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清和血漿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什麼初一生物
血漿與血清的主要區別在於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且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產物。血漿是承載運輸血細胞的,血清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以及保護細胞免受損。
(1)血漿衍生物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血漿蛋白的作用】
血漿蛋白質的功能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組成血液緩沖體系,參與維持血液酸鹼平衡;運輸營養和代謝物質,血漿蛋白質為親水膠體,許多難溶於水的物質與其結合變為易溶於水的物質;營養功能,血漿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可用於合成組織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參與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漿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狀態存在,正負離子總量相等,保持電中性。
這些離子在維持血漿晶體滲透壓、酸鹼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血漿的各種化學成分常在一定范圍內不斷地變動,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質、脂肪和激素等的濃度最易受營養狀況和機體活動情況的影響,而無機鹽濃度的變動范圍較小。血漿的理化特性相對恆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首要表現。
【血清的作用】
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物、脂類物質、核酸衍生物等,是細胞生長必須的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類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提供結合蛋白:結合蛋白作用是攜帶重要的低分子量物質,如白蛋白攜帶維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轉鐵蛋白攜帶鐵。結合蛋白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有一些細胞,如內皮細胞、骨髓樣細胞可以釋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
這種作用是偶然發現的,則有目的的使用血清來終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為胰蛋白酶已經被廣泛用於貼壁細胞的消化傳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機械損傷,特別是在懸浮培養攪拌時,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離子,他們在代謝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參考資料:血清-網路血漿-網路
B. 血液的成分是什麼
成年人體內血液約占其體重的5-8%,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約有血液 4000毫升,而真正參與循環的血量只佔全身血液的70%~80%,其餘的則貯 存在肝、脾等「人體血庫」內,當人體出現少量失血時,貯存在「人體血 庫」中的血液,便會立即釋放出來,隨時予以補充。 血液成分較復雜, 主要由血細胞、凝血因子、水、無機鹽、白蛋白、球蛋白等組成,其中大 部分為水。
血細胞的種類:
��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又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
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
為保證人體有恆定的血細胞數量,身體要不斷地生成新的血細胞以代 替衰老退變的血細胞不斷地被破壞與消耗。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 血小板的壽命約9-11天;白細胞的壽命懸殊較大,短者如粒細胞僅有數小時,長者如有些淋巴細胞可達數十年。因此在臨床治療疾病時輸注粒細胞 往往只是為了應急。
� 根據造血細胞動力學估算每個健康成人每天生成血細胞的總量約200 克,即每個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人體的重量。人的血細胞在胚胎時期由卵黃囊造血,以後由肝脾造血、骨髓造血。人出生以後主要為骨髓造血。骨髓生成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及巨核細胞血小板,而全身的淋巴結、脾、胸腺及扁桃腺等生成淋巴細胞及漿細胞。因此由骨髓造血不良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則表現為紅細胞、粒單核細胞、血小板的減少並造成貧血、出血、易感染、發熱的臨床症狀。
