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生物學
中學生快到成熟的階段了,所以要學學生物學
❷ 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將課堂教學與大自然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課本上的生物學知識,只是自然現象的文字再現,如果我們把這樣的一種自然知識硬性地放到課堂上解決,不僅是學生,即使是我們教師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的。比如,在講解完全花的結構時,我們常以桃花為例,往往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可是學生不知所雲。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把這節課搬到室外,讓學生一邊觀察,老師一邊講解,那麼,我們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際上,自然界才是學生真正的生物課堂。生物學知識,只不過是自然界中生物現象的一種文字概括。生物學教師只有把我們的生物課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們的生物課堂變得真實而具體,充滿趣味性,更為重要的是,這樣更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
當然,自然現象是具有季節性的,春花秋實,四季輪回,每一季節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現象.而各地的氣候又略有差異.所有這些常常造成我們的教學內容與自然界中的生物現象不同步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的生物教師適時地調整我們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季節同步.比如植物的無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壓條等方式,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已經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壓條活動多在春季,那麼教師可以將這部分的內容移到春季進行,教師示範,學生實踐,不僅可以加強教學的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特別緊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營養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製作泡菜和酸奶等等,這些知識,在課堂上進行理論上的講解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不過那隻能算是紙上談兵。如果我們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拿到生活中去加以體驗的話,那麼,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講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後,課後讓學生自己製作泡菜和酸奶,學生一定會積極地投入到這項活動當中去的,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活動,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那麼,在活動中我們就能夠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再如,可以結合《致同學---<走進生命科學>》,向同學們介紹仿生學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生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基礎,而且在生產和生活中,給我們學多啟迪。結合目前世界上面臨的幾大社會問題——環境、能源、糧食及人口問題與生物學的密切關系,了解生物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沙塵暴到水體的富營養化,從「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從克隆羊到轉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學生產生關心周圍的生物,關注生物學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本上列舉的生物科學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類基因組計劃,讓學生了解此項計劃的重要意義——揭開人類自身生、老、病、死的奧秘。了解生物科學的最新熱點、焦點和進展,感知生物科學發展的突飛猛進,促使他們帶著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
當然,結合學生的實際,通過學生的活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活動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不是為了獵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字。如對於人類基因組計劃,教師只須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講解,因為初中生還沒有達到如此的水平。
三、將課堂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世紀,有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一些高新科技與生物知識有關,生物科學是現代的前沿科學之一,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當代的許多行業,特別是醫學行業產生了重大的變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仿生學的應用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生物技術研究的領域中來,以他們的熱情與創新精神正在撥開生物界的層層神秘面紗。所以,課堂上適當引入生物科學的前沿技術,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物科學,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激情與興趣。
四、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驗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許多學生正是因為愛實驗才愛生物學的。實驗除了真實、直觀、形象、生動之外,還是一項目的性十分明確的操作活動。它對培養學生認識和理解生物學概念都起著其他任何教學方法均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並力求使學生實驗成功。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不僅滿足他們的操作願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動手動腦,克服種種困難獲得實驗成功之後,此時學習成功的喜悅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能夠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從而刺激學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講血液凝固的原因時,補充了下列實驗:用粗糙的竹條不斷攪動剛剛從動物體內流出的新鮮血液,竹條就會纏上許多絲狀物,其上粘有一些紅色物質,是紅細胞。