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占我們體重的多少

微生物占我們體重的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22 09:46:47

『壹』 人體有多少細菌

部位 常見菌種 皮膚 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綠膿桿菌、恥垢桿菌等 口腔 鏈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桿菌、螺旋體、梭形桿菌、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類白喉桿菌等 胃 正常一般無菌 腸道 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厭氧性鏈球菌、糞鏈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桿菌、變形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 鼻咽腔 甲型鏈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乙型鏈球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 眼結膜 皮表葡萄球菌、結膜乾燥桿菌、類白喉桿菌等 陰道 乳酸桿菌、白色念球菌、類白喉桿菌、大腸桿菌等 尿道 表皮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恥垢桿菌等 二、正常菌群的概念 人和動物自出生後,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漸進入機體。在正常人和動物皮膚、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種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著對機體無害且有益和必需的微生物群,包括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它們在與宿主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微生物群的內部及其與宿主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形成一個能進行物質、能量及基因交流的動態平衡的生態系統習慣稱之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長期居留於機體又稱為常居菌,也有少數微生物是暫時寄居的,稱為過路菌。 三、正常菌群與機體的意義 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利作用;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致病菌;菌群失調及菌群失調症。 1.正常菌群對機體的有利作用 ①促消化作用:降解食物殘渣。腸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 被機體消化食物殘渣,將不溶必蛋白和糖類轉化為可 溶性狀態,便於機體進一步吸收。 ②營養作用: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維生素,如核黃素、生物素、葉酸、 吡哆醇及維生素K等,供機體吸收利用。如大腸桿菌及 乳鏈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葉酸及VitC、K等, 供機體利用;雙岐桿菌產酸造成酸性環境可促進對 VitD、Ca、Fe的吸收。 ③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通過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層自然菌膜,是 一種非特異性的保護膜,可促機體抵抗致病微生物 的侵襲及定植,從而對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作 用。正常菌群除與病原菌爭奪營養物質和空間位置 外,還可以通過其代謝產物以及產生抗生素、細菌 素等起作用。如大腸菌素可抑制痢疾桿菌生長;唾 液鏈球菌產生的H2O2抑制腦膜炎球菌生長。可以說 正常菌群是人體防止外襲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④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劑的作用。可剌激機 體免疫系統發育和成熟。如正常菌群釋放的內毒素等物 質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保持活躍狀態,是非特異免疫功 能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病原菌 正常菌群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在特定條件下,正常菌群與機體之間的生態平衡可被破壞。 正常菌群轉化為條件性致病的特定條件通常是: ①機體免疫機能低下:例如皮膚粘膜受傷(特別是大面積燒傷)、身 體受涼、過度疲勞、長期消耗性疾病等,可導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 染。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發生變遷:正常菌群發生定位轉移也可引起疾 病。例如外傷,手術,留置導尿管等使大腸桿菌進入腹腔或泌尿 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 ③不適當的抗菌素葯物治療:如長期或濫用抗菌素治療。 3、菌群失調及菌群失調症 菌群失調:在正常情況下,機體、正常菌群和環境三者之間,保持一 定的生態平衡。如果生態平衡發生改變,將導至體內某一 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種細菌的比例關系發生數量和質量上的 變化,這種生態體系表現出的不平衡狀態,稱菌群失調。 菌群失調的常見誘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時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誘因後一般可使菌群復常,也有長期失調難於逆轉的情況。 菌群失調症:指嚴重的菌群失調使機體發生功能紊亂表現出明顯臨床 症狀者。菌群失調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或二重 感染)。 臨床上常見的菌群失調症有:①耐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優勢菌而發生腹瀉,偶爾發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膿毒血症;②變形桿菌和假單胞菌生長旺盛並侵入組織發生腎炎或膀胱炎;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腸道、肛門或陰道感染,也可發展成全身感染;④艱難梭菌在結腸內大量繁殖,並產生一種腸毒素及細菌毒素,導致假膜性腸炎。 菌群失調經常發生而菌群失調症則少見。患二重感染的機體抵抗力很弱,細菌對抗菌素葯物不敏感,治療難度大,應嚴加預防,避免發生。

