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述生物鹼的鹼性強弱和結構的關系
N原子而且必需是含負價N的有機分子(多含芳環)才稱做是生物鹼.有伯氨,仲氨,叔氨,季氨,鹼性依次增強.
㈡ 大多數生物鹼為何呈鹼性影響生物鹼鹼性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鹼分子中有N原子。它與NH。分子中的N原子一樣,有一-對弧電子,對質子有吸引力,能與酸結合成鹽,所以呈鹼性。
㈢ 空間效應對生物鹼性強弱的影響
鹼性減弱;吡啶(pKa5影響生物鹼鹼性強弱的因素有. 4)空間效應 .如胡椒鹼秋水仙鹼.季銨鹼的鹼性強(pKa11,而顯強鹼性. 3)共軛效應 . 2)誘導效應 . 供電誘導使氮原子上電子雲密度增加: 1)氮原子的雜化方式 ,則鹼性強; 氮原子由於附近取代基的空間立體障礙或分子構象因素.而二者的鹼性弱於苯異丙胺,鹼性增強; 生物鹼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電子雲密度可受氮原子附近供電基(如烷基)或/和吸電基(如各類含氧基團.5)為sp3雜化;吸電誘導使氮原子上電子雲密度減小,即是由於麻黃鹼氮原子上的甲基供電誘導的結果;氰基呈中性.如毒扁豆鹼的兩個氮原子鹼性的差別系由共軛效應引起,氮上的質子不易離去、雙鍵)誘導效應的影響,共軛效應居主導地位:胍接受質子後形成季銨離子,體系具有高度共振穩定性:氮原子上的孤電子對與苯環π-電子形成p-π共軛體系後鹼性減弱、羰基,使其鹼性極弱,而使質子難於接近氮原子. 一般來說,氮原子附近如有羥基; 氮原子雜化程度的升高.如10-羥基可待因. 如麻黃鹼的鹼性強於去甲麻黃鹼.如東莨菪鹼、芳環. 5)氫鍵效應 .4)均為sp2雜化,則因前二者氨基碳原子的鄰位碳上羥基吸電誘導的結果. ③胍類、利血平等,並處於有利於形成穩定的共軛酸分子內氫鍵時,因其為sp雜化,鹼性增強:醯胺中的氮原子與羰基形成p-π共軛效應,空間效應居主導地位. 如四氫異喹啉(pKa9,呈更強的p-π共軛,即sp3>sp2>sp; ①苯胺型;共軛效應與誘導效應共存.17)和異喹啉(pKa5; 當生物鹼成鹽後,鹼性降低.5以上)則是因羥基以負離子形式存在,類似無機鹼. ②醯胺型、咖啡因,空間效應與誘導效應共存
㈣ 植物化學的問題
太深奧了 ~~~~~~
㈤ 物質的酸鹼性強弱與什麼有關
鹼性強弱與金屬性有關,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比如說,鹼性:Mg(OH)2<NaOH<KOH,酸性:H2SO4<HClO4,HCl>HBr.
