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哪些
致病菌即能夠引起人們發病的細菌。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場合感染致病菌的種類是不一樣的,檢測時的參考菌群也不盡相同。例如:海產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為參考菌群,蛋及蛋製品以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米、面類食品以蠟樣芽孢桿菌、變形桿菌、黴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罐頭食品以耐熱性芽孢菌作為參考菌群等等。
⑵ 一類或二類高致病性微生物有哪些
能夠引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病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於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藉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並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常見的有: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志賀氏菌、禽流感病毒、黃麴黴菌及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⑶ 高致病性病原體有哪些
高致病性病原體:HIV、SARS-CoV、結核、鼠疫桿菌、炭疽、霍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漢坦病毒。
⑷ 致病微生物僅指致病菌嗎(食品安全法應用)
食品中致病菌一般指致病性細菌:單細胞原核生物,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空腸彎麴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霍亂弧菌、創傷弧菌、溶藻弧菌等
而致病性微生物,常見的有: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志賀氏菌、禽流感病毒、黃麴黴菌及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依據國家衛生標准中的提法,致病菌系指腸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在衛生微生物常規檢測中腸道致病菌指的是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球菌指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過去還包括溶血性鏈球菌。(好像是以前的)
現在食品國標中一般是指致病菌,而且具體的某種食品都有具體的幾種微生物檢測要求,我的理解一般檢測中多用『致病菌』,書面上有用『致病微生物』吧,也不知道對不對。
⑸ 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指的是哪些
(1)常見的致病性寄生蟲有:旋毛蟲、豬絛蟲、囊尾蚴(綿羊、豬、牛)、 鉤端螺旋體、肺吸蟲等(見肉類衛生檢驗試行規程)。 由於地區或飲食習慣不同而感染人的寄生蟲,如薑片蟲(水生植物)、弓形體(豬、牛、羊)、 蛔蟲卵(蔬菜)等等。
(2)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有:肉類中的炭疽桿菌、口蹄疫病毒、布氏桿菌、破傷風桿菌、豬丹毒桿菌。
食品衛生標准中規定的腸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系指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
此外還有變形桿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抱桿菌等。
(3)微生物毒素系指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M1、展青黴素等。
⑹ 常見的致病微生物有哪些
埃希氏大腸桿菌,鉤端螺旋體,大腸桿菌O157,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結核桿菌,痢疾桿菌,類丹毒病毒,口蹄疫病毒,
⑺ 什麼是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有那幾種
自然界中有引起人體患病的微生物。能引起人體患病的微生物稱為致病微生物,又叫病原體。�
致病微生物有哪幾種?�
細菌、病毒、真菌、其他病原體。
⑻ 引起致病的微生物有哪些
致病的微生物有很多種啊,比如說細菌里頭比較常說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溶血性鏈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增李斯特菌;真菌里有一些黴菌和酵母菌;病毒就好多了,常說的SASR病毒、甲流病毒H1N1和H7N9都不陌生吧;此外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放線菌也都可以致病的。
具體的致病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其實還跟菌所存在的位置相關,跟個人體質也相關,最常見就是有些人吃稍微變質的食物沒事,有的人就會鬧肚子。。。
不知道你具體想問什麼,先湊合看著,不懂再問。
⑼ 什麼是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有那幾種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依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愛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⑽ 一二三四類病原微生物是什麼
病原微生物共分為四類,其中第一、二類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一類:使人或動物發生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已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使人或動物發生嚴重疾病,較易在人-人、人-動物、動物-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能引起人或動物發生疾病,但一般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具有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通常不會引起人或動物發生疾病的微生物。
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的條件
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條件:
(1)具有與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水平相適應的設備;
(2)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的措施;
(4)具有保證病原微生物樣本質量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凡採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應特別注意防止其擴散和感染,並對樣本來源、採集過程、方法等進行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