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下雨了會有哪些動物會干什麼
金魚浮水,如果家養的金魚,突然從魚缸底部浮到水面上,並且貌似大口在吸氣。這說明快下雨了。理由如下,魚類需要汲取水中的氧氣,而快下雨的時候氣壓低,水中空氣量減少了,魚類不能忍受,因而上浮。
俗語說:"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根據觀察,全世界共有600種動物可准確預報天氣。
雞預報天氣法--下雨前,氣壓較低,濕度較大,昆蟲貼著地面飛,雞要覓蟲食,再加上籠里悶,雞不願進籠。俗話說:"雞愁雨,鴨愁風"。
青蛙預報天氣法--春夏季節,青蛙叫聲大而密,預示不久就會下雨。諺語說:"蛤蟆大聲叫,必是大雨到"。
蚯蚓上路,蚯蚓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如果蚯蚓都能出來活動了,說明空氣已經潮濕到一定程度,風雨在24小時內肯定會降臨。
螞蟻預報天氣法--螞蟻成群出洞,預示大雨將臨,俗話有"螞蟻成群,明天不晴"的說法。
羊是一隻"活濕度計",如果山羊躺在屋檐下,天就有雨;而羊在草地上蹦跳,必為晴天。
在西伯利亞也有一種"活濕度計"金花鼠,在晴朗的天氣里,若金花鼠發出刺耳的尖叫,並竄來竄去,不久烏雲就會籠罩天空,傾刻雨至;若金花鼠在早晨高聲叫,說明傍晚時分就會出現壞天氣。
泥鰍,晴天時,呆在水底一動不動,當風雨來臨前,它會捲曲身體游泳。當它在水中上下左右、十分起勁地翻動時,要不了多久,可能會下雨。
水母能在10~15小時前捕捉到暴風雨來臨的信息,並從容地把身體隱藏到安全地帶。
蜘蛛預報天氣法--陰雨天,如氣壓上升,濕度減小,昆蟲高飛,蜘蛛便張網捕捉,預示天氣將轉晴。反之,蜘蛛收網,預示將下雨。俗話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
馬尾松預報天氣法--馬尾松種子能預報天氣。晴天,馬尾松種子鱗瓣上的粘液乾燥變硬而向外伸張;下雨前,鱗瓣變軟,逐漸閉合。
蜜蜂:"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蚊子:"蚊子集堂中,明朝帶斗篷;蚊子亂咬人,不久雨來臨;蚊蟲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2. 雨天前有什麼生物
螞蟻擋道,大雨即到。螞蟻搬家,大雨要下」
雨前,空氣中水氣加多,蟻穴變潮,致使螞蟻不能安居而離巢穴。
「蜻蜓低飛,不風即雨」
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為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處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徵兆。
「蜘蛛結網晴,收網陰」
雨後氣壓上升,濕度減少,蜘蛛張網以捕食昆蟲,有風雨的天氣蜘蛛是不結網的。下雨前,故可以蜘蛛結網收網來預測天氣的晴陰。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
螻蛄唱歌,天氣晴和」。蚯蚓性喜穴居於低濕疏鬆的泥土裡,如出土活動,表明空氣中水汽多,氣壓低,這是有暴雨的徵兆。嘍蛄(又叫拉蛄蛄)也穴居於泥土裡,多鳴於夏天的黃昏。螻蛄鳴,表示空氣中水汽不多,為晴天的一種徵兆。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蛇俗稱長蟲。蛇過道表明空氣中濕度增大,氣壓低,洞內水汽不易擴散蒸發,因而悶熱,蛇呼吸困難,故出洞透氣,不天將下雨之兆。蛤蟆為兩棲動物。雨前氣壓低,水汽多,蛙類感覺呼吸不暢就哇哇大叫。雷雨來臨前,蛤蟆叫有這種表現:叫的很不響亮,叫聲時斷時續,忽大忽小,聲音嘶啞。
「烏鴉唱晚,風雨不遠,烏鴉頭頂風」
烏鴉頭總是頂著風。傍晚,烏鴉滿天迴旋飛翔,且哇哇叫,表明天空風向不定,而風向不定是天將有風雨的一種徵象。
「老牛抬頭朝天嗅,雨臨頭.馬嘴朝天,大雨眼前」
當天氣即將下雨,空氣中水汽增大,氣壓低,牲畜身體向外散熱困難,有時會出現張嘴朝天以散熱的現象。
下雨前,大部分的昆蟲、鳥類、部分水生動物會有特殊反應。
狗。「狗泡水,要下雨」。因為狗身上沒有汗腺,炎夏時不能靠毛孔散熱,只有靠張嘴、搭拉舌頭散熱來保持恆溫。當嘴和舌均無濟於事時,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幫助散熱。因此,發現「狗泡水」,預示天將下雨了。天冷時,狗縮成一團卧在草堆上,用嘴巴當「升溫器」,將呼出的熱氣用來加溫肚臍,這預告寒潮將至。
