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驗室消毒滅菌方法
一、消毒技術
(一)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 應具體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
(二)採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
一、消毒技術(一)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應具體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二)採取適當的消毒方法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有效、不損壞物品、來源豐富、價格適中的消毒方法。醫院診療器械按污染後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體接觸部位不同分為三類:1. 高度危險的器材穿過皮膚、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或與破損的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器、心臟起搏器等。必須選用高效消毒法(滅菌)。2. 中度危險的器材僅與皮膚、粘膜密切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如內窺鏡、體溫計、氧氣管、呼吸機及所屬器械、麻醉器械等。應選用中效消毒法,殺滅除芽胞以外的各種微生物。3. 低度危險器材和物品不進入人體組織,不接觸粘膜,僅直接或間接地與健康無損的皮膚接觸,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並無危害,如口罩、衣被、葯杯等,應選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衛生處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三)控制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許多因素會影響消毒劑的作用,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1. 微生物的種類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因此,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1)細菌繁殖體易被消毒劑消滅,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革藍氏陰性桿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繁殖體對熱敏感,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主。(2)細菌芽胞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最強,殺滅細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學消毒劑中,戊二醛、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3)病毒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親水病毒的耐力較親脂病毒強。(4)真菌對乾燥、日光、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葯物耐力較強,但不耐熱(60℃1小時殺滅)。2. 微生物的數量污染的微生物數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劑量越大。3. 有機物的存在①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以致於微生物逐漸產生對葯物的適應性。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劑與有機物發生了作用,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消毒劑中重金屬類、表面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對戊二醛影響較小。4. 溫度隨著溫度的升高,殺菌作用增強,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的濕度升高1倍時,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5. PH值從兩方面影響殺菌作用。①對消毒劑的作用:改變其溶解度和分子結構。②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減少,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在鹼性條件下,細菌表面負電荷增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發揮作用。6. 處理劑量與監測保證消毒、滅菌處理的劑量,加強效果監測,防止再污染。
二、滅菌技術(一)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第一,無菌包不宜過大(小於50cm×30cm×30cm),不宜過緊,各包裹間要有間隙,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有利於蒸汽流通。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乾燥。消毒滅菌完畢,關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第二,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嚴重影響滅菌效果。第三,定期檢查滅菌效果。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宜。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有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工藝監測,又稱程序監測。根據安裝在滅菌器上的量器(壓力表、溫度表、計時表)、圖表、指示針、報警器等,指示滅菌設備工作正常與否。此法能迅速指出滅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確定待滅菌物品是否達到滅菌要求。此法作為常規監測方法,每次滅菌均應進行第二種是化學指示監測。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與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變色或變形的特點,以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所需參數。
㈡ 插片時,鑷子滅菌採用( ) a、火焰灼燒 b、酒精 c、酒精燃燒 d、殺菌液
考點: 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 專題: 分析: 對接種針(環)進行滅菌通常使用火焰灼燒的方法. A:火焰灼燒滅菌主要是對接種環、接種針或其他金屬用具進行滅菌,A正確;B:清水浸泡起不到滅菌的作用,B錯誤;C:高壓蒸氣滅菌一般是針對培養基、培養皿等,C錯誤;D:酒精擦拭主要起消毒作用,D錯誤.故答案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各種消毒、滅菌的方法,注意記憶與區分.
