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專家對此有何表示
4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報道了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孫超岷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發現能有效降解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和聚乙烯兩種塑料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有希望藉此突破能降解塑料的瓶頸。
為了解決海洋中的“白色污染”問題,多國都發布了限塑令,禁止塑料垃圾向海里投放。可是多年來的積淀,使得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足有上億噸,靠普通的打撈是難以解決的,只能依賴於生物降解。因此,中科院海洋所孫超岷團隊的研究成果顯得格外具有價值,為塑料垃圾的降解問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B. 哪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據統計,每年全球大約生產8000萬噸聚乙烯用作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然而,聚乙烯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占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范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蠟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
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污染的關鍵。
大蠟螟的幼蟲。
【解決污染】
在解釋為何這種幼蟲能消化塑料時,貝爾托基尼說,大蠟螟傳統意義上以蜂蠟為食,而蠟是種聚合物,相當於「自然界的塑料」,與聚乙烯的化學結構「多有相似」。
為應對塑料污染問題,貝爾托基尼認為,「將數百萬只幼蟲放到塑料袋上肯定不可行」。目前科研人員仍需確定這種能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質,並據此人工生產活性劑。
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我們計劃將這一發現轉化成解決塑料垃圾的有效方法,從無可避免的塑料累積所產生的後果中,把我們的海洋、河流等整個環境拯救出來。」
文章還說:「不過,我們也不應因為知道如何生物降解聚乙烯,就故意將其丟棄到環境中。」
C. 生物降解聚乙烯的原理
生物降解聚乙烯的原理首先要知道其特性是什麼。
2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酚醛(PF)、脲醛(UF)、環氧(EP)、聚酯(PR)、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MA)、有機硅(SI)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很難被自然降解。
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狀況。聚乙烯(PE)就是我們平常在超市裝東西用的那個袋子,現在我們國家和世界上好多國家都不提倡使用了,主要就是難以回收利用。要降解很難的!!!
D. 生物 單體與多聚體的關系
滿意回答
單體
monomer;momer
能與同種或他種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統稱。是能起聚合反應或縮聚反應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一般是不飽和的、環狀的或含有兩個或多個官能團的低分子化合物。例如氯乙烯CH2=CHCl單體能起聚合反應而成聚氯乙烯;已內醯胺單體能經聚合反應而成聚已內醯胺。如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是合成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單體,亦是構成這四種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單元。
多聚體
多聚體是由單體(monomers)結合而成的分子。生物分子(如蛋白質proteins、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核酸)都是多聚體(polymers)。像英文的26個字母一樣,以不同結合方式構成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單詞;生物分子的單體以不同結合方式構成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多聚體。正如相同字母的不同組合能構成不同意義的單詞一樣,不同多聚體具有不同性質和功能。頭發中建造蛋白質的氨基酸與肌肉中的氨基酸相同,但是它們卻有明顯不同的特性。 將單體構建材料串在一起而形成長長的生物分子的酶(enzymes)稱為聚合酶。例如,構建DNA的酶稱為DNA聚合酶,構建RNA的酶稱為RNA聚合酶。
E. 生物可降解塑料有哪些
緯柏生物PCL,低溫降解材料,熔點低,韌性好,可做醫療低溫版,3D列印耗材,熱熔膠等
F. 解釋為什麼聚乙烯是一個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質
我覺得聚乙烯的分子非常簡單,不能提高那個任何生物生長需要的養分,無法被動物、植物以及細菌微生物等生物進行分解,所以生物也不能對其進行分解。
