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實驗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實驗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4 20:44:18

Ⅰ 如何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管理機構及管理職責

(1)設立(校級)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負責全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2)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全校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物安全應急處置工作。

(3)各院系、醫院或從事相關工作的其他二級機構,設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實驗室管理負責制。

(4)各二級單位的法人代表,對該單位生物安全負有完全責任。

(5)實驗室主任、教學實驗中心主任、課題負責人、實驗教學主講老師為所在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負責人,負責確保實驗室設施、設備、個人防護設備、材料等符合國家安全有關安全要求,評估實驗室生物材料、樣本、葯品、化學品、化學品和機密資料被丟失或不正當使用的危險,並對其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以保障實驗室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轉。

生物安全級別與實驗室設置

具有感染威脅的生物危險度分為四級,級別越高,潛在危險越大。一般高校或研究所所涉及的是一級或二級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礎實驗,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很少開展,如需要進行更高級別生物安全威脅的實驗,必須向學校相關領導機構通報,實驗室相關設施及操作必須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三版)執行。

(1)危險度1級(無或極低的個體和群體危險)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險度2級(個人危險中等,群體危險低)病原體能夠對人或動物致病,但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社區、牲畜或環境不易導致嚴重危害。

(3)危險度3級(個體危險高,群體危險低)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但一般不會發生感染個體向其他個體的傳播,並且對感染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4)危險度4級(個體和群體的危險均高)病原體通常能引起人或動物的嚴重疾病,並且很容易發生個體之間的直接或間接傳播,對感染一般 沒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根據國家對實驗室生物安全分類管理規定,將實驗室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實驗室的設置應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確定實驗室級別,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生物安全工作

(1)實驗室應制定意外事故的應對程序和突發事件德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2)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責任監督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和病原體微生物等進行確認,分類管理,安全存放,隨時監控。

(3)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應記錄實驗室危害評估的結果及所採取措施,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實驗室管理領導小組。

(4)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對本實驗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和記錄,提供生物安全指導。

(5)對於高風險核污染材料應嚴密控制,專人管理,並有采購、使用記錄等,防丟失或遺失。

(6)所有廢棄物用使用可靠方法處理。

(7)實驗室安全管理負責人有義務督促使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

(8)不得擅自改建實驗室或改動實驗室設置,確需改建或變更設置的,要對生物安全影響進行評估,經相關部門批准後,報學校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9)定期向公眾進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對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分級培訓。

