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因素對微生物的繁殖產生影響
微生物繁殖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適宜的營養條件(充足的碳源。氮源)
2.適宜的氧含量(好氧的要震盪培養,厭氧的要厭氧培養,兼性的可以靜止培養)
3.合適的pH值(一般指培養基的pH值)。
4.合適的環境溫度(細菌37度,真菌28度)
5.合適的接種量(一般接種量是1%)
B. 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1、溫度①微生物生長最旺盛時的溫度叫最適生長溫度;②絕大多數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為25℃~37℃;③最適生長溫度范圍內,微生物生長速率隨溫度上升而加快;超過最適生長溫度後,微生物生長速率急劇下降。原因是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等發生不可逆破害。④依據最適生長溫度,可將微生物分為低溫型、高溫型、中溫型。[問題6]若以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生長速率,你能畫出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曲線嗎?2、pH①每種微生物最適pH不同;②多數細菌最適pH是6.5~7.5,真菌5.0~6.0,放線菌7.5~8.5;③③超越最適pH,影響酶活性、細胞膜溫度性等,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3、氧依據對氧的需求,微生物分為——好氧性微生物:如多數細菌,大多數真菌。厭氧性微生物:如某些鏈球菌,某些產甲烷桿菌。兼性厭氧性微生物:如酵母菌。4化學環境,一些化學葯品及拮抗菌等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生理生化過程產生影響。5滲透壓6紫外線(輻射)
C.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很多,其一是營養物質,其二是許多物理、化學因素。當環境條件的改變,在一定限度內,可引起微生物形態、生理、生長、繁殖等特徵的改變;當環境條件的變化超過一定極限時,則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機體的代謝活
動與生長繁殖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增加,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開始對機體產生不利的
影響,如再繼續升高,則細胞功能急劇下降以至死亡。
pH 對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的:一是使蛋白質、核酸
等生物大分子所帶電荷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其生物活性;二是引起細胞膜電荷變化,導
致微生物細胞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發生變化;三是改變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性及有害
物質的毒性。不同微生物對pH 條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們只能在一定pH 范圍內生長。
電磁輻射包括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X 射線和γ射線等均具有殺菌作用。在輻
射能中無線電波最長,對生物效應最弱;紅外輻射波長在800~1000nm,可被光合細菌
作為能源;可見光部分的波長為380~760nm,是藍細菌等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
紫外輻射的波長為136~400nm,有殺菌作用。可見光、紅外輻射和紫外輻射的最強來源
是太陽,由於大氣層的吸收,紫外輻射與紅外輻射不能全部達到地面;而波長更短的X
射線、γ射線、β射線和α射線(由放射性物質產生),往往引起水與其他物質的電離,
對微生物起有害作用,故被作為一種滅菌措施。
紫外線波長以265~266nm 的殺菌力最強,其殺菌機理是復雜的,細胞原生質中的
核酸及其鹼基對紫外線吸收能力強,吸收峰為260nm,而蛋白質的吸收峰為280nm,當
這些輻射能作用於核酸時,便能引起核酸的變化,破壞分子結構,主要是對DNA 的作用,
最明顯的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體,妨礙蛋白質和酶的合成,引起細胞死亡。
D.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及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營養物質、水、溫度、pH和氣體等。不同微生物對各種環境條件的敏感性不同,通過分析微生物生長環境,不僅有助於掌握微生物生長繁殖規律,而且對生產實踐也有指導意義。(北納生物)
E.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及其相應的影響機制
影響細菌生長和繁殖的主要因素包括:
1、溫度:絕大多數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為25℃~37℃;在最適生長溫度范圍內,微生物生長速率隨溫度上升而加快;超過最適生長溫度後,微生物生長速率急劇下降,原因是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等發生不可逆破害。
