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品生物技術主要是學什麼的,對這個專業有什麼看法(積極的)
我不太清楚這種專業哪裡有,但是從名字看不太標准。一本的大學會叫食品科學與工程,二本的大學往往也會叫這個名字,否則起個另類的名字反而容易讓人生疑。如果是北京的院校,可能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城市學院這樣的二本大學才起這樣的名字!
不管是什麼大學,生物科學,食品工程,應用化學這些專業都會上一些這方面的課程。主要是基礎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藝學,乳製品工藝學,食品營養學,功能性食品,釀酒,發酵,酶工程,生化分離技術,食品設計,食品包裝,食品檢驗。。。正經的一本大學學的課程多一些,難度高一些,二本的大學在化學方向要求比較低。
其實我個人看法,這種專業存在的意義不是太大,一般化學類專業裡面分化學工藝,應用化學,這兩個方向覆蓋面比這個要大。醫學里的葯學,生物學畢業的學生,別管以前學什麼方向的,想要轉成食品,只需要1年自學就夠了,主幹課程以前都學過的。假如你是正經參加高考,二本里北京農學院就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這個名字的專業更准確,2015年還新開了應用化學的本科,方向也差不多,所以我覺得你要考就考一個名字比較規范的專業。
Ⅱ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食品生物技術就業方向: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就職於食品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工程技術與管理部門。
畢業生大多選擇進入本專業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領域的企業,兩者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月收入平均可以達到3千~6千元不等,當然還有更高的,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競爭力的問題。
畢業生可在食品工業企業或食品檢驗監測部門從事食品的檢測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工業、醫葯、環保等企業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從事食品生物技術產品開發、功能食品分析測試、生產管理和質量監控及營養與衛生管理等工作。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簡介: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培養掌握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醫葯、食品等工業以及農、林、牧、漁、環保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食品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Ⅲ 食品生物技術是什麼樣的專業
食品生物技術(food biotechnology)是生物技術在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和製造中的應用的一個學科。
它包括了食品發酵和釀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術加工過程,也包括了應用現代生物技術來改良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質的基因、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製造食品添加劑、植物和動物細胞的培養以及與食品加工和製造相關的其他生物技術,如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酶分子的進化工程等。
(3)食品生物技術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研究方向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繫到人體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在基本解決食物供應問題的同時,食物的安全衛生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近年來,國際上一些地區和國家頻發惡性事件,食品安全已變得沒有國界,世界某一地區的食品問題很可能會波及全球,從而對其他國家的食品安全帶來巨大影響。
研究內容
(1)通過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改善食品原料農產品的品質和提高產量;
(2)利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產用於農產品保鮮的「綠色」抗氧化劑、防腐劑等;
(3)通過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分子進化工程使食品加工工藝高效化,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以及提高食品的保健功能;
(4)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減少食品的損失、提高食品質量管理的效率和保證食品質量和安全性;
(5)通過發酵工程和酶工程處理廢棄物,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並減少環境污染。
Ⅳ 如何看待食品生物技術這個專業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簡介