答案來自

Ⅱ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築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該區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2.2平面布局a)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核心區包括實驗間及與之相連的緩沖間。b)緩沖間形成進入實驗間的通道。必須設兩道連鎖門,當其中一道門打開時,另一道門自動處於關閉狀態。如使用電動連鎖裝置,斷電時兩道門均必須處於可打開狀態。在緩沖間可進行二次更衣。c)當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設自動控制裝置時,緩沖間面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實驗間面積的八分之一。d)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的安裝位置應遠離實驗間入口,避開工作人員頻繁走動的區域,且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2.3圍護結構a)實驗室(含緩沖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必須光滑耐腐蝕、防水,以易於消毒清潔。所有縫隙必須加以可靠密封。b)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均可自動關閉。c)除觀察窗外,不得設置任何窗戶。觀察窗必須為密封結構,所用玻璃為不碎玻璃。d)地面應無滲漏,光潔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磚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e)天花板、地板、牆間的交角均為圓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時應防止昆蟲和老鼠鑽進牆腳。2.4通風空調a)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高效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內的死空間降低到最小程度。b)通風空調系統為直排系統,不得採用部分回風系統。c)環境參數:相對於實驗室外部,實驗室內部保持負壓。實驗間的相對壓強以-30Pa~-40Pa為宜,緩沖間的相對壓強以-15Pa~-20Pa為宜。實驗室內的溫、濕度以控制在人體舒適范圍為宜,或根據工藝要求而定。實驗室內的空氣潔凈度以GB50073—200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中所定義的七級至八級為宜。實驗室人工照明應均勻,不眩目,照度不低於500lx。d)為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實驗室內不應使用雙側均勻分布的排風口布局。不應採用上送上排的通風設計。由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內部高效過濾的空氣可通過系統的排風管直接排至大氣,也可送入建築物的排風系統。應確保生物安全櫃與排風系統的壓力平衡。e)實驗室的進風應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f)實驗室的排風必須經高效過濾或加其他方法處理後,以不低於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該排風口應遠離系統進風口位置。處理後的排風也可排入建築物的排風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該建築物的任何部位。g)進風和排風高效過濾器必須安裝在實驗室設在圍護結構上的風口裡,以避免污染風管。h)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在進風和排風總管處應安裝氣密型調節閥門,必要時可完全關閉以進行室內化學熏蒸消毒。i)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氣密型。所使用的高效過濾器不得為木框架。j)應安裝風機啟動自動聯鎖裝置,確保實驗室啟動時先開排風機後開送風機。關閉時先關送風機後關排風機。k)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裝分體空調器。2.5安全裝置及特殊設備a)必須在主實驗室內設置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其安裝位置應滿足6.3.2.5d)中的要求。b)連續流離心機或其他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設備應置於物理抑制設備之中,該裝置應能將其可能產生的氣溶膠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排出。在實驗室內所必須設置的所有其他排風裝置(通風櫥、排氣罩等)的排風均必須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方可排出。其室內布置應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c)實驗室中必須設置不產生蒸汽的高壓滅菌鍋或其他消毒裝置。d)實驗間與外部應設置傳遞窗。傳遞窗雙門不得同時打開,傳遞窗內應設物理消毒裝置。感染性材料必須放置在密閉容器中方可通過傳遞窗傳遞。e)必須在實驗室入口處的顯著位置設置壓力顯示報警裝置,顯示實驗間和緩沖間的負壓狀況。當負壓指示偏離預設區間必須能通過聲、光等手段向實驗室內外的人員發出警報.可在該裝置上增加送、排風高效過濾器氣流阻力的顯示。f)實驗室啟動工作期間不能停電。應採用雙路供電電源。如難以實現,則應安裝停電時可自動切換的後備電源或不間斷電源,對關鍵設備(生物安全櫃、通風櫥、排氣罩以及照明等)供電。g)可在緩沖間設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門必須為腳踏、肘動或自動開關。洗手池如設在主實驗室,下水道必須與建築物的下水管線分離,且有明顯標志。下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洗手池僅供洗手用,不得向內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須安裝防迴流裝置。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設地漏。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外處理微生物時,需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如跟鏡、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濺裝置),以免傳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濺或灑到面上。2.6其他a)實驗台表面應不透水,耐腐蝕、耐熱。b)實驗室中的傢具應牢固。為易於清潔,各種傢具和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應有專門放置生物廢棄物容器的台(架)。傢具和設備的邊角和突出部位應光滑、無毛刺,以圓弧形為宜。c)所需真空泵應放在實驗室內。真空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d)壓縮空氣等鋼瓶應放在實驗室外。穿過圍護結構的管道與圍護結構之間必須用不收縮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氣體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和防迴流裝置。e)實驗室中應設置洗眼裝置。f)實驗室出口應有發光指示標志。g)實驗室內外必須設置通訊系統。h)實驗室內的實驗記錄等資料應通過傳真機發送至實驗室外。

Ⅲ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你好,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措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中必須安裝Ⅱ級或Ⅱ級以上生物安全櫃。

  2.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當這類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櫃外進行時,必須採用個體防護與使用物理抑制設備的綜合防護措施。

  3. 在進行感染性組織培養、有可能產生感染性氣溶膠的操作時,必須使用個體防護設備。

  4. 當不能安全有效地將氣溶膠限定在一定范圍內時,應使用呼吸保護裝置。

  5. 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工作區前,應在專用的更衣室(或緩沖間)穿著背開式工作服或其他防護服。工作完畢必須脫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離開實驗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須先消毒後清洗。

  6. 工作時必須戴手套(兩副為宜)。一次性手套必須先消毒後丟棄。

  7. 在實驗室中必須配備有效的消毒劑、眼部清洗劑或生理鹽水,且易於取用。可配備應急葯品。

Ⅳ 實驗室需要有哪些安全措施

1、實驗室內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將其放置在便於取用的明顯位置,指定專人管理,並且按要求定期檢查、更換。

2、實驗室內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氫氣等)需與火源、電源保持一定距離,不得隨意堆放。使用和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實驗室,嚴禁煙火。

