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北京高考生物有多少知識點

北京高考生物有多少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2-06-25 06:53:44

① 高考生物考點有哪些

考點重點難點疑點熱點焦點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一、各種元素相關知識歸納
化學元素能參與生物體物質的組成或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N就植物而言,N主要是以銨態氮(NH4+)和硝態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N是葉綠素的成分,沒有N植物就不能合成葉綠素。N是可重復利用元素,參與構成的重要物質有蛋白質、核酸、ATP、NADP+,缺N就會影響到植物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N在土壤中都是以各種離子的形式存在的,如NH4+、NO2-、NO3-等。無機態的N在土壤中是不能貯存的,很容易被雨水沖走,所以N是土壤中最容易缺少的礦質元素。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化學元素;
P參與構成的物質有核酸、ATP、NADP+等,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復制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發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對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必需的,但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元素。在一般的淡水生態系統中,由於土壤施肥的原因,N的含量是相當豐富的,一旦大量的P進入水域,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故現在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
Fe2+是血紅蛋白的成分;Fe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穩定的、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故Fe是一種不可以重復利用的礦質元素。Fe在植物體內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葉綠素的過程中,有一種酶必須要用Fe離子作為它的活化中心,沒有Fe就不能合成葉綠素而導致植物出現失綠症,但發病的部位與缺Mg是不同的,是嫩葉先失綠。I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Mg是葉綠素的構成成分;
B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有利於受精作用;
Zn有助於人體細胞的分裂繁殖,促進生長發育、大腦發育和性成熟。對植物而言,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沒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蘋果、桃等植物的小葉症和叢葉症,葉子變小,節間縮短;
Na+是維持人體細胞外液的重要無機鹽,缺乏時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並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甚至昏迷等症狀;
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上起決定性作用,還能維持心肌舒張,保持心肌正常的興奮性,缺乏時心肌自動節律異常,導致心律失常;
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對肌細胞興奮性有重要影響,血鈣過高興奮性降低導致肌無力,血鈣過低興奮性高導致抽搐,Ca2+還能參與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二、細胞亞顯微結構中的相關知識點歸納
1.動、植物細胞一般均有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等。
高等動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特有的細胞器是液泡、葉綠體。
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低等植物細胞具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低等動物細胞具有的細胞器是液泡。
能合成多糖的細胞器有葉綠體、高爾基體。
2.具有膜結構的是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等。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核膜、線粒體、葉綠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沒有膜結構的是細胞壁、中心體、核糖體等。
3.能產生水的細胞結構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核糖體(脫水縮合)、葉綠體(暗反應)、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細胞核(DNA復制)。
4.與蛋白質合成、加工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合成)、內質網(加工、運輸)、高爾基體(加工、分泌)、線粒體(供能)。需說明的是,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主要合成某些專供運輸到細胞外面的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而游離於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主要供細胞內利用。內質網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是蛋白質的合成車間。高爾基體本身沒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
5.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線粒體(供能)、核糖體(合成載體蛋白)。
6.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或產生ATP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光能轉換:光能一電能一活躍的化學能一穩定的化學能)、線粒體(化能轉換:穩定的化學能一活躍的化學能)。
7.儲藏細胞營養物質的細胞器是液泡。
8.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是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9.能自我復制的細胞器(或有相對獨立的遺傳系統的半自主性細胞器)是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能發生鹼基互補配對行為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10.參與細胞分裂的細胞器有核糖體(間期蛋白質合成)、中心體(由它發出的星射線構成紡錘體)、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分裂時細胞壁的形成有關)、線粒體(供能)。
11.含色素的細胞器有葉綠體(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等)、有色體(類胡蘿卜素等)、液泡(花青素等)。
另外,在能量代謝水平高的細胞中,線粒體含量多,動物細胞中線粒體比植物細胞多。蛔蟲和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無線粒體,只進行無氧呼吸。
需氧型細菌等原核生物體內雖然無線粒體,但細胞膜上存在著有氧呼吸鏈,也能進行有氧呼吸。
藍藻屬原核生物,無葉綠體,有光合片層結構,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高等植物的根細胞無葉綠體和中心體。附著在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所合成的蛋白質為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
12.原核細胞:無核膜,無大型細胞器,有核糖體,一般為二分裂。由於無染色體,因此不出現染色體變異,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13.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結構形式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核仁、染色體、葉綠體、線粒體、液泡。

