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森林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生物
森林中的植物以喬木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中還有種類繁多的動物。森林中的動物由於在樹上容易找到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產所,因而營樹棲和攀緣生活的種類特別多,如犀鳥、避役、樹蛙、松鼠、貂、蜂猴、眼鏡猴和長臂猿等。
森林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業產品,而且在維持生物圈的穩定、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這對於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又如,在降雨時,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植物層都能夠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表徑流。枯枝落葉層就像一層厚厚的海綿,能夠大量地吸收和貯存雨水。因此,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之稱。
② 地球上的森林每年能生長多少生物量
每兩秒鍾,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陸地上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生物量最多、初級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森林的特殊功能決定了其在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睦、維持生態平衡、維護人類生存發展基本
③ 單位森林面積生存的物種數目是多少
根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99-2003年)結果:全國森林面積17490.9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總蓄積136.18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列居世界第6位。除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外,全國天然林面積11576.20萬公頃,蓄積105.93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5325.73萬公頃,蓄積15.05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高居世界首位。
(一)森林資源權屬結構
森林面積按土地權屬劃分,國有7334.33萬公頃,佔42.45%;集體9944.37萬公頃,佔57.55%。森林面積按林木權屬劃分,國有7284.98萬公頃,佔42.16%;集體6483.58萬公頃,佔37.52%;個體3510.14萬公頃,佔20.32%。在現有未成林造林地中個體比例達41.14%。
(二)森林資源林種結構。林分按林種分為防護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用林。防護林面積5474.63萬公頃,蓄積550084.48萬立方米;特用林面積638.02萬公頃,蓄積102810.26萬立方米,兩者合計分別占林分面積、蓄積的42.81%和53.97%;用材林面積7862.58萬公頃,蓄積551241.94萬立方米;薪炭林面積303.44萬公頃,蓄積5627.00萬立方米。
(三)森林資源齡組結構。在林分中,幼齡林面積4723.79萬公頃,蓄積128496.60萬立方米;中齡林面積4964.37萬公頃,蓄積342572.18萬立方米;近熟林面積1998.73萬公頃,蓄積224550.99萬立方米;成熟林面積1714.79萬公頃,蓄積301660.98萬立方米;過熟林面積876.99萬公頃,蓄積212482.93萬立方米。幼中齡林面積所佔比重較大,幼齡林、中齡林面積占林分面積的67.85%,蓄積占林分蓄積的38.94%。
(四)森林資源樹種結構。按優勢樹種(組)分,櫟類、馬尾松、杉木、樺木、落葉松五個優勢樹種(組)面積、蓄積所佔比重較大,其面積合計7130.78萬公頃,占林分面積的49.94%;蓄積合計449414.98萬立方米,占林分蓄積的37.15%。
(五)森林資源質量
林分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的面積比為47:50:3。林分單位面積年均生長量為3.55立方米/公頃。
④ 森林裡的生物有哪些
動物、植物、微生物。有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有無脊椎
2、根據提問是否恆定
3、根據有無骨骼系統
4、根據生物體組成細胞的數目。
哺乳動物綱可分為原獸亞綱和獸亞綱兩個亞綱。原獸亞綱包括現存的單孔目和眾多的早期哺乳動物,其中單孔目為卵生,這個亞綱的史前成員可能也是卵生。原獸亞綱也常被分成三個不同的亞綱,其中單孔目保留在原獸亞綱,一些最早期的哺乳動物被列為始獸亞綱,而多瘤齒獸類被單列為異獸亞綱。獸亞綱是胎生的哺乳動物,包括現存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以及一些早期的哺乳動物。現存的獸亞綱可分為後獸下綱和真獸下綱,後獸下綱即有袋類,可能獸亞綱的其它早期成員也具有類似有袋類的特徵
哺乳動物分類列表
原獸亞綱:原始的卵生哺乳動物,包括現存的單孔目和很多早期哺乳動物。
單孔目: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卵生,僅分布於大洋洲。
獸亞綱:胎生哺乳動物,包括據大多數新生代的哺乳動物和一些中生代的哺乳動物。
後獸下綱:即有袋類,僅有袋目一目,也有人將其分成不同的目。
有袋目:現分布於大洋洲和美洲,非常多樣化,通常又分成美洲有袋類和澳洲有袋類,澳洲有袋類則又分成袋鼬類、袋狸類和雙門齒類。
真獸下綱:即有胎盤類,新生代占統治地位的哺乳動物,我國只有這一下綱的哺乳動物。
食蟲目:真獸類最原始的成員,與其它真獸類的共同祖先非常相似,現分布於大洋洲、南美南部和南極以外的大多數地區,種類繁多。
跳鼩目:產於非洲的小目,曾經被置於食蟲目。
攀獸目:產於亞洲熱帶地區的小目,即樹鼩,曾經被置於食蟲目或靈長目。
皮翼目:產於亞洲熱帶地區的小目,僅包括兩種鼯猴。
翼手目:即蝙蝠,飛行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第二大目,遍及南極以外的世界各地。
靈長目:包括猿猴、狐猴和人類等,除人類外,多分布於大洋洲以外的溫暖地區。通常按照進化程度可分成原始的原猴類、中等進步的猴類和進步的猿類和人類。
貧齒目:現僅分布於美洲的原始類群,包括犰狳、食蟻獸和樹懶。
鱗甲目:即穿山甲,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
