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米格-21戰斗機有什麼獨特性
在世界上各種戰斗機中,米格-21可謂大名鼎鼎。
米格-21(MiG-21)戰斗機由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研製,是一種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北約組織稱它為「魚窩」(Fishbed)。它的主要特點是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等。它獨特的三角翼布局設計和平飛時超過2馬赫的卓越飛行性能令世人注目。
米格-21是一種設計很成功的戰斗機,至少有37個國家的空軍購買和裝備了這種飛機。米格-21還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下過一項軍貿交易記錄:每年出口200架左右,讓西方國家震驚。
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戰斗機發展史中,米格-21都稱得上「風雲人物」。它成功過,也失敗過,在它不平凡的服役生涯中產生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1991年海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的首日,兩架伊拉克空軍米格-21企圖攔截四架美國F/A-18C而被擊落。
據解密的中央情報局文件透露,薩達姆1990年秋天提出了實施生物襲擊的設想,並派出3架攜帶常規武器的蘇制米格-21偵察機進行試驗飛行。如果這些偵察機能夠成功穿過防空體系並實施轟炸,那麼第二支行動小組將在幾天後出發。第二行動小組包括3架米格-21和一架攜帶生物介質的戰斗轟炸機,前3架飛機用來轉移敵方空防系統的注意力,最後一架飛機則用來實施生物襲擊。但是第一批派出的3架飛機在波斯灣上空全部被擊落,導致行動最終流產。
到了20世紀的最後十年,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米格-21的威風也大不如前了。
『貳』 生物導彈的原理是什麼 謝謝
生物導彈的科學原理:
人體是由細胞和細胞分泌物組成器官系統,完成人體復雜的生命活動。細胞的代謝正確與否決定器官的功能,受人體神經和體液活性物資(包括生物因子)調控,這就是生物工程製品(細胞活性肽激活細胞產能代謝)應用於人體醫學,可以治癒許多現代的疑難雜症的根源。
生物導彈活性肽及其激活因子靶向、定點,迅速到達人體病灶,作用域病灶細胞一系列酶促反應,觸一鍵而動全身,能在短期內使病灶產生相應反應,很快融通或清除因衰老導致的中老年功能性障礙,表觀上使慢性病症狀減輕或消除。
生物導彈抗衰老因子、人體調控因子ACTIVE-POLYPEPTIDES能夠促進細胞代謝,激活青春蛋白,增加組織器官病灶細胞修復、繁殖,消除自由基的危害,提高產能代謝,清除次生物資,加速抑癌蛋白合成,嚴密通道蛋白功能,刺激人體免疫因子形成,抵禦外源病毒侵入和產生,宏觀上醫治多環類中西葯無法醫治的人體疾病。
『叄』 生物武器的發展方向
冷戰結束後,低強度沖突、恐怖事件、販毒活動頻頻發生,給世界帶來的不安並不亞於戰爭。對付上述情況,強殺傷性武器如飛機、坦克、大炮、機槍等往往派不上用場,而非致命性的軟殺傷武器卻大有用武之地。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積極開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工作,使非致命性武器(也叫失能武器)異軍突起。目前,世界上已經研製成功和正在研製的非致命武器功能各異,失能機理和作用對象也各不相同,比較典型的有:化學失能劑、刺激劑、幻覺武器、次聲波武器、低能激光致盲武器、全向照射武器等。 害蟲彈 「害蟲彈」會讓敵方士兵染上一種獨特的氣味——一種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性荷爾蒙。令人討厭的大黃蜂或老鼠聞到這種氣味後,就會將他們誤認作異性,而對他們實施難以忍受的騷擾。