動豐富的內涵:「土地」是被暴風雨打擊著的,「河流」是悲憤的,「風」是激怒的,「黎明」是溫柔的。聯系詩人寫作的年代,我們可以意會到詩人筆下所展示的是一個山河破碎、國土沉淪的悲壯年代。可貴的是詩人並沒有因此而絕望,他在黑暗中仍滿懷希望,所以黎明是「溫柔的」。「——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詩句巧妙地借用鳥兒自然、被動的結局來表現詩人主動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現了詩人的獻身精神。最後直截了當地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和愛國之心,既點明了題旨,又與前半部分在邏輯上順理成章地形成因果呼應。如果說前八句是感情的蓄積,最後兩句便是感情閘門的打開,感情洪流的急沖而下
台灣]黃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灣

專泊中國人的鄉音

無須叩問客從何處來

淺黃的膚色中亮著

揚州的驛馬

長安的宮闕

湮遠成為一種親切之後

風是歷史的蕭聲

傾聽如

一首夢般柔細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匯集著中國的二十四番花訊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蘭草

飲霜雪的冰寒

綻東方的芬芳

鮮明矗立的旗 像

黃河的浪 東流 永遠向著陽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麗著殷墟仰韶的玄黃釉彩

煙雲變幻

一如西出玉門關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絲路

孤帆遠影

故鄉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場

你乃成為一位細心的收藏家

曾經也窮困過典當過手頭的軟細

就是不肯典當從祖國帶過來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隨便拍賣的古董

而是一盞會帶來幸福的神燈

詩人黃雍廉浪跡海外,心繫祖國,苦於不能常與祖國廝守在一起,於是把一腔愛國情思移向唐人街,並以一副純粹「唐人」的筆墨,構築了這座詩的「唐人街」。詩人兼詩評家的趙國泰,對此詩曾有一段精闢的藝術分析。他說:「唐人街是中華歷史文化在西方的一個窗口。要完成這一高度概括與條陳,藝術上非博喻、羅列莫辦。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內涵飽滿而不擁塞,典麗而不板滯。臻於此,又有賴於形式結構上取乎多視角掠美,使內蘊層嵌迭呈;廣植東方情調的語象,又間以主客體轉換之法,使情境跳脫空靈,其中以首節尤佳。全詩給人以寬銀幕效果。」

多好聽,「唐人街」,一所不凍的華夏鄉音的港灣,一所和平的春蘭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東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國調寄中國情,以中國墨寫中國意,盛唐罷相張九齡「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嘆惋,南宋遺民鄭所南蘭草根下無土的畫意,高人王維於朝雨渭城餞別好友西出陽關的悵惘,詩仙李白立揚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遠影的傷感,還有揚州驛馬雄姿,長安宮闕風范,南國二十四番花訊的問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喚……這一系列典型的中國情結的意象群的自然疊印,華美典雅,楚楚動人。一詠三嘆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黃子孫心向祖國的七彩虹橋
龐余亮《在玉米地的中央》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將軍

看滿地的紅纓子翻飛綠劍亂舞

果實就藏在紅纓子和綠劍之下

露出它們的牙齒

我們能讀懂它們的語言

平常的日子沒有故人

只有風在吹,吹玉米不盡的長發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們就獲得了戰勝明天的力量

玉米葉仍在不停地抽打我

金色的玉米棒在開水中嘩嘩地滾動

多麼美好的日子

就想起多麼美好的共和國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傾伏下去

無數個戰斗和勝利

便永遠地照耀我們

此詩藉助於玉米這一普通而樸素的意象來展現愛國情懷。種玉米,看玉米,吃玉米,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勞作和生活,很平淡,也很平靜。那些習慣於在戰爭中挖掘愛國主題的人們,恐怕是想不到這裡面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所以在詩的二、三節,作者兩次直接點出「共和國」,明示主題。

其實,真正的愛國心就是一顆平常心,尤其是在和平年代裡,沒有敵人,沒有血淋淋的廝殺,也沒有豪邁的勝利與慘重的失敗;沒有這種種情形,而能保有愛國精神,這是不容易的,所以彌足珍貴。

最重要的戰斗不是面對面的你死我活,而是沒有敵人的戰斗;或者說,那敵人只是時間。在和平時期,人們容易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不知不覺地被時間戰勝,成為時間的俘虜。如我們總是推遲著一些行動,因為我們總是相信明天,相信明天會帶來一切,會完成一切。而站在玉米地的中央,我們才有可能戰勝時間,戰勝自己,因為風中的玉米葉像鞭子一樣,抽打著我們,使我們時刻警醒著,在和平的環境里,依然保持戰斗的姿態和心態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那麼敵人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刺刀
指著我們的骨頭

看哪,
這是奴隸!
丘逢甲的一首愛國詩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灣。

1896年5月,台灣被日本強佔一年後,詩人代表當時台灣島上四百萬同胞,寫的這首以《春愁》為題的小詩,僅僅四句計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淚寫成的。

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灣彰化人。光緒十五年(公元1888年)進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

1894年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向朝鮮發動侵略,並對中國的陸海軍進行挑釁,中國軍隊英勇作戰,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以及缺乏堅決反對侵略的准備,以致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失敗。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丘逢甲聞訊在台灣積極組織義軍抗日保台,出任台灣抗日保台義軍的大將軍,指揮抗日。但終因寡不敵眾,遭到失敗,不得已離開台灣內渡到大陸。此後在廣東創辦學校,推行新學,並與同盟會有來往。他的詩,大多是為收復台灣、洗雪國恥而作,慷慨悲壯,雄健奮發,憂國憂民懷念台灣的心情始終未變,直到1912年臨終前仍遺言:「吾不忘台灣也」,要求在他死後安葬時須面向台灣。
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祖國之秋