3、不得亂接亂拉電線,不得超負荷用電,實驗室內不得有裸露的電線頭,嚴禁用金屬絲代替保險絲,電源開關箱內不得堆放物品。

4、電器設備和線路、插頭插座應經常檢查,保持完好狀態,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和絕緣破損、老化等情況必須及時通知電工進行修理。電加熱器、電烤箱等設備應做到人走電斷。

5、可燃性氣體鋼瓶與助燃氣體鋼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種鋼瓶不得靠近熱源、明火,要有防曬措施,禁止碰撞與敲擊,保持油漆標志完好,必須有固定裝置固定,以防傾倒,專瓶專用。

6、使用的可燃性氣瓶,一般應放置室外陰涼和空氣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內,氫、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處,要與使用的火源保持一定距離。

7、實驗室內未經批准、備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電設備,以免超出用電負荷。

8、嚴禁在樓內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證消防通道暢通。

9、各實驗室將收集的各類廢液、廢物統一運送至實驗室設備管理處下設的廢物回收庫,由相關部門按規定處置。

(4)實驗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有哪些擴展閱讀:

實驗室是進行實驗和試驗的場所,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人類科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實驗室按歸屬主要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從屬於大學或者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

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屬於國際機構;

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

如果按學科功能分類,實驗室一般可分為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包括實驗脊椎動物和昆蟲)、化學實驗實驗室、機械電子類實驗室三類。

Ⅳ 如何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各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的實驗對象和防護措施簡單介紹如下: (一)一級生物安全防護(BSL-1)適用實驗對象和防護措施 已知對健康成年人無致病作用,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環境的潛在危害很校防護措施: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應穿工作服,實驗操作時應戴手。

Ⅵ 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是指生物實驗室的防護措施。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是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而進行分級,一共分為四級。
一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危害較低,不具有對健康成人、動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這類的實驗室可以處理較多種類的普通病原體,例如犬傳染性肝炎、 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腸桿菌,以及對於非傳染性的病菌與組織進行培養。 在這個水平中需要的防範問題的生物危害性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手套和一些面部防護。在一般情況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開放(但分別註明)廢棄物容器。實驗後洗凈程序與我們在許多方面對現代日常生活對於微生物的預防措施皆相同。實驗室環境中使用的所有細胞和/或細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須經過高壓釜的滅菌消毒處理。實驗室人員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程序中必須經由普通微生物學或相關科學訓練的科學家監督且必須事先訓練之。
二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潛在危險的致病因子,對健康成人、動物和環境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這類實驗室較能處理較多種的病菌,且該病菌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在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中生存。適合它的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和病毒但僅造成輕微的疾病給人類,或者是難以於實驗室環境中的氣溶膠存活,如艱難梭菌、大部分的衣原體門、A;B與C型肝炎、 A型流感、萊姆病、沙門氏菌、腮腺炎病毒, 痳疹病毒、艾滋病毒,羊搔癢症, 抗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與VRSA。實驗人員與處理病原體人員需為特定培訓和高級培訓的科學家;實驗時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採取極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預防措施; 在生物安全櫃或其他物理遏制設備進行可以創建;在可能造成傳染性氣融膠或噴霧被製造時必須在二級生物安全櫃進行。
三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主要通過氣溶膠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對動植物和環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預防治療措施。該級別適用於臨床、診斷、教學、科研、或生產葯物設施,這類實驗室專門處理本地或外來的病原體且這些病原體可能會藉由吸入而導致嚴重的或潛在的致命疾病。這些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寄生蟲和病毒可能導致人類嚴重的致命性疾病,但已經有治療法包含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利什曼原蟲、鸚鵡熱衣原體, 西尼羅河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 東部馬腦炎病毒, SARS冠狀病毒、傷寒桿菌、貝納氏立克次體、裂谷熱病毒、立克次氏體與黃熱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在對於致病性和潛在的致命或致病性病原體的具體培訓,且必須被對於此方面有經驗之適任科學家之監督。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過程是在生物安全櫃,專門設計的通風櫃,或備有其他物理抑制裝置/穿著適當的個人防護衣物和設備的人員進行。該實驗室具有特殊的工程和設計特點。
 