食品工業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且蘊涵著巨大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我國近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其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我國工業各行業的前列。以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發酵食品,對促進傳統食品發展有極大的潛力和深遠的影響。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食品科學及現代化生產技術的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產管理、工程設計、分析檢測和一定產品開發能力,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食品生物技術、 發酵技術(工程)、功能食品、食品生物化學、糧油加工、軟飲料工藝、食品檢驗與分析、食品質量控制、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機械 、食品營養與衛生等。
就業去向
國內外知名食品、生物發酵和制劑企業,省內相關行政、事業單位,從事食品和發酵產品分析檢測、質量監督、貯藏加工和市場營銷工作,以及食品生物技術的科研、教學、工藝開發等工作。
Ⅳ 食品生物技術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污染食品安全之大敵
2005年07月27日 『衛生監督執法在線』 瀏覽選項: 閱讀次數:79
在食品安全問題中,首要問題是生物污染。因為除某些食品含天
然有毒化學物質外,我國對食品中的化學因素,像食品添加劑、農葯
殘留等,都制定了技術標准和強制性的限量標准。如發現這些物質在
食品中超量,多數屬違規所致。隨著我國對食品生產中農葯和食品添
加劑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食品中有害化學物的污染率在不斷下降。
相反,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食品生產模式及飲食方式發生改變、食
品流通日益廣泛、發展中國家對肉禽需求量不斷增加、新的致病微生
物不斷出現,食品、尤其是動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被污染的食品不僅營養價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嚴重威脅
人類健康。
人人面臨食源性疾病的危險
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面臨食源性疾病的嚴峻挑
戰,人人都面臨食源性疾病的危險。
美國每年有7600萬食源性疾病患者,佔美國人口的1/3;由生物
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次數,占總發生次數的83%。英國每年有
237萬食源性疾病病人,佔英國人口的1/3。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報
告,發達國家死於食物中毒的兒童中,70%是由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所
致。
我國也存在同樣趨勢。統計數據表明,2000~2002年,每年食源
性疾病的平均發病人數為70.29萬人;在1992~2001年間發生的食物
中毒案例中,細菌性食物中毒所佔比例達50.9%,化學性食物中毒占
28.6%,原因不明的佔10.9%,其他佔9.6%。
盡管如此,上述各國食源性疾病的發病數字實際上均為本國真實
數字的冰山一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達國家食源性疾病的漏報
率在90%以上,發展中國家的漏報率在95%以上。
病原微生物:首要危險因素
食源性疾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食品中生物或化學因素引起的
食物中毒,另一類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目前已知
有200多種疾病可以通過食物傳播。已報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
50種之多,其中大部分為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其他為毒素、金屬污
染物、農葯等有毒化學物質。
1.腸道致病菌
約10種左右的腸道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生物致病因
素。感染後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種感染性腹瀉。
2.通過食品傳播的病毒主要有諾若病毒、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等。
感染後可引起病毒性腹瀉、甲肝、戊肝等疾病。目前病毒性腹瀉發病
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僅次於細菌性腹瀉。
3.寄生蟲主要是華支睾吸蟲,感染後可引起肝吸蟲病。還有阿米
巴原蟲,感染後可引起阿米巴痢疾。
所有由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傳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旦
去除,就不會出現新的病人。但是因為吃了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
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病毒及寄生蟲性腸道傳染病的患
者,卻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以引發第二代、第三代病人。這也是食
品安全方面的一個控制難點。
生物性污染