作者 曹宇翔

今日你徒步走進秋天的廣場

深秋了,天已轉涼,菊花開放

風把四個湛藍的湖泊運向空中

空中,緩緩駛過雲霞船隊

空中,雁翅劃動季節的雙槳

用歌聲迎接大地起伏的歌聲

在澄明的秋天你看見所有人民

城市、鄉村、太平洋的波浪

甚至看到你遠逝的童年,祖母

乾草垛,一個孩子搖響鈴鐺

這原野、河流,這落葉、果實

每天,廣場升起一面旗幟

每天,土地長出一輪光芒

一切都是值得的,內心幸福

你笑了,想起曾有的一個夢想

誰能不愛自己的祖國呢

「祖國」,當你輕輕說出這個詞

等於說出你的命運、親人、家鄉

而當你用目光說到「秋天」

那就是歲月,人生啊,遠方
屈原·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阝比〕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音「期」)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願〔山矣〕(音「四」)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女誇〕(音「誇」)以練要兮,長〔咸頁〕(音「咸」)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

❸ 有關太陽系的資料

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
依照至太陽的距離,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顆中的6顆有天然的衛星環繞著,這些星習慣上因為地球的衛星被稱為月球而都被視為月球。在外側的行星都有由塵埃和許多小顆粒構成的行星環環繞著,而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見的行星以五行為名,在西方則全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故事中的神仙為名。三顆矮行星是冥王星,柯伊伯帶內最大的天體之一,穀神星,小行星帶內最大的天體,和屬於黃道離散天體的鬩神星。
概述和軌道
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太陽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陽,它是一顆光譜分類為G2V的主序星,擁有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的99.86%,並以引力主宰著太陽系。木星和土星,太陽系內最大的兩顆行星,又佔了剩餘質量的90%以上,目前仍屬於假說的奧爾特雲,還不知道會佔有多少百分比的質量。
太陽系內主要天體的軌道,都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黃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帶天體,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鳥瞰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絕大部分的其他天體,都以逆時針(右旋)方向繞著太陽公轉。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
環繞著太陽運動的天體都遵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軌道都以太陽為橢圓的一個焦點,並且越靠近太陽時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軌道接近圓型,但許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則是高度橢圓的。
在這么遼闊的空間中,有許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陽系中每個軌道的距離。在實際上,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或環帶,與前一個的距離就會更遠,而只有少數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約0.33天文單位的距離上,而土星與木星的距離是4.3天文單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單位。曾有些關系式企圖解釋這些軌道距離變化間的交互作用,但這樣的理論從未獲得證實。
形成和演化
藝術家筆下的原行星盤
太陽系的形成據信應該是依據星雲假說,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獨立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太陽系是在46億年前在一個巨大的分子雲的塌縮中形成的。這個星雲原本有數光年的大小,並且同時誕生了數顆恆星。研究古老的隕石追溯到的元素顯示,只有超新星爆炸的心臟部分才能產生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陽的星團必然在超新星殘骸的附近。可能是來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鄰近太陽附近的星雲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內部氣體的膨脹壓力造成塌縮,因而觸發了太陽的誕生。
被認定為原太陽星雲的地區就是日後將形成太陽系的地區,直徑估計在7,000至20,000天文單位,而質量僅比太陽多一點(多0.1至0.001太陽質量)。當星雲開始塌縮時,角動量守恆定律使它的轉速加快,內部原子相互碰撞的頻率增加。其中心區域集中了大部分的質量,溫度也比周圍的圓盤更熱。當重力、氣體壓力、磁場和自轉作用在收縮的星雲上時,它開始變得扁平成為旋轉的原行星盤,而直徑大約200天文單位,並且在中心有一個熱且稠密的原恆星。