②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有哪些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有: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5、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6、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7、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8、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9、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10、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6、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③ 高考生物知識點

一、生物知識專題分類

生物教材之間會有一定的聯系,那麼我們可以將生物知識分為以下八個專題:細胞、代謝、遺傳變異、進化、調節、生態、傳統或現代生物技術、實驗。那麼通過對這八個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與復習,將會對我們的生物復習產生非常大的幫助。

二、歷年高考考點分布

在對09至12年北京生物高考題這八個不同版塊分值的整理過程中我們發現,遺傳變異、實驗、調節三個部分佔了很大的比重,而進化部分一分都沒有出現,那麼這在我們13年的准備過程中也值得引起注意,因為很有可能會出現在13年的高考生物卷中。那麼其它的幾個部分,我們可以對其基礎知識重點把握,從而產生系統的脈絡。

三、歷年高考題型難度分析

選擇題偏重對於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難度適中。填空題要求較高的信息獲取和綜合運用能力,近年更加註意考查探究性思路設計和實驗原則的運用。那麼根據題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考生物的考查還是主要對生物基礎知識的考查。

詳細內容看文件吧,希望採納謝謝

④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高考生物常考知識點歸納一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循環,能量不可以循環
7.河流受污染後,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後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於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高考生物常考知識點歸納二
1.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2.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種鹼基,8種核苷酸。
3.雙縮尿試劑不能檢測蛋白酶活性,因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質。
4.高血糖症,不等於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因為血液是紅色的。
5.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6.細胞克隆,就是細胞培養,利用細胞增值的原理。
7.細胞板不等於赤道板,細胞板是植物細胞分裂後期由高爾基體形成,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
8.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屬於體液調節。
9.注射血清治療患者不屬於二次免疫,(抗原加記憶細胞才是),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會收縮,不屬於反射,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判斷興奮傳導方向有突觸或神經節。
11.遞質分興奮行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抑制性遞質能引起下一個神經元電位變化,但電性不變,所以不會引起效應器反應。
1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種生物只有一種遺傳物質,細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遺傳物質,而是針對「整個」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13.隱性基因在哪些情況下性狀能表達?……1.單倍體,2,純合子,3.位於Y染色體上。
14.染色體組不等於染色體組型不等於基因組。染色體組是一組非同元染色體,如人類為2個染色體組,為二倍體生物。基因組為22+X+Y,而染色體組型為44+XX或XY.
15.病毒不具細胞結構,無獨立心陳代謝,只能過寄生生活,用普通培養基無法培養,之能用活細胞培養,如活雞胚。
16.病毒在生物學中的應用舉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載體,②細胞工程中作誘融合劑,③在免疫學上可作疫苗用於免疫預防。
17.遺傳中注意事項:(1)基因型頻率≠基因型概率。(2)顯性突變、隱性突變。(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則1/3AA+2/3Aa=1)(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頻率去解,特別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5)基因型的書寫格式要正確,如常染色體上基因寫前面XY一定要大寫。要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6)一次雜交實驗,通常選同型用隱性,異型用顯性。(7)遺傳圖解的書寫一定要寫基因型,表現型,×,↓,P,F等符號,遺傳圖解區別遺傳系譜圖,需文字說明的一定要寫,特別注意括弧中的說明。(8)F2出現3:1(Aa自交)出現1:1(測交Aa×aa),出現9:3:3:1(AaBb自交)出現1:1:1:1(AaBb×aabb測交或Aabb×aaBb雜交)。(9)驗證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基因分離定律(或位於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滿足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測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動物一般用測交)(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則基因通常位於X染色體上;出現2:1或6:3:2:1則通常考慮純合致死效應;子代中雌雄性狀比例相同,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11)F2出現1:2:1不完全顯性),9:7、15:1、12:3:1、9:6;1(總和為16)都是9:3:3:1的變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12)育種方法:快速繁殖(單倍體育種,植物組織培養)、最簡單育種方法(自交)。(13)秋水仙素作用於萌發的種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為二倍體);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絲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細胞紡錘體的形成,對動物細胞無效。秋水仙素是生物鹼,不是植物激素。(14)遺傳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體綜合症。
18.平常考試用常見錯別字歸納:液(葉)泡、神經(精)、類(內)囊體、必需(須)、測(側)定、純合(和)子、抑(仰)制、擬(似)核、拮(佶)抗、蒸騰(滕)、異養(氧)型。
19.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糖蛋白(識別功能,如受體、MHC等),載體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20.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和有絲分裂著絲粒斷裂,減數分裂有基因重組,有絲分裂中無基因重組,有絲分裂整個過程中都有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有聯會、四分體時期。(識別圖象:三看法針對的是二倍體生物)。
21.沒有紡錘絲的牽拉著絲粒也會斷裂,紡錘絲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單體均分到兩極。
