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肉
肉在食品上的廣泛含義是所有動物的胴體,特指四足動物,尤其是家畜的胴體。我國好像還沒有關於肉類營養指標的明確規定,只是會檢測細菌含量和添加劑的含量,當然,要用來出口的肉都是根據國外的要求生產加工的,至於國內消費的肉么,嘿嘿……
② 生物分為動物,植物,微生物是根據什麼
實際上把生物劃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是不正確的,因為微生物里也有微動物(如原生動物)、微植物,還存在兼有植物性能與動物性能的微生物——兼生物或原生物。根據最新易學原理(參見弘申鈺《易學本原道論——亘易科學基本原理》一書)的義由邏輯理論,生物按照體型大小可以劃分為弘生物(統稱奟,目前沒有發現,屬於科幻或神話想像的大生物,但是弘大非生物是存在的,比如星體、星系、宇宙)、中生物(央生物,統稱肀)、微生物(如原生動物、原生植物、非細胞生物,統稱冂);按照生物本質特性可以把生物分為植物(統稱卉或)、動物(統稱肉或胞)、兼物(兼有動植物性能的兼生物,統稱丩)。生物是復雜的,微生物是簡單而又難以格究的——因為這里生物實在太微尛了,很多微生物目前還在格究之中。
③ 肉究竟是怎麼分類的紅肉和白肉是指什麼肉
兩種肌肉——紅肌和白肌,白肉指含白肌多的肉,如一般的魚肉禽肉,紅肉指含紅肌多的肉,如一般的牛肉羊肉,金槍魚肉!紅肉是營養學上的詞,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中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紅肉的顏色來自於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烹飪好後的食物的顏色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紅肉的標准。不管牛肉做成什麼顏色都是紅肉;同樣,豬肉雖在烹飪時變為白色,也是紅肉!
④ 生物分為肉食類和植食類嗎
生物這個范圍太大了,有些即不食肉又不食植,有些則兩者都食
⑤ 肉是由什麼分子構成
精肉是蛋白質和脂質、糖類
肥肉是脂肪(脂質的一種)
蛋白質、脂質、糖類、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結構、組成很復雜,主要由C.H.O.P.S.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章專學生物大分子。
滿意請採納
⑥ 肉類分為紅肉和白肉,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
肉類分為紅肉和白肉,但你知道嗎?劃分紅肉和白肉跟肉的顏色沒有直接關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紅肉是指哺乳動物的肉,常見的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而白肉則是指非哺乳動物的肉,我們吃的家禽類和水產類都屬於白肉。為什麼以哺乳類和非哺乳類區分紅白肉呢?這完全是出於對健康考慮。
還有一種區分方式是判斷動物的肌肉組織是快肌纖維多還是慢肌肉纖維多。慢肌纖維的肌肉通常在持續性動作時使用,這種肌肉的特點是富含肌紅蛋白儲存大量氧氣,能夠支撐長時間的能量消耗。肌紅蛋白的顏色為紅,所以紅肉看上去是呈紅色。快肌纖維的肌肉在短暫活動時用到,這種肌肉消耗的能源是糖原。因為糖原的顏色是白色,因此白肉看上去是呈白色。總結下來就是:快肌纖維多的動物的肉就是紅肉,慢肌纖維多的動物的肉就是白肉。
⑦ 肉是什麼東西組成的
肉類幾乎是最普遍受人喜愛的食物。肉類營養豐贍,味美,食肉使人更能耐飢;長期食用,還可以幫助身體變得更為強壯。此外,人食用肉類食物,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助於消化。因此,食肉與食素的區別也引起了許多很難證明的解釋,如食素使用安靜,食肉使人勇敢。
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在10%至20%之間,俗稱的瘦肉是脂肪含量較少的肉,而肥肉是脂肪含量較多的肉,瘦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肥肉多。新鮮肉的平均含水量是60%至70%,脂肪含量與水含量成反比。肉中的脂肪含量,與動物的種類、年齡、身體的部位、育肥狀況均有關系。100克肉的平均能量為880千焦耳(210大卡)。
蛋白質
肉類提供的蛋白質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共有20多種,其中有8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須靠攝取含有這8種胺基酸的食物來獲得;而肉類食物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種類的胺基酸。當肉類蛋白質在人體內被消化時,分解出來的胺基酸即可被吸收。與肉類蛋白質相比較,植物類食物所提供的蛋白質有時則不如肉類蛋白質的胺基酸成分那麼全面,有的會缺乏8種人體的必需胺基酸或者是包括8種必需胺基酸在內的20種基本胺基酸中的一種或幾種,譬如谷類普遍缺少賴氨酸這種必需胺基酸。肉類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便可以互相補充,更具營養。