一旦害蟲彈被發射到敵方陣營之後,這種化學武器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吸引成千上萬的大黃蜂和老鼠蜂擁而至,敵方陣地立即就會變成「地球上最不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這樣一來,陣腳大亂的敵人根本無法專心防禦。 口臭彈 美國空軍科學家還想出一種「口臭炸彈」,一旦這種化學試劑被噴射到敵人身上,他們就會立即產生一種「劇烈而又持久的口臭」。通過此法可讓敵方士兵懷疑戰友放屁或有口臭,影響他們的情緒;與此同時,「中招」之後的敵方游擊隊員或者間諜如果再想混入平民堆中「作姦犯科」,則比登天還難。只要他們一開口就臭不可聞,這樣一來,敵人就無法喬裝打扮,混跡於普通百姓當中。不過,有軍方科學家指出,這種炸彈對於很多貧窮國家根本不管用。由於這些國家民眾居住環境很差,常常會聞到排泄物的氣味,因此他們對於臭味似乎並不那麼敏感,這種炸彈也難以發揮預想的功效。 吸血僵屍彈 「吸血僵屍彈」的最大妙處在於,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中毒敵軍的皮膚對陽光產生過敏反應,而且一旦這種過敏症狀發作,患者將會有一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甚至「滿地滾」。如果在敵軍陣地上空發射「吸血僵屍彈」,一種具有刺激性的物質將會立即彌漫開來,讓敵人皮膚迅速中毒,敵方因懼光而無法在日間進出戶外,更別說操槍打仗了。 碳纖維彈 這種炸彈美軍已研製成功,並在科索沃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中得到應用。對伊作戰伊始,美軍便向巴格達發射了多發碳纖維彈。大量碳纖維絲團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地紛紛飄向電廠、電站,造成巴格達全市停電,不少電器被燒毀。 黏稠彈 這種化學彈通過發射裝置噴射到敵人或攻擊對象的身上之後,在與空氣接觸的條件下迅速凝固,形成十分黏稠的膠狀物質,可將人牢牢地粘住,使其失去行動能力。 失能地雷 隨著國際軍控的發展,傳統地雷已越來越難以在戰場上應用,因此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加緊研製失能地雷。目前,已研製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失能地雷主要有以下幾種:專門用來攻擊坦克頂甲的XM—93廣域地雷和ERAM遠程反裝甲地雷等。這種地雷為空投地雷,主要用於攻擊坦克頂甲,殺傷車內乘員,破壞車內設施,使坦克喪失戰鬥力。 等離子失能武器 經過多年努力,俄羅斯研製成功一種能在導彈飛行中將其摧毀的新概念失能武器。它由超高頻發生器、導向天線和電源三部分組成,集搜索目標、發現目標和打擊目標於一身。其最大特點是,發射出去的高能束不是聚焦在目標上,而是在目標的前方和兩側,當飛行器經過時即可在瞬間將其摧毀。據稱,該武器可以防止帶核彈頭的導彈威脅,能將近音速或超音速飛行的飛機、導彈等各種飛行目標擊毀。它具有無危險性、操作簡便和費用低廉等特點,因此等離子失能武器將成為一種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電子失能步槍 所謂新概念失能步槍,是由英國研製成功的一種微電腦控制的電子步槍。這種步槍不是採用以往機械步槍的射擊方式,而是採用一種全新的射擊原理。它用一個開關式裝置代替扳機,開關啟動後所產生的強電火花引發鏈式反應,為子彈發射提供動力。電子步槍的槍桿較粗,槍內設置了幾套槍管,不同的槍管可以發射不同的子彈,通過充當扳機的開關,可在不同子彈之間選擇火力。電子步槍射出的子彈速度是機械步槍的兩倍,而且它還帶有一個微型攝像系統,能將觀測到的周圍環境圖像,顯示在使用者頭盔內設置的一個微型顯示屏上,可使操作者進行超視距瞄準射擊。 射頻失能武器 該武器是一種名為「強電流電子加速器」的裝置,它能激發出激光、X射線、寬頻天線電波和高功率微波,可使敵方汽車發動機停轉,摧毀炸彈中的電子裝備和點火電路,還能破壞其周圍任何種類的計算機系統,不管是裝在戰斗機上的計算機,還是網路中心、銀行、發電廠、軍事指揮中心的計算機,其能量脈沖都可以使機內細小的電路開關「熔斷」,使系統陷於癱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其有效破壞范圍約50至數百米,而且完全無聲。值得注意的是,該武器重量輕,約8公斤;體積小,可以放在公文包內。據悉,這種武器至今尚未投入使用,但已有幾個國家制定了發展該武器的計劃。 失能泡沫塑料
