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念頭是怎樣動起來的
念頭就是動機嘍,它推動著行為像動機目標前進。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你產生了需要,生理或心理的。控制嗎,那就要靠意志了。要是自己的意志控制不了,可以找家人,朋友幫忙。如果還是控制不了,那就找心理醫生幫忙了。
❷ 佛法如何解釋念頭什麼器官產生的無色界天人無身體也會產生念頭
樓主您好!
器官是色法,念頭是心法;色法有形有質,心法無形無質。故色法不能觸心法。因此,器官產生念頭的認知,於理不合。其次,若器官能生念,則完好的屍體亦能產生念頭。因此,此說與事實不符。
於事於理皆不能成立。當知此說錯誤。
如上可知,念頭非因色法而有。故無色界雖無色身,卻無妨念頭之生起。
既然如此,當推究念頭是什麼?如何生起?與器官有無關系?等等問題。
念頭是心的作用,佛教稱為「心所法」。心有八識,其中的第六識:意識心,具備「五別境心所法」:欲、勝解、念、定、慧。這五種心所法,都有念頭伴隨。因此,念頭是意識心之運作。若意識心斷滅,則無任何念頭。
如上當知:念頭是意識心之運作,是意識心的心所法。隨意識心的生滅而生滅(熟眠無夢,意識斷滅,則無念頭)。
那麼,意識心又是如何生起的呢?
經雲:「意法為緣生意識」:意識,是意根觸法塵而生(眼根觸色塵,生眼識;耳根觸聲塵,生耳識.....六根觸六塵生六識心,合稱「十八界」)。
意根(第七識:末那識),是六根之一,也是六根之中唯一非色法之根。所以叫「無色根」:意根是心法而非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卻是色法而非心法;樓主所謂器官,不離此五色根),故能與非色法之「法塵」相觸,出生意識心。
然而,根、塵、觸皆是外緣;諸法之出生,是因緣所生。不是「無因唯緣」能生。因此,意識心的出生,究其根本,是第八識如來藏在外緣成熟時,流注意識心的種子而生。
器官,屬於五色根,大腦是五色根的勝義根。依然是色法。故知器官(五色根)是前五識的所依(條件之一),此外還需要有五塵與之相觸,再由如來藏出生前五識的種子,前五識才能出生。
法塵,是在前五識了別五塵之後,在五塵境界上生起。因此,念頭雖是意識心的運作,雖然與五根、五塵無直接關系,也還需要五根、五塵為緣。
無色界無有色法,因此,沒有五塵境上所生法塵。唯有「定境法塵」。此定境法塵,無需五根五塵為緣。因此無色界雖無色身,亦無五塵。卻依然有意識:意根觸定境法塵而生。意識既生,則念頭不斷。
==========================
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萬法,皆是第八識如來藏(真心),在諸緣和合的情況下,流注法種而生。這就是:「一切唯心造」(《六祖壇經》的說法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❸ 念頭,意識是一種波。他心通則是一種接收波的雷達。當你修成正果的時候別人不說你也能感知到別人的想法
你說的是一種心靈感應。
感應
感應就是一個事物對外界刺激的感受和應變。外界的刺激分兩種,一種是顯形刺激,另一種是隱性刺激。顯形刺激主要通過形態、氣味、顏色、聲音、冷熱、軟硬、明暗等方式進行;隱性刺激主要通過聲波、電磁波、思維波、生物波、同頻波、輻射等方式進行。
感應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萬物都有感應,嚴格來講,生物的一切活動都是感應的結果,准確地講,我們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感應的結果,宏觀宇宙是感應的結果,微觀宇宙也是感應的結果。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的,相互聯系的方式就是感應。
萬物皆有感應