對年輕的金牛T星的研究,相信質量與預熔合階段發展的太陽非常相似,顯示在形成階段經常都會有原行星物質的圓盤伴隨著。這些圓盤可以延伸至數百天文單位,並且最熱的部分可以達到數千K的高溫。
一億年後,在塌縮的星雲中心,壓力和密度將大到足以使原始太陽的氫開始熱融合,這會一直增加直到流體靜力平衡,使熱能足以抵抗重力的收縮能。這時太陽才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
相信經由吸積的作用,各種各樣的行星將從雲氣(太陽星雲)中剩餘的氣體和塵埃中誕生:
·當塵粒的顆粒還在環繞中心的原恆星時,行星就已經開始成長;
·然後經由直接的接觸,聚集成1至10公里直徑的叢集;
·接著經由碰撞形成更大的個體,成為直徑大約5公里的星子;
·在未來得數百萬年中,經由進一步的碰撞以每年15厘米的的速度繼續成長。
在太陽系的內側,因為過度的溫暖使水和甲烷這種易揮發的分子不能凝聚,因此形成的星子相對的就比較小(僅佔有圓盤質量的0.6%),並且主要的成分是熔點較高的硅酸鹽和金屬等化合物。這些石質的天體最後就成為類地行星。再遠一點的星子,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不能凝聚在一起成為原行星,而成為現在所見到的小行星帶。
在更遠的距離上,在凍結線之外,易揮發的物質也能凍結成固體,就形成了木星和土星這些巨大的氣體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獲得的材料較少,並且因為核心被認為主要是冰(氫化物),因此被稱為冰巨星。
一旦年輕的太陽開始產生能量,太陽風會將原行星盤中的物質吹入行星際空間,從而結束行星的成長。年輕的金牛座T星的恆星風就比處於穩定階段的較老的恆星強得多。
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目前的太陽系會維持直到太陽離開主序。由於太陽是利用其內部的氫作為燃料,為了能夠利用剩餘的燃料,太陽會變得越來越熱,於是燃燒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就導致太陽不斷變亮,變亮速度大約為每11億年增亮10%。
從現在起再過大約76億年,太陽的內核將會熱得足以使外層氫發生融合,這會導致太陽膨脹到現在半徑的260倍,變為一個紅巨星。此時,由於體積與表面積的擴大,太陽的總光度增加,但表面溫度下降,單位面積的光度變暗。
隨後,太陽的外層被逐漸拋離,最後裸露出核心成為一顆白矮星,一個極為緻密的天體,只有地球的大小卻有著原來太陽一半的質量。
[編輯本段]結構和組成
太陽系是由受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組成的系統是宇宙中的一個小天體系統,
太陽系的結構可以大概地分為五部分:
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的母星,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成員。它有足夠的質量讓內部的壓力與密度足以抑制和承受核融合產生的巨大能量,並以輻射的型式,例如可見光,讓能量穩定的進入太空。太陽在赫羅圖上的位置
太陽在分類上是一顆中等大小的黃矮星,不過這樣的名稱很容易讓人誤會,其實在我們的星系中,太陽是相當大與明亮的。恆星是依據赫羅圖的表面溫度與亮度對應關系來分類的。通常,溫度高的恆星也會比較明亮,而遵循此一規律的恆星都會位在所謂的主序帶上,太陽就在這個帶子的中央。但是,但是比太陽大且亮的星並不多,而比較暗淡和低溫的恆星則很多。
太陽在恆星演化的階段正處於壯年期,尚未用盡在核心進行核融合的氫。太陽的亮度仍會與日俱增,早期的亮度只是現在的75%。
計算太陽內部氫與氦的比例,認為太陽已經完成生命周期的一半,在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將離開主序帶,並變得更大與更加明亮,但表面溫度卻降低的紅巨星,屆時它的亮度將是目前的數千倍。
太陽是在宇宙演化後期才誕生的第一星族恆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恆星擁有更多的比氫和氦重的金屬(這是天文學的說法:原子序數大於氦的都是金屬。)。比氫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恆星的核心形成的,必須經由超新星爆炸才能釋入宇宙的空間內。換言之,第一代恆星死亡之後宇宙中才有這些重元素。最老的恆星只有少量的金屬,後來誕生的才有較多的金屬。高金屬含量被認為是太陽能發展出行星系統的關鍵,因為行星是由累積的金屬物質形成的。
行星際物質
除了光,太陽也不斷的放射出電子流(等離子),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這條微粒子流的速度為每小時150萬公里,在太陽系內創造出稀薄的大氣層(太陽圈),范圍至少達到100天文單位(日球層頂),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行星際物質。 太陽的黑子周期(11年)和頻繁的閃焰、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圈內造成的干擾,產生了太空氣候。伴隨太陽自轉而轉動的磁場在行星際物質中所產生的太陽圈電流片,是太陽系內最大的結構。
地球的磁場從與太陽風的互動中保護著地球大氣層。水星和金星則沒有磁場,太陽風使它們的大氣層逐漸流失至太空中。 太陽風和地球磁場交互作用產生的極光,可以在接近地球的磁極(如南極與北極)的附近看見。
宇宙線是來自太陽系外的,太陽圈屏障著太陽系,行星的磁場也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護。宇宙線在星際物質內的密度和太陽磁場周期的強度變動有關,因此宇宙線在太陽系內的變動幅度究竟是多少,仍然是未知的。
行星際物質至少在在兩個盤狀區域內聚集成宇宙塵。第一個區域是黃道塵雲,位於內太陽系,並且是黃道光的起因。它們可能是小行星帶內的天體和行星相互撞擊所產生的。第二個區域大約伸展在10-40天文單位的范圍內,可能是柯伊伯帶內的天體在相似的互相撞擊下產生的。

