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物是什麼
微生物的定義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微生物
;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編輯本段類群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
、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2. 微生物的生存在哪裡
這個「世界公民」本領可真大,上得了冰山,下得了火海,躲在酒桶里,藏在人的肚腸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不用說別的地方,單是看看我們的手掌,可不是危言聳聽,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好多好多的微生物。就是在人的糞便中,竟然也有1/3都是微生物的菌體。一個成年人,在24小時內排出的微生物就有400萬億之多,真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要不,我們再來學學虎克先生,刮一點齒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哇,真是可怕,一點點齒垢里竟然生活著那麼多的微生物,有一些像柔軟的桿棒,來來往往,以君主的堂皇氣派,列隊而行;還有一些螺旋狀的,在水裡疾轉,像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正是它們中的變形鏈球菌在我們的牙齒中搗鬼,讓我們牙疼難忍!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將零用錢和紙巾混放在一起,這是非常不衛生的習慣,紙幣上有很多的細菌和病菌,據測,一張半新的紙幣上就沾有30萬~40萬個細菌呢!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水,濁浪濤濤的黃河水、長江水,陽春三月綿綿的雨絲,炎炎夏日的滂沱大雨……哪一處沒有微生物的身影。
清水裡,氧氣充足,雖然沒有什麼養料,微生物卻能延年益壽。
濁水裡,有豐富的有機物,微生物能盡情享用,大飽口福。
連綿的細雨,澄清了天空,掃凈了大地,然而,那涓涓細流匯成了江河湖海,同時也載著浩浩盪盪的微生物奔向四面八方。
粉妝玉砌的冬雪,純潔無暇,但那些將化未化的冬雪,正是微生物冬眠的地方。
甚至於我們人類離不開的飲用水中都有它們的存在。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準是每毫升水中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每升水中大腸桿菌的數量不能超過3個。自來水公司輸送到千家萬戶的水是經過了很多道處理工序,最後檢驗合格才允許輸出的。
但為什麼有時喝了自來水會拉肚子,經檢查是水質不符合標准呢?這可不能責怪自來水公司,他們是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但原因何在呢?我們知道,水是通過管道運輸的,高樓層的居民還得利用水箱貯存水,在這一「送」一「貯」的過程中,所謂「二次污染」就發生了。藏在水裡的、管道中的、水箱壁上的微生物會很快繁殖起來。這些令人頭痛的小傢伙,害得我們連澄清透明的自來水都不能喝了。
連澄清透明的水中都包含有如此多的微生物,就不用說平常看起來都臟兮兮的土壤了。土壤本是微生物的家鄉,也是微生物的工廠,那裡活動著的微生物,據估計,每一克重的土塊竟有數億個!即使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一克砂土中也有10多萬個微生物存在,比我們的某些城市所擁有的人口還要多!
有人問,空氣中有沒有它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就可以說明:將一杯經過高溫滅菌的肉湯敞口放在實驗室或者家裡,沒過多久,通過顯微鏡觀察肉湯汁,發現裡面有很多快活的微生物,它們是從空氣中飛到肉湯里安家落戶的小精靈。
這些微生物坐在塵埃或者液體飛沫上,憑借風力隨著空氣的流動就可以漫遊3000千米之遠,飛上20千米之高的空中,它們周遊列國,浪跡天涯。
微生物
3. 微生物有哪些,來自哪裡
微生物包括:
無細胞結構生物:病毒
所有原核生物:細菌、古細菌、單細胞原核藻類
部分真核生物:真菌、原生生物、單細胞真核藻類
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類型,是地球上最初進化出來的生物,由有機大分子進化而成。
4. 微生物存在於哪些地方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相連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
5. 微生物都存在哪些地方
微生物結構都很簡單;往往都是單細胞的,也就是說,個細胞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了。像無處不在的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的放線菌以及我們平時發面蒸饅頭用的酵母菌等,都是單細胞微生物。
而有的微生物如病毒,小得連一個細胞都不是,它們專門生活在活細胞內。一個細胞里可以裝下許多個病毒。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卞根本看不到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把它們放大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才能看清。
還有二些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它們有了類似細胞的結構,但是比細菌更簡單,像病毒一樣,也本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如引起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立克次氏體,引起人體原生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體,引起沙眼的衣原體等。
6.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哪裡
微生物生活的地方幾乎遍及所有地方(除了經過滅菌消毒的地方),就如人的體表,就是你手板中都有微生物生長。一般陰暗潮濕的地方很多
7. 微生物生活在什麼地方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 首先你要知道,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體內的有益菌,體外的各種細菌,都是微生物,就連你吃的蘑菇也屬於微生物···生活中離不開微生物,醬油,味精,啤酒..
8. 微生物可存在於哪些中葯土壤中水中
微生物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體積小,種類多,繁殖迅速,適應環境能力強.微生物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可以說,凡是它們能夠生存的地方,都是它們的家園.當然,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還是土壤,那裡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要素,而且還具有保溫性能好、緩沖性強等優點.
故選:D
9.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容易變異及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優點.這些微小的生物包括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原核細胞結構的細菌,和
有真核細胞結構的真菌(酵母、黴菌等),還包括原生動物和某些藻類.在這些微小的
生物體中,大多數是我們用肉眼不可見的,尤其是病毒等生物體,即使在普通的光學顯
微鏡下也不能看到,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但也有例外,有些微生物尤其是真菌——食用真菌等肉眼是可見的.由此可見,微生物是一個微觀世界裡生物體的總稱.
特點:
1體形微小,結構簡單
2.代謝旺盛,繁殖迅速微生物體積雖小,但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如大腸桿菌的比表面積可達30萬.因而微生物能與環境之間迅速進行物質交換,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謝速率.從單位重量來看,微生物的代謝強度比高等生物大幾千倍到幾萬倍.如在適宜環境下,大腸桿菌每小時可消耗的糖類相當於其自身重量的
2000倍.1kg酵母在24h可使幾頓糖全部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3.適應性強,容易變異微生物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特強,這都是為了保存自己,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有些微生物體外附著一個保護層,如莢膜等,這樣一是可以作為營養,
二是抵禦吞噬細胞對它的吞噬.
細菌的休眠芽孢、放線菌的分子孢子等對外界的抵抗力比其繁殖體要強許多倍.
有些極端微生物都有相應特殊結構蛋白質、酶和其他物質,使之能適應惡劣環境.
一方面,由於微生物表面積和體積的比值大,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大,
因而受環境影響也大.一旦環境變化,不適於微生物生長時,很多的微生物則死亡,少數個體發生
變異而存活下來.利用微生物易變異的特性,在微生物工業生產中進行誘變育種,
獲得高產優質的菌種,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
4.種類多分布廣微生物在自然界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生物類群.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微生物近
10萬種,現在仍然以每年發現幾百至上千個新種的趨勢在增加.它們具有各種生活方式和營養類型,大多數是以有機物為營養物質,還有些是寄生類型.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類型之多,是動、植物所不及的.
分解地球上貯量最豐富的初級有機物——天然氣、石油、纖維素、木質素的能力,屬微生物專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