有機物會感應,無機物也會感應,人、動物、植物、昆蟲有感應,山石河流氣象也有感應。著名的佛教大師凈空法師在講《大乘無量壽經》時多次提到日本科學家研究水分子結晶體時的事例就是微觀物質感應的有效證據。他說,當我們對水說「感謝」和「愛」的時候,水分子的排列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結晶體,但當我們對水「橫眉冷對」、討厭不關心時,水分子的排列是一種很難看的散亂組合,由此凈空法師講,人體是有70%的水組成的,只要我們對體內的水多多關愛,我們體內的水分子就會有效活動,從而可以提高健康水平,甚至終生不得病,他進一步的講解啟示我們,地球的百分之七十是水,只要我們對水感激,不要隨意污染江河湖海,地球上就不會有洪水泛濫、乾旱和冰雹等自然災害。
萬物之間的感應就象是萬物之間的引力一樣,是隨時隨地存在和發生的,最明顯的如電磁感應、聲波感應、光電感應等,現在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自動門,人離門關,人到門開,再如有些路燈,當亮度降低後,燈就自動打開,當亮度升高後燈就自動關閉,還有一些防盜裝置,只要有人進入某一個保安區域,警報自動拉響等等。
生物之間的感應更是時時刻刻發生的,上面事例1中的四胞胎,只要一個感冒,其餘三個就發燒,一個大呵欠,其餘幾個同時張口,雙胞胎和多胞胎是這樣,母女之間、父子之間、情人之間、仇人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應在時時刻刻發生,地震前動物的異常反應、患有關節炎的人在大雨來臨前的關節疼痛、昆蟲在暴風雨來臨前的緊張活動、竹子等植物在大災難發生前的自殺行為、人有時候無源無故的煩躁和著急等等,等等都是感應的結果。
感應的例子
前天(2003年11月30日)我碰到一位原前的同事,他租了一套相當漂亮的別墅,他幸喜地告訴我,他租的別墅院中有四排近30米長的葡萄樹,他說,據房主講,這些葡萄樹幾年來根本不結葡萄,他住進去後,每三天給葡萄樹澆一次水,還施了肥,鋤了雜草,虛了土,現在枝頭掛滿了葡萄,他說,今年僅葡萄一項,估計可以收入兩千萬津元。他還深有感觸地說:「人只有關心和愛護植物,植物才能給予回報。」這也是一種感應。
我院中主卧室窗前有一株花樹,不知叫什麼名字,開白紫相間的小花,每當花盛開時,滿頭滿臉滿身都是花,且飄散出一種濃郁的芳香,今年雨季前它已經開了一次,當時我站在花前,自言自語道:「這個花真美、真香,要是天天能開花就好了,要麼一年多開幾次也好。」萬沒想到,三個月後,它又開了,我問在這個院中已工作了近十年的花工Gift,這種花是不是每年要開兩次,他說:「不,一年只開一次,不知道今年為什麼多開一次。」我一下感悟到,是我的一個心願促使它又開了一次。我深感追悔,這是一株靈性很高的花樹,為了滿足我的需要,它違背了自然。。。
賽斯說:「生理病症是來自內在自我的信息,這表明我們正在犯這種或那種心理錯誤。」也就是說,生理上的病症是生理對心理和精神病症的一種感應。
人類史上的一切戰爭、沖突、自然界的一切災害、疾病等都是神靈、人、動植物相互感應的結果,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也是由於人類自負傲慢而感應的後果。
遙感、感測、感應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述的「道」的一種體現,而「道」是上帝的靈的體現,歸根結底,遙感、感測、感應是上帝為維護大自。。。
從以上例子看出,卡仁斯基在沒有特殊感覺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搔了搔自己的右耳後面,這個動作看起來似乎是卡仁斯基的個人行為,而實際上他卻忠實地執行了杜洛夫的指令。
名震世界的通靈大師沃夫.梅森一次在愛因斯坦在維也納的寓所同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創始人弗洛伊德共進晚餐,席間,弗洛伊德不露聲色地進行了一個實驗,他不說一個字,僅僅向梅森心授了一項指令,要求梅森到衛生間鏡架上去取一把鑷子,並拔掉愛因斯坦下巴上三根鬍子。
「弗洛伊德授完無聲的指令後依舊自顧吃喝,賓主仍是談笑自若,梅森似乎毫無察覺,但當咖啡送上來後,梅森立即起身,到衛生間取來一把鑷子,走到愛因斯坦身邊,俯下身去,輕輕抬起甘受擺布的愛因斯坦的下巴,小心地拔下三根鬍子放到弗洛伊德面前。」
我們到底是受誰的指令呢?