蛤蟆。癩蛤蟆也是預報「專家」。它的生理構造特殊,肺像個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單靠這樣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夠氧氣的。所以,癲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還得靠皮膚來幫助呼吸。用皮膚呼吸得有個條件,那就是要經常保持皮膚的濕潤,使空氣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膚的粘液中,再由皮膚進入血液。如果皮膚乾燥,皮膚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進行了,這就給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難。因此,它很怕強光照射和乾燥天氣,白天就躲在陰暗處,晚上出來覓食。大雨來臨前(約1天左右),空氣濕度大,它白天也出來活動。這反常的表現正應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諺。
魚。魚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活。天晴時大氣壓力高,水裡溶解的氧氣多,它就安靜地沉棲在水底;陰雨之前氣壓低,深水中的氧氣大大減少,魚紛紛浮上水面呼吸,所以有「魚跳水,要下雨」之說。
燕子。民間有句「燕子低飛要下雨」的說法。這是因為燕子要吃蟲子。碰到天氣要下雨的時候,空氣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蟲子的翅膀弄濕了,就像是飛機荷重過大,飛不動了,但是它們還要飛,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飛。其次,天氣將轉陰雨的時候,氣壓變低,空氣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蟲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飛去捕蟲吃。
蛇。大部分蛇都是白天藏在洞內,晚上外出覓食、喝水、沐浴、蛻皮等活動。但天氣特別潮濕悶熱時也會逼迫出洞。因此,白天蛇出洞是有雨的徵兆,特別是秋末冬初、天已冷,大蛇出洞,過一兩天會下雨。正是「大蛇出洞,大雨咚咚」,「蛇過道、雨來到」的驗證。
雞。「雞宿遲、兆陰雨」。雞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由於缺乏散熱本領,十分怕熱。成雞以20℃為宜,超過30℃常張口、伸翅以助散熱。在炎夏的傍晚,雞窩內更加悶熱,因此發現雞遲遲不想進窩,這就是雷雨即將到來的預兆。
3. 哪些動物干什麼表示天氣會有變化
天氣的變幻,直接影響著動物的生活.一些感覺敏銳的動物,往往能及時察覺到天氣的變化,預先做好生活的准備.
螞蟻搬家,大雨嘩嘩.下大雨之前,由於空氣中的濕度增大,泥土吸收的水分大量增加.因此,築在泥土裡的螞蟻巢穴變得潮濕.為了避免
遭受水淹,螞蟻往往在大雨之前搬家.
泥鰍翻滾,大雨將到.大晴天時,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氣,泥鰍安靜地生活在水底.大雨到來之前,水中含氧量減少,泥鰍感到呼吸困難,因
此,不停地在水中上下翻滾.
蜘蛛張網,久雨必晴.雨下的時候長了,蜘蛛的網被雨水打爛.但當天氣將轉晴時,空氣不再沉悶,各種小飛蟲也變得非常活躍了,蜘蛛便
開始張網捕食飛蟲了.
蜜蜂出巢,天氣晴好.久雨轉晴後,氣壓開始升高,空氣中的濕度逐漸減少,植物的花蕊出現花粉,蜜蜂便外出採集花蜜.
青蛙低鳴,大雨將臨.天氣晴朗的夜晚,空氣清新,各種昆蟲出來活動,青蛙既得捕食,又覺清爽,因此鳴聲洪亮,長夜不停.大雨將臨,
空氣沉悶,青蛙心情煩躁,往往鳴聲低沉、嘶啞,叫幾聲以後就不叫了.植物「氣象員」
大自然造就的生物是神奇的,不僅一些動物能預報天氣,一些植物也可稱為「氣象員」.
紐西蘭的斯吐爾特島上有一種類似菊花的「報雨花」.這種花喜歡乾燥.當要下雨時,空氣的濕度升高,它的花瓣就萎縮包捲起來;當天轉晴時,空氣的濕度降低,它的花瓣又會慢慢向外伸展.
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生長著一種能預報風雨的花,人們稱它為「風雨花」.每當風雨將要來臨之時,它便精神抖擻,含苞欲放;風雨降臨即迅速開放,任憑風吹雨打,依然亭亭玉立.
四川省境內的一座山上,有一棵「煙樹」.如果你發現它的樹身周圍煙霧裊裊,那麼小雨馬上就會到來;倘若煙霧消失,那麼太陽就要出來了.
一棵樹齡為400多歲的朴樹,生活在安徽省和縣高關鄉大騰村,人們都叫它「氣象樹」.它可以預報當地一年的氣候狀況.該樹如果在穀雨前發芽,當年將雨水大,易成澇災;它如果和其他朴樹一樣,按時令發芽,樹葉有疏有密,當年基本上風調雨順;如果推遲發芽,葉子又少又稀,當年將有旱情,發芽時間越遲,旱情越重.