22.精子、卵細胞屬於高度分化的細胞,但全能性較大、無細胞周期。
23.表觀光合速率判斷的方法:坐標圖中有「負值」,文字中有「實驗測得」。
24.哺乳動物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產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厭氧型能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植物無氧呼吸一般產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馬鈴薯的塊莖、玉米的胚、甜菜的塊根)。
25.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受精卵、2~8細胞球期、生殖細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講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實例:克隆羊),胚胎幹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
26.基因探針可以是DNA雙鏈、單鏈或RNA單鏈,但探針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測某人是否患鐮刀型貧血症),則探針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游標記的鐮刀型貧血症患者的DNA作為探針。
27.病毒作為抗原,表面有多種蛋白質。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體有多種。即一種抗原(含有多個抗原分子)引起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有多種(一種抗原分子對應一種特異性抗體)。
28.每一個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所以人體內的B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MHC受體是有許多種的,而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29.抗生素(如青黴素、四環素)只對細菌起作用(抑制細菌細胞壁形成),不能對病毒起作用。
30.轉基因作物與原物種仍是同一物種,而不是新物種。基因工程實質是基因重組,基因工程為定向變異。
31.標記基因(通常選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於檢測重組質粒是否被導入受體細胞(不含抗性)而選擇性培養基(加抗生素的培養基)的作用是:篩選是否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抗生素針對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沒有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32.產生新物種判斷的依據是有沒有達到生殖隔離;判斷是否為同一物種的依據是能否交配成功並產生可育後代。
33.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備單克隆抗體,而不是培養出動物。
34.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酵母菌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35.漿細胞是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但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
36.0℃時,散熱增加,產熱也增加,兩者相等。但生病發熱時,是由於體溫調節能力減弱,產熱增加、散熱不暢造成的。
37.免疫異常有三種: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38.所有細胞器中,核糖體分布最廣(在核外膜、內質網膜上、線粒體、葉綠體內都有分布)。

⑤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我也是從網上摘抄的
應該對你有用
這些必須記住
一、必修本
緒 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49.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1.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1.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101.從物質方面來看,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種必需的物質。生物圈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極結構,接通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經過各種生物多級利用,再分解為無機物重新循環的完整迴路。生物圈可以說是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102.生物圈具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能力。
103.大氣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個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子孫後代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特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採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
10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一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二是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三是環境污染,四是由於外來特種的入侵或引種到到缺少天敵的地區,往往使這些地區原有特種的生豐受到威脅。
二、選修本
緒論
1、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糧食產量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還有耕地的逐年減少等。從生物學角度看,糧食生產的過程實質上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夠保證作物生長對N、P、K等營養元素的需要,從而使糧食增產,同時卻又造成土壤板結和環境污染。
3、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間接固氮的本領,不僅可以提高這些作物的產量,還可以少施化肥,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種也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但雜交育種周期長、難以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誘變育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過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來培育新品種,可以將其他生物決定性狀的遺傳物質定向引入農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點是利用生物資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溫常壓下生產產品,從而能夠節約資源和能源,並且減少環境污染。
第一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及營養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長期不能進食的病人應注意適當補充鉀鹽。
7、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時,都會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
8、當血鉀含量升高或血鈉含量降低時,可以直接刺激腎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維持血鉀和血鈉含量的平衡
必修一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 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 肽鍵:—NH—CO—