洗去紅細胞,絲狀物呈現白色,這就是纖維蛋白,餘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學生一定感到很新奇,並想弄清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講述血液凝固的原因,並就此講清血漿和血清的區別。特別要說明血漿中有一種纖維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質,在血小板釋放的某種物質的作用下,能轉化為纖維蛋白。做上述實驗的同時,讓一部分新鮮血液凝固,將凝固的血塊切開,讓學生觀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紅色有何不同,啟發他們思考原因,學生們一定覺得很有意思,並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於血紅蛋白的特性今後再也不會忘記,判斷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標准也不會搞糊塗了。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好課堂演示實驗,做好隨堂實驗,上好學生實驗課。通過實驗,可以體現活動情境,使學生在認識上產生了一種滿足感,為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奠定基礎。
五、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我們的教學一定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進行教學,如將猜謎語、演小品、講故事、唱兒歌等活動引入教學。例如,教師可以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激發學生對兩棲類動物的學習興趣;可以自編小品「多莉找媽媽」激發學生對「克隆」技術的強烈的探求慾望;可以將《三國演義》中「望梅止渴」的故事與「條件反射」的教學結合起來,這既增加了課堂的文學氣氛,詩化了教學,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精彩活潑的教學活動方式,既能把學生課間分散的注意力收回來集中到課堂上來,又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願學、樂學,達到會學,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六、將課堂教學與生物課外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生物教學理論要求我們堅持兩個結合,即堅持課內外結合和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那麼作為教師,就必須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實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課堂以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除了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生物活動以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生物學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生物技術如組織培養、食用菌的栽培、動植物標本的製作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小組應由學生自願參加,教師不能為了組織活動而強行學生加入。課外活動小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動計劃和活動方案,最好還要有相關的活動教材。教材應由教師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編寫,編寫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和生活經驗,並由學生選擇閱讀。通過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將課堂教學與諺語俗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一節課整個過程如果只有乾巴巴的生物學科的專業術語貫穿始終,教學氛圍肯定顯得沉悶。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諺語和俗語來調動學生。
所謂諺語俗語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語言,它們是一些將某些現象、事實或規律用精練上口的詞句加以描述的語言,具有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在生物教學中巧妙地輔以一些與生物知識有關的諺語俗語,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啟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教師可以利用諺語和俗語設計精彩而藝術的「開場白」,這樣既能夠給學生以新異親切的感受,還能夠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如生物的遺傳可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引入;條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引入。
在教學過程當中,也可以巧妙地運用諺語和俗語。如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來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引出食物鏈。還有的如「飛蛾撲火」 ——昆蟲的趨光性、「葉落歸根」——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望梅止渴」——條件反射、「不勞而獲」——寄生、「大樹底下好乘涼」——蒸騰作用等等。
當然,如果過多過濫地使用妙語,會讓學生思維散亂,注意力難以聚焦在學習內容的知識重點上。因此妙語的運用要精心設計,用量適中。
興趣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短暫興趣引導到穩定興趣,促進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向高層次發展。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往往是短暫的,學生只是覺得「好玩」。此時教師必須設法使學生的興趣從「有趣」發展為「情趣」,使學生真正通過學習獲得體驗而對生物課學習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促使一部分學生的「情趣」發展為「志趣」,使這部分學生能把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與自己的理想、信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立志將來從事生物科學技術的學習和研究。這樣才能使短暫興趣成為穩定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脫離開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不能為激發興趣而去迎合學生,更不能為激發興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當的比喻去逗學生發笑。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趣味性,教學的趣味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學的趣味性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教學不宜引起學生鬨堂大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一個「度」,即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教學的趣味,應該高雅別致,而不是低級庸俗。不要讓學生把「有趣」變成「好玩」。課堂不是娛樂的舞台,它具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知識的傳授。