內太陽系
內太陽系在傳統上是類地行星和小行星帶區域的名稱,主要是由硅酸鹽和金屬組成的。這個區域擠在靠近太陽的范圍內,半徑還比木星與土星之間的距離還短。
內行星所有的內行星
四顆內行星或是類地行星的特點是高密度、由岩石構成、只有少量或沒有衛星,也沒有環系統。它們由高熔點的礦物,像是硅酸鹽類的礦物,組成表面固體的地殼和半流質的地幔,以及由鐵、鎳構成的金屬核心所組成。四顆中的三顆(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實質的大氣層,全部都有撞擊坑和地質構造的表面特徵(地塹和火山等)。內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陽的內側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運行在一個平面,朝著一個方向
水星
水星(Mercury)(0.4 天文單位)是最靠近太陽,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質量)。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僅知的地質特徵除了撞擊坑外,只有大概是在早期歷史與收縮期間產生的皺折山脊。 水星,包括被太陽風轟擊出的氣體原子,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氣。目前尚無法解釋相對來說相當巨大的鐵質核心和薄薄的地幔。假說包括巨大的沖擊剝離了它的外殼,還有年輕時期的太陽能抑制了外殼的增長。
金星
金星 (Venus)(0.7 天文單位)的體積尺寸與地球相似(0.86地球質量),也和地球一樣有厚厚的硅酸鹽地幔包圍著核心,還有濃厚的大氣層和內部地質活動的證據。但是,它的大氣密度比地球高90倍而且非常乾燥,也沒有天然的衛星。它是顆炙熱的行星,表面的溫度超過400°C,很可能是大氣層中有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金星的地質活動仍在進行中,但是沒有磁場保護的大氣應該會被耗盡,因此認為金星的大氣是經由火山的爆發獲得補充。
地球
地球(Earth)(1 天文單位)是內行星中最大且密度最高的,也是維一地質活動仍在持續進行中並擁有生命的行星。它也擁有類地行星中獨一無二的水圈和被觀察到的板塊結構。地球的大氣也於其他的行星完全不同,被存活在這兒的生物改造成含有21%的自由氧氣。它只有一顆衛星,即月球;月球也是類地行星中唯一的大衛星。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約365天,自轉一圈約1天。(太陽並不是總是直射赤道,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時,稍稍有些傾斜。)
火星
火星(Mars)(1.5 天文單位)比地球和金星小(0.17地球質量),只有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稀薄大氣,它的表面,例如奧林匹斯山有密集與巨大的火山,水手號峽谷有深邃的地塹,顯示不久前仍有劇烈的地質活動。火星有兩顆天然的小衛星,戴摩斯和福伯斯,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
小行星帶
小行星的主帶和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小天體中最主要的成員,主要由岩石與不易揮發的物質組成。
主要的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距離太陽2.3至3.3 天文單位,它們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受到木星引力擾動而未能聚合的殘余物質。
小行星的尺度從大至數百公里、小至微米的都有。除了最大的穀神星之外,所有的小行星都被歸類為太陽系小天體,但是有幾顆小行星,像是灶神星、健神星,如果能被證實已經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可能會被重分類為矮行星。
小行星帶擁有數萬顆,可能多達數百萬顆,直徑在一公里以上的小天體。盡管如此,小行星帶的總質量仍然不可能達到地球質量的千分之一。小行星主帶的成員依然是稀稀落落的,所以至今還沒有太空船在穿越時發生意外。
直徑在10至10-4 米的小天體稱為流星體。
穀神星
穀神星 (Ceres)(2.77 天文單位)是主帶中最大的天體,也是主帶中唯一的矮行星。它的直徑接近1000公里,因此自身的引力已足以使它成為球體。它在19世紀初被發現時,被認為是一顆行星,在1850年代因為有更多的小天體被發現才重新分類為小行星;在2006年,又再度重分類為矮行星。
小行星族
在主帶中的小行星可以依據軌道元素劃分成幾個小行星群和小行星族。小行星衛星是圍繞著較大的小行星運轉的小天體,它們的認定不如繞著行星的衛星那樣明確,因為有些衛星幾乎和被繞的母體一樣大。
在主帶中也有彗星,它們可能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
特洛依小行星的位置在木星的 L4或L5點(在行星軌道前方和後方的不穩定引力平衡點),不過"特洛依"這個名稱也被用在其他行星或衛星軌道上位於拉格朗日點上的小天體。 希耳達族是軌道周期與木星2:3共振的小行星族,當木星繞太陽公轉二圈時,這群小行星會繞太陽公轉三圈。
內太陽系也包含許多「淘氣」的小行星與塵粒,其中有許多都會穿越內行星的軌道。
中太陽系
太陽系的中部地區是氣體巨星和它們有如行星大小尺度衛星的家,許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馬群也在這個區域內。此區沒有傳統的名稱,偶爾也會被歸入"外太陽系",雖然外太陽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區域。在這一區域的固體,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於以岩石為主的內太陽系。
外行星
所有的外行星 在外側的四顆行星,也稱為類木行星,囊括了環繞太陽99%的已知質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氣層都擁有大量的氫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層則有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有些天文學家認為它們該另成一類,稱為「天王星族」或是「冰巨星」。這四顆氣體巨星都有行星環,但是只有土星的環可以輕松的從地球上觀察。「外行星」這個名稱容易與「外側行星」混淆,後者實際是指在地球軌道外面的行星,除了外行星外還有火星。
木星
木星(Jupiter)(5.2 天文單位),主要由氫和氦組成,質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質量總合的2.5倍。木星的豐沛內熱在它的大氣層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徵,例如雲帶和大紅斑。木星已經被發現的衛星有63顆,最大的四顆,甘尼米德、卡利斯多、埃歐、和歐羅巴,顯示出類似類地行星的特徵,像是火山作用和內部的熱量。甘尼米德比水星還要大,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