『貳』 人體身上有多少細菌

我們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和微生物的結合體!這個結合體中,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的比例是9:1。人的一隻手掌上就有100多萬種細菌!這是經常聽到的說法,仔細想想會讓人覺得恐怖,這足夠我們生多少次病啊!但實際上我們卻並不常因為手掌上的細菌而生病,這一部分要感謝良好的衛生條件,而另一部分原因是100多萬種細菌中其實有許多是有益,或者至少無害的細菌。我們身體中90%的細胞是細菌,或者說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9倍。這些細菌對人類來說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們不是個體,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體。」哈佛大學的基因組學家布魯斯·比倫說。這種集合體通常被叫做「超級有機體」(Superorganism)。在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時,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基因組只有2萬個基因,比理論上要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數量少得多。相比之下,人體內的細菌攜帶有300萬種基因。在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體已經把許多「業務」「外包」給了體內的微生物,比如腸道里的細菌可以分泌一些酶,幫助消化,另一些細菌可以抵抗病菌。這些細菌能夠影響到人體的發育、生理、營養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然而現代的生活方式正在破壞體內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多種微生物成為了體內的「瀕危物種」。人體內的這種「氣候變化」要歸咎於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過分干凈的生活環境——特別是用洗潔精消毒過的餐具,還有日常飲用的純凈水。對於有些細菌,只有當你失去它了,才知道它有多重要。幽門螺桿菌就是這樣。這種細菌會引發胃潰瘍和胃癌。在過去,幽門螺桿菌在家庭成員之間通過共用的床鋪和餐具傳播。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從小就有自己的房間,使用的餐具也經過消毒,這讓幽門螺桿菌失去了傳播途徑,從越來越多的孩子體內消失。人們還來不及像當年消滅結核菌那樣慶祝,負面的影響就已經突顯出來。食道疾病、過敏和哮喘的兒科病例逐年增加。兒童哮喘主要是由對吸入的異物過敏引起的。幽門螺桿菌可以幫助兒童預防哮喘,因為它們可以讓免疫系統產生Th17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控制著機體對進入身體的污染物和病菌的反應。紐約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馬丁·布拉瑟用防洪堤來比喻Th17細胞,「如果防洪堤足夠高,那再怎麼下雨也不會有洪水,但要是沒有防洪提,雨水就很容易泛濫。如果體內有足夠多的Th17細胞,那麼對過敏原的耐受能力就比較強,不容易過敏。」其實從人類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時候起,幽門螺桿菌就生活在人們的胃裡了,還有許多其他的細菌也和我們是這樣的「長期合作夥伴」。】

『叄』 人體內有多少微生物

:細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以及病毒,它個體微小、種類繁多、與人類關系密切,
科學家們稱,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下面來看一下我們身體幾個微生物主要聚集的部位
一、口腔
人類的口腔存在200多種微生物。比如糞大腸桿菌,它們是導致牙病和口氣的罪魁禍首!還有導致齲齒的變形鏈球菌,引起皰疹病的皰疹病毒。人類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在幾小時到一天之內,口腔內即可出現一些菌群,據研究,在一個成人口腔中,唾液中的細菌至少是由三十多種菌屬組成,這些細菌大多數來自舌背表面,少數來自其他部位的口腔粘膜。在牙菌斑及牙齦溝中,菌計數為2X1011個/克濕重菌斑。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處於生態平衡狀態。但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正常口腔微生物若出現生態失調的變化,將出現種種口腔疾病,齲牙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
二、皮膚
可能以下的情況像是恐怖片中的場景,但人類必須面對現實,這些都是真的:當我們關掉燈上床安歇時,我們的臉上立刻開始了一場盛大的宴會。細小而有八條腿的蜘蛛的遠親們——蠕形蟎,從我們的皮膚中爬出來,它們從這根毛發跳到另一根毛發以尋求配偶。就這樣,
早晨到來的時候,它們又頭朝下鑽進我們的皮膚中。
大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身上寄居著這種蠕形蟎。這些蠕形蟎寄居在他或她的睫毛和皮膚里。你可能通過與帶有該種寄生物的人親密接觸,甚至只是共用一條毛巾就能被傳染上。一旦這些微生物跑到你身上,它們就會吸附在毛發的基部或毛孔中。它們主要以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為營養。盡管在顯微鏡下這些傢伙看起來是如此的面目可憎,但科學家尚沒有找到根除它們的辦法。此外,人身上腋窩處生活著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們消化人體的汗液,
並產生出一種帶臭味的化學物質,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體味(某些人身上嚴重些即為狐臭)
。而皮膚癬菌會大量聚集在人類的腳趾,特別是腳趾間,它們吃掉我們腳上的死皮膚,並導致發癢,形成足癬。
除了這些,人身上還有多種引發各種皮膚病的真菌。
三、腸道
人體內大約有100萬億個微生物,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腸道中,腸道中許多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幫助人體處理復雜的化合物,還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維生素,
因此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甚至被認為對人的生命非常關鍵。腸道微生物幫助人從食物中攝取能量,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還可能與腸道疾病或肥胖症有關。
哈佛大學的基因組學家布魯斯·比倫提出這樣一種說法,我們身體中90%的細胞是細菌,或者說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數量的9倍。這些細菌對人類來說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們不是個體,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體。我們人類體內的微生物,絕大多數對我們來說還是有益的。正確看待他們的價值,不斷的研究與發現,才是人類對於體內微生物的正確的態度。