㈥ 影響體質酸鹼性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體液的酸鹼性,是由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決定的。
健康的人的體液,一定是弱鹼性的。
當一個人的體液呈弱酸性時,那麼說明這個人處於非健康狀態。應該到醫院進行必要的檢查了。
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使人的體液呈酸性。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外傷,都可以使人的體液馬上轉為酸性。這是人的免疫系統在起作用。人的體液呈酸性的時候,人會感到難受。當然細菌、病毒的活性也會受到抑制,以防止感染或病情的惡化。
合理的飲食對健康是有利的。但卻不能對體液的酸鹼性有影響。
葯物是用來治病的,也不能改變體液的酸鹼性,當病痊癒了,體液自然就恢復弱鹼性了。
現在沒有那種食物或葯物可以干預人體體液的酸鹼性。
對於那些極力宣傳可以使體液轉為鹼性的食品和葯品的廣告,不是無知就是在欺騙大眾。
假設有一種葯物,吃後體液從酸性轉化為鹼性了,那就是干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將是十分危險的事情。試想,當人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體液成酸性病毒和細菌受到抑制。如果吃了某種東西,體液呈了鹼性,那高興的是病毒和細菌。因為這些微生物也是喜歡弱鹼性環境的。那麼就是說這種東西幫了細菌和病毒的大忙了。
㈦ 影響Lewis酸性和鹼性強弱的因素
最強的是RO-RO->OH->NH3>ROH鹼性越大親核性越強,以上4種物質通過判斷負離子的穩定來確定鹼性,越穩定越不容易接受H離子故鹼性小.親核性是指:帶負電荷或孤對電子的試劑即親核試劑對親電子原子的進攻的能力.試劑的親核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總體上,那些鹼性強、體積小、可極化性強,不容易被溶劑化的試劑親核性強.其中,試劑的的鹼性是對Lewis酸鹼而言的;溶劑化是對質子性溶劑和非質子性溶劑而言的,試劑的親核性在非質子性溶劑中與鹼性一致,在質子溶劑中與可極化性一致.
㈧ 生物鹼鹼性強弱的大致規律
影響生物鹼鹼性強弱的因素有:1)氮原子的雜化方式 氮原子雜化程度的升高,鹼性增強,即sp3>sp2>sp.如四氫異喹啉(pKa9.5)為sp3雜化;吡啶(pKa5.17)和異喹啉(pKa5.4)均為sp2雜化;氰基呈中性,因其為sp雜化.季銨鹼的鹼性強(pKa11.5以上)則是因羥基以負離子形式存在,類似無機鹼.2)誘導效應 生物鹼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電子雲密度可受氮原子附近供電基(如烷基)或/和吸電基(如各類含氧基團、芳環、雙鍵)誘導效應的影響.供電誘導使氮原子上電子雲密度增加,鹼性增強;吸電誘導使氮原子上電子雲密度減小,鹼性降低.如麻黃鹼的鹼性強於去甲麻黃鹼,即是由於麻黃鹼氮原子上的甲基供電誘導的結果.而二者的鹼性弱於苯異丙胺,則因前二者氨基碳原子的鄰位碳上羥基吸電誘導的結果.3)共軛效應 ①苯胺型:氮原子上的孤電子對與苯環π-電子形成p-π共軛體系後鹼性減弱.如毒扁豆鹼的兩個氮原子鹼性的差別系由共軛效應引起.②醯胺型:醯胺中的氮原子與羰基形成p-π共軛效應,使其鹼性極弱.如胡椒鹼秋水仙鹼、咖啡因.③胍類:胍接受質子後形成季銨離子,呈更強的p-π共軛,體系具有高度共振穩定性,而顯強鹼性.4)空間效應 氮原子由於附近取代基的空間立體障礙或分子構象因素,而使質子難於接近氮原子,鹼性減弱.如東莨菪鹼、利血平等.5)氫鍵效應 當生物鹼成鹽後,氮原子附近如有羥基、羰基,並處於有利於形成穩定的共軛酸分子內氫鍵時,氮上的質子不易離去,則鹼性強.如10-羥基可待因.一般來說,空間效應與誘導效應共存,空間效應居主導地位;共軛效應與誘導效應共存,共軛效應居主導地位
㈨ 生物鹼的化學性質主要包括
1.鹼性:
(1)是生物鹼重要的性質,也是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的重要理論依據。
(2)氮原子上的孤電子對,能給出電子或接受質子而使生物鹼顯鹼性。
(3)生物鹼鹼性強弱用pKa表示,pKa越大,鹼性越強。
(4)生物鹼的鹼性強弱與pKa的關系:
pKa<2為極弱鹼,pKa2~7為弱鹼,pKa7~11為中強鹼,pKa>11為強鹼。
(5)生物鹼分子中鹼性基團的pKa值大小順序:
胍基>季銨鹼>N-烷雜環>脂肪胺>芳香胺≈N-芳雜環>醯胺≈吡咯。
(6)影響生物鹼鹼性強弱的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