��所有血細胞都是由造血幹細胞通過不斷的細胞分化、增殖、成熟與釋放的。血細胞的增殖、發育、成熟需要一個好的造血微環境以及各種不同的造血因子的刺激,已知的細胞因子有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紅細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這些造血因子近年來大部分已能夠人工合成並應用於臨床治療疾病已取得可喜療效,但由於價格昂貴目前還不能普遍使用。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處於相對平衡,其破壞的場所主要發生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特別是脾臟,因此有一些血液疾病切除脾臟。
��
血液的顏色
��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C. 血漿與血清的主要區別在於血漿中含有______
血漿與血清的主要區別在於血漿中含有:纖維蛋白。
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後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血漿的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血漿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血漿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血漿的組成及其復雜,包括蛋白質、脂類、無機鹽、糖、氨基酸、代謝廢物以及大量的水。
(3)血漿衍生物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血漿功能
1、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組成血液緩沖體系,參與維持血液酸鹼平衡;
2、運輸營養和代謝物質,血漿蛋1白質為親水膠體,許多難溶於水的物質與其結合變為易溶於水的物質;營養功能,血漿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可用於合成組織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應能量;
3、參與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漿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狀態存在,正負離子總量相等,保持電中性。這些離子在維持血漿晶體滲透壓、酸鹼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血清功能
1、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物、脂類物質、核酸衍生物等,是細胞生長必須的物質。
2、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類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3、提供結合蛋白:結合蛋白作用是攜帶重要的低分子量物質,如白蛋白攜帶維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轉鐵蛋白攜帶鐵。結合蛋白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4、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
D. 人體血液里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是什麼
血液的成份:
正常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左右。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約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參與循環的血量只佔全身血液的70%~80%,其餘的則貯存在肝、脾等「人體血庫」內,當人體出現少量失血時,貯存在「人體血庫」中的血液,便會立即釋放出來,隨時予以補充。
血液中的紅細胞生命期約120天,白細胞約7~14天,血小板約7~9天,即使不獻血,人體內的血細胞每時每刻也會衰老死亡。獻血200毫升,僅佔全身血量的5%,而且獻血後能刺激人體造血功能,使之旺盛地造血,故適量獻血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血液是由55~60%的血漿和40~45%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細胞主要是紅細胞,它的機能是運送氧氣到身體各部,並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隨呼氣而排出體外;其次是白細胞,它能幫助人體抵禦細菌、病毒和其他異物的侵襲,是保護人體健康的衛士;再者為血小板,當人體出血時,它可以發揮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漿中的90%是水,其餘為蛋白質、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1.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四個功能。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抵禦炎症,參與體內免疫發生過程,血小板主要在體內發揮止血功能,血漿功能主要為營養,運輸脂類,緩沖,形成滲透壓,參與免疫,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2.血液的顏色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3.血液的生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跑,參與者有胚胎的卵黃囊、肝、脾、腎、淋巴結、骨髓等。造血始於人胚的第3周,此階段還沒有什麼器官形成,一個叫卵黃囊的胚胎組織擔起造血的第一責任。人胚第6周,人體器官形成,肝臟接著造血。人胚第3個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個月後,骨髓開始造血,這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組織。出生後,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負起造血的全部責任。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它們各司其職,但都來自同一種細胞--多功能幹細胞。由這種細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變為在血管里流動的各種終末血細胞。