土星
土星(Saturn)(9.5 天文單位),因為有明顯的環系統而著名,它與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氣層的結構。土星不是很大,質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60顆已知的衛星,泰坦和恩塞拉都斯,擁有巨大的冰火山,顯示出地質活動的標志。泰坦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陽系中唯一實際擁有大氣層的衛星。
天王星
天王星(Uranus)(19.6 天文單位),是最輕的外行星,質量是地球的14倍。它的自轉軸對黃道傾斜達到90度,因此是橫躺著繞著太陽公轉,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在氣體巨星中,它的核心溫度最低,只輻射非常少的熱量進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衛星有27顆,最大的幾顆是泰坦尼亞、歐貝隆、烏姆柏里厄爾、艾瑞爾、和米蘭達。
海王星
海王星(Neptune)(30 天文單位)雖然看起來比天王星小,但密度較高使質量仍有地球的17倍。他雖然輻射出較多的熱量,但遠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3顆衛星,最大的崔頓仍有活躍的地質活動,有著噴發液態氮的間歇泉,它也是太陽系內唯一逆行的大衛星。在海王星的軌道上有一些1:1軌道共振的小行星,組成海王星特洛伊群。
彗星
彗星歸屬於太陽系小天體,通常直徑只有幾公里,主要由具揮發性的冰組成。 它們的軌道具有高離心率,近日點一般都在內行星軌道的內側,而遠日點在冥王星之外。當一顆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後,與太陽的接近會導致她冰冷表面的物質升華和電離,產生彗發和拖曳出由氣體和塵粒組成、肉眼就可以看見的彗尾。
短周期彗星是軌道周期短於200年的彗星,長周期彗星的軌周期可以長達數千年。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被認為是來自柯伊伯帶;長周期彗星,像海爾·波普彗星,則被認為起源於奧爾特雲。有許多群的彗星,像是克魯茲族彗星,可能源自一個崩潰的母體。有些彗星有著雙曲線軌道,則可能來自太陽系外,但要精確的測量這些軌道是很困難的。 揮發性物質被太陽的熱驅散後的彗星經常會被歸類為小行星。
半人馬群
半人馬群是散布在9至30 天文單位的范圍內,也就是軌道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類似彗星以冰為主的天體。半人馬群已知的最大天體是10199 Chariklo,直徑在200至250 公里。第一個被發現的是2060 Chiron,因為在接近太陽時如同彗星般的產生彗發,目前已經被歸類為彗星。有些天文學家將半人馬族歸類為柯伊伯帶內部的離散天體,而視為是外部離散盤的延續。
外海王星區
在海王星之外的區域,通常稱為外太陽系或是外海王星區,仍然是未被探測的廣大空間。這片區域似乎是太陽系小天體的世界(最大的直徑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質量則遠小於月球),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
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最初的形式,被認為是由與小行星大小相似,但主要是由冰組成的碎片與殘骸構成的環帶,擴散在距離太陽30至50 天文單位之處。這個區域被認為是短周期彗星——像是哈雷彗星——的來源。它主要由太陽系小天體組成,但是許多柯伊伯帶中最大的天體,例如創神星、伐樓拿、2003 EL61、2005 FY9和厄耳枯斯等,可能都會被歸類為矮行星。估計柯伊伯帶內直徑大於50 公里的天體會超過100,000顆,但總質量可能只有地球質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許多柯伊伯帶的天體都有兩顆以上的衛星,而且多數的軌道都不在黃道平面上。
柯伊伯帶大致上可以分成共振帶和傳統的帶兩部分,共振帶是由與海王星軌道有共振關系的天體組成的(當海王星公轉太陽三圈就繞太陽二圈,或海王星公轉兩圈時只繞一圈),其實海王星本身也算是共振帶中的一員。傳統的成員則是不與海王星共振,散布在39.4至47.7 天文單位范圍內的天體。傳統的柯伊伯帶天體以最初被發現的三顆之一的1992 QB1為名,被分類為類QB1天體。
冥王星和卡戎
冥王星和已知的三顆衛星 冥王星(Pluto)(平均距離39 天文單位)是一顆矮行星,也是柯伊伯帶內已知的最大天體之一。當它在1930年被發現後被認為是第九顆行星,直到2006年才重分類為矮行星。冥王星的軌道對黃道面傾斜17度,與太陽的距離在近日點時是29.7天文單位(在海王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時則達到49.5天文單位。
目前還不能確定卡戎(Charon),冥王星的衛星,是否應被歸類為目前認為的衛星還是屬於矮行星,因為冥王星和卡戎互繞軌道的質心不在任何一者的表面之下,形成了冥王星-卡戎雙星系統。另外兩顆很小的衛星,尼克斯(Nix)與許德拉(Hydra)則繞著冥王星和卡戎公轉。
冥王星在共振帶上,與海王星有著3:2的共振(冥王星繞太陽公轉二圈時,海王星公轉三圈)。柯伊伯帶中有著這種軌道的天體統稱為類冥天體。
離散盤
離散盤與柯伊伯帶是重疊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遠的空間。離散盤內的天體應該是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過程中,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才被從柯伊伯帶拋入反覆不定的軌道中。多數黃道離散天體的近日點都在柯伊伯帶內,但遠日點可以遠至150 天文單位;軌道對黃道面也有很大的傾斜角度,甚至有垂直於黃道面的。有些天文學家認為黃道離散天體應該是柯伊伯帶的另一部分,並且應該稱為"柯伊伯帶離散天體"。
此外,關於類似太陽系的天體系統的研究的另一個目的是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著生命。
太陽系是由受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組成的系統,它的最大范圍約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太陽系的主要成員有:太陽(恆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無數小行星、眾多衛星(包括月亮),還有彗星、流星體以及大量塵埃物質和稀薄的氣態物質.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其它天體的總和不到有太陽的0.2%。太陽是中心天體,它的引力控制著整個太陽系,使其它天體繞太陽公轉,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
距離
(AU)
半徑
(地球)
質量
(地球)
軌道傾角
(度)
軌道
偏心率
傾斜度
密度
(g/cm3)