㈢ 剪刀、鑷子、止血鉗如何消毒保養
用酒精浸泡一個小時以上擦拭即可。
管理手術器械的方法:條理化放置器械,強化手術器械管理規范,實施器械清點、交接制度,創建器械管理標准。通過對正確的管理模式和清洗方法的實施,使得消毒供應中心所管理的手術器械的合格率顯著增加,總之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方法,可以使手術器械的應用合格率得到提升,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療條件。
(3)剪子和鑷子怎麼微生物滅菌擴展閱讀:
止血鉗使用注意事項:
1、為保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壽命,止血鉗嚴防磕碰、敲打、用力過猛及不正確使用。
2、器械在使用前要檢查功能是否完好,是否有影響使用的損傷缺陷(如裂紋、變形等)。
3、手術使用前應進行消毒、滅菌處理,方法選擇要依據WS 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
4、止血鉗清洗、傳遞、轉運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器械之間發生碰撞,以免損壞止血鉗性能部位,影響夾持性能。
5、手術器械不用時,止血鉗應儲存在相對濕度不大於80%,無腐蝕性氣體和通風良好的室內。
6、在結扎時上血管鉗的鉗尖一定要旋轉提出,扎線要將所需結扎組織完全套住,在收緊第一結時將提的血管鉗放下逐漸慢慢松開,第一結完全扎緊時再松鉗移去。
㈣ gmp認證微生物擦拭取樣為什麼用滅菌生理鹽水
微生物快速檢測采樣箱使用說明(采樣,樣本,容器,滅菌,微生物,無菌,生理鹽水,使用說明)
一、實驗前的准備工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1.樣品稀釋均質罐(225ml聚四氟乙烯塑料罐)、玻璃器皿等的消毒:清洗潔凈後,加入經過煮沸的生理鹽水225 ml(至有刻度處),蓋上蓋子後放入高壓鍋或紅外線消毒櫃(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民用紅外線消毒櫃)中消毒。
2.生理鹽水的配置與滅菌:取9g分析純NaCl溶解到1000mL蒸餾水或純凈水中,取9ml加入到10mL潔凈試管中,蓋上硅橡膠塞或棉紗塞,放入紅外線消毒櫃中消毒。
3.移液器管頭的消毒:將管頭放入錫箔袋或用錫箔紙包好,放入民用紅外線消毒櫃中消毒。
4.消毒效果觀察:按照菌落總數的快速測定方法做空白樣品實驗,觀察器皿消毒效果是否良好。
5.操作前的消毒與操作中的無菌概念:
5.1在適宜的環境中,點燃酒精燈,營造局部無菌環境的。
5.2用75%酒精棉球將手和樣品開口處周圍抹擦消毒。
5.3操作工具如鑷子、剪子、長柄勺、小刀等,在酒精燈上用火焰消毒後使用。
5.4取樣和加樣時盡量靠近酒精燈操作。
5.5根據不同的檢測項目,採用消毒過的器皿,按檢測方法說明要求進行取樣、稀釋、紙片加樣和培養,並定時觀察結果。
6.對於超標或陽性結果的樣品,有條件時,應採用國家標准檢驗方法進行確認。
BX-2型 攜帶型培養箱
二、采樣
(一)采樣原則
1.代表性原則:採集的樣品能真正反映被采樣本的總體水平,也就是通過對具體代表性樣本的監測能客觀推測食品的質量。
2. 典型性原則:採集能充分說明達到監測目的典型樣本,包括污染或懷疑污染的食品、摻假或懷疑摻假的食品、中毒或懷疑中毒的食品等。
3. 適時性原則:因為不少被檢物質總是隨時間發生變化的,為了保證得到正確結論應盡快檢測。
4 .適量性原則:樣品採集數量應滿足檢驗要求,同時不應造成浪費。
5.不污染原則:所採集樣品應盡可能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質及包裝型態。所採集的樣品不得摻入防腐劑、不得被其他物質或致病因素所污染。
6. 無菌原則:對於需要進行微生物項目檢測的樣品,采樣必須符合無菌操作的要求,一件采樣器具只能盛裝一個樣品,防止交叉污染。並注意樣品的冷藏運輸與保存。
7. 程序原則:采樣、送檢、留樣和出具報告均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各階段均應有完整的手續,交接清楚。
8.同一原則:採集樣品時,檢測及留樣、復檢應為同一份樣品,即同一單位、同一品牌、同一規格、同一生產日期、同一批號。
(二)采樣數量
1.根據檢測項目來確定采樣量,既要滿足檢測項目要求,又要滿足產品確認及復檢的需要量。
2. 微生物檢測用樣品采樣數量:
㈤ 醫用鉗子鑷子的消毒過程
醫用鉗子鑷子多是通過高溫蒸煮消毒,然後在無菌條件下密封包裝後保存於無菌櫃內的。
一般外科使用的鑷子,可以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處理,還可以通過高壓蒸汽滅菌,達到消毒的效果,常用的主要是以消毒液浸泡消毒處理。
1、醫用的剪刀和鑷子用稀釋的新潔爾滅消毒液侵泡,此消毒液一般一周換一次。
2、可以用酒精來消毒。
3、用諸佛法來消毒,一般消毒液有七天換一次的有十四天換一次的要看具體品種。
如果是在家裡,可以用鍋燒水消毒,煮15分鍾以上基本上什麼病毒也沒有了。另外,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
