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的生物節律是什麼
在人的身體中同樣在進行著律動,即所謂的生物的節律,或生物節律。它們也是鍾表,但既看不見,也聽不到。這個生物鍾在我們的體內都做什麼呢?生物壽命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了500多個節律變化反應。有些以一秒分之幾或一分鍾之幾為一個周期(來自希臘語「uHK」,即「圓圈」之意)這是腦生物電流波動或心肌收縮。有些節律間隔幾個小時、幾個月、幾年。比如,太陽的活動周期,它的高峰期為11年一個周期,它對人的神經系統器官就有影響。
最為明顯的是晝夜的交替。人們認為,一晝夜就是微縮的一年。也就是說,人在24小時內度過春夏秋冬四季。
冬天,自然界里的生物進程明顯放慢,許多動物進入冬眠狀態。黑夜就像四季中的這個寒冷的季節,在夜裡,人的機體進行休息,脈搏的頻率降低,呼吸也變得緩慢起來,血壓降低。春天是生命的早晨。人們醒來,睜開眼睛,光線照到眼睛的視網膜上。這時,大腦開始活躍起來,呼吸加快,有更多的氧氣從肺部進入血液,機體組織釋放出夜裡積累下來的廢物。一晝夜間物質的代謝有時逐漸加快,有時逐漸減慢,這可以影響人的身體狀況、情緒和工作能力。
科學家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細致的研究證實,有一張對所有人適用的體內時間表存在著。例如,從早晨10點到15點,是人的積極活動時期,大腦在這時的工作最有成效。從13點到14點,胃液的分泌最多,這是午飯的時間。人有一個身體生長期,即從16點至17點,這時頭發、指甲的生長速度最快,還有一個感覺敏銳期,即從17點到18點,這時聽覺和嗅覺極為靈敏。從20點開始,許多人開始回憶自己沒有實現的計劃,為失掉的機會而憂傷,比其它時間更強烈地感受孤獨。這是人的憂郁期。但是,如果之後能把握自己,希望之光就會穿透內心感受的烏雲。心情會變好,也可以想明天的事了。這段平靜愉快的時間可以延至23點。然而,23點之後,人體內的肝臟和膽囊的活動活躍起來,人會變得易發怒,並具有挑釁性。因此,要想不與別人吵架,就需要躺下睡覺。況且,時間一過半夜就是「盲期」,眼睛要工作就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沒必要使視力過度緊張。
所以,制定作息制度可不是無稽之談。盡管也有這種情況:有些人在早晨更富活力,而有些人則是在晚上。第一種人被稱為「百靈鳥」,因為他們就像這種鳥一樣,早睡早起。第二種人被叫作「貓頭鷹」。半夜早過了,這些人家裡的窗口還亮著燈,還在忙著工作,而這時,周圍的人們都已進入夢鄉。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都處在某種經常穩定的節律中。盡管「百靈鳥」的作息制度對身體來說更符合生理規律,也就是說更為自然些。他們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充滿活力,這對新陳代謝十分有利。
在人體中,如果「睡與不睡」的節律易位,通常會導致自我感覺的惡化。白天出現睏乏,注意力下降,精神委靡。而夜間,在全身疲勞的情況下還出現失眠有些人慢慢能夠習慣夜間不睡。另一些人則會產生疾病導致生理紊亂。科學家們用紊亂這個詞來說人的機體中生理和生化過程的相互協調性(同步性)所遭受的破壞。在此情況下,機體就像一個沒有指揮的樂隊。但是如果根本無人去聽這樣的樂隊的話,那麼紊亂就會給人帶來不幸或是悲劇。想像一下,航空調度員在定位控制台旁睡著、或外科醫生在手術台旁失去注意力將是多麼可怕。所以,現在為那些晝夜的作息時間經常受到破壞的人准備了一套訓練系統。
但是,生物壽命學者們認為,如果不是極為需要,人還是不要在夜裡工作。為什麼盡管晝夜對所有人都是均等的,而有些人在這段時間里會比其他人做得更多些呢?因為他們善於與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境的生物節律和睦相處。他們不會空費氣力,並且他們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
Ⅱ 生物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有么區別啊,他
基因頻率:指的是某種基因在種群中出現的比例。基因型頻率:指的某種基因型的個體在種群中出現的比例。一個指基因,一個指個體。
Ⅲ 捕博士 IBM生物頻率儀是什麼干什麼用的
佛山捕博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動物聲納研究的機構,成立於1981年。
IBM生物頻率儀是捕博士從美國引進用於研究超聲波對野生動物腦電磁波干擾。當時是國家高新科技產業動物聲納研究機構之一。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動物超聲波研究,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果,特別是超聲波誘引野生動物方面,以及超聲波聲納電磁波轟擊野生動物腦神經系統方面非常成功。該技術取得國際技術進步一等獎。央視2套,7套節目的播出使廣大農民朋友認識了捕博士,捕博士走向成功的同時也使廣大農民朋友走上了致富道路!
