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體提供能量的主要營養物質
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蛋白質
如果把人體當作一座建築物,那麼蛋白質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建築材料。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血液、肌肉、神經、皮膚、毛發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還參與組織的更新和修復;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增強抵抗力;蛋白質還產能,為兒童生長發育提供能源,故又是產能營養素。
2.糖類(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參與許多生命活動,是細胞膜及不少組織的組成部分;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促進脂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作用。
3.脂肪
脂肪是組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它被人體吸收後供給熱量,是同等量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供能量的2倍;脂肪還是人體內能量供應的重要的貯備形式。
Ⅱ 為什麼說給人類提供了營養物質的是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因為人類不是自養生物啊
我們都是吃其他東西的
不是生產者
生產者也不止是植物
有些微生物也是生產者
Ⅲ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條件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
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Ⅳ 生物圈是什麼
地球上自有生物出現以來,他的發展便進入了新的更高級階段,這是因為生物在地球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中起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直到1962年蘇聯的地球化學家維爾納茨基所做的「生物圈」報告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現代對生物圈的理解仍是當時維爾納茨基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
生物圈由大氣圈下層、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動於其中的生物組成,其范圍包括從地球表面向上23千米的高空至向下12千米的深處(太平洋中最深的海槽)。在地表上下100米左右的范圍內是生物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
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和水圈、大氣圈及土壤岩石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作為地球一個外套的生物圈,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具備了下列3個條件:1.可以獲得來自於太陽的充足光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的基本來源是光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2.有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3.生物圈內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的物質存在著氣態、固態、液態三種物態變化,這也是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生物圈內提供了生命物質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氧氣、二氧化碳以及氮、碳、鉀、鈣、鐵、硫等礦物質營養元素,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成分,並參加到各種生理過程中去。以上都是生物圈內存在的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此外,還有許多環境條件(例如風、水的含鹽濃度等),雖然不一定是各種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也對生物產生影響,所有這些環境條件可總稱為生態條件。
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通,並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生種種變化。同時,生物要從環境中取得必要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境;環境因生物的活動發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生物與生態條件這種交互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不斷的變化。
綜上所述,在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構成生物圈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他們不斷地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相比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歷史來說,人類的生命史是比較短暫的,在人類出現農業生產以前,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自從有了工農業生產以後,人類開始利用大自然,並對自然環境不斷產生影響。因此,人類與生物圈的相互關系問題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