2、pH值:每種微生物最適pH不同,超越最適pH,影響酶活性、細胞膜溫度性等,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3、氧:依據對氧的需求,微生物分為好氧性微生物(如多數細菌、大多數真菌)、厭氧性微生物(如某些鏈球菌、某些產甲烷桿菌)、兼性厭氧性微生物(如酵母菌)。
4、化學環境:一些化學葯品及拮抗菌等可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生理生化過程產生影響。
5、滲透壓。
6、紫外線(輻射)。
F. 影響細菌生長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由於細菌個體微小,不易觀察,通常以菌落多少來判斷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影響因素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溫度、PH等。
具體如下:
1、簡介
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2、基本信息
細菌(英文:germs;學名:bacteria)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3、用途與危害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G. 影響微生物生長發育的理化因素有哪些
影響微生物生長發育的理化因素有:
(1)物理因素:溫度、水分、滲透壓、光線、微波和超聲波
(2)化學因素:營養元素、pH值、氧氣和氧化還原電位、無機鹽類、某些化學物質。
溫度:如我們採用適宜的溫度來發面蒸饅頭,工業上生產味精、啤酒、醋、醬油等食品;採用高溫來消毒滅菌。
光線:如我們通過太陽光曬被子以達到利用紫外線消毒的目的,在實驗室里也用紫外線消毒,在栽培食用菌時給予一定的散射光才能使食用菌生長良好等。
滲透壓:如我們利用糖或鹽來淹漬食品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長期保存食品而不易變質的目的。
H. 影響微生物繁殖的因素有哪些最好給些試驗過程! 幫幫忙 謝了
對於微生物我們不說繁殖,講的是生長:微生物的生長,除了受本身的遺傳特性決定外,還受到外界許多因素的影響。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因素很多,簡要介紹如下。1)營養物濃度細菌的生長率與營養物的濃度有關:μ=μmax×C/(K+c)隨著營養物濃度的增加,生長率愈接近最大值。2)溫度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每種微生物部有自己的生長溫度三基點:最低生長溫度、雖適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溫度。在生長溫度三基點內,微生物都能生長,但生長速率不一樣。微生物只有處於最適生長溫度時,生長速度才最快,代時最短。超過最低生長溫度,微生物不會生長,溫度太低,甚至會死亡。超過最高生長溫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長,溫度過高,也會死亡。一般情況下,每種微生物的生長溫度三基點是恆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變化。3)水分水分是微生物進行生長的必要條件。芽孢、孢子蔭發,首先需要水分。微生物是不能脫離水而生存的。但是微生物只能在水溶液中生長,而不能生活在純水中。各種微生物在不能生長發育的水分活性范圍內,均具有狹小的適當的水分活性區域。4)氧氣按照微生物對氧氣的需要情況,可將它們分為以下五個類型。a.需氧微生物這類微生物需要氧氣供呼吸之用。沒有氧氣。便不能生長,但是高濃度的氧氣對需氧微生物也是有毒的。很多需氧微生物不能在氧氣濃度大於大氣中氧氣濃度的條件下生長。絕大多數微生物都屬於這個類型。b. 兼性需氧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在有氧氣存在或無氧氣存在情況下,都能生長,只不過所進行的代謝途徑不同罷了。在無氧氣存在的條件下,它進行發酵作用,例如酵母菌的無氧乙醇發酵。c. 微量需氧微生物這類菌是需要氧氣的,但只在0.2大氣壓下生長最好。這可能是由於它們含有在強氧化條件下失活的酶,因而只有在低壓下作用。d. 耐氧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氧氣,但也不怕氧氣存在,不會被氧氣所殺死。e. 厭氧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分子氧。分子氧存在對它們生長產生毒害,不是被抑制,就是被殺死。
I. 影響微生物繁殖的因素有哪些
一:微生物本身,如果你培養的微生物在幾代以內的話,它的性狀是基本穩定的,但是隨著不斷培養,沒有做好篩選工作的話,菌種會退化,即使外在條件保障了,菌種本省也會難以繁殖。
二:外在環境:1、培養基種類,原核細菌類和真核真菌類微生物所要求的培養基營養成分配比,PH值都是不同的,合適的配方能加速微生物的繁殖。 2、培養室的溫度、濕度等。
三:微生物的生長階段:在培養基和培養環境一定的條件下,不同時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不同,如果你是在對數期期間觀察,你會發現菌種繁殖速度很快,相對來說穩定期、衰退期的速度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