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
用葯是經常的事情,但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一、儲存葯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合理儲存;2.註明有效期和失效期;
3.注意外觀變化;4.妥善保管。
二、葯物應在什麼條件下儲存?
葯物存放條件應符合葯品說明書的要求,冷藏葯品要在2—10℃之間,陰涼儲存葯品要在20℃以下,其他葯品儲存在30℃以下。
三、如何正確存放家中葯品?
1.散裝葯粒需避光,要用適當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裝置,最好內放乾燥劑。
2.液體制劑室溫保存。
3.懸浮劑保存分狀態。
4.肛門栓劑防軟化。多數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軟化。
5.眼葯水存放依標志。
6.霧劑類葯品喜溫暖。
7.中葯保存應得法。必須在低濕的環境下貯存,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四、家裡應該准備哪幾類葯品?
1.常見病用葯:如傷風感冒、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葯;拉稀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葯;其他如魚肝油、鈣片、五官科及皮膚科病外用葯等。
2.常用的葯:治療各系統病的葯種類很多,家裡應備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葯物很多,挑選一部分備用即可。
3.安全的葯:兒童用葯要求較嚴,使用不當極容易發生不良後果。備用的葯應該是副作用少、毒性反應小、使用方法簡便的葯品。
4.使用方便:家裡常備葯主要以口服葯、外用葯為主。注射葯盡量少用,因使用不當,掌握不好,容易發生過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後果。
5.便於存放的葯:家庭常備葯存放的時間一般較長。這就需要存放的葯量少些,特別是容易變質失效的葯更應少備些。具體地說,應以葯片為主,水劑為輔。要選擇些包裝比較好的葯物存放。
6.易於掌握的葯:各種葯都各有用量、用法、適應症和副作用,復雜的家長難以掌握。因此,應備用的葯要少而精,種類少些,易於記住,便於使用,可少出差錯。
五、夏季家中應常備哪些葯品?
1.抗中暑葯: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氣水(液)等;
2.抗腸道感染性疾病葯:黃蓮素片、蒙脫石散劑、口服補液鹽等;
3.治蚊蟲叮咬葯:清涼油(又名萬金油)、風油精等。
六、中西葯一起吃,會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中葯、西葯聯用,有時能起到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但有時候合並用葯不一定能提高療效,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這裡面的情況非常復雜,應充分聽取醫生的意見。
七、服葯時為何不能飲酒?
服葯時喝酒危害大,因為酒中含有濃度不等的酒精。服葯時飲酒可與多種葯物發生反應,會降低葯效或增加葯物的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時飲酒會增強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作用,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有些葯物能加重酒精對人體的損傷。因此,服葯時不宜飲酒。
八、為什麼吃葯不能喝茶?
茶會分解葯性,最為普通的一個解釋就是茶葉中所含的鞣酸很容易與胃中的生物鹼發生作用形成不溶的沉澱,從而使葯不能被人體吸收,發揮不了葯效作用。另外,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因而在服用黨參、黃芪、山葯等補養葯時,飲用茶水也會降低葯效。
九、中、西葯什麼情況下不能同時服用?
在服含鐵的西葯時,不宜同時服中葯。否則,既影響療效,又易產生副作用。
十、發燒時,使用退燒葯原則有哪些?
1.病因不明不用葯;2.短期低燒免用葯;
3.暴發高燒慎用葯;4.小兒發燒早診治;
5.服葯期間多飲水;6.必要時輔以物理降溫。
退燒葯必須慎重使用,基本原則是「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十一、用止疼葯有哪些危害?
掩蓋病情、延誤診斷。
十二、常見的抗菌葯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1.肝臟損害;2.腎臟損害;
3.神經系統損害;4.血液系統損害;
5.消化道反應;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調;
7.過敏反應。
十三、濫用抗菌葯有何危害?
濫用抗菌葯危害既多且大,輕則局限為個人,重則泛濫危害社會,以下扼要列舉四方面的危害:
1.誘發細菌耐葯;2.損害人體器官;
3.導致二重感染;4.浪費醫葯資源。
十四、患者使用基本葯物能得到什麼實惠?
1.節省費用;2.用葯合理;
3.安全有效;4.方便可及。
十五、如何識別偽劣葯品?