(3)注意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平時要有意識地積累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在教學中以自己豐富的、廣博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以及機智、幽默、詼諧的語言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注意了這一點,就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❸ 為什麼要學生物啊
首先你不能這樣看待中國教育模式,假如你可以改造一切,你又能把教育改造為什麼樣的現實模式呢?無論到哪兒都是有好壞之分的。其次,我們不可以把生物當作理科看待,你現在所學得只不過是生物的初等知識,只不過是一些定義而已,最多也只有一些初級的遺傳計算而已。當你學習得更高更深時你會發現把它分為理科是十分合理的。其實論三科理科來說,物理偏於理解和想像,是最不易學的,化學是文理都偏的科目,而生物則需要多記。不過記歸記,記生物知識又不同於記文科知識。它是需要理解的,當你真正理解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並不需要背。我建議你平下心來,去掉生物難學的理念,認真的去品味課本,不可以先做題。當你把課本看完之後,你再細讀資料里對課本的詮釋。我堅信,當你把這兩步做完之後,你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我相信你是一個很有前途的人。令外,還要戒嬌戒躁。
❹ 為什麼要學習生物學
生物學可以說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從事生物相關研究和工作的基礎。
❺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生物
老套的思想,不學生物你怎麼知道你體內的種種生物反映是怎麼來的,沒有生物你怎麼吃得上臭豆腐,泡菜,葡萄酒,果醋等東西,全是由微生物的有氧無氧呼吸產生的產物,首先不就得了解它們是怎麼工作的么?要是誰都不學生物了,淺顯的說,你能吃到的美味是越來越少了。
❻ 如何學好生物 〔請順便回答下學生物有什麼好處〕 本人初中生
基本靠背,別說初中生物,高中生物也是靠背的,屬於理科里偏文的。生物學好了對自己有很大好處啊,一些生理知識了解了要比什麼都不知道強吧。初中畢業好像不考生物吧,但高考要考的,而且是拿分比較容易的科目,學好了當然好,但要是差了,低個三五分就能落很多名次。
❼ 中學生生物學的課程性質是什麼 其價值和宗旨
性質:以實驗為基礎的闡釋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
價值: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關系。
宗旨:提高全體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❽ 為什麼要在中學階段開始生物學課程
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學生以後學習學習生物科學打基礎.初中的孩子對動植物的形態性狀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開設生物課,可以讓學生對我們生活的世界上的固有從在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和了解。
❾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
誠然,學習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你每天需要上很多課,做很多作業,還有源源不斷的考試和各種測試,說不定你的父母望子成才的心切還會讓你們報班和請家教輔導。
❿ 為什麼要學習生物
教學目的:
1、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與神奇奧秘,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2、為什麼要學習生物
3、怎樣學習生物
教學重點:
1、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與神奇奧秘,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2、為什麼要學習生物
3、怎樣學習生物
教學難點:
教具准備:電腦軟體
教學方法:談話法與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歡迎新同學到莞中,自我介紹)
二.多姿多彩與神奇奧秘的生物界
說起生物,相信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存在有生物,哪什麼叫生物呢?――凡是有生命的物體就叫生物。
下面給大家欣賞一些圖片(電腦軟體)。
大家看完這些圖片有什麼感覺呢?(非常漂亮)
對了,讓大家看這些圖片的目的只是告訴大家,我們的生物界是多姿多彩。
在我們的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生物有五百多萬種, 現存二百多萬種,也正是這些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和千變萬化的魚蟲鳥獸,使得我們的地球絢麗多姿,盎然生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總會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問題,比如:
1.為什麼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的呢?(播放視頻)
與植物的根相反,為什麼植物的莖總是向上生長的呢?
2.為什麼一粒小小的種子會長成一棵參天的大樹呢?(播放視頻)
3.平常只是看到動物吃植物,哪有沒有植物吃動物呢?(播放視頻)
4.動物捕食的花招(擬態),你能在視頻的第一幅畫面上發現某種動物嗎?(播放視頻)
5.為什麼不同的鳥能織出形狀各異的巢呢?(播放視頻)為什麼蜜蜂能不借用任何工具就能築成標準的正六邊形?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
為什麼花草樹木的葉子大都是綠色的?
為什麼蜘蛛能結網?
為什麼人會思考?
為什麼人會做夢?
為什麼子女總是與其父母相似?
自然界中的這些紛紜眾多的生物現象,看起來十分平常,但仔細想起來卻又感到神奇奧秘,饒有趣味。以上所說都是我們平常看得到的現象,如果你在顯微鏡下觀察生物,你會發現更多神奇奧秘的地方:
示圖片1:桿菌
示圖片2:人的表皮(電子顯微鏡)
示圖片3:白細胞正穿過血管壁
示圖片4:黑松花粉粒
好,所有給大家看的這些視頻和圖片,都是告訴大家,生物界也是充滿奧秘的,要想探索生物的種種奧秘,就得跨進生物知識的寶庫,去尋求揭示奧秘的知識。那我們的生物課就是帶領大家跨進生物知識的寶庫,並為大家指路,讓大家能更好地在生物知識寶庫中遨遊。
初中生物我們要學三本生物書(示書本),初一上學期主要學習植物,下學期主要學習動物,初二一學年,我們主要學習與我們自己有關的人體生理衛生。
三.為什麼要學習生物知識?
除了剛才我們講的學習生物可以揭示生命的奧秘外,還有:
1.個人生活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知識。(請同學們自己聯系生活實際舉例)
2.國家建設離不開生物知識。物質生產的許多行業都要用到生物知識,農林牧漁,醫療衛生.食品加工不用說,就是采礦和冶煉行業都要用到生物知識。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如遺傳工程,基因工程更要用到生物知識。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將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重大影響,以後有時間,我會更詳細地為大家解釋。
3.當今世界面臨的四大難題(人口,環境,資源,糧食)都與生物知識有關。
四.怎樣學習生物知識?
1.上課認真聽講,邊聽邊記。
2.認真做實驗,仔細觀察。
3.多閱讀一些有關生物的科學普及讀物,多收看聽有關生物的電視和廣播節目。
七、板書設計:(電腦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