四級: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或未知的、危險的致病因子。沒有預防治療措施。此級別需要處理危險且未知的病原體且該病原體可能造成經由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或造成高度個人風險,且該病原體至今仍無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療法,如阿根廷出血熱與剛果出血熱、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拉薩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天花,以及其他各種出血性疾病。當處理這類生物危害病原體時必須且具強制性地使用獨立供氧的正壓防護衣。生物實驗室的四個出入口將配置多個淋浴設備、真空室與紫外線光室,及其他旨在摧毀所有的生物危害的痕跡安全防範措施。多個氣密鎖將被廣泛應用並被電子保護以防止在同一時間打開兩個門。所有的空氣和水的服務,將和來自生物安全實驗室將進行類似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意外釋放的可能性。 當一個病原體被懷疑或可能有抗葯性時都必須在BSL-4實驗室進行處理,直到有足夠的數據得到確認必須在此規格實驗室持續工作,或移交至一個較低水平的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對於他們在處理極其危險的傳染性有具體和深入的培訓並且理解的標准和特殊的措施、抑制配備與設計特色。他們將會受到受過訓練與實地處理這些病原體的合格科學家的監督且實驗室的出入受到實驗室主管的嚴格控制。實驗室必須建立防止污染的協議,經常使用負加壓設備並准備或採用一個特定設備操作手冊,如此一來即使實驗室受到損害,會嚴重抑制透過氣溶膠傳播之病原體的爆發,而工作領域內的所有活動只限於III級生物安全櫃,或II級生物安全櫃一且只有配有生命支持系統與正壓通風的人才能使用。

Ⅶ 生物安全控制按採取措施的性質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措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中必須安裝Ⅱ級或Ⅱ級以上生物安全櫃。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當這類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櫃外進行時,必須採用個體防護與使用物理抑制設備的綜合防護措施。

在進行感染性組織培養、有可能產生感染性氣溶膠的操作時,必須使用個體防護設備。

安全的等級

生物安全等級通常可安全進行相關研究工作的條件的整合,與不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要求相匹配。控制生物安全風險的根本措施,就是根據生物安全評估結果,為所要開展的工作設定相應的生物安全等級。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級別根據物理控制水平所對應的能夠在內安全操作的微生物危險度等級(1級~4級)確定,國際上以BSL一1、BSL一2、BSL一3、BSL一4。

Ⅷ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1. 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於教學的普通微生物實驗室等。
2. 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或環境具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
3.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學實驗除外)應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
4. 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尚無有效的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與上述情況類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須在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待有充分數據後再決定此種微生物或毒素應在四級還是在較低級別的實驗室中處理。
實驗脊椎動物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其適用微生物范圍與同級的一般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相同。

Ⅸ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

1、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內容包括安全設備、個體防護裝置和措施(一級防護),實驗室的特殊設計和建設要求(耳機防護),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規程。

2、應將每一特定實驗室從立項、建設到使用維護的全過程中有關生物安全防護綜合措施的內容編入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必須設有專職的生物安全負責人。

3、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根據不同的微生物和防護要求分為四個生物安全防護級別。

(9)實驗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有哪些擴展閱讀: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的操作規程包括:

1、本標准針對不同等級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所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包括標準的安全操作規程和特殊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在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明列並加以執行。

2、針對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應補充規定相應的特殊安全操作規程,也應在各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手冊中明列並加以執行。

