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6 08:21:18

1. 引起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和化學性因素都包括哪些

生物性污染是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化學性因素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

重工業的大力發展,是污染環境的重要來源,也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工業生產過程中對空氣的污染和排放的不合乎標準的廢水、污水,使農作物吸收,生產加工的產品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化學成分。空氣的污染使農作物不能夠正常的生長,畸形變質都是存在的隱患。

(1)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飯前飯後勤洗手:無論是否使用筷子,無論是否用手直接接觸食物,飯前飯後洗手都是一個好習慣。這樣可以保證人體不會將更多的細菌弄到食物上,避免因為手部細菌導致的植物中毒現象。

2、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看到食物剛剛過了保質期沒多久,或者微微有些變質,就捨不得扔掉,想著沒事兒。吃下去以後就產生不好的反應,輕者拉肚子,重者食物中毒,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保證日常飲食安全健康,忌吃過期變質食物。

3、敢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旦在超市或商場發現過期變質的賣品,要堅決向食品安全部門反應,積極維護消費者自身的合法權益。

2. 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人類要維持生存,生產勞動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而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職業危害凶素,這些職業危害因素與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如粉塵、雜訊、照明、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達到一定程度,並在一定條件下,使人發生職業性損傷,即為職業危害。生產過程中的危害因素就其作用性質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
(2)生產性粉塵如硅塵O、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等。
(4)非電離輻射 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Y射線等。

3.生物因素

(1)炭疽菌如牲畜檢疫、紡織揀毛、皮革的坯皮准備、牧民、飼養員、獸醫等人員可能會導致炭疽病。
(2)森林腦炎病毒原木採伐、原木運輸、護林、松脂采割、松明採集、野生中草葯採集、狩獵等人員可能導致森林腦炎。
(3)布氏桿菌牲畜檢疫、牧民、獸醫、飼養員等人員可能導致布氏桿菌病。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勞動組織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②勞動中的精神過度緊張。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不相適應,或生產定額過高,或超負荷的加班加點等。
④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由於光線不足而引起的視力緊張等。
⑤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的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等。

三、勞動安全衛牛技術設施不良產生的有害因素

①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衛生標准,如廠房矮小、狹窄,車間布置不合理(有毒和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問)等。
②缺乏必要的勞動衛生技術設施,如沒有通風換氣或照明設備,或未加凈化面排放污水。
③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雜訊等措施、設備或有不完善、效果不好。
④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方面有缺陷。

3. 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等。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射線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黴菌等;醫務工作者接觸的傳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4. 生物因素包括什麼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其他生物的影響,它們之間存在著捕食、寄生、共生、競爭、合作等關系。
①捕食關系: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蟲 。
②寄生關系: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且從這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存的現象。如菟絲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離開後一方或雙方都難以生存的現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空間等的現象。如雜草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和生存空間。
⑤合作關系: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為有利的生活關系.兩者彼此分開後仍能獨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在自然狀態下,影響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各種生物,如影響某一株小麥生活的生物因素不僅包括它周圍的雜草、農業害蟲、鼠類等,還有它周圍的其他小麥植株。

5. 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1、化學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

(2)自燃性物質。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生物因素

(1)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傳染病媒介物。

介紹

在生產中,人們通過工藝和工藝裝備使能量、物質(包括有害物質)按人們的意願在系統中流動、轉換,進行生產;同時又必須約束和控制這些能量及有害物質,消除、減弱產生不良後果的條件,使之不能發生危險、危害後果。

如果發生失控:(沒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會發生能量、有害物質的意外釋放和泄漏,從而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所以失控也是一類危險、危害因素,它主要體現在設備故障(或缺陷)、人員失誤和管理缺陷三個方面,並且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6. 生產車間存在的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

7. 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有有毒腐蝕,易燃易爆,放射性,違章操作,生產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等。介紹如下:

1、有毒腐蝕。是指有毒並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比如濃硫酸和濃硝酸等化學物質。

2、易燃易爆。比如麵粉工廠中的粉塵,在生產過程中要避免明火。

3、放射性物質。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都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

4、違章操作。職工不遵守規章制度,冒險進行操作的行為。 基本內容 職工不遵守規章制度,冒險進行操作的行為。

5、生產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導致機器老化容易出故障,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8.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那三種

1、化學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

(2) 自燃性物質;

(3)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南);

(4) 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0;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等。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射線等。

3、生物因素

(1)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 傳染病媒介物

(8)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生產中,人們通過工藝和工藝裝備使能量、物質(包括有害物質)按人們的意願在系統中流動、轉換,進行生產;同時又必須約束和控制這些能量及有害物質,消除、減弱產生不良後果的條件,使之不能發生危險、危害後果。

如果發生失控:(沒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會發生能量、有害物質的意外釋放和泄漏,從而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所以失控也是一類危險、危害因素,它主要體現在設備故障(或缺陷)、人員失誤和管理缺陷三個方面,並且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它們大部分是一些隨機出現的現象和狀態,很難預測它們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出現,是決定危險、危害發生的條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9.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產原料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對職業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動植物、昆蟲等及其所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著於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某些動植物產生的刺激性、毒性或變態反應性生物活性物質,以及禽畜血吸蟲尾蚴等。職業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蟲,如布氏桿菌、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白僵蠶孢子與枯草桿菌蛋白酶的容許濃度見表1。
有害因素作業

常見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業主要見於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生物高科技產業、動物飼養與屠宰以及植物種植等相關行業。
(一)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二)醫療衛生行業
從事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的工作人員可能因接觸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應的健康損害。
(三)生物高科技產業
以DNA重組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操作對象主要是活性有機體,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經常接觸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謝產物,有可能對其健康產生危害。
(四)動物相關行業
從事畜牧業、動物飼養、動物屠宰等動物相關行業的作業人員存在感染動物性傳染病的風險。
(五)植物相關行業
農業生產人員可能因接觸有機粉塵導致農民肺;菇類栽培、採摘工作的人員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誘發蘑菇肺;從事稻田作業的人員會發生各種皮膚疾患;在森林地區的作業活動中可接觸森林腦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的損害,除引起法定職業病,如炭疽、布氏桿菌病和森林腦炎外,也是構成哮喘、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和職業性皮膚病等法定職業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還可導致鼠疫、口蹄疫和礦工鉤蟲病等,以及因接觸各種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10. 請問生產環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哪些呢

1、生產環境即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來源於(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生產環境)三個方面。
2、 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如鉛、苯系物、氯氣、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濕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其他如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
3、 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或心理性職業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不能合理地安排與勞動者身體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於不良體位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4、 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節因窗門緊閉而帶來痛風不良等;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閱讀全文

與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