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細胞和微生物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細胞:細胞 (英文名:cell)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微生物: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
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結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特徵不同
細胞:所有的細胞表面均有由磷脂雙分子層與鑲嵌蛋白質及糖被構成的生物膜(注意 :癌細胞無糖被,容易遊走擴散),即細胞膜。
所有的細胞都含有兩種核酸:即DNA與RNA。
作為遺傳信息復制與轉錄的載體。
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機器─核糖體,毫無例外地存在於一切細胞內。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必須機器,在細胞遺傳信息流的傳遞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基本上所有細胞的增殖都以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分裂。(少數不是,如藍藻的有些種類從老細胞內產生新細胞)
部分細胞能進行自我增殖和遺傳(高度分化的細胞無法自我增殖。)
新陳代謝。
細胞都具有運動性,包括細胞自身的運動和細胞內部的物質運動。
註: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
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不妨計算一下,1個大腸桿菌假設20分鍾分裂1次,1小時3次,1晝夜24小時分裂24×3=72次,大概可產生4722366500萬億個(2的72次方),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但事實上,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如營養缺失、競爭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原因,微生物無法完全達到這種指數級增長。 已知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最佳pH范圍為7.0 (6.6~7.5)附近,部分則低於4.0。
3、研究歷史不同
細胞:細胞(Cells)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於1665年發現的。當時他用自製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後發現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這個英文單字的意義本身就有小房間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並非另創的字匯。
微生物: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 動物和植物和微生物有什麼相同和什麼不同
共性:它們都是生物,既然作為生物,共性如下
生物種類非常多,數量非常巨大,生命現象十分錯綜復雜,可以從錯綜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提出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屬性,現列舉如下:
(1)化學成分的同一性
從元素成分看,都是由C、H、O、N、P、S、Ca等元素構成的;
從分子成分來看,生命體中有蛋白質、核酸、脂肪、糖類、維生素等多種有機分子。其中蛋白質都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核酸主要由4種核苷酸組成;ATP(三磷酸腺苷)為貯能分子。
(2)嚴整有序的結構
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內的各結構單元(細胞器)都有特定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界是一個多層次的有序結構。在細胞這一層次之上還有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層次。每一個層次中的各個結構單元,如器官系統中的各器官、各器官中的各種組織,都有它們各自特定的功能和結構,它們的協調活動構成了復雜的生命系統。各種生物編制基因程序的遺傳密碼是統一的,都遵循DNA--RNA--Protein的中心法則。
(3)新陳代謝,metabolism
生物體不斷地吸收外界的物質,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發生一系列變化,最後成為代謝過程的最終產物而被排出體外。
組成作用(anabolism):從外界攝取物質和能量,將它們轉化為生命本身的物質和貯存在化學鍵中的化學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質,將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之用。
(4)生長特性,Growth
生物體能通過新陳代謝的作用而不斷地生長、發育,遺傳因素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外界環境因素也有很大影響。
(5)遺傳和繁殖能力,genetics
生物體能不斷地繁殖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續。生物的遺傳是由基因決定的,生物的某些性狀會發生變異;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6)應激能力,irritability
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後會發生反應。
生物的運動受神經系統的控制。
