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小鼠腸道內有多少微生物

小鼠腸道內有多少微生物

發布時間:2022-06-26 16:50:00

Ⅰ 腸道菌群在造什麼你知道嗎

誇張地說,我們=10%人+90%細菌,即你是由10%的人體細胞加上90%的微生物組成的。

瞬時感覺不好了,說白了,自己就是細菌培養基!!

其實,別這樣想嘛,畢竟不好好做培養基的人,都。。。

不如,做好本分,知道——


1.腸道,你體內最大的細菌培養基

要知道,體內90%的微生物菌落居住在你的腸道,腸道細菌數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當你吃著美食,也在喂養你的腸道細菌繁衍生息喔~

據推測,一個正常成人體內,腸道內的細菌總重量可達1-1.5kg,相當於4-6瓶555ml怡寶礦泉水的重量(只是類比,我保證,真沒收廣告費)。

2.腸道細菌,能者多勞

腸道細菌很忙,不白吃白喝,畢竟約99%的營養物質需要腸道吸收,90%的體內垃圾、毒素從腸道排出,70%以上的免疫力來自腸道。

還好,它們從不任性怠工,只要你不作就行。

3.腸道菌群因人而異,接吻還能禮尚往來

腸道中有近500-1000+種細菌,平均每個個體內含有160種優勢菌群,雖然人腸道細菌是絕大部分人體所共有的,但人人的腸道菌群組成都是不一樣滴。

所以,接吻時,腸道菌群能作為獨家的交換禮物喔。下次你可以說,我有份獨家的腸道菌群,想暫放你那培養。。。


4.世上還是好菌多

腸道菌群的世界,和人類差不多,好人壞人和條件性壞人都有~

比如按不同的生理功能,腸道細菌分為三大類:

(1)共生菌,是好人,是腸道菌群的主體(占腸道菌群數的99%以上)。它們能產生有益物質和保護人類健康,如雙歧桿菌、乳酸菌、擬桿菌等。

(2)條件致病菌,是條件性壞人,數量較少。平常不作惡,但有機會作案時也是蠻拼的,如腸球菌、腸桿菌等。

(3)致病菌,是壞人,一般不常駐在腸道內。如果一不小心攝入太多。。。兄弟,醫院在直走五十米後左拐,保重。。。常見致病菌,如沙門菌和大腸埃希菌等。


5.腸道細菌像金錢,生不帶來

胎兒在母體子宮內,腸道幾乎是無菌的。

然後,從出生開始,大量的微生物就成群結隊,通過各種途徑潛入,比如布滿微生物的產道、加量不加價的微生物空氣。。。。

它們在腸道內定植,形成了新生兒最初的腸道菌群。


6.可是,腸道菌群,shi會帶去

把從胖瘦雙胞胎中獲得的兩組腸道菌群,移植到小白鼠身上。

結果,餵食來自偏胖女生腸道菌群的小白鼠,變胖了。。。而餵食來自偏瘦女生的腸道菌群的小白鼠,變瘦了!

好吧,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如果你有一個偏胖的TA,請不要讓TA看到這個。。。

證據2:腸道菌群能影響大腦和情緒。


比如血清素作為大腦神經遞質,能調節大腦的興奮水平,決定人的情緒好壞。

血清素水平低的人容易發生抑鬱、沖動、酗酒、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但素,約90%的血清素是在消化道產生的,偏偏還是在腸道菌群的幫助下產生的,再通過血液循環等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怪不得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這都管!

證據3:腸道菌群能抑制某些癌症發生。

比如,在肝細胞肝癌(HCC)接種前一周,餵食益生菌制劑(命名為Prohep)的小鼠,相比於對照組,其腫瘤重量和體積減少了40%。同時,Prohep還阻止炎症和血管生成,限制腫瘤生長。

還有糖尿病、抑鬱症、生殖健康。。。

太多太多了,以後有時間慢慢說,此處先省略一本新華字典的字數。


9.好菌,懂得造福社會

比如,糞便菌群移植術(FMT)。

雖然聽起來,挺污的,但效果還是可喜的。可以把健康人的糞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身上,來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性腸炎。

Desmond Wilson教授團隊,觀察45例接受FMT治療的難治性或復發性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患者。報告糞便菌群移植術後6個月,總體治癒率為96%。

頓時感覺健康人的便便,用處多多。。。不過,收藏這種事就算了。。。

再比如,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產品,估計大家早有耳聞,比如添加了活菌的酸奶和益生菌片。而且有些益生菌產品,可以輔助抗生素治療喔~

Martinez團隊,對64名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炎(BV)的巴西婦女進行臨床試驗,發現持續服用一個月後,益生菌GR-1和RC-14+抗生素組的BV治癒率(75.0%)顯著高於安慰劑+抗生素組(34.4%)。

沒想到,你們竟是這樣的益生菌,太贊了!