『肆』 戰斗機是由什麼動物仿生
是蜻蜓仿生的。
『伍』 為什麼把生物武器稱為「窮人的原子彈」
人類在戰爭中使用生物武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得很遠:公元前600年,亞述人用黑麥麥角菌來污染敵人的水源;古雅典政治家和戰略家梭倫在圍城時用臭菘給敵人的水源下毒;1346年,韃靼軍隊利用彈射機將死於傳染病的士兵的屍體拋進敵人的陣地,傳播瘟疫;1763年南北戰爭中,美聯邦軍隊曾向賓夕法尼亞州居民分發感染了天花病毒的棉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軍隊使用炭疽熱病毒感染敵方的馬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一直在潛心研究生物武器,組建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
生物武器被稱為「窮人的原子彈」,因為它造價低,技術難度不大,隱秘性強,可以在任何地方研製和生產。一些沒有雄厚資金來研究高技術殺傷性武器的國家因此更加青睞生物武器。有資料顯示,以1969年為例,當時每平方公里導致50%死亡率的成本分別為:傳統武器2000美元;核武器,800美元;化學武器,600美元;生物武器,1美元。
最流行的兩大生物武器是炭疽熱病毒和肉毒桿菌毒素。前者能使受感染者在36小時內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其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40年之久,且極難根除,只能用蒸汽或者焚燒的方法消毒。後者則是一種更廉價和更高效的殺人武器,其死亡率高達60%至70%。受害者症狀是頭痛、肢體癱瘓,如不及時治療將在2至10天內死去。這種毒素可以廉價地批量生產,並可通過皮膚吸收、肺部吸收、眼睛接觸、黏液等方式傳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武器又發展出了新品種——納米生物武器。納米生物武器不僅可以像細菌、微生物等常規生物武器一樣攻擊人和動物,而且能夠攻擊、吞噬其他物質。一旦潛入敵方的飛機、艦艇、坦克、車輛、導彈乃至核武器系統中,納米生物武器會侵蝕、破壞系統,導致武器失靈。
『陸』 生物導彈是由什麼組成的
生物導彈由兩種不同功能的分子裝配而成。一種是專門識別癌細胞的分子,另一種則是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葯物分子。這兩種分子組裝在一起,一旦進入體內,便在人體內隨血液前進,專門尋找癌細胞進行攻擊,而不損傷其他正常細胞。
『柒』 生物武器在戰爭中的應用途徑有哪些
一戰中,德軍最早進行生物武器研製,製造了一批生物武器。一戰中,德軍間諜攜帶了生物戰劑,秘密地趕到英、法聯軍的騾馬集中地,在騾馬飼料中撒入生物武器:馬鼻疽桿菌,使幾千匹騾馬得病而死亡,影響了英、法聯軍的軍事活動。德軍開創了生物戰先例。
一戰後,英國建立了生化武器研究基地,擬訂了生物戰計劃。二戰後英國加快了生化武器研製,設計、製造了一種生物炸彈,並秘密地進行了試驗。英國原計劃讓重型轟炸機攜帶生物炸彈,對德國大城市進行生物炸彈襲擊。幸虧盟軍反攻順利,德國大城市一個個落入盟軍手裡,避免了一場生化武器大屠殺災難。
在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戰場上實施細菌戰,對中國人民犯下屢屢罪行。
朝鮮戰爭中,美軍的「毒蟲部隊」來到朝鮮戰場。朝鮮戰爭的首次細菌戰發生於1950年12月,為掩護美軍撤退,在平壤、江原道、黃海道等地區撒播了天花病毒。從1952年起,美軍加大細菌戰力度。同年1月28日,美軍戰機在中、朝陣地後方,撒播帶有傳染病細菌的毒蟲。其後,美軍又在鐵原地區、平康地區、北漢江地區撒播大量蒼蠅、蚊子、跳蚤、蜘蛛、蚱蜢等帶有傳染病細菌的昆蟲,毒害中、朝軍民。
美軍不僅在朝鮮戰場上進行細菌戰,美軍戰機一再侵犯中國領空,侵入中國東北丹東、撫順、鳳城等地區撒播帶細菌的昆蟲,毒害中國人民。幸虧當地軍民及時採取措施,未造成災難。