(7)進化,evolution生物表現出明確的不斷演變和進化的趨勢,地球上的生命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開始,走過了多細胞生物形成,各生物物種輻射產生,以及高等智能生物人類出現等重要的發展階段後,形成了今天龐大的生物體系。
非共性處:
1.動物的定義是:有真核細胞的,細胞沒有細胞壁的多細胞生物,絕大多數動物可以自由運動
2.植物的定義是:有真核細胞的,細胞有細胞壁的多細胞生物,絕大多數植物不可以自由運動
3.微生物定義是:除了動物和植物以外的全部生物的總稱,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
3. 分析比較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微生物細胞的異同。
最大的區別就是動物細胞 沒有細胞壁
與微生物細胞相比:
動物細胞比微生物細胞大得多, 無細胞壁, 機械強度低, 對剪切力敏感, 適應環境能力差;
倍增時間長, 生長緩慢, 易受微生物污染, 培養時須用抗生素;
培養過程需氧量少 ;
培養過程中細胞相互粘連以集群形式存在;
原代培養細胞一般繁殖50 代即退化死亡;
代謝產物具有生物活性, 生產成本高, 但附加值也高。
與植物細胞相比:
動物細胞結構沒有細胞壁,且細胞質中沒有葉綠體、液泡,卻有發達的溶酶體。動物只能靠攝取現成的營養物質才能生存,是化能異養的。
4. 動物細胞培養基的組成和微生物培養基有何不同
動物細胞培養基要比微生物培養基嬌貴得多。
動物細胞培養基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促生長因子、微量元素、血清或血漿、抗生素等,根據細胞的特性還會加一些特殊物質。
而微生物培養基根據不同的需要,成分變化非常之大,總的來說有:牛肉膏、蛋白腖、按需要加不同的糖類、無機鹽、指示劑、選擇性物質、固體培養基還得加瓊脂等等。
很顯然,微生物的單個細胞就是它在自然狀態下的完整機體,可以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而單個動物細胞(原生動物這種極其簡單的除外)在自然條件下不可能存活的,要培養其單個細胞自然要給它更高的條件。
動物細胞培養基不能高溫高壓滅菌,要保證加入的材料完全無菌或濾過除菌,而微生物培養基多數是經過高溫高壓滅菌後使用。
5. 微生物、動物、植物細胞培養的異同
最大的區別就是動物細胞
沒有細胞壁
與微生物細胞相比:
動物細胞比微生物細胞大得多,
無細胞壁,
機械強度低,
對剪切力敏感,
適應環境能力差;
倍增時間長,
生長緩慢,
易受微生物污染,
培養時須用抗生素;
培養過程需氧量少
;
培養過程中細胞相互粘連以集群形式存在;
原代培養細胞一般繁殖50
代即退化死亡;
代謝產物具有生物活性,
生產成本高,
但附加值也高。
與植物細胞相比:
動物細胞結構沒有細胞壁,且細胞質中沒有葉綠體、液泡,卻有發達的溶酶體。動物只能靠攝取現成的營養物質才能生存,是化能異養的。
6.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微生物細胞結構有何區別
物,而動物細胞沒有,沒有或者有未成形的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微生物一般是單細胞生物,動物和微生物能動,植物和微生物,植物不能,首先。其次,細胞結構不同,而前兩者都有,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有的也有
7. 動植物細胞與微生物細胞相比有哪些不同
細胞培養反應器最初大多採用微生物反應器。由於植物細胞與微生物細胞形態結構不同,植物細胞較微生物細胞大,對剪切力耐受性差,而且對氧的要求相對微生物要低得多,因此微生物反應器並不完全適合於植物細胞生長與生產。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8. 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相同與不相同
相同:有穩定遺傳物質,都離不開蛋白質行駛不同的功能,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作用。
不同:(動物—植物)——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沒有;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沒有;有些高等植物無中心體,動物細胞有;有些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沒有;有的植物可自交,動物則需要兩性交配;植物是自養型生物,動物是異養型生物。
(動物—微生物)——微生物有細胞壁,動物沒有;有的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動物是多細胞生物;有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無成型細胞核),動物是原核生物;有的微生物有葉綠素,動物沒有;有的微生物無細胞結構,動物都有細胞結構;動物體型大於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微生物的細胞壁成分是酞聚糖,植物細胞壁成分是果膠和纖維素;有的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植物是多細胞生物;有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無成型細胞核),植物是真核生物;
9. 細胞和微生物的區別
微生物通常都可以以獨立的細胞生存,繁衍。而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病毒除外)。植物界和動物界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但是由一個單細胞組成的植物和動物是不能的。總而言之:微生物由細胞組成(病毒除外),但由細胞組成的生物未必是微生物!
10. 動物,植物,微生物有什麼區別
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首先,細胞結構不同,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微生物一般是單細胞生物,沒有或者有未成形的細胞核,有的也有,而前兩者都有。其次,動物和微生物能動,植物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