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是什麼意思
生物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❷ 生物指什麼意思
生物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必須具備應激反應能力、有新陳代謝機能(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動物的吃喝與排泄)、有繁殖能力等基本條件。哪么什麼是生命呢?記得恩格斯說過: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方式。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生物。
通常,你可以不太費勁地區分出什麼東西是生物,而什麼東西不是生物,可是真正讓你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什麼是生物時,事情就不再那麼簡單了.事實上,要給生物下一個科學的定義是極其困難的,之前人類一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的確,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那麼,反過來,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是都是生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僅生物具有生命,而且生物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生命.例如,一片綠葉、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但是,這些有生命的物體,人們不會認為它們屬於生物.所以說,有生命的物體不一定就是生物.
那麼,生物的概念該如何定義呢?我們發現,動物是由每一個具體的人、豬、老虎、麻雀和蚊子等組成,因此,動物本身就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同理,植物、微生物和生物都是物體的集合.因此,我們可以用集合的概念來定義生物.
生物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該定義既不會將沒有繁殖能力的工蜂、犏牛和騾子等動物排除在生物的范疇之外,又不會將有生命,但不屬於生物的一片綠葉、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物體納入生物的范疇.
❸ 生物中的種群概念中式同一種生物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同一種生物就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並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後代
❹ 什麼是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1、生物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並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
2、生物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非細胞生物組成,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其特徵是可以進行新陳代謝。
3、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4)一種生物指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它是農學、林學、醫學和環境科學的基礎。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
2、生物體的共同物質基礎是:在基本組成物質中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 生物體的結構基礎是:除病毒等少數種類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4、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❺ 什麼是生物生物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在哪裡?這似乎已成為千古的命題,每個人在無意間或寂寞里往往想起這個永無答案的命題,我們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心路歷程。其實這個命題雖然有些虛無,但是一旦沒有想個明白或者找到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那麼它會困擾我們很久很久,甚至讓那些偏執的人們走上另外一條道路。
在理性的認識中,生命的意義源於一個人的所看,所思;在感性的認識那裡,一切卻取決於心靈的體會及情感的豐富程度。但同時它又不僅僅是一種體會,更關鍵的是它影響思考的方式。生命可能是這樣一種過程:體驗---積累---思考。當你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時,永恆的也就只有思考了。同時思考也是一個漸進過程,它也需要一個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環過程,也需要經歷一個思想混亂的過程,漸漸走向澄清,再走向獨立,並最終確立起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式。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持之以恆的積累與勇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意願,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以這種生活為享受。生命對每個人的意義或許都不同,我覺得努力活著再享受人生,就已經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每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對自身靈魂的必然拷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帶著如此凝重的問題出發,遭遇到的卻多是「活著是美麗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愛!」這類輕飄飄的華麗語言、淺薄無用的簡單說教。
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也使得每個人的存在有其意義,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之愛息息相關。 「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復,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一個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無可替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每當看到這樣的段落,我都不禁為那些「傷心人」和輕生者惋惜。只要有「求意義的意志」存在,不僅生命和愛,就連「苦難」和「痛苦」都深具意義。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不同是說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最終還是要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體會,別人的話只能是參考。
「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義的人,只要生命曾經綻放過光芒,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無關緊要了。
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三十歲、二十歲的人,根本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雖然,前者多活幾十年,後者則少活了幾十年;但,這只是人們觀念上的感覺與執著,對於認得生命意義,清楚宇宙真諦的人,存在的長短已不覺得遺憾。
時間就是永恆,活到一百歲,和只活到二十歲,是一樣的;萬年就是一年,一年存在萬年中。
人們以為離開了瞬息萬變的時間,別有永恆的存在,這是不對的,永恆是存在時間中,離開了無常的時間,就沒有永恆的存在。
所以,只要你創造了永恆,將人生提升到永恆的境界,那麼,生命的長短,又有什麼關系呢?
只要活得有意義,生命就會接近永恆,不再只是短短的幾十年。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呢?
從淺近方面來說,生活離不開工作,所以,要活得有意義,必須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工作呢?就是屬於付出與合乎靈性要求的工作。
屬於付出方面的,就是做有益於人類、國家社會和一切生靈的工作。世界各地正有許多這些工作,在等著我們去做合乎靈性要求方面的,就是追求完美,和生活在真實中。
看!藝術家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可以犧牲物質上的享受,甘願與貧困為伍。
作家為了一篇文章的完美,不惜再三的修改,一再的謄寫。
歌唱家為了一首歌能完美地唱出,私底下不知已經練習了多少遍。
還有各行各業中,許許多多的人,也都是這樣,不辭辛苦地做著所從事的工作。他們不但毫無怨尤,還做得滿心歡喜;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當他們全心一意地,為他人、或自己靈性而工作時,不再感覺時間的存在——時間已經停止;不知老之將至——生命哪有長短?這,不就是永恆嗎?