太陽 0 109 332,800 --- --- --- 1.410
水星 0.39 0.38 0.05 7 0.2056 0.1° 5.43
金星 0.72 0.95 0.89 3.394 0.0068 177.4° 5.25
地球 1.0 1.00 1.00 0.000 0.0167 23.45° 5.52
火星 1.5 0.53 0.11 1.850 0.0934 25.19° 3.95
木星 5.2 11.0 318 1.308 0.0483 3.12° 1.33
土星 9.5 9.5 95 2.488 0.0560 26.73° 0.69
天王星 19.2 4.0 17 0.774 0.0461 97.86° 1.29
海王星 30.1 3.9 17 1.774 0.0097 29.56° 1.64
冥王星 39.5 0.18 0.002 17.15 0.2482 119.6° 2.03

❹ 吉尼斯世界記錄 世界之最 說的越多越好

自然環境

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
從結構體底部到頂部的最高峰:冒納凱亞火山(Mauna Kea,夏威夷島,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總高達10,203米)
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夏威夷島,海拔4,169米,火山體積達7萬5,000立方公里)
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Ojos del Salado,海拔6,893米)
最高的島上山峰:查亞峰(Puncak Jaya,新幾內亞島,海拔4,884米)
太陽系內已知的最高、體積最大的山及火山:奧林帕斯火山(火星,高達27公里)
最長的陸上山脈:安第斯山脈(長達7,500公里)
最長的海底山脈:中洋脊(Mid-ocean ridge,長達80,000公里)
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標高112米)

島嶼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面積達2,166,086平方公里)
最大的河中島:巴納納爾島(Bananal Island,巴西托坎廷斯,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湖中島:馬尼圖林島(Manitoulin Island,休倫湖,面積達2,766平方公里)
最大的島中湖中島:沙摩西島(Samosir,蘇門答臘島多巴湖(Lake Toba),面積達520平方公里)
最大的隕石坑類湖中島:連尼尼華撤拉島(René-Levasseur Island,加拿大魁北克省,面積達2,020平方公里)
最大的沙質島:芬瑟島(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面積達1,630平方公里)
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圍的島:馬拉若島(巴西亞馬孫河口,面積達40,100平方公里)
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最大的沙島:崇明島(面積達1200多平方千米)
地勢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島上的查亞峰海拔4,884米)
人口最多的島嶼:爪哇島(人口達12,400萬)
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鴨脷洲(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8,200人)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由印度尼西亞的13,000多個島嶼及菲律賓的7,000多個島嶼組成)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面積約有30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

湖泊
最大的湖泊及鹹水湖:裏海(面積達371,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面積達82,400平方公里)
最大的人工湖及水庫:沃爾特水庫(迦納,面積達8,502平方公里)
最大的湖中島中湖:馬尼圖湖(休倫湖,面積達104平方公里)
最深的湖泊及淡水湖:貝加爾湖(水深達1,940米)
最深的鹹水湖:死海(水深達330米)
最高的湖泊及鹹水湖: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
最高的淡水湖:瑪法木錯湖(湖面海拔4,585米)
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湖面海拔負418米,是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
海拔最高有航線的湖泊及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3,821米)
最鹹的湖泊:死海(湖水鹽度達300‰,為一般海水的8.6倍)
最古老的湖泊:貝加爾湖 (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500萬年)
蓄水量最多的湖泊、內陸湖及鹹水湖:裏海 (體積達78,200立方公里)
蓄水量最多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
蓄水量最多的人工湖:布拉茨克水庫(俄羅斯,體積達169立方公里)
蓄瀝青量最多的瀝青湖:彼奇湖(特立里達和多巴哥,面積0.4平方公里,瀝青量達1200萬噸。)
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五大湖 (總面積達24.5萬平方千米)

河流
最長的河流:尼羅河(全長6,695公里)
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歐洲,全長3,690公里)
最短的河流:美國蒙大拿州羅伊河(Roe River,全長僅61米)(有爭議)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面積達6,915,000平方公里)
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流量達每秒222,440立方米,佔世界河流流量的20%)
含沙最多的河流:黃河(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每立方米920千克沙)
流經最多國家的河流:多瑙河 (流經西歐至東歐共18個國家)
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
最早的運河:古蘇伊士運河(建於公元前19世紀,完成於前500年,8世紀被毀棄,19世紀重建。)
海拔最高的長河:雅魯藏布江(河床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

海洋
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積1億5,555萬7千平方公里)
最深的洋:太平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
最小的洋:北冰洋(面積1,405萬6千平方公里)
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積479萬1千平方公里)
最深的海:新赫布裏海溝(最深處深達9,175米)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面積11,350平方公里)
最淺的海:亞速海(平均深度只有13米,最深處僅15.3米)
最鹹的海:紅海(北部鹽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準均鹽度35‰高得多)
最淡的海:波羅的海(海水鹽度只有7~8‰,各個海灣鹽度更低,只有2%)
最多島嶼的海:愛琴海(擁有七個群島,總共有2,500個大小島嶼)
最古老的海:地中海
生存生物最少的海:黑海
沿岸國家最多的海:加勒比海

高原
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
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面積最大的風積高原:黃土高原

峽谷
地球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亞洲雅魯藏布江,長達496.3公里)
地球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平均深度5000米)
太陽系已知的最大峽谷:水手號峽谷(Valles Marineris,火星,長達4,500公里,闊200公里,深11公里)
最長的大峽谷:怒江大峽谷 (全長600多千米)
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總長度超過6500千米,相當於地球周長的1/6,被人們稱為「地球上的最大傷疤」)