(5)剪子和鑷子怎麼微生物滅菌擴展閱讀
細菌、病毒或者真菌、這些的細胞表面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當酒精濃度過大的時候,會使一部分細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變性,形成一種硬殼,而細菌的主體在細胞膜裡面沒有受到破壞,所以殺滅不了細菌。這種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再復活過來那麼這種消毒方式就沒有起到作用。
科學證明75%酒精可以不使蛋白質硬化變性,而且能夠殺滅細胞。並且對於金屬類的器械最好是高溫高壓的物理消毒最好。
消毒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用於消毒的化學葯物叫做消毒劑。滅菌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
㈥ 微生物室被蠟樣芽胞桿菌污染了怎麼滅菌
蠟樣芽孢桿菌是需氧性、有運動性、能產生芽孢的革蘭氏陽性大桿菌。蠟樣芽孢桿菌常在下列產品中存在,如乳、肉、蔬菜、甜點心、調味汁、涼拌菜、炒飯等。往往因不加熱或加熱不完全引起食物中毒。針對我公司對日出口高溫殺菌產品中出現的腐敗現象,經反復檢測、試驗,確定引起產品腐敗變質的微生物為蠟樣芽孢桿菌。本試驗的目的為檢測高溫殺菌產品蠟樣芽孢桿菌的污染現狀與控制措施。
1 材料方法
1.1 設備和材料
吸管、培養箱、均質器、天平、菌落計數器、冰箱、微波爐、平皿、濾器、抽濾設備、無齒鑷子。
1.2 培養基及試劑
NGKG寒天基礎培地、NaCl、95%酒精、雞蛋。
2 檢測方法[1,2]
2.1 水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方法
2.1.1 原理
用孔徑為0.45mm的微孔濾膜過濾水樣,細菌被截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貼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培養,計數濾膜上的典型蠟樣芽孢桿菌菌落總數。
2.1.2 檢驗步驟
過濾水樣:用無菌鑷子夾取滅菌濾膜邊緣部分,將粗糙面向上貼放在已滅菌的濾床上,固定好濾器,將1000ml水樣(如水樣含菌數較多可減少過濾水樣量或將水樣稀釋)注入濾器中,打開濾器閥門在-50kPa下抽濾。
培養:水樣濾完後抽氣約5s,關上濾器閥門,取下濾器,用滅菌鑷子夾取濾膜邊緣部分移放在表面乾燥的加卵黃的NGKG寒天培地上,濾膜截留細菌面向上,濾膜應與培養基完全貼緊,兩者間不得留有氣泡,然後將平皿倒置,放入恆溫箱內,35℃培養48h。
結果觀察:菌落特徵為:35℃培養18h後,觀察菌落,形成直徑3~5mm,有的約10mm大而扁平、灰白色、粗糙的菌落。菌落表面粗糙似有毛玻璃狀或溶蠟狀,邊緣呈擴展狀。另外,在菌落周圍因卵磷脂作用而形成明顯的白至淡粉色的沉澱環。根據菌株不同,也有卵黃反應稍弱不形成沉澱環的。即典型菌落應符合蠟樣芽孢桿菌特徵:中心菌落呈白色不規則狀,即一般不呈光滑的圓形,不呈典型凸起狀,而是扁平凸起;白色菌落外是淡粉色環;必須有卵黃反應(在集落周圍形成因卵黃作用形成的明顯的渾濁圈,根據菌株不同,也有卵黃反應稍弱,形成淺渾濁環的東西)。
計數方法:在規定的培養時間內,取出平板觀察,計數。
2.2 產品和環境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方法
2.2.1 原理
蠟樣芽孢桿菌呈卵磷脂酶陽性,在卵黃培養基上形成菌落周圍明顯的沉澱環。另,本菌在多粘菌素B中呈自然耐性,利用這些特性,使用作為選擇分離培養基的加卵黃的NGKG寒天培地。
2.2.2 實驗操作
樣品制備:以無菌操作稱取25g樣品於滅菌均質杯內,加入225ml滅菌0.85%鹽水,均質拍打30s,製成1∶10的樣品勻液。預想到菌落會多的情況,進行梯度稀釋。
分離接種:用無菌吸管分別吸取各梯度稀釋液0.1ml分注到2個表面乾燥的加卵黃的NGKG寒天培地上。
培養:迅速以L行玻璃棒將接種物塗布於培地表面,避免塗到平板邊緣,將平板正置,直至接種物被培養基吸收,將平板翻轉,35℃培養48h。
菌落觀察:同上。
計數方法:在規定的培養時間內,取出平板觀察,計數直徑3~5mm,有時10mm的大扁平、灰白色、粗糙的集落。若吸取各梯度稀釋液0.1m1分注到2個表面乾燥的加卵黃的NGKG寒天培地上,則每g (ml)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總數=2個平板上的菌落數的算術平均值×相應的稀釋倍數×10。
例:將檢樣10**-1稀釋液各0.1ml塗布於2個NGKG寒天培地平板上,各生長蠟樣芽孢菌20個,則1g樣品中蠟樣芽孢桿菌數為:
[(20+20)/2]×10×10**1=2.0×103個/g
2.3 污染的檢測
2.3.1 產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方法(如上)
2.3.2 水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方法為濾膜法[1] 使用測余氯的方法為比色法[2]。目的是研究自來水中的游離余氯對蠟樣芽孢桿菌的影響。