至於生活在真實中,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恆的境界。
什麼是真實?真就是不假、不虛偽;實就是實在、不做非份之想。換句話說:這是一種不撒謊、不做作、不違背良心,純乎心性而行的境界。
由於不作假,本身的優點、缺點,一目瞭然,所以能不自負也不自卑。
由於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貧於道,而知足常樂。
由於不違背良心,所以心無掛礙,日日是好日。
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該作則作,不該作則止;所以,沒有妄想、煩惱。
這種生活,已經超越了意義,而意義自在其中。
總之,能夠完全活在真實中的人,將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凡入聖的聖者了。
當他人說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實現了生存目標的人的時候。
我們或者還想說,實現了生存目標的人,除了繼續活下去外,就不必再有其它的目的了。也就是說,他心滿意足了。
生命問題的解決,是在於這個問題的消失……
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什麼不再成為問題,這樣活下去難道是可能的嗎?
這是否意味著,這個人是活在永恆中,而不是活在時間中?
這是否就是那些經過長久困惑之後終於弄清楚生命意義的人,反而講不清什麼意義究竟在何處的原因呢?(維特根斯坦)
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本質上存在,我無法確定。但是,我認為即使這樣,我們仍可以使自己得到有意義的生命。
在很大程度上,關於生命意義問題,源於我們人類自身不斷的探索。生命本身存在意義嗎?如何得到一條生命中有意義的道路?生命的意義意味著什麼?它使我們發現或創造的某種事物嗎?她使如何依賴於目的、價值和理念的?它和幸福有什麼關系?它會給人類以自信。使男人和女人能夠勇敢的面對他們的困惑嗎?
多數人沒有思考這些問題,但是,只要他們快樂幸福著,那也很好。而一旦思考了這些問題,困惑就接踵而至。弗洛伊德認為人一旦思考這些問題,他就開始患心理病了。但是,我仍然要說,研究這些問題,我們或許能夠建構出一個思想的輪廓,並得到一個值得去過的人生。
從西方的哲學來看,傳統哲學多是從神學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事物能否如其所是的存在?在宇宙中是否存在著一種准人性的溫和目的?這是神學需要回答的問題。而信仰神的存在的人中,多數是因為他們需要使自己相信宇宙間有一個至善的意志,他們需要使自己相信人世間存在著對我們以及我們認為有價值事物的一種基本的同情,他們需要使自己相信對我們的理想和願望來說有一種終極的支撐和避難所。
這些人主要是希望自己能夠確認,有一種超越我們人類層面的可以但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力量存在著,萬事萬物是可以解釋的——如果我們的智力能夠理解其本質的話——這種力量是有目的可言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完美無缺的價值。至於是否存在這樣的超越普遍生命的目的先驗的目的存在,這里拒絕討論,我只說它不是我能夠了解到的,只能存疑而已。
不管宇宙間是否有意義可以被我們發現,意義在其中得以體現的世界只能是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意義被創造出來了,不管這些意義是否有終極性而言,我們也不管是否存在先驗的單一的人生意義,我們先去看看生命中意義是如何被要求並被賦予的。正如西蒙-波娃所說的,「意義的存在是兩可的,它絕非一成不變的,應該說,人生的意義是不斷地爭而後得的。」(大致意思是這樣)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為自己創造意義,我們不需要別人或者說是什麼客觀明確的標准來告訴我們什麼是意義,我們也不需要別人或者是什麼標准來決定我們應該如何去創造意義。
❻ 生物分類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最具體是什麼
1、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
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
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按照原本公認的分類-六界法將生物分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2、門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3、綱
綱在門之下、目之上。有時還上有總綱、下有亞綱。例如哺乳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單子葉植物綱(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下有鴨拓草亞綱、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綱或亞綱,下有科。也可能有總目、亞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下有貓科、熊科、犬科、熊貓科等),莎草目(屬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鴨拓草亞綱,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於目和屬之間。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屬
屬隸於科,其用途是將該「目」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獼猴屬、芸苔屬、人。
7、種
又稱物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於生物分類法中最後一級,在屬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與其它這樣的群體形態不同,並能夠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關的生物群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分類
❼ 什麼是同種生物
同種生物即指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區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物體。
同種生物是同一個種群的生物,不是 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就是同種生物.
如:一個池塘里所有草魚就是同種生 物,一個池塘里所有就是同種生物鯽 魚.
總的來說就是不存在生殖隔離的生 物.