4.安全的血液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這樣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蟲、葯物、酒精、化學物質或其他能給受血者帶來損害、危險或疾病的外來物質。獻血者必須身體健康,沒有也未曾得過任何嚴重的疾病。受血者不應因受血而受到損害,獻血者也不應因獻血而招致風險。
5.人體內血液的總量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是血漿量和血細胞的總和,但除紅細胞外,其它血細胞數量很少,常忽略不計。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根據各人的體重來決定的。正常人的血液總量約相當於體重的7%-8%,或相當於每公斤體重70-80ML,其中血漿量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萬個紅血球,4000-11000個白血球,15-40萬個血小板。另外,同樣體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點,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6.血型種類
人類血型的發現已有100年的歷史。早在1900年維也納大學的Landsteiner就發現了人類ABO血型系統,從此各國學者開始了血型研究。100年來,相繼發現血液中各種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別。A、B、O、AB血型是對紅細胞上的ABO系統而言,其實紅細胞上還有Rh、MN、P等20多個血型系統。此外,血液中的白細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紅細胞酶等各種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發現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種。除了同卵雙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難找到兩個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7.Rh血型探秘
1940年蘭德斯坦納和威納將恆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體內後,得到一種免疫抗體,這種血清中的免疫抗體不僅能凝集恆河猴的紅細胞,且能凝集85%的白種人的紅細胞,從而證明了這些白種人的紅細胞與這種猴子的紅細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恆河猴的英文字頭「Rh」作為這種抗原的名稱。有Rh抗原的稱為Rh陽性,反之則為陰性。Rh是一種血型系統,我國99%以上的人為Rh陽性。
因Rh血型是繼ABO血型發現後臨床意義最大的一種血型,也是最復雜的血型系統之一。Rh血型不合的輸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發生死胎、早產和新生兒溶血症。我國漢族人Rh陰性佔0.2%~0.5%,而Rh
--------------------------------------------------------------------------------
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蛋白質、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
E. 各類印刷媒介的衍生物是什麼
,通俗文藝書評的大批量出現並非書籍自身流傳過程中的必然衍生物,而是隨著通俗文化以及印刷媒介發展等社會條件的形成而產生的。它的發展過程體現了這樣一種變化,即所謂的「從那些傲慢的『短評』和『鑒賞』進化為為廣大有洞察力的讀者所寫的具有知識性、可讀性的評論」⑤。如果理解不發生偏差,這段話應該算得上對書評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過渡的精確描述。通俗文藝書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依附文本的序跋以及章節字句的具體評點,也可以是報刊發表的評論文章,更可以是一種依賴其他傳播媒介的各種評說。通俗文藝書評的基本職能是介紹宣傳通俗讀物,指導閱讀欣賞。然而通俗文藝書評不僅僅是推銷特殊商品「書」的特殊廣告,它既有商業廣告效應方面的要求,也有較高層次的文學性和理論性方面的要求,就是探討創作方法和研究作品思想,進行理論批評和歸納總結。我國傳統文藝書評在原文本上直接針對文藝作品作出評價評論,往往以簡潔語言評煌煌巨制,體例雖小,其中卻涵蓋著揭示精神主旨、溝通受眾認知、介紹典故知識、總結創作理論等諸多內容。其與文學文本相輔相成,甚至修正改定文學文本,對通俗文藝作品的傳播和創作均發生影響,催生了通俗文學領域的傑構佳作出現,如清初小說評點就對《紅樓夢》、《儒林外史》等小說創作影響至巨。通俗文藝書評是印刷時代推動小說之類通俗讀物市場化最得力最有效的傳播促銷必要手段之一。在當代,通俗文藝書評的主要目的是推薦時尚新書,輔助讀者閱讀,通過對通俗文藝作品評價推薦介紹,來引起較多人的關注,甚至引發爭議,從而提高小說的知名度。從筆者自身的閱讀經歷來看,對很多當代小說的購買慾望,都是看到了相關的書評介紹後,激發起了閱讀興趣產生的行為。事實上,許多知名著作如果沒有評論家的參與,或許只能永遠藏之名山,不能傳諸後世。我們今天所津津樂道的古典小說「四大奇書」之類作品,如果沒有清初評點文人的評點改定,很難說能夠再續今日之輝煌。