『肆』 人身上存在多少微生物

正常的人和動物體上都存在著許多微生物。有人估測過,正常的成年人體內含有的微生物數量可達1014個。而有的動物體內含微生物量就更多,如反芻動物的瘤胃液中每毫升含有的微生物數量就達1013個之多。這些微生物廣泛分布於動物的體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管腔中。

『伍』 微生物有什麼作用

微生物是一種通稱,它包括了所有形狀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一提到微生物,有些人就會皺起眉頭,感到憎惡。因為他們想到的是微生物帶來了人類的疾病,帶來了植物的病害和食物的變質。其實,這種感情是不太公正的。對人類而言,大多數微生物有益無害的,會造成損害的微生物只是少數。就總體來說,微生物是功大於過的,而且是功遠遠大於過。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發酵工程,正是這些微生物在忙忙碌碌,工作不息,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才使得五光十色的產品能一一面世。從「樂百氏奶」等乳酸菌飲料,到比黃金還貴的干擾毒等葯品,都是微生物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微生物在發酵過程里充當著生產者的角色,這與它的特性是分不開的。它們具有孫悟空式的生存本領、豬八戒式的好胃口,還組成了天下第一的「超生游擊隊」。孫悟空是怎麼折騰也不會死的英雄。微生物的生存本領也好生了得。它們對周圍環境的溫度、壓強、酸鹼度、干濕條件都有極強的適應力,在10千米深的海底,人會被壓成一張紙,而有些細菌仍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零下250℃的超低溫下,有些微生物仍不死去,只是處於「冬眠」狀態而已。如果條件適宜,微生物會不斷繁衍生長,從沒有見過它們自行死亡。而這幫不死的小傢伙還極為貪吃,甚至飢不擇食。好吃的食品自不必說,連石油、塑料、金屬氧化物、工業垃圾和DDT、砒霜等毒葯,都會成為某些微生物競相吞吃的美味。吃得多,長得快,繁殖速度自然十分驚人。如果一個大腸桿菌能順利無阻地繁殖,兩天後其重量等於地球重量的4倍!正是微生物的這些特點使它們成為發酵工程中的主將和功臣。發酵罐是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生長、繁殖和形成產品的外部環境裝置。它取代了傳統的發酵容器——形形色色的培養瓶、醬缸和酒窖。與傳統的容器相比,發酵罐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它能進行嚴格的滅菌,能使空氣按需要流通,從而提供良好的發酵環境;它能實施攪拌、震盪以促進微生物生長;它能對溫度、壓力、空氣流量實行自動控制;它能通過各種生物感測器測定發酵罐內菌體濃度、營養成分、產品濃度等,並用電腦隨時調節發酵進程。所以,發酵罐能實現大規模連續生產,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和設備,獲得高產量和高效率。這樣,人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發酵方法來生產所需的食品或其他產品。可以簡單地說,發酵工程就是通過研究改造發酵作用的菌種,並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來大規模工業化地生產發酵產品。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材料,而又是地球上十分缺乏的食品。用發酵工程來大量快速地生產單細胞蛋白,就補充了自然產品的不足。因為在發酵罐內,每一個微生物就是一座蛋白質合成工廠。每一個微生物體重的50~70%都是蛋白質。這樣人們就可以利用許多「廢料」,來生產高質量的食品。所以,生產單細胞蛋白是發酵工程對人類的傑出貢獻之一。