1.看標簽:購買整瓶、整盒的葯品,要先看標簽印刷得是否正規、項目是否齊全。
2.化學葯品、中葯成葯、葯酒等必須有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的注冊商標。商標和批准文號最為重要。如果沒有或印刷得不規范,即可視為假葯。
3.包裝上應有漢字標明的葯品名稱,以及葯物含量、容量、用途、用法、用量、禁忌症或注意事項、貯存方法和生產批號等字樣。如不具備上述三點應懷疑為偽劣葯品,必須請當地葯監部門給予鑒定後再決定能否應用。
4.看葯品:無論針、片、丸、粉和水、酊劑以及葯材,凡見有發霉、潮解、結塊或有異臭、異味或片劑色澤不一致者,即可視為劣葯。標簽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過有效期的葯品,也可視為劣葯。
十六、家庭用葯的原則是什麼?
1.在明確診斷之前不要隨便用葯;
2.服用時應掌握正確的用法和用量,並注意葯物的毒副作用與禁忌症;
3.對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應去請教醫生。不要服「糊塗葯」、「僥幸葯」。
十七、服錯了葯怎麼辦?
萬一服錯了葯,也不可忙亂,應及時採取措施。其原則是:及時排出,針對解毒,對症治療。
1.催吐:俗稱「扣喉」,病人錯服葯後當即被發現,可及時催吐,簡單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反復刺激舌根部,引起嘔吐。
2.洗胃:在催吐的基礎上,如病人清醒,可以大量服用茶水,然後刺激舌根部誘發嘔吐,洗胃後,最好給病人服點牛奶或生雞蛋清,以吸附葯物,減少吸收和保護胃粘膜。
3.誤吃有腐蝕性葯物的病人,忌用催吐或洗胃。可以灌服牛奶、雞蛋清、植物油等保護胃粘膜。
4.進行上述初步處理後,立即送醫院。但切勿忘記將吃錯葯的葯瓶或葯盒帶上,以便醫生搶救時查考。
5.如果病人已神志不清,應注意解開病人衣領,清除口腔積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如病人已發生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持續進行心臟外按壓、人工呼吸,並及時送醫院搶救。
十八、要做到合理用葯須注意哪些問題?
病人在使用葯品時,要做到合理用葯須注意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診斷,病人不要擅自用葯。醫葯知識浩如煙海,就是臨床醫務人員也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正確使用葯物。因此,患病後一定要請醫生診斷明確,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葯,造成病情的延誤或不良反應的發生。
2.嚴格遵照醫囑用葯。葯品治療方案是根據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點等諸多因素綜合後決定的,切不可隨意更改,以確保葯品的治療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葯品。譬如過分地迷信新葯、進口葯、貴重葯、滋補保健葯品等,這些錯誤的用葯心理會導致濫用葯物。
4.用葯後要密切注意病情的發展。醫生配給葯物後,病人要按醫囑用葯,並隨時注意觀察、體驗病情的變化,及時反饋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供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對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的要及時停葯就診。
十九、兒童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忌濫用維生素;
2.忌濫用抗生素;
3.忌濫用解熱止痛葯;
4.忌濫用丙種球蛋白;
5.用葯時應注意劑量不宜過大,服用時間不宜過長。
二十、孕婦用葯應注意什麼?
許多葯物都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孕婦用葯,不僅本人可能受到葯品不良反應的危害,不少葯物還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損害胎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如孕婦病情確需用葯,一定要充分聽取醫務人員的意見,認真選擇,嚴格遵守規定用法用量。
二十一、哺乳期婦女用葯需注意哪些?
用葯要謹慎,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合理用葯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極大的損害。哺乳期用葯有四大法則: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葯。2.服葯後調整哺乳時間。3.不宜服用避孕葯。4.不可濫用中葯。
二十二、高血壓患者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忌突然停葯。
2.忌快速降壓。
3.忌不擇時服葯。
4.忌不定期檢查。
5.忌胡亂用葯。
二十三、老人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先取食療,而後用葯。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雙得。
2.先用中葯,後用西葯。
3.先以外用,後用內服。
4.先用內服,後用注射。
5.先用老葯,後用新葯。
二十四、購買葯品應注意什麼?
