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跟蹤追擊的「生物導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技術
1995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和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在空中相遇,一聲巨響,兩顆導彈形成很大的火球。這種導彈的較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導彈的威力在於它的精確度和遠程的破壞能力。在生物技術中,也有類似導彈的東西,它也有運載系統,精確度高,而且專一性也強,它能與入侵入體的病菌結合,達到殺傷這些入侵者的目的。這就是「生物導彈」。
要講清「生物導彈」,還得從人體的免疫系統說起。
人體的免疫系統,時刻警惕地保衛著人體的安全,抵禦外來病菌的侵染。它的主要戰鬥力是巨噬細胞和B淋巴細胞。這兩種細胞的製造「營地」是脾臟,而它們存在於血液中,隨著血液的流動在全身「巡邏」,追蹤那些不屬於機體本身的各種入侵者如細菌、病毒或有害物質(生物學上統稱之為抗原)。一旦發現入侵者,巨噬細胞會立即行動起來,把入侵者吞噬,並把信息告訴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收到信息後,馬上做出反應。根據巨噬細胞提供的關於入侵者的「模樣」,產生與之反應的抗體。
抗體是一種防禦性蛋白質分子,它能把入侵者緊緊地抓住,使這些入侵者失去侵染能力,不能再繁殖,這樣人就不會生病了。但是,抗體是在入侵者侵入機體後才產生的,當體內產生的抗體不足以消滅入侵者時,入侵者便會大量地繁殖起來,此時人就會生病。人生病以後,就要通過吃葯或打針來幫助戰勝入侵者。在20多年前,人們吃的、用的葯物,還不是能針對某一種入侵者並將它准確地加以消滅的抗體,而是多種混合的抗體,專一性不強,效果也就差些。這種混合的抗體叫多克隆抗體。
於是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努力尋找能針對某一種疾病的入侵者並能把其消滅的抗體,就像導彈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一樣。
1975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科勒和米爾斯坦建立了雜交瘤技術。這項技術是生物技術革命性的創舉之一。為此,兩位科學家於1984年捧走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技術呢?
B淋巴細胞能產生抗體,但在體外培養下不能增殖;而骨髓瘤細胞在體外培養下能不斷增殖,但不能生產抗體。科勒和米爾斯坦利用這兩種細胞的特點,很巧妙地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雜交瘤細胞。
這種既能生產抗體又能繁殖的雜交瘤細胞是這樣制備的:首先將抗原(某一病菌)不斷地注射給小鼠,使小鼠的脾臟生產能抵禦病菌的B淋巴細胞。
接著將B淋巴細胞和小鼠骨髓瘤細胞放在一個培養皿里培養,並加入融合劑,使兩種細胞融合形成許多雜交瘤細胞。
然後從這些雜交瘤細胞中經過多次的培養篩選,最後篩選出由一個雜交瘤細胞分裂形成的細胞群,稱之為克隆細胞。這些克隆細胞同時具有兩種細胞的特性,既能在體外繁殖,又能生產抗體。由於它產生的抗體是單一性的,純度又高,故被稱為單克隆抗體。
單克隆抗體既然具有能准確地診斷某種疾病的性能,於是科學家們又產生了進一步利用這項技術,將單克隆抗體與葯物結合起來的想法,因為這樣就可以達到將葯物准確地運到入侵者那裡,將病魔加以消滅的目的。
1970年穆頓等人曾把白喉毒素結合到多克隆抗體上,發現它有殺傷病菌的作用。不過由於用的是多克隆抗體為運載體,其識別病菌能力不夠專一,所以效果並不理想。
1975年雜交瘤技術的出現,使科學家們可以改用單克隆抗體為運載體了。
由於單克隆抗體的專一性強,它能像導彈一樣,准確無誤地向入侵者攻擊,把各種毒素送到目的地,有效地殺傷入侵者,故人們稱之為「生物導彈」,而把這種療法稱為導向治療。
當前,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把干擾素、抗癌物質等作為彈頭,探索制備抗癌的生物導彈。
另外,由於從小鼠制備的鼠源單克隆抗體進入人體後,因是異種蛋白質,容易使人產生過敏反應。為了克服鼠源抗體的這一缺點,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抗體,使之人源化的研究。
目前,生物導彈用於抗癌、治癌還存在許多困難,離實際應用尚有一段距離。但是,科學家們仍然對生物導彈的應用持樂觀態度,單克隆抗體研究進入了第三個10年(從1975年建立單克隆抗體算起)。可以說,雖然發展緩慢,但是步伐堅實。
Ⅱ 生物單克隆抗體 追加10分
「生物導彈」是免疫導向葯物的形象稱呼,它由單克隆抗體與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帶有單克隆抗體而能自動導向,在生物體內與特定目標細胞或組織結合,並由其攜帶的葯物產生治療作用。