兔型目:包括兔和鼠兔,分布於大洋洲和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地,被引進大洋洲。
嚙齒目:哺乳動物的最大一目,遍及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即各種鼠類以及豪豬、河狸等,一般分成松鼠型亞目、鼠型亞目和豪豬型亞目三大類。
食肉目:包括陸生的裂腳類和海生的鰭腳類,二者常分成不同的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裂腳類又分成犬型類和貓型類,其中犬型類的鼬科和貓型類的貓科單獨介紹。
鯨目:包括鯨和海豚,廣泛分布於世界海洋,其中有些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海牛目:素食性的海洋哺乳動物,現分布於各大洲熱帶、亞熱帶沿海地區以及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淡水水域。
蹄兔目:現僅分布於非洲和阿拉伯的小目。
長鼻目:即象類,現僅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
管齒目:僅土豚一種,分布於非洲的食蟻動物。
奇蹄目:處於衰敗中的有蹄類,包括馬、貘和犀牛三類,現分布於非洲、亞洲和中南美洲。
偶蹄目:現代的優勢有蹄類,分布於大洋洲和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包括豬型亞目,駢足亞目和反芻亞目,其中反芻亞目的牛科是最進步、最繁盛的有蹄類。
⑤ 森林裡有什麼動物
森林裡有青鼬、黃喉貂、棕熊、馬鹿、雪兔等。
1、猞猁
猞猁(學名:Lynx lynx):屬於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
2、黃喉貂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柔軟而細長,呈圓筒狀。
頭較為尖細,略呈三角形;圓耳朵;腿較短,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彎曲而尖利。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岩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
3、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
4、雪兔
雪兔(拉丁學名:lepus timis),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是一類個體較大的野兔,體長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國九種野兔(其餘八種為東北兔、東北黑兔、華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雲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溫帶的森林、平原上,屬夜行性動物,膽小怕驚,喜安靜,耐寒怕熱,喜干怕濕,喜啃咬木頭和洗浴,共有25個亞種。
5、馬鹿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
⑥ 森林的生物分別有哪些
花草樹木等植物,蟲魚鳥獸等動物,木耳蘑菇等真菌,森林作為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可謂應有盡有。
⑦ 樹林里有哪些生物
有不少呀,
植物:樹木、灌木、草等;
動物:老鼠、昆蟲等.
具體有哪些東西就要自己想了.
⑧ 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半以上在森林裡棲息繁衍.對嗎
森林能夠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萬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裡棲息繁衍。
森林能夠有效緩解「溫室效應」。由於近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溫室效應」。每公頃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噸二氧化碳,同時放出15—30噸氧氣。
森林還有很多的用處。據有關專家研究,一公頃森林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減輕工業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帶可以阻擋沙塵,滯塵率高達70%—90%。同時林帶還有降低雜訊的作用,雜訊經過3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6—8分貝。
森林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具有巨大的生態環境效應,這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⑨ 紅樹林里的生物有哪些
紅樹林的植物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還有一些浮游植物,如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輻桿藻、三角藻、圓篩藻等。
紅樹林里的動物主要是海生的貝類和浮游動物,例如有篩目貝、硨蠔、櫛孔扇貝、糙鳥蛤、馬蹄螺、鳳螺、粒核果螺、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麗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頭水蚤等。
(9)樹林里的生物在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紅樹林共有2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在太平洋西岸,中國的紅樹林都具有代表性。
紅樹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產者。其花、葉、枝條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為底棲動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因而紅樹林和其他樹林一樣,碎屑食物鏈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紅樹林有防浪護坡、凈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護和發展紅樹林是開發熱帶及亞熱帶沿海資源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⑩ 世界上的植物有多少在森林中生存
世界上的植物。
在森林裡生存的。
可以說數都數不清吧。
因為沒有植物就沒有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