1.從合法的葯店購買合法葯品;
2.應明確說明買葯的目的和病症;
3.購買處方葯時必須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
4.購買非處方葯時,應對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確的了解,如以前是否發生過,曾用過什麼葯品,用葯的效果如何,有無過敏史。應仔細閱讀葯品使用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執業葯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應查看葯品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必須注意:葯品只能在有效期內使用,並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購葯憑證。
二十五、購買了不合格葯品該怎麼辦?
如果對購買的葯品
質量有懷疑或者發現質量不合格的葯品,應憑購買葯品的憑據(如銷售發票或小票,購買葯品不要忘記索要購葯憑證)及時與銷售該葯品
的葯店或醫院聯系,要求解決,並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二十六、發現葯品質量及價格問題怎麼辦?
對葯品價格有疑問或發現葯店、醫院或診所違反葯品價格管理規定,應向當地物價管理部門舉報。質量問題,向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㈡ 安全用葯有什麼意義
安全用葯是對社會和家庭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在使用葯物的時候應嚴格遵守使用劑量和使用頻率,切勿亂服用,隨意增減劑量。現在兒童感冒葯小快克就已經率先升級了包裝技術,實現了小兒感冒葯0.5袋的包裝技術,讓兒童用葯劑量更准更安全。
㈢ 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
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時,吃消食片不要超過兩天。如果服葯兩天還不見效,建議調整其他葯物,如乳酶菌素片、酵母片等,並且配合快速行走等活動,這樣更有利於消化。日常飲食上,應保持營養均衡,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麥等穀物。很多人有這樣的誤區,覺得廣譜抗生素能夠「消滅」的細菌種類更多,所以將廣譜抗生素作為首選。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人體中部分細菌是有益的,他們維持著多種生理功能。如果濫用廣譜抗生素,這種沒有較強針對性的「通殺」不僅會殺死病原菌,還會消滅身體里的有益細菌,導致菌群失調,胃腸功能紊亂。
㈣ 安全用葯指的是什麼(用生物知識解釋)
(1)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葯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 (2)葯物可以分為處方葯和非處方葯。非處方葯簡稱為OTC,適於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 (3)使用任何葯物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了解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和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葯安全。
㈤ 安全用葯的注意原則,分別有哪些
我們生而為人,那麼就是去五穀雜糧,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生病,沒有人是不生病的,那麼主要就是選擇用葯。所以合理用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葯品也是一把雙刃劍,有一句古話叫做:是葯三分毒,所以要的話也是有一定的毒性的,葯品雖然能讓我們的病情好轉,但是他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有些葯品它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反應,可能還會造成對身體的損傷,所以葯物也有可能損害人類的健康,而且已經構成了威脅,所以安全用葯是永遠不會停止討論的話題。
還有就是一定要按時服葯,葯品上會給你一些提示,就是說每天要吃幾次葯,時隔多久才可以吃葯,這些都是患者應當按時服葯的依據,也是考慮到了葯品的最佳吸收和發揮作用的時間,而且還避免了有產品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反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一個葯物可以口服的話,就不要靜脈注射或者是滴注。因為很多葯物口服的話是對身體沒有過大的影響,但是如果去注射或者滴注的話,可能就會懟人提到成一定這樣的影響,所以很多的醫生都會提倡,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能注射的就不去輸液。
㈥ 什麼是用葯安全性
「安全有效」是葯品最基本的要求,且安全比有效更重要。葯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物品,一般用於得病的患者。人得病尤其是得了重病本來已經很痛苦,若因用葯再加傷害,就更不堪重負,嚴重時會造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出現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據WH0統計資料,目前全世界死亡病例中,約1/3死於用葯不當:有報道表明,我國死亡病例和致聾啞成因中,不合理用葯所佔比例也很大。
㈦ 什麼是安全用葯什麼是處方葯什麼是非處方葯非處方葯適於什麼樣的疾病
簡單一點的回答是:
安全用葯指的是用葯的安全性
非處方葯:是英文的:On The Count 的開頭的大寫 在外國指的是:在櫃子上的葯{是不用醫生開處方 是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自主選擇的葯}[葯品盒子上標有OTC類的葯]