2.4 殺滅研究
蠟樣芽孢桿菌耐熱,其37℃16h的肉湯培養物的D80值為10~15min;使肉湯中細菌(2.4×107/ml )轉為陰性需100℃20min。其游離芽胞能耐受100℃30min,而乾熱滅菌需120℃60min才能殺死。蠟樣芽胞桿菌在4℃、pH4.3、鹽濃度18%的條件下仍能存活或生長。通過高溫殺菌或適當的冷藏可以控制蠟樣芽胞桿菌的增殖。且蠟樣芽孢桿菌喜農作物,一般以芽孢的形式存在於食品中,在
㈦ 微生物剪碎樣品用鑷子和剪刀時如何乾燥的
是用酒精燈燒嗎
採納哦
㈧ 培養基,培養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樣滅菌
常用的滅菌方法可分為物理的和化學的兩類,即:物理方法如乾熱(烘燒和灼燒)、濕熱(常壓或高壓蒸煮)、射線處理(紫外線、超聲波、微波)、過濾、清洗和大量無菌水沖洗等措施;化學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來蘇水、漂白粉、次氯酸鈉、抗菌素、酒精化學葯品處理。這些方法和葯劑要根據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適當選用。
1、培養基用濕熱滅菌
培養基在制備後的24小時內完成滅菌工序。高壓滅菌的原理是: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鍋內空氣,使鍋內全部是水蒸氣,滅菌才能徹底。高壓滅菌放氣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凈空氣,使鍋內均勻升溫,保證滅菌徹底。常用方法是:關閉放氣閥,通電後,待壓力上升到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放出空氣,待壓力表指針歸零後,再關閉放氣閥。
關閥再通電後,壓力表上升達到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壓力0.1-0.15mpa,20分鍾。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壓時間有所不同。見表1。該表所列數字是徹底滅菌很保險的數字,如果容器體積較大,但是放置的數量很少,也可以減少時間。
表1. 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所必需的最少時間
容器的體積/ml
在121℃滅菌所需最少時間/min
20-50
15
75-150
20
250-500
25
1000
30
到達保壓時間後,即可切斷電源,在壓力到0.5mpa,可緩慢放出蒸汽,應注意不要使壓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減壓沸騰,使容器中的液體四溢。當壓力降到零後,才能開蓋,取出培養基,擺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氣,引起培養基成分變化,以至培養基無法擺斜面。一旦放置過久,由於鍋爐內有負壓,蓋子打不開,只要將放氣閥打開,大氣壓入,內外壓力平衡,蓋子便易打開了。
對高壓滅菌後不變質的物品,如無菌水、栽培介質、接種工具,可以延長滅菌時間或提高壓力。而培養基要嚴格遵守保壓時間,既要保壓徹底,又要防止培養基中的成分變質或效力降低,不能隨意延長時間。
對於一些布製品,如實驗衣、口罩等也可用高壓滅菌。洗凈晾乾後用耐高壓塑料袋裝好,高壓滅局20-30分鍾。
高壓滅菌前後的培養基,其ph值下降0.2-0.3單位。高壓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方向和幅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培養基中成分單一時和培養基中含有高或較高濃度物質時,高壓滅菌後的ph值變化幅度較大,甚至可大於2個ph值單位。環境ph值的變化大於0.5單位就有可能產生明顯的生理影響。
高壓滅菌通常會使培養基中的蔗糖水解為單糖,從而改變培養基的滲透壓。在8%-20%蔗糖范圍內,高壓滅菌後的培養基約升高0.43倍。
培養基中的鐵在高壓滅菌時會催化蔗糖水解,可使15%-25%的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培養基值小於5.5,其水解量更多,培養基中添加0.1%活性炭時,高壓下蔗糖水解大大增強,添加1%活性炭,蔗糖水解率可達5%。
為防止高壓滅菌產生的上述一些變化可用下列方法:
(1)經常注意搜集有關高壓滅菌影響培養基成分的資料,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2)設計培養基配方時盡量採用效果類似的穩定試劑並准確掌握劑量。如避免使用果糖和山梨醇而用甘露醇,以IBA代替IAA,控制活性炭的用量(在0.1%以下)注意ph值對高壓滅菌下培養基中成分的影響等。
(3)配製培養基時應注意成分的適當分組與加入的順序。如將磷、鈣和鐵放在最後加入。