海峽
最窄的海峽:土淵海峽(土渕海峽,日本,相距只有9.93米)
最寬的海峽: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寬達965公里)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位於非洲東南部國家莫三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全長1670公里,一說1760公里)
最窄的可航行海峽:位於艾浦亞島和歐洲大陸之間,希臘,40米。

瀑布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6米)
最寬的瀑布:伊瓜蘇瀑布(總寬度長達4公里)
最著名的瀑布:尼亞加拉瀑布 (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中段,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與南美的伊瓜蘇瀑布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世界三大瀑布)
最長的瀑布:基桑加尼瀑布 ,位於非洲剛果(金)
最大的人造瀑布:灕江「九天銀河」人造瀑布
最潔凈的瀑布:九寨溝瀑布
聲音最大的瀑布:維多利亞瀑布 (位於南部非洲尚比亞和辛巴威接壤的地方,在贊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處)

沙漠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有800多萬平方千米)
最高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一般海拔高度為1200~1500米之間)

平原
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560多萬平方千米)
最寒冷的平原:西伯利亞平原(平均氣溫-45度,最低達-71度)

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

洞穴
最大的溶洞:騰龍洞 (總面積156平方千米)
最長的洞穴:猛獁洞 (總長度超過240千米)
最深的山洞:貝爾納洞 (深入地表1500多米)

天文研究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目前公認):中國的《史記·秦始皇本紀》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後來發現,早《史記》400多年):中國的《淮南子·兵略訓》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中國商代的甲骨文上記載的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
世界上最早的流星雨記錄:中國的《竹書紀年統箋》記載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中國的《漢書·五行志》記載的公元28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圖:敦煌莫高窟的《敦煌星圖》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雛形:英格蘭的巨石陣

天文儀器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鍾:奧古斯都太陽鍾
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天文儀器:渾天儀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
世界上最早的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射電望遠鏡:綠岸射電望遠鏡(Green Bank Telescope)
世界上最大的光學儀器:空間望遠鏡

恆星
最亮的恆星:天狼星A
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最亮的超新星:金牛座超新星
星體最大的恆星:美國天文學家於2005年1月發現的三顆呈紅色且十分明亮的恆星
引力最強的恆星:黑洞
最古老的恆星:白矮星

行星
最小最冷的行星:冥王星(於2006年被刪除九大行星名稱)
最大最快的行星:木星
衛星最多的行星:木星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
肉眼看到最亮的行星:金星
最早被計算出來的行星:海王星

衛星
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木衛三
最奇特的衛星:海衛一(軌道逆行的大衛星)
火山活動最頻繁的衛星:木衛一

其他
最大的陸上油田:加沃油田 (最大的採油量為820億桶,約合115億噸)
最重的石油鑽井平台:潘波鑽井平台 (重2.4萬噸)
最大的天然氣田:烏連戈伊冷凝天然氣田 (總儲量為80000億立方米)
最大的天然鑽石產地:澳大利亞 (鑽石產量為0.374億克拉,佔世界鑽石總產量的34%)
最致命的煙霧:1952年12月5日的倫敦煙霧(共有3500~4000人死於大霧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
最大規模的森林砍伐:是巴西在1990~2000年間的森林砍伐(幾乎等於薩爾瓦多的國土面積)

人文地理
國家
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約17,075,200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總面積0.44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口約13億人)
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 (2005年時約有900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摩納哥(面積1.95平方公里,共居住32,409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6,620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蒙古國(面積1,564,000平方公里,共居住2,800,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
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加拿大(海岸線長達202,080公里)
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波札那(2005年時平均每一千人就有29.36人死亡)
死亡率最低的國家:科威特(2005年時平均每一千人只有2.42人死亡)
出生率最高的國家:尼日(2005年時為千分之51.33)
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德國(2005年時為千分之8.33)
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安哥拉(平均每一千名嬰兒出生就有187.49名死亡)
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千名嬰兒出生只有2.29名死亡)
婦女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尼日(平均每一名婦女就生育7.46名嬰兒)
婦女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名婦女只生育1.06名嬰兒)
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立陶宛(2003年時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就有42.1人自殺,男性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有74.3人,女性則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有13.9人)
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美國 (2005年約有12兆33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盧森堡(2004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統計約有75,130美元)
國民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安道爾(2006年平均壽命有83.51歲)
國民預期壽命最短的國家:史瓦濟蘭(2006年平均壽命有33.22歲)
最長的國歌:希臘國歌——Imnos eis tin Eleftherian《自由頌》(共有158段)
最短的國歌:巴林國歌——Bahrainona 《我們的巴林》(只有7小節)
歌詞最短的國歌:日本國歌——《君之代》 (只有32個字)
最長的邊境: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邊境(長6,416公里)
一天最早開始的國家:吉里巴斯(也是唯一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
生產椰棗最多的國家:伊拉克(1981年產量佔世界2/5)
產椰子最多的國家:菲律賓(佔世界產量1/4以上)
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巴西(13世紀)
最大的儲金國:南非(佔有開采價值金屬量3/5)
最富有的國家:瑞士(人均佔有財富64.8萬美元)