處方葯指:要在醫生或醫師的指導下購買的葯品[葯品的盒子沒有OTC的葯類]
非處方葯的種類很多 幾乎各個方面的都有
買葯的時候還要看看是不是國葯准字的!! 如:國葯准字H [這類是西葯類的 化學葯類]
國葯准字Z [這是中成葯類的]
國葯准字S [生物制劑類的]
㈧ 安全用葯的五個原則是什麼
第一,正確診斷。
正確診斷是合理用葯的前提,沒有正確診
斷,無從談合理用葯。
第二,安全用葯。
用葯之前就應該預期家禽用葯後會帶來的不良反應,如使用氨基糖苷類葯物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傷;使用醯胺醇類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給幼雛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葯會引起癱瘓等。
第三,高效用葯。
治療一種疾病會有多種治療方案,如可以採用化葯進行治療、也可採用中葯治療或採用生物制劑進行治療,也可以聯合治療。採用不同的方案治療同一種疾病,可能治療時間和治療效果存在很大差別。不同的疾病由於病因和特點不同,適合選擇不同的治療葯物和治療方案,如細菌病使用抗菌葯可能立竿見影,一些病毒病選用中葯可能效如桴鼓,腺病毒感染選擇卵黃抗體可能更為直接。這與技術人員的疾病診斷和用葯水平有直接關系。
第四,治未病用葯。
治未病用葯是指在未發病時用葯。當疾病發生再治療,則治療成本高、治癒率低、損失大。在我國家禽養殖業中由於以下因素,治未病用葯很有必要。首先家禽養殖中的應激反應很難避免,如密集飼養、轉群、換料、氣候變化等,這些因素會引起免疫抑制;飼料霉變較難克服,造成肝腎損傷;抗菌葯物濫用嚴重,消化道菌群失衡;機體存在隱性感染,有潛在致病性;正常食物鏈受到阻隔,如雞採食砂粒和昆蟲,鴨在水中採食水藻,而規模化飼養則打破了家禽的正常生活習性,缺乏必要補充,帶來健康問題;相反,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給家禽飼喂大量的脂肪、蛋白質,出現營養過剩機能受損,發生腎臟、肝臟和心血管等疾病。所以,對家禽進行提高免疫功能、保護肝腎和減輕消化道損傷等治未病用葯可起到防病目的。
第五,低成本用葯。
低成本用葯直接關繫到養殖戶獲取的利潤,要求診斷正確,選用價格低廉,但效果突出的葯物進行治療。但在實際生產中,過度治療問題普遍存在,如不明病因將抗病毒葯、抗菌葯和解熱鎮痛抗炎葯等同時使用,增加了養殖成本,影響養殖戶效益
㈨ 什麼叫安全用葯安全用葯需要考慮哪些問題______
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葯品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非處方葯是不需要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葯品,簡稱OTC.這些葯物大都用於多發病常見病的自行診治,非處方葯要嚴格按說明書服用;處方葯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助理醫師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葯品,非處方葯不必在醫生囑咐下使用,凡是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根據病情需要,恰當選擇葯物並合理使用,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葯物人體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葯的根本.服用葯品前要仔細閱讀葯品的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中的作用與用途(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故答案為:安全用葯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葯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葯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根據病情需要,恰當選擇葯物並合理使用,以達到好的治療效果,盡量避免葯物人體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葯的根本.服用葯品前要仔細閱讀葯品的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中的作用與用途(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准文號、製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於安全用葯都是十分重要的.
㈩ 安全用葯的知識有哪些
感冒葯不能混合吃。
維生素服用過量可能變毒葯。
復方甘草片含乙醇,與頭孢類葯物合用,可能容易產生雙硫侖反應。
服用頭孢類抗生素時,不僅不能喝酒,就是停葯7天內都不能碰酒或是進食含乙醇製品的飲料、食物,比如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氣水、發酵的食醋。
滴鼻液: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鼻炎。
膏葯不能通用,每種膏葯都有其獨特的葯理作用,並非一痛就貼,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貼一種膏葯。
新華網消息,國家食葯監總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人吃錯葯而損害健康,導致死亡的有20萬,是全國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2倍!在我們身邊的常見葯物,如果使用方法錯誤,就可能釀成巨大的災難,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用葯知識,要按照醫生的要求用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