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都在下意識地執行著一個個指令,我們的下一個動作,下一句話,看起來似乎完全是個人行為,實際上都是對外界顯形的和隱性的刺激的一種感應反應。
依據生命的等級,低級生命感應高級生命的指令,低能量的生命感應高能量生命的指令。也就是說,植物受動物、人、仙、佛、神的指令,動物受人、仙、佛、神的指令,人受仙、佛、神的指令,仙受佛、神的指令,佛受神的指令,神受誰的指令呢?
神受上帝的指令。
歸根結底,感應的終端是上帝。
來源:
禪院網路
❹ 我現在是一名高二的學生 喜歡大自然 嚮往動物和植物 有報 生物學的念頭 喜歡看動物世界
同學,不論你將來走什麼道路,現在你學的所有科目你都要努力,因為這是一個基礎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積累,每一科都不要放棄,書從來沒有白讀的。
將來高考了,可以試著報考農業院校,裡面有畜牧、野生動物等專業
也可以報考海洋類院校,裡面有海洋生物學。
個人認為海洋生物還是比較有前途的,不論是科研還是養殖,前景都很好。
祝實現自己理想
❺ 如何管住「念頭」,你知道辦法嗎
我們的生活充實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些念頭或是天馬行空,或是簡簡單單。好的念頭的產生是一件有利於我們發展的事情,但一旦我們產生壞的念頭,我們又該如何遏制呢?下面有三個實用高效的方法幫助你通過管理好“念頭”:
三、多閱讀,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生活中,我們總是提倡閱讀,閱讀可以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新知識、新視野,還是一份內心的沉穩和淡然。多閱讀的人總是比別人多一份沉穩和踏實,因為通過他們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樹立了自己的語言習慣。語言習慣的改變很容易讓我們與別人溝通交流,從而從別人身上學到更多如何管理自我意識的方法,並且變得更加堅定和自信。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念頭所控制,而成為念頭的控制者。
管理念頭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因為每一步選擇的正確與否都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因此學會管理念頭刻不容緩。
❻ 被一些念頭(例如死亡)困擾著.歡迎信神者或生物,宇宙專家入內
靈魂是,人們認為死後還有意識的延伸,而意識卻是腦部活動的結果,人死如同腦死,進入無意識狀態,理論上亡魂是不會思考的。人活謂之命,人開始意識思考謂之靈,人死所賦予之精神謂之魂,因此人們常說人死而精神常在,甚至魂魄不死,但實質的意義即是這人已死了。上帝所創造的是肉體,賦予的是生命,讓人意識到與上帝連結的則是靈,人們跟隨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留予後人懷念的就是所謂的魂了。所以只有人為萬物之靈,因為上帝只創造了萬物,賦予生命,惟獨只把靈給了人,所以叫作有靈的活人。人們心底自終有一個空虛,想尋找生命的意義,甚至遍尋不著而想結束生命,那個空虛點就是失去了靈------找到了造物主並與他連結,深知他的心意,活出
他的樣式,自然得到真正的生命。上帝是自有永有,亦非受造之物,自然也就不受有形的宇宙毀滅所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永生。因為造物主不死,也就沒有真正的死亡!所以耶穌說,飢渴的人有福了,意思是自知心靈空虛,想尋求上帝的人有福了!人用生命去享受世上的一切,以為這已經是生命的全部,甚至只想延續肉體的生命,但是卻不認識上帝,至終只是與萬物同腐,與萬物無異,所以人們才不斷的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不然就乾脆隨波逐流,然後隨風而逝了.......所以你想問的真正問題,其實應該是你存在的意義,不然沒有意義的生命再長久也填補不了你內心的空虛不是嗎?
