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菏澤有什麼好玩的
菏澤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1、水滸好漢城
浮龍湖,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境內,是明朝黃河決口沖擊而形成的平原湖泊,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10公里,由浮龍湖、月亮灣兩部分組成。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有山東省浮龍湖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浮龍湖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浮龍湖旅遊度假區採取「休閑、觀光、商務、度假」四輪驅動的模式,著力打造中原地區生態旅遊高地和魯蘇豫皖交界區域水上樂園。
6、定陶仿山旅遊景區
定陶仿山旅遊景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仿山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周代曹國國君墓地,其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地域文化標志和祭祀對象,數千年來昌盛不衰,是蘇魯晉冀豫皖周邊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 1995年設立仿山旅遊開發區,面積4.6平方公里,旅遊內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為主題,整合當地文化旅遊資源,成為以儒商文化為靈魂,以田園水景為特徵,以范蠡文化園、五湖樂園、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貿區、陶都神苑五大板塊為支撐,融農業觀光、城郊遊憩、商務旅遊、宗教攬勝於一體的文化生態旅遊區。
7、鄄城縣沙土廟景區
沙土廟景區重建於1994年,已初具規模,現佔地30餘畝,建成各式殿閣70餘間,神佛雕塑千餘尊,於2010年被命名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現又晉升為3A級旅遊景區,這是閆什鎮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起點,閆什鎮將圍繞沙土廟景區旅遊開發,加強旅遊資源的整合,加快配套設施和新的景點建設,進一步挖掘舜耕歷山文化遺址等文化資源,以發展旅遊業促進全鎮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沙土廟始建至今千餘年來,歷經兵災水患,多次蒙難又多次復修,並逐漸擴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廟已成為集儒釋道為一體。
8、東明黃河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位於東明縣城區西南30公里處,瀕臨黃河,是魯西南地區最為集中、 生長最好的森林之一,具有壯觀美的特色,2004年被菏澤市批准為市級森林公園。東明黃河森林公園是山東省林業監測規劃院設計的,總面積775.3公頃,東西長5.09公里,南北寬4.65公里。森林公園定位在嚴格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及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形成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游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閑度假、果品採摘等項目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9、孫臏旅遊城·億城寺景區
孫臏旅遊城坐落在菏澤市鄄城縣東北20公里處的吉山鎮境內,佔地999畝。孫臏旅遊城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
10、成武縣文亭湖風景區
由於成武較早採用築堤護城防水的辦法,故而古城和整個護城堤內淤積較少,一堤之隔,內外地面落差竟達3米之多。15700米長的護城堤內形成了水波盪漾的萬畝城湖。這樣由護城堤防水而形成如此之大的盆地,又積水成湖,城湖合一,歷史悠久又保留至今的城鎮湖泊,在我國是非常罕見的。成武縣老城區有護城大堤,西起牛角尖,東至程堤口,南弦北弧,呈半月形,東西長,南北短,將縣城環抱其中。據文物普查和專家考證,護城大堤始築於戰國,後經秦、漢至元、明、清幾經加固和補修才得以保存至今。
㈡ 兗州怎麼念
兗州的讀音是:yǎn zhōu
傳說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兗州市古稱昌邑,在歷史變遷中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素有「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優良人文傳統。
兗州的這個「兗」字,來源於兗水。兗水又稱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省濟源縣的王屋山中。濟水分黃河南和黃河北兩部分,後來由於水系變化,黃河以南如今已經沒有濟水了。兗水的兗字古代寫作「沇」。
歷史沿革:
三國時,兗州區域屬魏國。曹操領冀州牧後,為擴大勢力范圍,縮小其他州區並入冀州,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據《三國疆域志》載,兗州初治昌邑,後移治廩丘(今山東鄄城縣東)。
南朝劉宋初年,武帝劉裕平河南,又設兗州於滑台(今河南滑縣),時稱西兗州。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兗州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年)改為襲慶府,治瑕縣,隸屬山東東路,瑕縣(今兗州市)隸屬之。金朝初置泰寧軍,治嵫陽。
元朝設兗州,治嵫陽;至元十六年(1279年)隸濟寧路,轄嵫陽、曲阜、泗水、寧陽四縣。明代,「嵫陽」改稱「滋陽」。清朝因之。
民國初廢府存縣。1958年並入曲阜,新曲阜縣城設於兗州城;1961年重設,改稱兗州縣,隸屬濟寧;1992年3月1日升為兗州市;2013年10月18日,撤市設兗州區。
自然資源:
兗州境內有各類動物200餘種,其中獸類5目9科22種,常見的野生獸類有5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9種;鳥類75種(其中農林益鳥63種),隸屬11目32科48屬。其中留鳥17種,夏候鳥27種,冬候鳥12種,旅鳥48種;有益昆蟲類47種;魚類45種。
兗州區浮游植物七門四十屬,以綠藻門占優勢,共20屬,其次是金藻門有10屬,硅藻門有5屬;浮游動物以輪蟲為主;底棲生物在坑塘分布較為貧乏,螺類資源在塌陷區水域分布廣泛。
㈢ 陽生物指的是什麼,陰生物又指什麼 麻煩說下
「陽開以生物,陰闔以成物。生成既著,須立名以命之也。」這句話大致意思是說:「世界萬物的生成關鍵在於『陰陽之開闔』,即陰陽化生。陽氣動,促物生;陰所凝,使物成。陰陽交互作用,才化生世界萬物。
㈣ 鄄城一中教學怎麼樣
截止2014年5月:鄄城縣第一中學佔地295畝,有東、西兩個校區,分別位於人民東路51號和順河路39號,總建築面積67874平方米,擁有11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800餘人,教職工496人,其中高級教師90人,中級教師120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3人,市優秀教師18人,省市級教學能手40多人。學校郵編:2746002地理位置編輯鄄城縣第一中學位於黃河之濱魯豫交界處的鄄城西關。六十年的艱苦創業,她步履匆匆,風雨兼程,留下一串深沉閃光的足跡,當年教壇上一棵細嫩的小樹,而今已成參天翠柏,枝繁葉茂,影響遍及省內外。學校佔地200畝,現有東、西兩個校區,學校佔地200畝,現有東、西兩個校區,總建築面積80000餘m2,在校學生10000餘人,教職工460人。3辦學規模編輯學校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硬體已全部實現樓房化,現有教學樓、科技實驗樓、綜合辦公樓、學生宿舍樓 、學生餐廳、標准運動場等基礎設施。實驗室、微機室、閱覽室、圖書室、資料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多功能教室等功能用房應有盡有。同時,學校還為每個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添置了電視節目編輯機,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並且建立了鄄城一中網站,向各地發布教育教學信息。4師資力量編輯學校共有五十個教學班,在校學生四千五百人,教職工二百六十人,其中特級教師兩人,高級教師四十人,一級教師九十人,二十多人被評為省、地、縣教學能手,百餘名教職工分別受到國家、省、地、縣表彰,可謂英才薈萃,陣容強大。校園佔地九十三畝,建築面積 平方米。校舍齊備規范,教學手段現代化,現有教學樓三座,有標准教室44間,學生宿舍樓五座,可容納三千名男女生住宿,實驗樓、綜合樓各一座。(校外教師家屬原佔地二十畝,住戶五十多家,另在小區建了教職工宿舍了五十三座,安排教職工九家。)計有物理實驗室兩個、化學實驗室兩個,生物實驗室一個,微機室、語音室、音樂室各一個,畫室兩個、圖書館、資料室、電教室各一個。整個校園布局合理,新穎別致,既有巍峨壯觀的高樓,又有玲瓏雅緻的假山園林,綠樹成蔭,鮮花爭艷,錯落有致的亭榭、噴泉、雕塑各成景點,標准化運動場更是同學們龍騰虎躍的課外活動場所,整個學校活力充盈、蒸蒸日上,朝氣蓬勃。5教育方針編輯為了實現新的跨越,鄄城一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教育創新,加強校本培訓,發掘自身潛力,全力以赴謀發展,千方百計上質量,立足鄄城,放眼全國,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要做大學生,首選鄄一中」,鄄城一中是大學生的搖籃!6學校現況編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鄄城一中有了根本性發展變化。特別是十年時間,學校領導一班人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勇於開拓,積極進取,學校工作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就,教書育人和學校建設全面豐收,高考應屆生升學率連年蟬聯全區第一名。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並連續幾年被地區行署授予"菏澤地區高中教學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鮮花盛開源於廣大教職工辛勤汗水的澆灌,我們對在一中工作和曾在一中工作的同志們表示由衷的敬佩。
㈤ 兗州怎麼讀
「兗州」的讀音是:【yǎn zh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