Ⅳ 生物頻率怎麼算AA 3分1 Aa 3分2求a基因頻率怎麼算
AA佔1/3、Aa佔2/3,即AA:Aa=1:2。相當於有三個個體:1個AA,2個Aa。
3個個體有六個基因,其中,a在兩個個體中,每個個體只有一個,共計2個。
所以a佔六個中的兩個,即基因頻率為1/3。
Ⅳ 高中生物頻率計算問題
題中的問題應該改一下,這句話「請問自交三代後,該種群中3種基因型的個體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 」應改為「請問連續自由隨機交配三代後,該種群中3種基因型的個體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 」你的答案就是對的。
如果是自交三代後,應該是這樣計算:後代中只有基因型為Aa的個體發生性狀分離,AA和aa的個體不發生性狀分離。
三代後,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1/2)*(1/2)*(1/2)*(1/2)=1/16=6.25%
AA的個體佔40%+(0.5-0.0625)/2=61.875%
Aa的個體佔10%+(0.5-0.0625)/2=31.875%。
Ⅵ 請教人體生物電波的頻率是多少赫茲
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次聲波會干擾人的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危害人體健康。一定強度的次聲波,能使人頭暈、惡心、嘔吐、喪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喪。有人認為,暈車、暈船就是車、船在運行時伴生的次聲波引起的。住在十幾層高的樓房裡的人,遇到大風天氣,往往感到頭暈、惡心,這也是因為大風使高樓搖晃產生次聲波的緣故。更強的次聲波還能使人耳聾、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次聲波對人體有傷害
它會使人體產生共震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起死亡
Ⅶ 人腦的生物頻率是多少
腦電波
人身上都有磁場,但人思考的時候,磁場會發生改變,形成一種生物電流通過磁場,而形成的東西,我就把它定位為「腦電波」,通過能量守恆,我們思考的約用力,形成的電波也就越強,於是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大量的腦力勞動會導致比體力勞動更大的飢餓感。
生物電現象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各種生物均有電活動的表現,大如鯨魚,小到細菌,都有或強或弱的生物電。其實,英文細胞(cell)一詞也有電池的含義,無數的細胞就相當於一節節微型的小電池,是生物電的源泉。
人體也同樣廣泛地存在著生物電現象,因為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對腦來說,腦細胞就是腦內一個個「微小的發電站」。
我們的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腦電波。早在1857年,英國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腦灰質電現象的研究」論文,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十五年後,貝克(A.Beck)再一次發表腦電波的論文,才掀起研究腦電現象的熱潮,直至1924年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貝格爾(H.Berger)才真正地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
這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范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頻率為每秒1-3次,當人在嬰兒期或智力發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極度疲勞和昏睡狀態下,可出現這種波段。
θ波,頻率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願受到挫折和抑鬱時以及精神病患者這種波極為顯著。但此波為少年(10-17歲)的腦電圖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平均數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如果沒有外加的刺激,其頻率是相當恆定的。人在清醒、安靜並閉眼時該節律最為明顯,睜開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時,α波即刻消失。
β波,頻率為每秒14-30次,當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或亢奮時出現此波,當人從睡夢中驚醒時,原來的慢波節律可立即被該節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悅或靜思冥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來,α波相對來說得到了強化,因為這種波形最接近右腦的腦電生物節律,於是人的靈感狀態就出現了。
腦電波的節律來源於丘腦,科學家曾將動物大腦皮層與丘腦的聯系切斷,腦電波的節律消失,而丘腦的電節律活動仍然保持著。如果用8-13Hz的電脈沖刺激丘腦,在大腦皮層可出現類似α節律的腦電波。因此,正常腦電波的維持需要大腦與丘腦都要完好無損。
另外,大家都知道「電生磁,磁生電」的道理,也就是說,電場與磁場總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腦有生物電或電場的變化,那麼肯定有磁場的存在。果然,科學家Cohen於1968年首次測到了腦磁場。由於人腦磁場比較微弱,加上地球磁場及其它磁場的干擾,必須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靈敏度的測定儀才能測到。1971年,國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內首次記錄到了腦磁圖。腦磁測量是一種無損傷的探測方法,可以確定不同的生理活動或心理狀態下腦內產生興奮性部位,無疑是檢測腦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腦電波或腦電圖是一種比較敏感的客觀指標,不僅可以用於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臨床實踐的應用,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由於人腦磁場比較微弱,所以不會影響一般的電子設備
Ⅷ 生物:什麼是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基因頻率的研究對象是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在基因庫中的分布
而基因型頻率說的是一個群體中某一基因型的個體所佔的比例;
基因頻率是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基因型頻率是某種特定基因型的個體站群體內全部個體的比例。
前者是某個體基因數佔全部基因數的比例,後者是某基因型個體數占群體總數的比例。
Ⅸ 什麼是基因頻率,生物里邊的
基因頻率(gene frequency)是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佔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群體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頻率可以從基因頻率(genotype frequency)來推算。如人們熟悉的人的MN血型,它是由一對共顯性等位基因M和N所決定,產生3種基因型M/M、M/N和N/N,而相應的表型是M、MN和N,而且比例是1/4M、1/2MN和1/4N。這個原理可以推廣到一般群體內婚配,如以群體中MN表型(基因型)的具體樣本數被所觀察到總數相除即可得到(轉換)相對頻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