❼ 生物學好惡心,怎樣才能打消這個念頭
將來選文科,如果你覺得歷史也很惡心,那隻能將就一個
❽ 我們的念頭該如何運用
偶然一次碰見了一位老朋友,就隨口跟他抱怨了一下覺得自己期中考試沒有考好的事,先開始他沉默不已,我沒太在意,便又繼續埋怨,而後他唯一的一句話卻使我深思。他問我:「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我立馬被愣住,緊接著,他又說了一句更使我驚訝的話:「或許,你應該學會把自己的快樂當做最重要的事,我就是這樣的。」他笑了。
「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快樂嗎?」回家的路上,我想過這個問題,但卻未深究,只是順從的,也把快樂當做最重要的事。但我卻發現我錯了。
星期六的晚上,因抱著「覺得放假了,可玩的瘋瘋狂狂」的念頭,便在當天晚上到處去遊玩,一時玩的得意忘形,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一開燈,就看見母親鐵青的臉,隨後,便是母親的長篇大論,我似乎沒太在意,而其中最使人思慮的是那一句:「你是個中學生,理應好好學習,你現在最重要的事應該是好好學習。」
媽媽的看法與那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的看法不同。
這使我感到奇怪。我試著去深究這個問題。
或許是每個的看法不同罷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念,就如那句「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我們內心的想法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處人方式和看法,其實,那何況不是一種目標,是一種度過光陰的一種中心,但這種念想不一定是永久的,每個人可以有許多念想。
我曾經看過動物被現場宰殺的情景,然而它使我感到無奈和悲痛,更是我想到卻是,人是多麼高貴,不用死的那麼早,還可享受許多美味,那麼我們好不容易成為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轟轟烈烈的過一生呢?
其實有很多人都已經做到了,他們已經「留取丹心照汗青」了,我們總是崇拜他們的智慧,能力。方面的才幹,總認為他們是不可觸及的,但他們卻只是完成自己的念想,並以這個念想為中心去奮斗,或許也只是不經意見有了這些成就。
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只要你以自己曾經那最初的念想為中心去奮斗。
❾ 請教,心裡的念頭是如何來的
察人於形,根據外貌特徵識別對方
1.根據體型特徵觀察對方性格
體型的特徵是一個人的輪廓,同時也是一個人的門戶和綱領,究其綱領,便可以察其性知其心。
中國人有句老話:「人需要接近看看,馬需要騎著看看。」從人的言談舉止中,雖然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活動的大致,但通過對體型的觀察,更可以看出對方的某種特殊的潛質。
英國的行為學學者雷咨蒙度?摩利斯說:「人並不比其他動物特別高級或特別低級。」人也屬於動物的一種。動物有不同的體型,人也有不同的體型,如肥胖型、枯瘦型、筋肉型。這樣的體型出現在人類的身上,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多少可以表示一個人的性格。不論你在商場或日常生活中,想要一切圓滿的話,就需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要達到這個目的,首要條件就是探知對方的性格,進而才能透視對方心理。
古人在這方面有精闢的論述。洪應明在《菜根譚》中對筋骨之論,是二者分而論之的。他認為:
觀察一個人的「筋」,能識別他的膽量。「筋」緊,其人勇猛有力;「筋」松,其人怯懦乏勁,像柔弱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一個人手足如受到傷害,要專門察看一下手足能否地活動,如伸展自如,表明筋腱完好無損,醫治起來也就不麻煩。
