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生物大腸菌群實驗時雙料管中的lst培養基是10毫升加小導管是嗎還有單料管中加入的是多少呢
單料和雙料lst都是分裝10mL,都需要加入小倒管(用來收集氣體),然後滅菌。使用時,單料里加1mL樣品稀釋液,如果加入多於1mL就得用雙料。通常雙料里加10mL,原因就在於MPN表裡是三個連續的加樣量。舉例說明,對於固體樣品如果用雙料加入10mL0.1的樣品稀釋液,就相當加入了1,後面單料有1mL 0.1的和1mL 0.01的,就查1,0.1,0.01那個。液體的10mL原液就是10,1mL原液就是1,後面那個加0.1的,查10,1,0.1那個。以上僅僅是舉例,完全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加入哪個稀釋度,然後根據MPN表注釋2自行加倍或減倍。
9mL的生理鹽水是用來稀釋樣品用的,1mL樣品加到9mL生理鹽水裡就變成原來的十分之一了,逐級稀釋就行。
❷ 關於微生物試驗中大腸菌群的測定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相關問題
• 糞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的菌檢如何做
• 誰能幫我寫一份保健酒(中葯泡製)的企業標准?
• 可以檢測水質污染程度的微生物是什麼?
• 做果凍原料比例問題~~~
• 大腸桿菌的檢驗意義和三涼食品的檢驗意義
訂閱該問題
華碩便攜筆記本電腦Z35H輕...
華碩Z35H筆記本電腦採用英特爾(R)酷睿(TM)2雙核移動計算技術...
www.asus.com.cn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添加到搜藏待解決
關於微生物試驗中大腸菌群的測定
懸賞分:5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3 小時
問題一:國標中只是很籠統的介紹將檢樣25克放於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中,成1:10的稀釋液,然後是不是從這225ml的1:10的稀釋液中吸取10ml接種到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共接種三管。然後仍然在這225ml的1:10的稀釋液中吸取1ml接種到單料乳糖膽鹽發酵管中,也接種三管。這樣1:10這個稀釋度就共接種了6管,其中3管是雙料的,3管是單料的。是這樣做嗎,對嗎?
問題二:假如我做了三個稀釋度,分別是1:10、1:100、1:1000,這樣是否共有乳糖膽鹽發酵管12管,其中1:10有6管、1:100有3管、1:1000有3管,假設經過24小時培養後這12管均產氣產酸,那麼再接種到伊紅美蘭瓊脂平板上,按每一管接種兩個平板,是否要用24個平板?
問題三:假設這12管經過革蘭氏染色均為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乳糖發酵管也均產氣,那麼就為大腸桿菌陽性,可是報告怎麼出呢,對照的檢索表上最大值也只是陽性管數1 0.1 0.01 MPN
3 3 3 〉11000
可我1:10的有六管產酸產氣啊,這到底怎麼對照啊?
❸ 微生物大腸菌群檢測為什麼要用雙料和單聊
出於培養基的營養物質是否滿足微生物生長的最大需求的考慮,檢測大腸菌群時需要區分單雙料。
因為根據現行國標《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的規定——「如接種量超過1 mL,則用雙料LST肉湯」。因為接種量比較大,就要考慮到單料培養基不足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長所需,所以要用雙料培養基。
❹ 你好,老師!我有問題請教一下,做微生物大腸菌群實驗的時候,單,雙料管是怎麼樣加料的
所謂的單雙料就是培養基加倍,水不變,接種量超過1mL就採用雙料發酵,少於1mL就採用單料發酵。
❺ 微生物實驗 水體中細菌總數的測定和大腸菌群的測定。
3倍乳糖蛋白腖液體培養基(三倍料)是用來接種100ml或者10ml的水樣,而普通濃度的乳糖蛋白腖液體培養基(單倍料)是用來培養接種1ml及以下體積的水樣。
這是為了保證在接種完水樣之後,其濃度接近於單料的濃度。而單料的濃度是最適宜大腸菌群生長的。
例如:100ml水樣+50ml三倍濃縮料,最後體積是150ml,三料被稀釋了3倍,最後的濃度恰好是單倍料。
10ml水樣可以加5ml單料也可以加10ml雙料
1ml水樣對濃度影響不大,就直接加單倍料里了。
❻ 做微生物大腸菌群實驗的時候,單,雙料管是怎麼樣加
現行國標《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中對試管規格沒有具體要求,但一般採用18×180mm的會多一些,或者雙料18*180mm,單料15*150mm。還有產氣實驗要用到小導管,也沒有具體型號,一般試管里裝得下就行,建議不要太細,不然不好排氣。
先把小管放進大管,然後再把大管傾斜,加入培養基。塞上棉花塞,煮沸滅菌。實驗的時候打開棉花塞,接入樣品。至於36正負1攝氏度恆溫箱中培養,24,48,72小時各觀察一次。遲緩反應者14-30天或補做5%乳糖發酵試驗。
❼ 請問 微生物大腸菌群測定中 單料與雙料管怎麼配製
我們也在困惑這個問題,不問按目前的理解就是單料就是正常比例(1:1)的培養基,雙料就是培養基與水的比例是2:1
❽ 微生物大腸桿菌檢測,詳述方法步驟,重點解釋其中的單料,雙料是什麼意思以及最終的結果報告.
