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生物資產
作為一種經濟資源,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一樣都是企業對其進行經營管理從而謀求資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資時的資金大於原始投入。
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對於企業的意義是相同的。但由於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形式不同,價值轉化機理也不一樣,因此生物資產不但具有一般資產的特徵,且基於它具有動植物的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特點。
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由於其自身的特殊生長規律,其生長都要經歷從繁育、成長、成熟、蛻化、消亡等幾個階段,即是具備生命周期的資產。
並且不同的生物資產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異性,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很長,如林木,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農作物,在一年以內。
(1)生物性資產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從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㈡ 生物性資產的分類有哪些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㈢ 生產性生物資產指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二條,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㈣ 生物性資產是否屬於固定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屬於固定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期後包括成熟期、衰退期,以下簡稱成熟期後。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成熟期後,由於其後續支出費用化處理,其賬面價值趨於穩定,且其產能多年連續穩定,這與固定資產類似,其折舊參照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處理即可。
劃分:
一般而言,生產性生物資產通常需要生長到一定階段才具備生產的能力,根據其是否具備生產能力(即是否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可以對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進一步的劃分。
所謂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是指生產性生物資產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由此,生產性生物資產可以劃分為未成熟和成熟兩類,前者指尚未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還不能夠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
例如尚未掛果的果樹、尚未開始產奶的奶牛等;後者則指已經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的生產性生物資產。
(4)生物性資產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會計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與生產性生物資產主要區別:與消耗性生物資產相比較,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最大不同在於,生產性生物資產具有能夠在生產經營中長期、反復使用,從而不斷產出農產品或者是長期役用的特徵。消耗性生物資產收獲農產品之後,該資產就不復存在;而生產性生物資產產出農產品之後,該資產仍然保留,並可以在未來期間繼續產出農產品。因此,通常認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資產的特徵,例如果樹每年產出水果、奶牛每年產奶等。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具備自我生長性,能夠在持續的基礎上予以消耗並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屬於勞動手段,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三、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勞動對象,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資產通常是一次性消耗並終止其服務能力或未來經濟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貨的特徵,應當作為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
㈤ 生物資產是什麼意思
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農產品與生物資產密不可分,當其附在生物資產上時,構成生物資產的一部分。收獲的農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開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受到限制,應當作為存貨處理。比如,從用材林中採伐的木材、奶牛產出的牛奶、綿羊產出的羊毛、肉豬宰殺後的豬肉、收獲後的蔬菜、從果樹上採摘的水果等。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新企業所得首次引入了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概念,《實施條例》第二章第四節資產的處理第六十二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這一定義,稅法與會計准則規定是一致的。
㈥ 生物資產包括哪些內容
作為一種經濟資源,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一樣都是企業對其進行經營管理從而謀求資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資時的資金大於原始投入。
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對於企業的意義是相同的。但由於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形式不同,價值轉化機理也不一樣,因此生物資產不但具有一般資產的特徵,且基於它具有動植物的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特點。
生物資產是活的動物和植物,由於其自身的特殊生長規律,其生長都要經歷從繁育、成長、成熟、蛻化、消亡等幾個階段,即是具備生命周期的資產。
並且不同的生物資產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異性,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很長,如林木,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資產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農作物,在一年以內。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從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㈦ 生物性資產是指什麼
生物資產是農業活動涉及的活的動物和植物,主要包括:l、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2、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3、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在核算中,將公益性生物資產單獨分類核算,不計提折舊和減值准備。上述核算辦法及准則的發布,對農業企業的會計處理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執行這個核算辦法及准則,不但對農業企業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資產和負債也產生很大的影響。(三)擴大了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范圍和提取比例按原制度,企業只對應收賬款按其凈額的1%計提壞賬准備金,其他均沒有計提。按現行制度、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對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計提減值准備,擴大減值准備計提的范圍,避免資產虛增。