「筋」是一個人力量的基礎。「筋」強勁,其人勢勇,行事大膽灑脫;「筋」軟弱,其人勢法,行事唯唯諾諾,無甚主見。這一個特徵很難在鑒別人才時單獨使用,往往與「骨」等特徵合並運用。觀察一個人的「骨」,能識辨他的強弱。「骨」健,其人強壯。「骨」弱,其人柔弱。曾國藩在鑒識人才時,認為「神」和「骨」』是識別一個人的門戶和綱領,有開門見山的作用。他在《冰鑒》中說:「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經常將「筋」和「骨」聯在一起來考察一個人的力量勇怯。
根據德國學者雷琪瑪的性格判別方法,大致可依據6種體型來人的性格。
(1)筋骨強壯而結實的形態——堅質
筋骨強壯而體格結實通常是堅質形態的人。這種人筋肉和骨骼發達、肩膀寬大、脖子粗,故從事舉重、摔跤和土木工程方面的工作,容易出人頭地。然而,在銀行當經理的人,也會有這種形態的。這種人做事認真、忠實,當或銀行里的經理是最恰到好處的,這是堅質人的第一特徵。
你的同事中,經常把抽屜整理得很乾凈,或應當發出去的信絕對不會疏忽,字也寫得端端正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具有堅質的人。第二特徵是情意濃厚、注意秩序,且過著踏實的生活。
第三特徵是情趣少,悟性慢,經常有犯傻的地方,不知所措。此特徵在言談間會表露無遺,特別是談到電影情節時,往往會發表一大堆謬論。
按照上面所說的各點,這種人雖很可靠,惟獨缺乏情趣,呆板,其固執非常深,任何事情都很呆板地去想。被妻子要求離婚的人,也是這種類型的人居多。
你交際的對象或同事中如果有這種人,與他們打交道時必須知其性質,那就是經常要與之交談或來往,藉以引導他們。
(2)肥胖型或脂肪型——躁鬱質
脂肪型和肥胖型的體型之特徵,往往胸部、腹部和臀部十分寬厚。因腹部附著脂肪,所以從整體看來,像是有很多肉。一般說來,中年是最容易肥胖的時期。因開心過度而肥胖,就是脂肪型和肥胖型的體型。
同這種體型的人接觸,你往往可以享受到對方開放而濃郁的人情。這種人日常十分活躍,一旦被人奉承時,任何事情均願代勞,雖然本人口頭上說「很忙」、「很忙」,事實上,終日享受著忙碌的樂趣。這種人偶爾也會忙裡偷閑,是個有情趣的可愛人兒。
這類人一般會兼有開朗、積極、善良、單純的多重性格,且活潑、幽默;另一方面,這種人兼有穩重卻焦躁的正反兩面的性格,特別表現在歡樂和苦悶的時候。而這些,正是躁鬱質特徵的外在表現。
這類人通常適於從事、實驗工作或臨床醫師,容易出類拔萃,且因具有天賦敏銳的理解力,凡事有迎刃而解的能力,但他們對事情的思慮缺乏一貫性,言談間極易因輕率而失言,並且自恃高大,喜歡干涉對方。
如果你和這類人或這種上司交往的話,他們會是開放的社交人士,因此,在你們初次會面的一剎那間,即能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但這類人喜歡照顧別人,這份關懷天長日久容易演變成似的形態。
(3)單純而不成熟的形態——歇斯底里
在你的周圍可能經常會見到臉孔狀如小孩未成熟形態的人。這種形態的人,通常具有自我觀念剛強的性格。這類人的周圍經常是熱鬧非凡的氣氛,話題的中心不是自己時就不開心,同時對別人所說的話一點都不聽,非常任性。
此種形態的特徵是,各方面都有淺顯的知識;有用這種知識對小說、音樂、戲劇加以評論的才能,同時具備其他各種知識,講話時妙趣橫生,經常使人捧腹大笑。
對於這種形態者,詢問有關他自己的事情時,更會眉飛色舞地說個不休,並且在言談之間常喜歡標榜自己如何,使人常感到過於放縱,而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從另一角度看,這類人可謂是天真、浪漫的人,卻不知自己還沒有變成大人,真讓人悲傷。自己被人奉承時還好,一旦受人冷淡摒棄時,嫉妒心會變得很強烈,形成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對於這種人要特別注意。
在你所知道的女性中,若有這種歇斯底里型的人時,最好不要多講話,只要聽她發表言論即可。如果你交際的對象有此種類型的人,在有生意來往時,關於此點要特別注意。萬一過分信賴這種人,自己受到損害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
(4)瘦瘦細條的形態——神經質
一提到神經質型,人們都會自然地想到臉色發青、細長的身體線條,具有知識分子的風范。其實神經質的人,不僅是這種特徵,從另一個角度看,具有男子氣概、豪放磊落而胖墩墩的人,也有神經質的傾向。