❽ 「生物」是什麼意思
生物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生物學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及其與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
❾ 一個物種和一種生物如何區別
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條狗,你可以說「它是一種生物」,但不能說「它是一個物種」。
「一個物種」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態和生理特徵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是生物的繁殖、遺傳和進化單元。
一般是指群體。
而「一種生物」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是指特定的某種生物。
一般是指個體。
❿ 什麼是生物
要:1)提問生物的定義和特徵。2)通過對病毒、電腦病毒的分析,並通過兩個理想實驗,提出觀點:「狹義」的生命是以蛋白質、核酸等物質構件為特徵的,而「廣義」的生物則不僅僅可以以蛋白質、核酸為構件,還可以以金屬等其他物質為構件,甚至僅僅是一段信息序列。
註:帖子里放個摘要並非獨出心裁,只是鑒於自己在拜讀別人帖子時找不到中心,抓不住重點之苦,所以放個摘要幫助和我一樣呆的朋友,並提高點電擊率。
幹了許多年生物了,很不幸地,我至今還不明白到底什麼是生物。要給生物下定義無疑是很困難的,但是即使僅僅要舉出生物的特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陳代謝、遺傳、變異、進化無疑是生物的五大特徵。然而我們現在所認定為生物的所有類群是否都符合這幾個特徵呢?這幾個特徵又是否足以作為生物的定義呢?
病毒是一個很特殊的生物類群,它們結構簡單,最簡單的病毒(類病毒、朊病毒)僅僅是一個DNA、RNA或蛋白質分子而已。這樣的分子利用宿主細胞內的生化反應完成了自己的繁殖、部分變異和進化過程。但是它們的新陳代謝過程在哪裡呢?新陳代謝是指單個生物體的同化和異化過程,而對於單個的病毒顆粒,我實在想不出它在那裡進行過同化或異化過程。雖然從物理化學和有機化學的角度來說,任何分子的某些基團的替換變化都是在不停地進行著的,但是我認為這個過程不能算是新陳代謝。所以,新陳代謝是否可以作為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還有待思考。
現在出現的電腦病毒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東西,在很多方面它們確實很象病毒:結構簡單,必須藉助宿主,也就是計算機的運算活動才能夠達到增殖的目的。最初的病毒都是由編程高手製造出來的,但是現在任何略懂編程的人只要下載一個「蠕蟲孵化器」,都能編出似模似樣的蠕蟲病毒來(可能有點誇張)。最初的病毒必須有人修改才能升級,而現在的變形病毒自己就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序列以躲避不斷更新的殺毒軟體的追殺,這已經很象HIV改變蛋白質外殼對抗免疫系統了。對於這種能夠藉助宿主進行繁殖、擴散、變異的電腦病毒,我不知道經過10的N次方代後會不會「進化」出與初始病毒截然不同的全新電腦病毒。當然,這種現象出現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但是這並不是因為電腦病毒不具備這種能力,而是因為:1)它們對電腦的破壞太大,因此受到的追殺壓力也很大(生態學中的規律:具有高制死力的菌、毒株或寄生蟲不可能長時間地在宿主群中大量擴散);2)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操作系統更新太快,而且過渡性不好,這就不能給病毒充足的逐漸進化適應時間。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理想實驗:讓某種低破壞力的變形電腦病毒在一個操作系統逐步更新(具有一定程度的向下兼容性)的電腦網路系統中存在,並給予一定程度的選擇壓力(殺毒軟體),經過10的N次方代後,我們再看看這種病毒已經演化出多少種截然不同的病毒。這個實驗一定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很好模擬。甚至我們可以懷疑這種病毒(一種以電磁變化存在於電腦中的,以2進制編碼的信息序列)本身就是一種具有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結構組成的生物。
如果這種病毒可以算作「廣義」的生物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再做一個更為大膽的理想實驗:我們先製造一群機器人,他們能夠從事從開采礦石、獲取資源到製造新的機器人的所有能力(天啦,KKND2),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通過謹慎的試錯法(神經網路工程已經通過試錯法使電腦有了學習能力)在新機器人的製造過程中,以自己現在的設計結構為模版,對機器人的設計進行改進(製造-繁殖,模版-遺傳,改進-變異)。此外,他們最好還會在種群密度過高或當地資源缺少時進行「移民」。我們將這幫機器人投到一個星球上去,任由其發展。若干年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幫機器人,這時他們可能已經有了很大的種群,如果這個星球上碰巧在機器人之間產生了地理隔離的話,說不定他們還會演化出不同的系列。這種機器人應該可以算是一種高級的「廣義」生命:它們不但可以繁殖、遺傳、變異、進化,還會新陳代謝呢:機器人是需要能量的,而且還要更換零件!
在這里我提出一種設想,「狹義」的生命是以蛋白質、核酸等物質構件為特徵的,而「廣義」的生物則可以不僅僅以蛋白質、核酸為構件,他們可以是金屬,甚至僅僅是一段信息序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