㈧ 生物資產包括哪些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資源類價值評估
資源類的價值評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資源價值評估。我國資產評估協會尚未制定有關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相關規定,1996由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林業部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以適應我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保護森林資源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林業部、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關文件制定的,具體規定了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對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森林景觀資產評估及整體林業企事業資產評估作了詳細規定,規范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按照大范圍森林資源包含的經濟林也屬於生物資產的范疇,此《規范》中指出了森林資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觀及整體林業企事業的評估程序和評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評估了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出了生態服務價值,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凈化大氣的經濟價值三項生態服務價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這三項環境價值遠大於立木價值的結論.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王強(2006)按照森林資源資產的特殊性,以及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因素的復雜性,詳盡的介紹了各類森林資源資產的具體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市場價倒演算法、年凈收益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收獲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重點介紹了運用收益現值法時應考慮的折現率問題和質量調整系數。該項研究中還按照不同種類介紹了各評估方法的應用,其中林木資產評估中從用材林、經濟林、竹林、防護林和特護林方面,詳細介紹了評估方法的應用及評估時涉及的影響因素。何夢圓、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資產的特徵,消耗性生物資產採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場倒攤法進行評估,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生長階段確定評估方法。鄒繼昌(2006)採用收益現值法對用材林林木資產進行評估,給出了評估參數及評估公式,說明了採用收益現值法的理論依據。謝德新(2006)提出了經濟林按照生長階段產前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進行評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適合於產前期,市場法理論上適合於任何長階段,但現階段因前提條件不具備限制了這一方法在經濟林資產評估實踐中的實際應用。經濟林的收益年限在整個經濟林壽命中所佔比重最大,故經濟林的資產評估主要以收益法為主。
(2)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北京大學教授張穎開創性地利用市場價格法、機會成本法和支付意願法,對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行核算,得出了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成果。吳火和(2006)研究認為,針對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的不同價值需要採用不同的計量評估方法,主要採用市場價格法、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假想市場法)。為提高評估的效率和評估結果的准確性與可信度,在綜述了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研究和應用進展的基礎上,嘗試設計了基於專家知識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樣性資產價值評估專家輔助系統(ESEFBA)。而且文獻還列舉了龍棲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生物資產類價值評估,從木材生產價值評估和林副產品生產價值評估角度對直接實物資源資產進行評估,其中林副產品採用的是市場價值法。李銀霞(2002)以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為例,從直接使用價值評估方法和間接使用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兩方面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進行論述。
(3)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作物種質資源又稱作物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對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概念、價值屬性、價值特點、價值分類、價值內涵以及價值評估方法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探討了作物種質資源的價值構成分類及其評價方法,提出了作物種質資源價值評估的原則和依據。其中涉及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市場法的應用。
(4)果園資產評估。應容樞(1998)在對果園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果園的特徵、經營果園面臨的行業風險和涉及到的果園時間價值補償因素,得出果園應採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
從以上對國內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對於生物資產的概念界定問題從會計上已基本達成共識。由於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對生物資產的分類還是還存在爭論。我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農業資產評估准則,就生物資產的角度,對植物經濟價值的評估的文獻還是較多的,具體有經濟林及林副產品,但沒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的評估方法及影響因素。並且對動物的評估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較少。
㈨ 會計基礎知識:生物資產的概念及特徵
中華。會計網校
奇客回復:生物資產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動物和植物。
第一,轉化性和自然增殖性。生物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具有生物轉化性和自然增殖性。生物資產是有生命的動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具有能夠進行生物轉化的能力。生物轉化,是指導致生物資產質量或數量發生變化的生長、蛻化、生產和繁殖的過程。在生物轉化的過程中,生物自身的價值往往又會增加。這種生物轉化能力、自然增殖的特性是其他通常意義上的資產(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所不具有的。
㈩ 什麼叫做生物資產
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與國際會計准則所規定的活的動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國會計准則將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三大類,並分別就三大類生物資產的定義、包含內容和相應的會計處理分別進行了規范。其中有特色的是我國將公益性生物資產也納入了生物資產的范疇,並將公益性生物資產定義為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http://ke..com/view/938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