這類人最大的特徵是任何事情都歸咎到自己身上。帶有強迫性格,喜歡自尋煩惱,以至於自己想要訴說的苦衷難於表述,結果被人把責任強加到自己的頭上。
這種類型入最大的特徵是心情不安定,情緒容易失去平衡,且容易混亂,他自己本身也非常不開心。其實這種性格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性格,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纖細的感覺,是生活態度非常慎重的人。他們如果從事藝術性的工作,大多可以取得別人做不到的成就。
(5)略帶纖瘦但體態結實的形態——偏執型
這類人對無關緊要的事固執己見、怪癖、不變通、倔強,並且表情呆板,在沒下決心之前用行動來決定,這就是纖瘦人的缺點。這種人因為有纖細神經的關系,其優點是對文學、美術、藝術等興致盎然,且對流行有敏銳的感覺。縱使翕出自己的財產,也要盡力為大眾服務。社交上,有非常優雅的手腕。
以上幾種關於體型窺探內心的途徑,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不是一試就靈的法寶,它因人而異,學會正確地使用它,在觀察人物時才不至於陷入誤區,害人而誤己。
2.識人先識臉,識臉先識形
腦神經專家研究發現,人類腦部大約有一百六十億個大小形狀排列不同的神經細胞,其中有三分之一與臉部細胞有關。這些細胞能控制一個人的個性、思想與行為,進而影響他未來的命運。
臉就像一個人的一張名片,上面有著簡單卻最重要的信息。對方向你走來或你走向對方時,你首先注意的是他的臉。對方還沒有開口,但他的臉已經在進行自我介紹了。所以,要快速了解對方,最好就從觀察他的臉開始。
(1)田臉
圓臉型的人臉龐平滑,沒有凸出的臉頰或顎骨。這種人為人謙恭有禮,懂得均衡的道理。有時候他可能拖拖拉拉,不願意麵對那些想利用其慈悲天性一面的人。
(2)方形臉
方形臉的人給人以「運動員」的感覺,堅強、高傲、有決斷力,是那種可以做決定,同時不必費多大心力就可以說服他人一起做事的人。他是一位好老師、忠心的朋友,他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他卻是推動事物發展的主要動力。
(3)橢圓形臉
橢圓形臉被視為天生的美人胚子。假使是一個女人,不需要多少化妝品,便可以把臉孔修飾得完美無缺。橢圓形臉的男人,通常擁有藝術家的敏感和沉著冷靜的個性。無論是男性或女性,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最吸引入的地方,是那光彩照人、充滿魅力和令人舒服的微笑。
雙唇里隱藏著許多性格的秘密,讀懂唇形的不同,就有進一步了解一個的特性。
❿ 人的念頭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和人從哪裡來的,其實是一回事。人,就是念頭。 一起交流切磋!
佛法里的唯識學說的很清楚啦...叫做第八意識...第八意識里有累生累劫無量的種子,都儲存再這個第八意識當中,又叫做識海!
這個識海包括佛、菩薩、你、我、...都一樣在這識海之中...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特別強烈的部份不一樣(業感),更進一步感召投生做人(簡單比喻,就如同在大海里取了一瓢水一樣),其他種生可能因為個別業力因緣不同、因此執取的識因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型態及先天條件了。
當了人之後,又再加上這個肉身各器官(六根)對這世間(六塵)的感知(六識),這時感知的結果會與識海里的種子相互比對後產生認識及理解、也同時又繼續再產生新的種子,然後繼續儲存到識海之中...這個系統的運作極為快速、資訊量極為龐大...
所以你指的念頭,眼睛睜著(或者更廣泛的指六根)的時候,所有念頭都來自於感知的被執取,而閉住眼睛(或者更廣泛的指六根)時,念頭就來自於儲存的種子啦...而且這種子還分淺層及深層(心理學稱做表意識及潛意識)...
以上只是簡單描述,要更深刻的理解這一切,那就請多鑽研唯識學、鑽研佛法吧
至於徹悟、得道...不是你我說說就叫做徹悟跟得道...參不參破,也只能問自己啦,也非你我說說就算參破...想要最終的答案?只能說沒始也沒終,那你要的是什麼呢?終究是了無事處~
僅提供參考啦...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