此外,發酵工程還可以製造人體不可缺少的賴氨酸以及許多種醫葯產品。我們常用的抗菌素幾乎都是發酵工程的產品。

發酵工程不僅生產食品和葯品,還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力武器。石油、煤、天然氣這些傳統能源終將消耗殆盡,人類怎樣才能繼續生活下去,科學家們為此耗盡心血。20世紀80年代,人們終於看到了希望:一方面是核能、風能、太陽能利用取得巨大進展;另一方面,發酵工程的出現,可使地球上每年生產的大量纖維物質——稻草、麥桿、玉米秸、灌木、乾草、樹葉等等,經「發酵工程」轉化,成為人類新能源。

在開發生物新能源的同時,發酵工程還可以完成另一個重要使命,即處理廢物,凈化環境,減少以至基本消除環境污染。

總之,現代發酵工程能夠幫助人們製造食品,製造葯品,開發能源,凈化環境。古老的生物發酵法,一旦用現代高科技方法加以改進,就千百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使老技術煥發了青春,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陸』 細菌和人類的關系

身體由高達60萬只體細胞組成,所有人另外也是100萬億個微生物菌種的寄主。雖然在總數上,體細胞是「少數名族」,但在容積上卻遠遠地超出這種微生物菌種。

內寄生在人體內的微生物菌種大多數以大腸菌的方式存有,約80%的微生物菌種,包含全部對人體免疫系統有關鍵功效的微生物菌種,都衣食住行在腸胃裡。剩餘的這些「住戶」寄住在我們的皮膚、肺部也有女士的生殖管路中。處在哺乳期間的女士,他們乳房中的乳汁分泌區也是很多微生物菌種。但是,微生物菌種並不是無所不在,骨骼、心臟、腎臟功能及其一些別的的內部人體器官一般是無菌檢測的,除非是這種位置被感染了。

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種中,超出99%的微生物菌種全是各種各樣的病菌,大概有500~1000個不一樣的類型。剩餘不上1%的微生物菌種主要是酵母或裂頭蚴。

病菌:
人體內的病菌有成百上千種,很多人誤認為全部病菌全是危害微生物菌種,其實不是,只能極少數病菌是病原菌。
酵母:
腸胃裡的微生物菌種中,除開病菌以外,別的的基本上全是酵母。每一酵母都由一個橢圓型的體細胞組成,它的容積比病菌大,和人的生殖細胞小。
同病菌一樣,酵母菌很早已進到到人類的衣食住行了,例如發醇吐司麵包、發醇飲品這些。但身體中的酵母菌可能也不那麼友好,人體內最關鍵的酵母菌是乳白色假絲酵母君,當人體免疫系統降低,乳白色假絲酵母君過多繁育,馬上會造成多種多樣病症,例如腹瀉、陰道炎這些
裂頭蚴:
裂頭蚴藉助身體攝取的食材存活,假如身心健康的狀況下,裂頭蚴不容易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但人體不給力的情況下,裂頭蚴的傷害就不可小覷了,由於他們是一些病症的關鍵發病原因,非常是消化系統疾病。
在佔有絕大多數總數的病菌中,有一部分病菌對身體是「非常有而無一害」的,而一些病菌對身體就沒有什麼好處,並且一旦總數增長喪失控制馬上會引起病症。而絕大多數病菌通常接近這二種正中間,對機體危害還是有利,徹底在於這類病菌的總數和內寄生的位置。
在其中,我們將這些確立的對身體有利的病菌稱之為益生菌粉。益生菌粉根據與危害菌市場競爭、幫助人體免疫系統身心健康的方法維護保養著身體健康。即,身體益生菌粉越多,人體越身心健康。益生菌粉的類型多種多樣、數量巨大,但有二種是大夥兒最普遍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這乳酸菌飲料能夠在酸牛奶中尋找,可是酸牛奶中他們的成分和特異性並不能進到到消化系統。
而身體中這些早已明確是危害的,自然就被稱作危害菌,但幸而他們只佔極少數,要是人體內別的病菌一切正常充分發揮,這種危害病菌的總數馬上會維持在容許的范疇內,其不良影響寥寥無幾。但一旦危害菌總數增長無法控制,馬上會引起病症。像不久提及的乳白色假絲酵母菌能夠造成陰道炎,也有艱難梭菌能夠造成腹瀉、銅綠假單胞菌能夠造成肺炎。
具備雙向功效的病菌
除開益生菌粉和危害菌,人體內也有絕大多數的「標准菌」。在他們總數非常少時,即便具備潛在性威脅性的病菌也可能對健康有益,前提條件是總數少、不可以無法控制。不然,這種標准菌可能會遷移到人體別的位置,引起病菌感染。
標准菌關鍵有類鏈球菌和克雷伯氏菌。類鏈球菌過多繁衍會導致細菌感染囊腫,克雷伯氏菌過多繁衍會引起細菌性肺炎。因此媽媽們要注意了,目前市面上一些益生菌粉中葯制劑是帶有類鏈球菌的,應用時一定要謹遵醫囑、