Ⅱ 腸道中有哪些微生物

不同的身體情況有不同的菌群,目前主要分為三類。
主要有的微生物還是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
鏈球菌

Ⅲ 有媽媽陪伴的孩子腸道更好

相信大家都能發現,無論是在小說、影視作品中,還是在我們的周圍,成長環境中缺乏母愛的孩子,總是更加的敏感、焦慮、不安。

那麼,母愛的力量是通過什麼因素影響孩子的這些性格和行為特點的呢?

2015年7月,McMaster大學的研究者們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他們發現在小鼠模型中,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可能是通過影響孩子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從而進一步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的。

真是令(you)人(dian)驚(che)奇(dan)。

不過我們還是來仔細地看下研究者們的新發現吧,畢竟有那麼多可憐的小鼠在一出生就與媽媽分開了,只能天天對著穿著白大褂的龐然大物們想媽媽(苦逼生科博士生:怪我嘍?),有一種「鼠生」輸在了起跑線上的感覺。

研究人員對小鼠們做了一些處理,得到了4組不同的小鼠,為了更清晰地說明,筆者根據成長環境的不同,分別給4組小鼠起了名字:

1. 無菌孤兒鼠:在無菌環境下,在新生期和母鼠分開的小鼠,即沒有母親陪伴長大的小鼠;

我們可以認為在無菌環境下長大的小鼠的腸道中是沒有微生物的(事實上小鼠腸道內還是有一些特定微生物的,不過這不是重點,所以只用說一遍)

2. 無菌正常鼠:在無菌環境下,由母親陪伴長大的小鼠;

3. 非無菌孤兒鼠:在非無菌的環境下,沒有母親陪伴長大的小鼠,可以認為在非無菌環境下長大的這些小鼠的腸道內存在微生物,但不存在特定的病原體;

4. 非無菌正常鼠:在非無菌的環境下,由母親陪伴長大的小鼠。

接下來,這4組小鼠在博士生們的畢業壓力驅使下,走向了不同的鼠生軌跡。

實驗1:缺乏母愛→不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群+不正常的行為

那麼如果在不缺乏母愛的情況下,小鼠接觸到了不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呢?通過之前的實驗我們知道,非無菌孤兒鼠和非無菌正常鼠體內的腸道微生物群體是不一樣的,而且前者顯得更焦慮一些,可以認為前者的腸道微生物群並不正常。。

然而,在無菌正常鼠被分為兩組,分別接受了上述兩種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移植後,兩組無菌正常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很相似,也沒有出現行為和性格上的顯著差異。也就是說,是母親的關懷,讓小鼠接觸到的不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群變得正常了~

上面的實驗是不是有點繞?沒關系,筆者最擅長總(kuai)結(shuo)陳(ren)詞(hua)了:

沒有母親陪伴的小鼠,即使接受了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移植,也可能在今後發展出不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從而可能會發展出不太正常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而有母親陪伴的小鼠,即使接受了不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移植,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也會在今後趨於正常,並且可能擁有比較正常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母愛就是如此偉大!

筆者在寫完這些字後,立即給老媽打了個電話。

嗯,無論你是充話費送的還是被從垃圾桶里翻出來的,替自己的腸道感謝老媽吧。

還沒有孩子的女生們,今後一定要好好陪自己的孩子成長哦~

參考文獻

De Palma, G., etal. Microbiota and host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phenotype in maternallyseparated mice. Nat Commun. 2015 Jul 28;6:7735.

(本文作者:小黑,博士研究生;熱心腸先生略有改動)

Ⅳ 腸道內有多種細菌,總重量可達千

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存活著數量大約有100兆個,有500~1000個不同的種類。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Ⅳ 小鼠腸道菌量比較

【實驗性小鼠食量】一隻小鼠出生時1.5克左右,哺乳一月後可達12~15克,哺乳、飼養1.5~2月即可達20克以上,成為成年小鼠,供實驗需要。一隻成年小鼠的食料量為4~8克/天。
【實驗性小鼠】是由小家鼠演變而來。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經長期人工飼養選擇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獨立的遠交群。早在17世紀就有人用小鼠做實驗,現已成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