NH2—C—COOH

H
3、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 、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
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
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
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 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
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
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2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
25、ATP的名稱是三磷酸腺苷,結構式是:A—P~P~P。ATP是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
能源,被稱為能量「通貨」。
26、ATP與ADP相互轉化的反應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動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於作用呼吸;
植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葉片中的色素包括兩類: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前者又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
,後者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以上四種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
29、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因此藍紫光和紅光的光合效率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應式:見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氣,其氧原子來自於水。
32、在綠葉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無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3、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是為了防止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導致實驗失敗。
34、色素分離後的濾紙條上,色素帶從上到下的順序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兩個階段:光反應和暗反應。前者的場所是類囊體薄膜,後者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36、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應式:見必修一P 93
38、無氧呼吸的兩個反應式:見必修一P 95,
39、有絲分裂的主要特徵: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出現,然後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40、細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1、檢測還原糖用斐林試劑,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組成,與還原糖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使用時注意現配現用。
42、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和蘇丹Ⅳ染液。前者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後者染成紅色。
43、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NaOH溶液,後加2~3滴CuSO4溶液。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
44、給染色體染色常用的染色劑是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溶液。
45、「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染色,DNA被染成綠色,RNA被染成紅色。
46、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47、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和分泌過程中,有關的細胞器包括: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49、氨基酸形成肽鏈,要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
50、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當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後的復原現象。
5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功能特點)膜。
52、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階段參與反應的,水是第二階段參與反應的,氧氣是第三階段參與反應的。第三階段釋放的能量最多。
54、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就越低。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55、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稱為一個細胞周期。
56、有絲分裂間期發生的主要變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的合成。
56、有絲分裂分裂期各階段特點:
前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後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
57、酵母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是:兼性厭氧型
58、檢測酵母菌培養液中CO2的產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CO2可使後者由藍色變綠色再變黃色。
59、檢測酒精的產生可用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該溶液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60、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61、植物細胞不同於動物細胞的結構,主要在於其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62、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63、植物組織培養利用的原理是:細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細胞凋亡。
65、人和動物細胞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著與癌有關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望採納!

⑥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歸納2021有哪些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歸納:

1、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和基因工程中。

2、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種鹼基,8種核昔酸。

3、雙縮服試劑不能檢測蛋口酶活性,因為蛋口酶本身也是蛋口質。

4、高血糖症H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 試劑檢驗、因血液是紅色。

5、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6、細胞克隆就是細胞培養,利用細胞增殖的原理。

7、細胞板H赤道板、細胞板是植物細胞分裂後期山高爾基體形成,赤道板不是 細胞結構。

8、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部分、C02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屬於體液調 節。

9、注射血清治療患者不屬於二次免疫(抗原+記憶細胞才是),血清中的抗體是 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10、人工誘導多倍體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11、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單倍體特點: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單倍體育種過程:雜種F1單倍體純合子。單倍體育種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1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13、物種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並能夠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14、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意義: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

15、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局限:不能解釋遺傳變異的本質及自然選擇對可遺傳變異的作用。

⑦ 高考必考的生物知識點有哪些

謝邀,我來回答

每年高考對生物的考察,側重點基本都差不多,即便有些變化也屬於微調范疇內,

今天給大家整理匯總了100條常考高中生物知識點,幫助大家更好的進行高考復習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14.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5.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6.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17.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18.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19.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1.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2.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24.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27.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28.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29.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2.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3.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34.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35.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


36.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37.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38.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9.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


4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41.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


42.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4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並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44.胚的發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三個胚層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動物幼體 。