常見的生物性污染是黴菌和昆蟲。(1)黴菌污染 黴菌污染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有麴黴和寄生麴黴,還有青黴、毛霉、根霉、鐮刀菌等。黴菌在糧食中生長繁殖,使糧食霉變,並產生相應的毒素。黴菌的繁殖降低了糧食的營養價值,感官性狀改變,產酸產氣,出現異臭,更為嚴重的是,黴菌毒素可能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2)昆蟲污染 糧食蟲害已發現的有50餘種,主要有甲蟲(大谷盜、米象、谷蠹和黑粉蟲等)、蟎類(粉蟎)及蛾類(螟蛾)等。當庫溫為18—2l℃,相對濕度在65%以上時,易於繁殖。這些害蟲破壞性很大,常把糧豆蛀蝕一空,造成很大損失。世界各國糧儲過程中蟲害造成的損失約占產量的10%,此種損失是很驚人的。為防止糧食霉變及蟲害應做好以下工作:原糧、成品糧在貯存前應將水分降至安全線以內,保持糧粒的完整,實行科學的管理措施。
Ⅵ 食品生物技術這個專業好嗎以後從事哪方面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還是不錯的,從事保健食品,生物制葯等方面工作。
食品生物技術主要研究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加工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食品的研發、生產、檢驗、分析、品控等。
課程體系
《無機及分析化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與衛生》、《肉製品加工技術》、《發酵食品生產技術》、《乳製品加工技術》、《酶制劑生物技術》。
《功能食品加工技術》、《食品分析與檢驗》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啤酒釀造、食品葯品檢驗、發酵食品加工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食品生物技術
Ⅶ 生物技術對提高食品品質的意義如何
生物技術在提高食品的營養品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生產出了被人們譽為「人造肉」的單細胞蛋白;同樣,生物技術在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形等品質以及食品衛生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首先,利用生物技術可以製得各種食品添加劑,它不影響食品的營養價值,具有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增強食品感官性質的作用。例如,發酵工程生產的檸檬酸打破了傳統的酸味劑只有醋和乳酸的局面,成為近代食品工業中的第一食用酸味劑。另外,發酵工程製得的L—蘋果酸是國際食品界公認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劑,是加工果醬、果汁、飲料、糖果等的優選酸味劑之一。在甜味劑的生產方面,用酶工程法合成的天冬氨素較過去的化學合成法有兩個優點:不產生有苦味的副產品,因而省去了純化的工序;降低了原料消耗,可節約30%左右。用發酵工程製得的新型鮮味劑有烏苷酸和肌苷酸,它們與傳統的鮮味劑味精混合使用,能成倍地提高鮮味。
其次,酶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例如,酶技術可以使肉類嫩化,辦法是將酶塗抹在肉的表面或用酶液浸肉,也可以在宰殺動物前進行酶肌注,這樣,可以使牛肉及其他質地較差的肉變得軟化、鮮嫩。酶技術在乳品工業中的巨大作用表現在:奶粉中添加卵清溶菌酶可以防止嬰兒腸道感染,起到彌補牛奶中成分欠佳之不足;乳品加工時添加適量的脂肪酶可增加黃油的香味,從而可以節約黃油用量,提高風味;將牛奶用乳糖酶處理,可以將其中沒有甜味、難於消化且易導致飲後腹瀉、腹痛的乳糖,分解為可吸收的有用物質;製作麵包時添加酶可以使麵包的氣孔細而分布均勻,從而使麵包體積大、彈性好、色澤佳;在釀制啤酒時,加入中性蛋白酶可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質,達到增加麥芽汁中氨基酸含量的目的;在白酒生產中採用糖化酶代替酒麴可提高出酒率,節約糧食,簡化設備,節省佔地。
最後,在食品衛生方面,生物技術也做出了嶄新的貢獻。食品上市之前,檢疫部門必須嚴格進行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檢查,但這種檢查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而利用生物技術則可以快速、准確地檢查。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單克隆抗體法、DNA探針法。另外,生物技術在食品脫毒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用微生物處理法能夠脫去菜籽、芥籽、蘿卜籽中的糖苷(能引起甲狀腺腫的毒物),並能增加這些油料的香味、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在豆製品中添加一種酶可以脫去其中食後能引起胃腸脹氣、嘔吐、腹瀉的寡糖這一毒物。
總之,生物技術不僅可以開發出新的食物資源,而且對於提高食品的品質意義重大,它在食品工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將為人類解決糧食問題,提高食物質量做出貢獻。
Ⅷ 生物變異技術到底有利有弊尤其是關於食品的,詳細一些,舉例子
既有利也有弊。
利就是提升了植物產量,增強了其抵禦病蟲害的能力。
舉個例子就是抗蟲棉,導入抗蟲基因之後產量提升非常大,質量也增加了。
弊就是變異,有可能產生對自然界有害的物種。
比如殺人蜂。
還有就是,因為變異之後基因改變,而人吃了那些基因改變過的東西,科學家擔心這種服用的積累會造成一種負面的影響,比如過了很多年時候,有可能對人類產生不好的影響。
Ⅸ 對食品生物技術專業有什麼看法
食品生物技術是指食品工業領域里所應用的生物技術,是食品科學技術與生物技術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Food
biotechnology);
廣義上講.食品生物技術包括所有以生產、流通和消費食品為目的的生物技術,其應用范圍涵蓋了食品從原料的生產制備、加工、儲運保藏、流通消費等全部過程,即整個食品工業宏觀體系的上中下游。而從目前食品生產過程已經涉及的生物技術內容來看,同樣包括了生物技術全部的子技術。
我是一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我的學校在這一行能排前三,我們這里食品生物技術只是一門課,自主招生的話你報的學校應該也不差,我們學校貌似新開一專業叫食品生物技術,你報的哪裡?興許我們會成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