G. 微生物可降解聚乙烯嗎哪種
應該沒有什麼高分子材料是微生物不能降解的,問題是降解的速率,以及是否有合適的條件供特定的微生物生長,代謝
H. 在生物學中PE,PS是什麼的縮寫
PE稱為聚乙烯,PS是聚苯乙烯。
PE:聚乙烯,無味、無毒。耐化學葯品,常溫下不溶於溶劑。耐低溫,最低使用溫度-70~-100℃。電絕緣性好,吸水率低。物理機械性能因密度而異。工業上低密度聚乙烯主要採用高壓(110~200MPa)、高溫(150~300℃)自由基聚合。其他則用低壓配位聚合,有時同一套裝置可生產密度0.87~0.96g/cm3的聚乙烯產品,稱全密度聚乙烯工藝技術。聚乙烯可加工製成薄膜、電線電纜護套、管材、各種中空製品、注塑製品、纖維等。廣泛用於農業、包裝、電子電氣、機械、汽車、日用雜品等方面。
PS:聚苯乙烯。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攝氏100度的玻璃轉化溫度,因此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需要承受開水的溫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飯盒等。也可以用作音像製品和光碟磁碟盒,燈具和室內裝飾件,高頻電絕緣零件。其雙軸取向薄膜為包裝和電器工業的主要材料。
I. 什麼毛毛蟲竟然可以吃掉塑膠垃圾
以前,全世界可分解塑膠材料的生產規模約40多萬噸。 1994年時,美國的實際需求量約30多萬噸,歐洲70萬噸左右。但在2000年時美國的實際需求量已超過100萬噸。
據估計,到2010年以前,歐洲及北美市場的需求量將遞增至200萬噸以上 。
近期,歐洲生物塑料協會第 11 屆會議在德國柏林舉行,會上發布的歐洲生物塑料市場報告宣稱,全球生物塑料產能將從 2016 年的約 420 萬噸增加至 2021 年的 610萬噸。
針對日益嚴峻的塑料廢棄物污染問題,近日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毛毛蟲」能夠高效地利用生物降解來解決塑膠垃圾,有望於徹底地解決地球嚴重的塑料污染。
什麼樣的毛毛蟲竟然有如此大的能力?
根據定義,塑膠污染是指環境中塑膠製品的累積,造成對野生動物及棲息地破壞,甚至對人類的負面影響。
其中,塑膠污染有許多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製品產生的污染物由於呈現白色,因此也稱為白色污染。
聚乙烯(PE)是乙烯經聚合製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主要是用於在工業上,目前PE占歐洲塑料產品總需求的40%,而高達38%的塑料是被丟棄在垃圾填埋場中或投放到大海中的。
塑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抗分解能力,甚至很小塊的塑料也難以在生態系統中自動分解,這就給地球環境帶來極大的負擔,甚至會產生有毒物質滲入地表及水源中,對人類造成危害。
因此,英國科學家新發現的「大胃王」毛毛蟲,可說是給地球帶來了一個解決白色污染的突破性機會。
J. 在日常生活中,乙烯主要用於哪些方面
用乙烯途:製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纖維等重要原料
乙烯ethylene
CH2=CH2,為一種植物激素。由於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並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認為它是成熟激素
[2]
(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莖和根的增粗生長、幼葉的伸展、芽的生長、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進莖和根的擴展生長、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種子的發芽、偏上生長、芽彎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脫離等。能促進鳳梨的開花,促進水稻和水繁縷莖的生長。幾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氣中濃度的閾值為0.0—0.1微升/升,最大值為1—10微升/升。一部分菌類和大部分高等植物均可生成乙烯,而在成熟的果實里可大量的生成。若給營養組織以植物生長素或各種應力(接觸、病傷害、葯物處理等)則生成量可激增。在生物體內由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其第三、第四位碳轉變為乙烯,但合成酶的性質不明。甲硫氨酸脫氨生成的α-酮-4-甲硫丁酸,或後者進一步脫羧生成的甲硫丙醛,在過氧化氫、亞硫酸鹽、單酚的存在下由於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有效地生成乙烯,因此曾被認為是乙烯生物合成的中間體,但甲硫丙醛在生物體內存在尚未被證實。梅普森和沃德爾(L.Mapson.D.Wardale)在體外用轉氨酶、過氧化物酶和供給過氧化氫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三種酶的協同作用,顯示出由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事實,但通過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的實驗,認為此反應系統在體內不起作用。乙烯也有從除甲硫氨酸以外的物質進行生物合成的情況。
聚乙烯
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產聚乙烯,約占乙烯耗量的45%;其次是由乙烯生產的二氯乙烷和氯乙烯;乙烯氧化制環氧乙烷和乙二醇。另外乙烯烴化可制苯乙烯,乙烯氧化制乙醛、乙烯合成酒精、乙烯製取高級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