美軍在朝鮮戰場及我國東北地區使用的細菌戰劑有16種,能傳染多種傳染病。美軍進行細菌戰中大量使用生物炸彈:四格彈,彈體內有四格,分別裝入不同的帶菌昆蟲。美軍進行細菌戰引起中朝人民及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憤慨,紛紛舉行遊行、集會,聲討美軍細菌戰罪行,細菌和細菌戰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捌』 生物武器與其他常規武器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植物生長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生物戰劑包括立克次體、病毒、毒素、衣原體、真菌等。
常規武器是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等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性的武器以外的武器。常規武器包括地面常規武器、航空常規武器和海上常規武器。地面常規武器包括地面突擊武器、地面壓制武器、地面防禦武器、防空武器和輕武器。航空常規武器包括各種作戰飛機、保障飛機和機載武器系統。海上常規武器包括艦艇和海軍飛機以及艦載、機載武器系統和水中兵器。在大規模殺傷破壞武器出現以前,常規武器是武裝斗爭的主要工具。
兩者的區別是:生物武器是利用生物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常規武器是槍械、火炮、戰車、戰機、導彈、艦艇等武器
『玖』 生物導彈是什麼
生物導彈一般指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通常採用雜交瘤技術來制備,雜交瘤抗體技術是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具有分泌特異性抗體能力的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
用具備這種特性的單個雜交瘤細胞培養成細胞群,可制備針對一種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即單克隆抗體。
克隆化方法:
經過抗體測定的陽性孔,可以擴大培養,進行克隆,以得到單個細胞的後代分泌單克隆抗體。克隆的時間一般說來越早越好。因為在這個時期各種雜交瘤細胞同時旺盛生長,互相爭奪營養和空間,而產生指定抗體的細胞有被淹沒和淘汰的可能。
但克隆時間也不宜太早,太早細胞性狀不穩定,數量少也易丟失。克隆化的陽性雜交瘤細胞,經過一段時期培養之後,也還會因為細胞突變或特定染色體的丟失,使部分細胞喪失產生抗體的能力,所以需要再次或多次克隆化培養。
克隆化次數的多少由分泌能力強弱和抗原的免疫性強弱而決定。一般說,免疫性強的抗原克隆次數可少一些,但至少要3~5次克隆才能穩定。克隆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有限稀釋法、顯微操作法、軟瓊脂平板法及熒光激活分離法等。
『拾』 美國的F22戰斗機是不是外星科技
現代社會伴隨著人類科技的高速進步,人們總是渴望探索地球之外的世界,並常常提出各種各樣的構想。外星生物是否真的存在?美國的51區真的是專門研究外星科技的?外星文明真的到訪過地球嗎?答案是未知的,目前為止雖然有一些解密文檔被釋放出來,但是依舊無法直接證明有外星文明到訪過地球,而提到外星文明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著名的地方美國第51區。此前有各種消息滿天飛,甚至傳言美軍與外星文明合作給予美國最先進的科技裝備,而美國目前最先進的戰機F22猛禽就曾被質疑含有外星科技。
國際軍事界普遍都有自己的空軍戰機性能排行,翻閱這些排行榜你會驚奇的發現榜首永遠是這款研發於1985年的由洛克馬丁公司與波音公司聯合研發的F22猛禽戰斗機,自1997年首飛以來就一直吸引著世界空軍的目光,但是這款戰機為何會被質疑含有外星科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