一般的瘦豬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0%至17%,肥豬肉則只有2.2%;瘦牛肉為20%左右,肥牛肉為15.1%;瘦羊肉17.3%,肥羊肉9.3%;兔肉21.2%;雞肉23.3%;鴨肉16.5%;鵝肉10.8%。其中,兔肉高蛋白,低脂肪(0.4%),且膽固醇含量低,非常適合患高血壓、心臟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這些病症的人食用。除肉外,動物的內臟作為肉類食物的另一部分,亦能提供蛋白質。豬、羊、牛的肝臟,蛋白質含量約為21%,雞、鴨、鵝的肝,蛋白質含量為16%到18%。
肉類的蛋白質經過烹調,有一部分會散在肉湯中,也有一部分水解成胺基酸,溶於肉湯里,故烹調好的肉湯味道鮮美而富於營養。不同的烹飪方式,可能保持也可能破壞胺基酸的完整性。罐頭食品、冷凍和速凍肉,這些現代技術的儲存手段不會像曾經主要使用的腌制、曬干方法那樣破壞食物成分胺基酸。
脂肪
脂肪肉中的脂肪,可供給人體熱量和必需的脂肪酸。脂肪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油三酯、脂肪酸以及少量的卵磷脂、膽固醇、游離脂肪酸、脂溶性色素等。[3]含大量脂肪的100克肥豬肉,可提供830千卡的熱量。
脂肪是肉的所有成分中,所佔比例變化范圍最大的,平均含量是10~30%。常見的肉類的脂肪含量平均值為:豬肉20%至35%,牛肉10%至20%,牛犢肉5%至10%,綿羊肉10%至20%。畜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高於禽類脂肪,如豬油含42%,牛油53%,羊油57%,而雞油只含26%,鴨油含29%。
動物脂肪的熔點因相對較高,故不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脂肪及腦、肝、腎等內臟,都有高含量的膽固醇,這對高血脂或動脈粥樣硬化這樣的患者是有害的。
碳水化合物
肉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低,一般約為1~5%。動物肌肉中含有肌糖原,當動物死亡時,肌糖元會轉化成乳酸。乳酸的產生使肉中的酸性增強,pH值下降,使得組織蛋白酶的活性增強,因為動物存活時,pH值較高,抑制了這種酶的活性。組織蛋白酶讓肉中的蛋白質部分地水解,從而使肉逐漸變軟,恢復保水能力,進而肉味變得鮮嫩,更合人的胃口。動物被宰殺後,其胴體的肉的這一變化過程,為肉的存熟期。但要使這一過程完美地進行,則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保存生肉;包括控制並保持冷藏溫度,存貯時間不能過長或過短。
⑧ 肉是由什麼組成的哪些元素
肌肉是由肌絲組成的,主要成分是肌絲蛋白。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又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那麼組成各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的主要元素是碳、氫、氧、氮、磷、硫
⑨ 骨肉相連意指關系很親近,「骨」和「肉」分別屬於( )A、結締組織、肌肉組織 B、肌肉組織、結締組織C、
A、結締組織、肌肉組織
【解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各有一定的功能。
1、肌肉組織 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
2、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骨組織、血液、肌腱、韌帶、淋巴、皮下脂肪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具有連接、支持、保護、營養的作用.
3、神經組織 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如腦神經、脊神經等.
4、上皮組織 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如皮膚的上皮,小腸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內表面等.
⑩ 生物:吃的豬肉屬於肌肉組織嗎
這是肌肉組織的定義:肌肉組織由特殊分化的肌細胞構成,許多肌細胞聚集在一起,被結締組織包圍而成肌束,其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纖維分布。主要功能是收縮,機體的各種動作、體內各臟器的活動都由它完成。肌肉組織主要是由肌細胞構成的,可以分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種。
由此可以看出,豬肉是屬於肌肉組織的,
望採納,歡迎追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