Ⅵ 生活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其實是由腸道微生物決定的

微生物無處不在,它們在你的手機上,在你水杯中,在你洗手前的手上,洗手後也在你的手上。

正常產道出生的寶寶,會接受來自媽媽的數十億的細菌的覆蓋——這也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很重要的部分。剖腹產的兒童,由於缺乏了來自媽媽身上的微生物,患哮喘、免疫疾病甚至白血病的幾率較高。

人生如此艱難,所以我們很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你壓力越大越吃甜點、火鍋和快餐等,這簡直是「重口味」細菌的最愛,它們繁殖再繁殖,占據了喜愛蔬菜的細菌的空間。

最初,你決定了「重口味」細菌的增長;後來,「重口味」細菌決定你吃什麼吃多少。

這種不斷自我增強的惡性循環是造成肥胖的關鍵原因。

針對這種現象,有很多研究人員都對菌群紊亂與肥胖關系進行研究。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做過這樣的研究,對4對人類雙胞胎腸道內的微生物進行取樣,每一對雙胞胎都是一瘦一胖,然後將採集到的腸道細菌分別移植到在無菌環境下培育的小鼠腸道內。

結果發現,與接受消瘦者腸道細菌的小鼠相比,接受肥胖者腸道細菌的小鼠會增加更多體重。

但將這兩組小鼠放在一起飼養後,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肥胖者腸道菌群的老鼠變瘦了,而接受消瘦者腸道細菌的老鼠沒有任何變化。

基因組測序與代謝組學研究表明,這種現象是由屬於擬桿菌門的特定腸道菌群引起。當放在一起飼養後,來自消瘦小鼠腸道的這一菌群會「侵入」肥胖小鼠的腸道,導致肥胖小鼠減肥。

研究還發現,飲食會干擾腸道菌群對胖瘦的影響。如果給放在一起飼養的兩組小鼠餵食高纖維低脂肪的健康食物,試驗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如果餵食低纖維高脂肪的不健康食物,則肥胖小鼠不再因消瘦小鼠腸道細菌的「侵入」而減肥。這說明了飲食習慣很重要。

Ⅶ 小鼠糞便腸道微生物dna要去除rna嗎

微生物包括
原核類:細菌(真菌和古生菌)、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克立次氏體、衣原體等
真核類:真菌(酵母菌、黴菌、蕈菌)、原生生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病毒、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阮病毒)
細胞類微生物體內都具有dna或rna,且都以dna為遺傳物質這句話是正確的

Ⅷ 一般腸道中大約有多少微生物(數量),可培養到大約多少種

人的腸胃中一般有500多種細菌,總體分為3類:有益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的細菌,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條件性有害菌,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體有害,但在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稍微有點好處,如大腸桿菌;致病菌,對人產生危害的細菌,如產氣夾膜桿菌、綠膿桿菌等。實驗證明,在人的腸道里保持較多數量的有益菌群,將非常有利於維持身體健康,而且雙歧桿菌能延長人的壽命,像長壽老年人的腸道內,雙歧桿菌數量都比較多。 大約200種,其中約80種生活在人的口腔里。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工廠,每天生產出一千億到一百萬億個細菌。在每平方厘米腸子表面上生活著一百億微生物,而在每平方厘米皮膚表面生活著一千萬個細菌。 在人的牙齒、咽喉和消化道里細菌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皮膚表面一千倍。

Ⅸ 怎麼測量小鼠腸道中大腸桿菌的多少

一種提取小鼠腸道中活體微生物的方法
腸道微生態系統是哺乳動物健康與疾病的重要基礎,在生理、病理、預防、治療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對於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的營養作用非常重要,如合成維生素、消化碳水化合物、氨的利用、脂的利用以及合成酶類[2]。在食物相對缺乏時,腸道多形類桿菌對糖苷水解酶的分泌會增多,提高腸道微生物群系利用食物的能力[3]。可見,腸道微生態系統能根據食物的特點做出改變,以其功能的多樣性和較大的適應性來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人體腸道微生物群基因的多態性還為宿主提供了許多人體自身所不具備的酶與生化途徑,從而使得人體不易消化的食物殘渣及上皮細胞分泌的內生粘液被發酵利用[4]。為探尋腸道微生物在機體的營養與健康以及疾病與治療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5,6]。悉生生物學、厭氧培養技術、電鏡技術、細胞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及蛋白質組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腸道微生態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8]。在Biolog等研究方法中,需先將腸道中的微生物提取出來,所得到的菌懸液,既保證活體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又去除可能會干擾研究結果的雜質

閱讀全文

與小鼠腸道內有多少微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