『柒』 人體共存了多少微生物

健康人體內和體表平均每人存在1萬多種微生物細菌,重量可達幾公斤

『捌』 人體到底寄居著多少微生物

人體寄居的微生物如果按重量來算,中等體重的成年人身上大約有1.4千克的微生物。這個分量使微生物組成為人體內部最大的器官之一——與大腦重量相仿,比肝臟略輕。我們已經知道,就細胞的絕對數量而言,人類體內的微生物細胞要遠遠多於人體細胞,比例高達10:1。如果用DNA來衡量會怎樣呢?以這種方式來看,每個人身體里大約有2萬個人類基因,但我們攜帶的微生物基因大約有200萬到2 000萬個。這意味著,從遺傳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繼承的基因99%都是微生物基因。
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80種寄居在人們的口中.人的身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各類車間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廠.我們的身體每年能產出1000億至100萬億個微生物.在我們的腸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達100億個微生物;在皮膚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著達1000萬個微生物.同時,我們的牙齒、喉嚨和食道則更是微生物泛濫的樂園,這些部位積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膚表面高數千倍.此外,我們的身體上還寄居著無數的依靠食用死皮膚細胞為生的對人體健康無甚大礙的蟎蟲.還有很多寄生蟲科學家們到現在還連它們的名字也叫不上來。

『玖』 人體內有多少微生物重量幾何

人體內外生活著很多微生物,數量高達10的14次方,約為人體總細胞的10倍。
主要集中在胃、腸中,其數目佔了總攜帶量的78.7%,總數可達數百億個,約60到400種,因人而異。重量的話,給你模糊的答案,糞便乾重的1/3左右為細菌。

『拾』 人的體內體外共寄居著多少微生物

【美聯社華盛頓6月13日電】它們存在於你的皮膚上、鼻子中和消化道內―――人體中有足夠多的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它們集合在一起的重量竟然能夠不可思議地達到數磅之多。現在,科學家已經查明哪些微生物通常生活在人體內外以及它們所處的部位,並由此認為,健康人可以讓1萬多種微生物共享自己的身體。
人體有四個大的細菌儲存庫,即皮膚、口腔、結腸、泌尿生殖道。
種類繁多,多與人類能和平共處,少數是條件致病菌。
論個難以數計。科學家很早就知道人體與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和平共處,他們把這個微生物群系稱為「微生物組」。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主要研究的是那些會導致疾病的微生物。據信在人體中每存在一個人體細胞,就有大約1 0個細菌細胞。不過這些微生物十分微小,以至於它們集合在一起的重量最多也只能達到人體重量的大約1%至3%。這意味著某個體重2 0 0磅(約合9 1公斤)的人體內可能存在多達6磅的細菌。
人體內共有大約2.2萬種人類基因。而據這項新的研究計劃估計,人體內微生物基因的種類是這個數字的數百倍,共有大約800萬種。這些細菌基因製造出執行特定功能的物質,其中有些對人類宿主的機體健康和發育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2-06/15/content_14701454.htm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占我們體重的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