行政區劃
最北端的首都: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
最南端的首都:紐西蘭首都惠靈頓
最西及最東端的首都:斐濟首都蘇瓦
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面積最大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263,953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首都:日本首都東京(總人口約12,000,000人,整個城市群共有350,000人)
最北端的城市: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朗伊爾城(位於北緯78度)
人口最稠密的最北端小鎮: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新奧爾松
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烏斯懷亞(位於南緯54度50分)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鴨脷洲(香港,面積1.3平方公里,共居住90,000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0,000人)
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馬累(馬爾地夫,共居住469,800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48,007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旺角 (香港)(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萬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格陵蘭(平均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0.1人)
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劃:薩哈共和國(面積達310萬3200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劃:北方邦(總人口約175,922,300人)
婦女生育率最低的城市:香港(平均每一名婦女就有生育0.95名嬰兒)
全球密度及寬廣度最高的天際線:香港——計法是相等於扣除最低值的90米或295呎,所有建築物高度的總和。(以米計算,不包括塔尖)。而獨立塔則以他們一半的高度來計算。

其他
最熱的地方:利比亞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錄得最高57.8℃)
最冷的地方:南極洲沃斯托克站(1983年7月21日錄得最低-89.2℃)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深11,034米)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
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於1872年)
最長的洋流:南極環流(長達21,000公里)
最大的濕地:潘塔納爾濕地(總面積達242,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獨立岩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周長約為9.4公里)
生物之最
動物
最大的動物:藍鯨(平均長30米,重達140噸)
最大的陸上動物:非洲象(平均重達7噸)
最高的陸上動物:長頸鹿(平均高5米)
最原始的哺乳動物:鴨嘴獸
皮毛最保暖的動物:北極熊
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 (高1米以上,長可達3米,尾巴約1米,體重可達350多千克)
嘴巴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河馬
最聰明的動物:海豚
最大的鳥綱類動物:鴕鳥(平均高2.5米,最重可達155千克)
最大的飛鳥:信天翁(翼展可達3-4米)
最早的鳥:始祖鳥 (距今1.4億年前)
嘴巴最大的鳥:巨嘴鳥 (嘴長24厘米,寬9厘米)
形體最小的鳥:蜂鳥
飛得最高的鳥:天鵝 (最高能達17000米)
最耐寒的鳥:企鵝
產蛋最大的鳥:幾維鳥 (產下的蛋比雞蛋大5倍)
最大的軟骨魚綱類動物:鯨鯊(平均長8米,最長可達20米)
陸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獵豹(可高達時速130公里)
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旗魚(最快可達190公里每小時)
飛行速度最快的動物:軍艦鳥(最快可達418公里每小時)
最高的犬種:愛爾蘭獵狼犬(最高可達150公分)
體積最小的犬種:吉娃娃(一般重量介乎1至5公斤之間)
最高的狗:大丹狗 (通常高76厘米以上)
現存最古老的生物:舌形貝(有4.5億年歷史)
最大的水母:北極霞水母 (傘蓋直徑可達2.5米)
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海綿動物
牙齒最多的動物:蝸牛 (共有14175顆牙齒)
最大的蜘蛛:捕鳥蛛
最常見的蠕蟲:蚯蚓
最長的軟體動物:槍烏賊 (最大有17米長,觸手長達13米)
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700隻足)
最長的昆蟲:竹節蟲(最長超過30厘米)
築巢最精巧的昆蟲:蜜蜂
飛行能力最強的昆蟲:蝗蟲 (每天能夠連續飛行近10小時)
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 (每隻復眼由28萬個眼晶體組成)
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蚊子 (一年內曾使三百萬人死於它們傳播的疾病)
力氣最大的昆蟲:螞蟻 (可以支撐或拖走超過自己體重300多倍的物體)
外形最奇特的魚:海馬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記錄:高度11米,距離1000多米)
放電能力最強的魚:電鰻 (放電時最高電壓可達800伏)
產卵最多的魚:翻車魚 (一次產卵可達3億個)
最懶的魚:䲟魚
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 (即娃娃魚)
最大的爬行動物:鹹水鱷 (最長的可達8米多)
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蜥
最長的蛇:蟒蛇 (身長最長達14.85米,體重達447千克)
最會變色的蜥蜴:避役
毒性最強的蛇:海蛇 (其毒性為氰化物的80倍)
壽命最長的動物:海龜 (已發現最年長的海龜有300多歲)
體形最大的恐龍:地震龍 (體長有42米長,體重約130噸)
最聰明的恐龍:傷齒龍 (智商高達5.3)
爪子最大的恐龍:重爪龍 (爪子30多厘米長)
身體最寬的恐龍:甲龍 (體長不超過10米,體寬可達5米)
最醜陋的恐龍:腫頭龍
最厲害的恐龍:異特龍、暴龍
牙齒最多的恐龍:鴨嘴龍(960顆)
最小的恐龍:新頜龍(體長60厘米,重5.5千克)
雙翼最長的鳥:信天翁(一般可達3.17米)
走得最慢的獸:三趾樹懶(速度100米/小時)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冬眠時間5~6個月)
懷孕期最短的哺乳動物:達呼爾鼠兔(孕期15天)
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嶺。隆起於洋底中部,並貫穿整個世界大洋,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於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是現代地殼最活動的地帶,經常發生火山活動、岩漿上升和地震,水平斷裂廣布。根據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學

❺ 我買了五行健牌益生菌不知怎麼樣

益生菌不錯,幫助消化,增強食慾,喝一些對身體會好,五行牌的也不錯。

閱讀全文

與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