瞄準裝置是指的抗原與抗體識別的抗原決定簇,殺傷性彈頭指的是效應B細胞,它們都屬於單克隆抗體,所以不能說是兩部分
Ⅲ 什麼是生物導彈
單克隆抗體又被人稱作「生物導彈」,這是對單克隆抗體的一種形象化說法,因為它能像導彈那樣准確地擊中目標。
如果能選出一個製造一種專一抗體的漿細胞進行培養,就可得到由單細胞經分裂增殖而形成細胞群,即單克隆。單克隆細胞將合成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的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
(3)生物導彈的彈頭和瞄準裝置是什麼擴展閱讀
1975年,分子生物學家G.J.F.克勒和C.米爾斯坦把抗原免疫後的小鼠B細胞與可在體外培養和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細胞系。這種細胞既具有合成和分泌特異性抗體的特點,又有體外無限增殖的特徵。將雜交瘤細胞當作單個細胞培養,可形成單細胞系,即單克隆。
利用體外培養或小鼠腹腔接種的方法,便能得到大量的、高濃度的、非常均一的抗體。G.J.F.克勒和C.米爾斯坦因發明雜交瘤技術獲得了198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Ⅳ 生物導彈由接頭和什麼組成
「生物導彈」組成:是單克隆抗體,由於他具有特異識別癌細胞的能力,所以將其作為「制導裝置」,可以用於葯物的導向和定位。
Ⅳ 生物導彈的原理是什麼 謝謝
生物導彈的科學原理:
人體是由細胞和細胞分泌物組成器官系統,完成人體復雜的生命活動。細胞的代謝正確與否決定器官的功能,受人體神經和體液活性物資(包括生物因子)調控,這就是生物工程製品(細胞活性肽激活細胞產能代謝)應用於人體醫學,可以治癒許多現代的疑難雜症的根源。
生物導彈活性肽及其激活因子靶向、定點,迅速到達人體病灶,作用域病灶細胞一系列酶促反應,觸一鍵而動全身,能在短期內使病灶產生相應反應,很快融通或清除因衰老導致的中老年功能性障礙,表觀上使慢性病症狀減輕或消除。
生物導彈抗衰老因子、人體調控因子ACTIVE-POLYPEPTIDES能夠促進細胞代謝,激活青春蛋白,增加組織器官病灶細胞修復、繁殖,消除自由基的危害,提高產能代謝,清除次生物資,加速抑癌蛋白合成,嚴密通道蛋白功能,刺激人體免疫因子形成,抵禦外源病毒侵入和產生,宏觀上醫治多環類中西葯無法醫治的人體疾病。
Ⅵ 生物導彈彈頭物質
A、單克隆抗體可與抗原(癌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起到導向作用,A正確;
B、「彈頭」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學葯物和毒素等物質構成,殺傷癌細胞,B正確;
C、「彈頭」中的葯物不具有選擇作用,C錯誤;
D、單克隆抗體運用了動物細胞工程中的動物細胞融合技術,D正確.
故選:C.
Ⅶ 什麼是生物導彈
所謂生物導彈,就是具有識別腫瘤細胞和殺死腫瘤細胞雙重功能的葯物。它是正在研究中的一種導向型治癌葯物。由於它像軍事上的導彈,既能識別目標,又能摧毀目標,因此被稱為「生物導彈」。科學家設想未來可能製造一種納米級葯物,他們定向識別癌細胞後,會進入細胞的內部,然後引爆自身攜帶的微量炸葯炸毀癌細胞。如果這個想法得以實現,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生物導彈。
Ⅷ 如圖表示人體的正常結腸細胞變為結腸癌細胞的有關示意圖.(1)癌細胞的產生是由於體內正常的原癌基因在
(1)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發生突變,由抑制狀態變為激活狀態;通過題圖可知,結腸癌與發生突變的基因數量有關,當正常結腸細胞中原癌基因突變積累到一定數量(4處以上)時,才會使正常的細胞變為癌細胞.
(2)①生物導彈的「瞄準裝置」具有特異性識別作用,由能識別識別腫瘤的單克隆抗體構成;單克隆抗體的特點是化學性質單一,特異性強;彈頭由腫瘤化療葯物構成.
②由於單克隆抗體的成分是蛋白質,口服後在消化道內消化水解成氨基酸,進而失去相應的作用,因此生物導彈」只能靜脈注入而不是口服.
③由題意可知,肝癌細胞能產生胎兒所特有的胎兒甲球蛋白,這說明癌細胞具有脫分化的現象.
故答案應為:
(1)抑制激活突變的基因的數量
(2)①識別腫瘤的單克隆抗體構成化學性質單一,特異性強腫瘤化療葯物
②單克隆抗體成分是蛋白質,在消化道中會被消化酶消化分解掉③脫分化(或去分化)
Ⅸ 由單克隆抗體研製而成的「生物導彈」由兩部分組成,一是「...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與抗癌葯物結合形成,其中單克隆抗體是「瞄準裝置」,抗癌葯物是殺傷性「彈頭」,「彈頭」具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生物導彈」既可以消滅腫瘤細胞,又不會傷害健康細胞;「生物導彈」的制備利用了細胞工程技術。故選C。
考點:本題考查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