(4)注意高壓滅菌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及恢復動態。如高壓滅菌後的ph值常由5.8升高至6.48。而96小時後又會降至5.8左右。這樣在實驗中就可以根據這一規律加以掌握。
2、用於無菌操作的器械採用灼燒滅菌
在無菌操作時,把鑷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冷卻後,立即使用。操作中可採用250或500毫升的廣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熱用具採用乾熱滅菌
乾熱滅菌是利用烘箱加熱到160-180℃的溫度來殺死微生物。由於在乾熱條件下,細菌的營養細胞的抗熱性大為提高,接近芽孢的抗熱水平,通常採用170℃持續90分鍾來滅菌。乾熱滅菌的物品要預先洗凈並乾燥,工具等要妥為包紮,以免滅菌後取用時重新污染。包紮可用耐高溫的塑料。滅菌時應漸進升溫,達到預定溫度後記錄時間。烘箱內放置的物品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防礙熱對流和穿透,到指定時間斷電後,待充分冷涼,才能打開烘箱,以免因驟冷而使器皿破裂。乾熱滅菌能源消耗太大,浪費時間。
4、不耐熱的物質採用過濾滅菌
一些生長調節劑,如赤黴素、玉米素、脫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熱的,不能用高壓滅菌處理,通常採用過濾滅菌方法。
一些化學成分在高溫高壓下會發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經高溫滅菌後赤黴素GA3的活性僅及不經高溫滅菌的新鮮溶液的10%。蔗糖經高溫後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產生抑制培養的植物組織生長的物質。高溫還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發生反應。維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熱穩定性,但如果培養基的ph值高於5.5,則維生素b1會被迅速降解。泛酸鈣、植物組織提取物等要過濾滅菌,不能高溫滅菌,否則會失去作用。
防細菌濾膜的網孔的直徑為0.45微米以下,當溶液通過濾液後,細菌的細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於濾膜直徑而被阻,在需要過濾滅菌的液體量大時,常使用抽濾裝置;液量小時,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對其高壓滅菌,將濾膜裝在注射器的靠針管處,將待過濾的液體裝入注射器,推壓注射器活塞桿,溶液壓出濾膜,從針管壓出的溶液就是無菌溶液。
過濾除菌操作步驟:首先將過濾器、接液瓶用紙包好,濾膜可放在培養皿內用紙包好。使用前先經121℃高壓蒸汽滅菌30分鍾;在超凈工作台上,將濾器裝置裝好,用滅菌無齒鑷子將濾膜安放在隔板上,濾膜粗糙面向上;然後將待除菌的液體注入濾器內,開動真空泵即可過濾除菌。濾液經培養證明無菌生長後可保存備用。
5、空間採用紫外線和熏蒸滅菌
(1)紫外線滅菌在接種室、超凈台上或接種箱用紫外燈滅菌。紫外線滅菌是利用輻射因子滅菌,細菌吸收紫外線後,蛋白質和核酸發生結構變化,引起細菌的染色體變異,造成死亡。紫外線的波長為200-300nm,其中260nm的殺菌能力最強,但是由於紫外線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只適於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過1.2米為宜。
(2)熏蒸滅菌用加熱焚燒、氧化等方法,使化學葯劑變為氣體狀態擴散到空氣中,以殺死空氣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這種方法簡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間關閉緊密即可。
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很多,它們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或競爭其酶系統,或降低其表面張力,增加菌體細胞漿膜的通透性,使細胞破裂或溶解。一般說來,溫度越高,作用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另外,由於消毒劑必須溶解於水才能發揮作用,所以要製成水溶狀態,如升汞與高錳酸鉀。還有消毒劑的濃度一般是濃度越大,殺菌能力越強,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
常用熏蒸劑是甲醛,熏蒸時,房間關閉緊密,按5-8ml/m3用量,將甲醛置於廣口容器中,加5g/m3高錳酸鉀氧化揮發。熏蒸時,房間可預先噴濕以加強效果。冰醋酸也可進行加熱熏蒸,但效果不如甲醛。
6、一些物體表面用葯劑噴霧滅菌
物體表面可用一些葯劑塗搽,噴霧滅菌。如桌面、牆面、雙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復塗搽滅菌,1%-2%的來蘇兒溶液以及0.25%-1%的新潔爾滅也可以。