樓主:微生物大腸桿菌檢測,在國標GB/T 4789.3-2003,GB/T 4789.3-2008,即國標03版與08版都有詳細介紹,但兩個版本現均作廢,改用強制執行的2010版。其中,樓主強調的單料,雙料,是對應與三個版本中均提到的「初發酵」時的接種量,當樣品稀釋液接種量為1ml或少於1ml時使用單料管,接種量大於1ml時使用雙料管(詳見2010版 6.2)。單料就是按照標准附錄的培養基成分表正常配製出來的培養基,雙料即是除水和PH值不變外,其餘成分加倍。如果你買現成的固體培養基,更方便,按說明書配製,雙料只要乾粉重量加倍即可。結果報告。查閱MPN表格,先列出你初發酵時3個連續稀釋度的陽性管管數,例如:我選用的10的負一次、10的負二次。10的負三次 三個稀釋度,即三個稀釋度相當與含有原樣0.1g, 0.01g,0.001g,三個稀釋度分別有陽性管數為1,1,0,對應MPN表格查出這個樣品大腸菌群最有可能數為7.4cfu/g,95%可信限下限為1.3cfu/g,下限為20cfu/g,填寫報告即可。附帶三個版本的國標下載連接給樓主,無需注冊。提醒樓主,2010版現為強制性標准,一定要按此標進行准檢測工作。03版: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7627.html08版: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7550.html2010版: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21702.html
❾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多管發酵法。
多管發酵法是一種檢測水體中大腸桿菌的傳統方法,這種方法是在44.5℃的含有熒光底物的培養基上連續培養24h,而後能產生分解熒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從而釋放出熒光產物,進而使培養基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特徵熒光。此方法可被用來對原樣品中的菌落數作統計學估計。
在單料或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內發酵,分離培養試驗,利用伊紅美藍培養皿分離,接著是在乳糖發酵管中進行二次發酵,最後通過芽孢染色、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等來完成。多管發酵法對試驗條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檢測時間較長,容易受其他條件干擾,進而影響到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9)微生物的大腸菌群雙料怎麼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檢樣時注意無菌操作。
2、稀釋時採用的稀釋液可以用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接種時可採用九管法,設置三個梯度,分別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個稀釋度的試管應充分混勻。
3、每次實驗需要有陰性對照。
4、使用小倒管培養基配製時,為排凈氣泡,滅菌時不要把試管的蓋子蓋的太緊,滅菌後注意觀察一下倒管中的氣體是否排完全、
5、高壓滅菌後等高壓滅菌鍋的壓力表達到0,取出培養基放到冰箱冷卻,效果會比較好。
❿ 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怎麼做
用無菌吸管吸取稀釋度樣品1 mL,然後將其放入無菌培養皿中,再加入溫度於 45℃下的CDLJ JD 顯色培養基中10 mL的量,並進行培養皿中溶液均勻混合,可以通過快速轉動培養皿的方式,等溶液凝固以後,加入5 mL左右 ,使其均勻覆蓋平板表面,凝固後翻轉培養基,在37℃培養24h左右。
然後觀察其形態,顏色等變化。除此之外,平行設置兩個稀釋度培養基,步驟是先稀釋樣本,通過稀釋後,微生物可以分散為單個細胞,然後進行一定環境條件下培養,直到其長成菌落為止,然後進行計算大腸桿菌的數量,通過稀釋度和樣本數量進行計算
平板計數法操作簡便,較適用於菌體大小和質量都相近的類群,如細菌、酵母菌等的計數。但它只能測定那些可培養的微生物,而且干擾因素很多,且採用的培養基或培養條件有選擇性,難以平等地區分所有的微生物。
(10)微生物的大腸菌群雙料怎麼算擴展閱讀:
發酵法檢測大腸桿菌;可以進行統計學估計原來樣品中的菌落。主要步驟包括發酵、分離培養、二次發酵、顯微鏡觀察等,要點有:
1、在44.5℃下的培養基上進行大腸桿菌的培養,該培養基含有熒光底物,需要培養 24 h。
2、對熒光底物進行釋放,需要採用葡萄糖醛酸進行,讓培養基能夠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發出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