Ⅹ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要求有哪些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築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該區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2 平面布局
a)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核心區包括實驗間及與之相連的緩沖間。
b)緩沖間形成進入實驗間的通道。必須設兩道連鎖門,當其中一道門打開時,另一道門自動處於關閉狀態。如使用電動連鎖裝置,斷電時兩道門均必須處於可打開狀態。在緩沖間可進行二次更衣。
c)當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設自動控制裝置時,緩沖間面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實驗間面積的八分之一。
d)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的安裝位置應遠離實驗間入口,避開工作人員頻繁走動的區域,且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2.3 圍護結構
a)實驗室(含緩沖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必須光滑耐腐蝕、防水,以易於消毒清潔。所有縫隙必須加以可靠密封。
b)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均可自動關閉。
c)除觀察窗外,不得設置任何窗戶。觀察窗必須為密封結構,所用玻璃為不碎玻璃。
d)地面應無滲漏,光潔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磚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牆間的交角均為圓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時應防止昆蟲和老鼠鑽進牆腳。
2.4 通風空調
a)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高效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內的死空間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風空調系統為直排系統,不得採用部分回風系統。
c)環境參數:相對於實驗室外部,實驗室內部保持負壓。實驗間的相對壓強以-30Pa~-40Pa為宜,緩沖間的相對壓強以-15Pa~-20Pa為宜。實驗室內的溫、濕度以控制在人體舒適范圍為宜,或根據工藝要求而定。實驗室內的空氣潔凈度以GB
50073—2001《潔凈廠房設計規范》中所定義的七級至八級為宜。實驗室人工照明應均勻,不眩目,照度不低於500lx。
d)為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實驗室內不應使用雙側均勻分布的排風口布局。不應採用上送上排的通風設計。由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內部高效過濾的空氣可通過系統的排風管直接排至大氣,也可送入建築物的排風系統。應確保生物安全櫃與排風系統的壓力平衡。
e)實驗室的進風應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
f)實驗室的排風必須經高效過濾或加其他方法處理後,以不低於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該排風口應遠離系統進風口位置。處理後的排風也可排入建築物的排風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該建築物的任何部位。
g)進風和排風高效過濾器必須安裝在實驗室設在圍護結構上的風口裡,以避免污染風管。
h)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在進風和排風總管處應安裝氣密型調節閥門,必要時可完全關閉以進行室內化學熏蒸消毒。
i)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氣密型。所使用的高效過濾器不得為木框架。
j)應安裝風機啟動自動聯鎖裝置,確保實驗室啟動時先開排風機後開送風機。關閉時先關送風機後關排風機。
k)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裝分體空調器。
2.5 安全裝置及特殊設備
a)必須在主實驗室內設置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其安裝位置應滿足6.3.2.5d)中的要求。
b)連續流離心機或其他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設備應置於物理抑制設備之中,該裝置應能將其可能產生的氣溶膠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排出。在實驗室內所必須設置的所有其他排風裝置(通風櫥、排氣罩等)的排風均必須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方可排出。其室內布置應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c)實驗室中必須設置不產生蒸汽的高壓滅菌鍋或其他消毒裝置。
d)實驗間與外部應設置傳遞窗。傳遞窗雙門不得同時打開,傳遞窗內應設物理消毒裝置。感染性材料必須放置在密閉容器中方可通過傳遞窗傳遞。
e)必須在實驗室入口處的顯著位置設置壓力顯示報警裝置,顯示實驗間和緩沖間的負壓狀況。當負壓指示偏離預設區間必須能通過聲、光等手段向實驗室內外的人員發出警報.可在該裝置上增加送、排風高效過濾器氣流阻力的顯示。
f)實驗室啟動工作期間不能停電。應採用雙路供電電源。如難以實現,則應安裝停電時可自動切換的後備電源或不間斷電源,對關鍵設備(生物安全櫃、通風櫥、排氣罩以及照明等)供電。
g)可在緩沖間設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門必須為腳踏、肘動或自動開關。洗手池如設在主實驗室,下水道必須與建築物的下水管線分離,且有明顯標志。下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洗手池僅供洗手用,不得向內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須安裝防迴流裝置。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設地漏。
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櫃外處理微生物時,需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www.dehsm.com如跟鏡、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濺裝置),以免傳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濺或灑到面上。
2.6 其他
a)實驗台表面應不透水,耐腐蝕、耐熱。
b)實驗室中的傢具應牢固。為易於清潔,各種傢具和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應有專門放置生物廢棄物容器的台(架)。傢具和設備的邊角和突出部位應光滑、無毛刺,以圓弧形為宜。
c)所需真空泵應放在實驗室內。真空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
d)壓縮空氣等鋼瓶應放在實驗室外。穿過圍護結構的管道與圍護結構之間必須用不收縮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氣體管線必須裝置在線高效過濾器和防迴流裝置。
e)實驗室中應設置洗眼裝置。
f)實驗室出口應有發光指示標志。
g)實驗室內外必須設置通訊系統。
h)實驗室內的實驗記錄等資料應通過傳真機發送至實驗室外。

閱讀全文

與實驗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