7、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劑滅菌
從外界或室內選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各種微生物。這些污染源一旦帶入培養基,便會造成培養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須經嚴格的表面滅菌處理,再經無菌操作手續接種到培養基上,這一過程叫做接種。接種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體(explant)。
啟維益成代理的植物組培抗菌劑(PPM)它是一種廣譜抗微生物劑,可以殺死細菌和真菌細胞,防止真菌孢子的萌發,並在較高濃度下能消除內源性污染的外植體。
首先,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鍾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流水沖洗在污染嚴重時特別有用。
洗時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後再用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輕度附著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質性的物質,便於滅菌液的直接接觸。當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質是表面活性物質吐溫。
第二步是對材料的表面浸潤滅菌。要在超凈台或接種箱內完成,准備好消毒的燒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無菌水、手錶等。用70%酒精浸泡10-30秒。由於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濕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強,也很易殺傷植物細胞,所以浸潤時間不能過長。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實、花蕾、包有苞片、苞葉等的孕穗,多層鱗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內部的材料,則可只用70%酒精處理稍長的時間。處理完的材料在無菌條件下,待酒精蒸發後再剝除外層,取用內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滅菌劑處理。表面滅菌劑的種類較多,可根據情況選取1-2種使用(表2)。
表2. 常用滅菌劑使用濃度及效果比較
滅菌劑名稱
使用濃度
滅菌時間/min
滅菌效果
酒精
70-75%
0.1-3
好
氯化汞
0.1-0.2%
2-10
很好
漂白粉
飽和溶液%
5-30
很好
次氯酸鈣
9-10%
5-30
很好
次氯酸鈉
2%
5-30
很好
過氧化氫
10-12%
5-15
好
抗菌素
4-50mg/L
30-60
較好
上述滅菌劑應在使用前臨時配製,氯化汞可短期內儲用。次氯酸鈉和次氯酸鈣都是利用分解產生氯氣來殺菌的,故滅菌時用廣口瓶加蓋較好;升汞是由重金屬汞離子來達到滅菌的;過氧化氫是分解中釋放原子態氧來殺菌的,這種葯劑殘留的影響較小,滅菌後用無菌水漂洗3-4次即可;由於升汞液滅菌的材料,難以對升汞殘毒去除,所以應當用無菌水漂洗8-10次,每次不少於3分鍾,以盡量去除殘毒。
滅菌時,不瀝乾的植物材料轉放到燒杯或其他器皿中,記好時間,倒入消毒溶液,不時用玻璃棒輕輕攪動,以促進材料各部分與消毒溶液充分接觸,驅除氣泡,使消毒徹底。在快到時間之前1-2分鍾,開始把消毒液傾入一備好的大燒杯內,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傾倒干凈後立即倒入無菌水,輕攪漂洗。滅菌時間是從倒入消毒液開始,至倒入無菌水時為止。記錄時間還便於比較消毒效果,以便改正。滅菌液要充分浸沒材料。寧可多用些滅菌液,切勿勉強在一個體積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滅菌。
在滅菌溶液中加吐溫-80或triton X效果較好,這些表面活性劑主要作用是使葯劑更易於展布,更容易浸入到滅菌的材料表面。但吐溫加入後對材料的傷害也在增加,應注意吐溫的用量和滅菌時間,一般加入滅菌液的0.5%,即在100ml加入15滴。
最後一步是用無菌水漂洗,漂洗要求3分鍾左右,視採用的消毒液種類,漂洗3-10次左右。無菌水漂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劑殺傷植物細胞的副作用。
㈨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無菌操作需要什麼儀器
培養皿 培養基 槍頭 移液槍 ep管 塗布器 酒精燈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