45.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的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的快。


46.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7.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48.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一類促激素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


49.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51.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2.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地位。


53.高等動物生命活動是在神經系統-體液共同調節下完成的。


54.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55.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在前後代之間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從而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5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57.在真核細胞中,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58.在DNA分子中,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對某種特定的DNA分子來說,它的鹼基對排列順序卻是特定的,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59.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


60. 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61.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6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64. 遺傳密碼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65.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信使RNA上四種鹼基的組合方式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


66.反密碼子是指轉運RNA上能夠和它所攜帶的氨基酸的密碼子配對的三個鹼基,由於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所以,反密碼子也有61種。


67.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68.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69. 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70.一般情況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在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


71.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72.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於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


73.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74.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後代出現病症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


75.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則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也叫獨立分配規律。


76.據統計,我國的男性色盲發病率為7%,而女性發病率僅為0.49%。


77.一般地說,色盲這種遺傳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甥的(交叉遺傳)。


78.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79.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性狀。


80.基因突變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於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的結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體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條件劇烈變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體植物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使有絲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紡錘體。


82.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可以明顯地縮短育種年限。


83.所謂的利用單倍體進行秋水仙素處理可以得到純合體,這里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單倍體必須是針對二倍體而言,即是由二倍體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單倍體。


84.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四個化學進化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85.進化論者認為,現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時間演變而來的,因此各種生物之間有著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


86.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稱為自然選擇。


88.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89.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90.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知道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則是定向的(定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方向上)。當生物產生了變異以後,由自然選擇來決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92.種內斗爭,對於失敗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甚至會造成死亡,但是,對於整個種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9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94.生物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是:適應環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在改變環境。


95.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適應,並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


9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境。


97.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8.種群是指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的特徵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


100.所有的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還有賴以生存的無機環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⑧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有哪些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有:

1、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生命系統。

2、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3、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5、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7、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9、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0、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1、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2、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3、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4、黑暗中生物不進行細胞呼吸。

15、溫度越高農作物產量越高。

16、細胞越大物質交換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細胞內發生催化作用。

18、細胞都能增殖、都能進行DNA復制,都能發生基因突變。

19、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20、細胞分化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21、細胞分化就是指細胞形態、結構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

22、病毒能獨立生活。

23、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有細胞核或核糖體。

24、精子只要產生就能與卵細胞受精。

25、人和動物、植物的遺傳物質中核苷酸種類有8種。

26、基因只位於染色體上。

27、染色體是遺傳物質。

28、DNA能通過核孔。

29、人體不再分裂的體細胞中共有46個DNA分子。

30、同一個人的不同細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1、同一個人的肝細胞中不含胰島素基因。

32、血紅蛋白位於內環境中、血漿蛋白位於細胞內。

34、酶都是蛋白質。

33、只有復制過程才有鹼基互補配對,轉錄和翻譯中不存在鹼基互補配對。

35、中午葉片氣孔關閉是由於光照強度太強的原因。

36、減數分裂也有細胞周期。

37、原核生物能發生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38、有絲分裂能發生基因重組或出現同源染色體分離。

39、用32P和35S能直接標記噬菌體。

40、RNA中A和U、G和C數目相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生物

⑨ 高考生物都必考哪些知識點大題都主要是哪些題型

不同省出題量不同,知識點也不同的。
全國卷:
選擇6題:
一般為:
細胞結構
代謝
調節
細胞生命歷程
變異育種進化
實驗(比較綜合)
大題主要有5道:

一般為:遺傳變異育種
種群生態系統
代謝
調節
選修(12分)比較綜合。

⑩ 生物高考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布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

2、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既可發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於初級消費者,仍屬於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一般用葡萄糖培養。

6、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生命系統。

7、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9、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11、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13、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5、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6、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7、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8、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形態大小相同、來源不同的染色體才是同源染色體。

19、沒有同源染色體存在的細胞分裂過程一定屬於減數第二次分裂。

20、動物細胞也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

閱讀全文

與北京高考生物有多少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