請採納!!!謝謝!
4. 哪些動物可以預報天氣
在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為了生存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一些天氣變化具有較敏感的反應能力。
水母能在15小時前捕捉到暴風雨來臨的信息,並從容地把身體隱藏到安全地帶。生物工程學家研究發現,水母有一個可以感覺超聲波的「耳朵」,「耳朵」前端細細的棒狀物上帶一個圓球,其中充滿液體,上面有一個小小的石子浮起,並與神經末梢相接觸。當圓球接收超聲波時,由小石子傳給神經,水母就知道大風就要來了。
泥鰍有「活氣壓計」之稱,晴天時,待在水底一動不動,當風雨來臨前,它會捲曲身體游泳。當它在水中上下左右十分起勁地翻動時,要不了多久,可能會下雨。
在動物界,青蛙被稱為「活晴雨表」,這是由於青蛙皮膚的特點造成的。空氣乾燥時,皮膚水分蒸發加快,青蛙需待在水中保持皮膚濕潤;而在陰濕多雨的季節,皮膚水分不易揮發,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為非洲土著居民觀察天氣變化的「活晴雨表」,當地人只要看到樹蛙由水中爬到樹上,便動手做好防雨工作。
1794年初冬,法國軍隊入侵荷蘭。荷蘭人無力應戰,迫不得已,只好打開運河閘門,想用水淹沒道路阻止法軍進攻,法軍面對茫茫大水準備打道回府。就在這時,略懂生物常識的法軍司令發現了蜘蛛異乎尋常地在加倍織網,急令部隊停止行動,原地待命。因為他明白,只有在晴朗嚴寒的天氣里,蜘蛛才會有如此舉動。果不其然,不久氣溫驟然下降,水面很快結了冰,法軍踏冰長驅直入。
假如你看到螞蟻巢越築越高,你得准備好寒衣,這年的冬天可能會很冷。
大科學家牛頓有一次聽牧羊人說天要下雨,但他表示懷疑,因為當時天氣異常晴朗。可是不出半小時,果然下起大雨。牛頓大為吃驚,便去請教。牧羊人指著他的羊群說,是羊的某些行為告訴他將要下雨。羊是一隻「活濕度計」,如果山羊躺在屋檐下,天就有雨;而羊在草地上蹦跳,必為晴天。
在西伯利亞也有一種「活濕度計」金花鼠,在晴朗的天氣里,若金花鼠發出刺耳的尖叫,並躥來躥去,不久烏雲就會籠罩天空,頃刻雨至;若金花鼠在早晨高聲叫,說明傍晚時分就會出現壞天氣。
5. 在水面上跑的小水生生物叫什麼名字
這叫水黽
水黽--水黽拉丁語學名:Gerridae)俗稱「水馬」、「水蜘蛛」、「水較剪」。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黽蝽科,學名Aquarium palum Fabricius,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著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也能夠在陸地上生活一段時間。它們能在水面上行走,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水黽以極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以捕捉獵物。它們在水面上每秒鍾可滑行100倍身體長度的距離。
6. 這是什麼水生生物
這是蜻蜓的幼蟲,叫水蠆。
蜻蜓是無脊椎動物,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種類極多。
蜻蜓在水中產卵,卵在水中孵化,幼蟲(稚蟲)叫水蠆,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蚊子幼蟲)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
7. 動物們喜歡晴天還是雨天
大體上來講 除水生動物外 一般都喜歡晴天 比如爬行類它是靠外源熱量來維持體溫的 陰雨天氣會使它們體溫偏低從而導致生化反應(影響酶活性)速率下降 身體機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又如鳥類 下雨天氣會淋濕羽毛不利於飛行.隔熱及羽護理等等方面 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樣是恆溫動物絕大部分有毛的結構(表皮衍生物) 所以也受這些方面的影響 陸生昆蟲個體小且呼吸器官為氣管系統 最易受大風雨的影響
當然具體還要看地區 比如說半荒漠及熱帶草原 旱雨季分明 絕多數的熱帶草原生物都是在雨季到來時才開始繁殖(溫帶草原溫度比雨季要重要些) 你說它們不喜歡下雨么 要知道生命的兩個基本目的是「生存」和「繁殖」
8. 晴天小動物們會干什麼呢
晴天的話,小動物會出來曬太陽啊,出門玩耍
9. 什麼是水生物
生物水(biowater)是指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水、無機離子、有機分子是構成原始生命的三大要素。生物都是含水系統。只有在含水的情況下,才有生命活動。生物水在生命的繁衍中有著多種重要作用。
10. 什麼是重要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是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的總稱。水生生物種類繁多,有各種微生物、藻類以及水生高等植物、各種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種多樣,有漂浮、浮游、游泳、固著和穴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