在我們的通俗文化歷史進程中,作為書評種類之一的小說評點,是極具有中國特色的通俗文藝書評形式,與小說等通俗讀物的市場化幾乎是相伴而行的。明清小說的興盛,與文人、書商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推廣分不開,代表著市民文化的興起,是大眾文化的先聲。筆者目力所及的大多數明清小說都被冠以了《新鐫綉像批評XX小說》的名目。袁無涯刻本《水滸傳》卷首「發凡」雲:「書尚評點,以能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也」就是對小說評點作用的充分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由於大眾傳播媒介不是很發達,唯一的手段就是通過書籍的剞劂付梓來促進通俗文化的流通,因此評點者自身的名氣就是最好的廣告招徠。對通俗文學有興趣的著名文人才子都被書坊主廣泛敦請或偽托為小說的評點者以擴大書刊的影響,如以陳繼儒、鍾惺、袁宏道、李卓吾、金聖嘆等知名文人的評點相號召都是通俗書刊市場促銷屢試不爽的利器。清徐謙桂宮梯卷四引勸誡類鈔中對金聖嘆評點《水滸》、《西廂》的看法雲:「此種邪書,一經才子品評,其描寫愈工,其聲價愈重,其流傳愈廣,其陷溺愈深。」雖是勸懲之言,卻也是評點文字之於通俗文化傳播產生極大促進作用的最佳反證。小說評點曾經是市民文化普及過程中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幾乎暢銷小說皆有評點,即便是一些質量和格調不高的小說,盡管書中只有寥寥數字甚至終篇不見一字一句評點文字,書名也要以評點相招徠。這就形成了小說評點史上的一個奇特現象,就是有其名無其評。雖然小說評點這種通俗文藝的書評形式在中國近現代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但是其影響力仍然不絕如縷,當今的文化市場上,類似評點魯迅小說,金庸武俠小說評點本等讀本仍然在不斷推出。
印刷產業發展到工業化時代,報刊上的書評專欄和書評版面成為通俗文藝書評的主角,這些簡短的書評、書訊,可以極其方便快捷地傳達書刊出版以及內容信息。1815年8月第一份由外國人創辦的中文近代報刊《察世俗每月統紀傳》在馬六甲出版,內容中沒有新聞專欄,卻包括了書評。清末民初通俗讀物的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報刊作為新興的傳播媒介,極大地提高了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傳播速度,擴大了讀者面。報刊的小說連載和通俗書評等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小說評點的地位,成為推廣介紹書籍和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工具。報刊書評可以以單篇文字的形式在報刊上獨立存在,因此更靈活、更獨立,比附著在原書上以注釋、指點、闡發為旨歸的評點文字有了更強的廣告宣傳性。這標志著通俗文藝書評形式的轉向。民國時期,連篇累牘地登載消遣性小說的報紙文藝副刊可以被看作市民文化的代表,具有了印刷時代大眾文化傳播的一些基本特徵。這個時期有影響力的大報一般都開辟有書評欄目。如《申報》的文學副刊「自由談」早期開設有「小說叢論」等;《大公報》的「文藝」副刊登載了大量書評文章。特別是30年代,對書評很感興趣的蕭乾大膽地在《大公報》「文藝」副刊上開辟「書評」專欄,將這個專欄辦得有聲有色,影響很大,並培養了常風那樣專寫「書評」的批評家⑥。西方的主流報刊則歷來就有登載文藝書評的傳統,而將其發揚光大的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則是《紐約時報》於1896年開創的專版欄目「紐約時報書評」。它自開辦以來便久盛不衰,持續存在了100多年的時間。這個欄目對西方近現代很多文藝作品進行了推薦介紹,推出了層出不窮的作家和佳作,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其作為西方報界的經典名牌欄目被稱為出版社和書迷的「聖經」。
在我國大眾文化和出版事業日益繁榮的今天,報刊書評仍然在文化舞台上唱著主角,直接對讀者大眾的閱讀需要發生作用。我國每年推出的新書有數萬種,其中絕大部分是通俗文藝讀物,面對如此眾多的出版物,人們如何選擇通俗文藝作品,如何找到符合個人口味的讀物,如何進行文化消費,就只能藉助和依賴大眾傳播媒介對大眾文化的傳播來實現。應這種現實需求而生,三聯書店於1979年創辦了第一份關於書評的雜志《讀書》。同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創辦了全國第二份書評刊物《書林》。其後相繼創辦的書評專刊和書評類期刊還有《博覽群書》、《中國圖書評論》等。專門的書評報紙則有《文匯讀書周報》、《書刊導報》、《中華讀書報》等,而具有類似性質的報刊更是難以詳盡。同時,幾乎任何大城市的文學類報刊和主流報刊,甚至包括一些商報、娛樂報也都或多或少地辟有書評、讀書專欄。這些文藝書評以不同的評論方式和存在形態,在引導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提高大眾文化欣賞水平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電子媒介成為大眾傳播媒介的主體,信息資訊呈幾何級態勢增長的今天,大眾文化傳播變得更為稠密更為立體,真正實現了社會性文化成果的集體共享。在此背景下,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信息符號的各種文藝書評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簡短、迅捷、內涵豐富的優勢,利用現代大眾傳播媒介傳遞多元化的文化信息。通俗文藝書評的載體也迅速由傳統的書籍報刊向各種電子媒介、網路媒介滲透和轉移。廣播電視欄目方面,中央電視台的《讀書時間》,河北電視台的《讀書》欄目都曾得到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其它一些廣播電視也在相繼推出一些讀書、書評節目。同樣,網上的通俗文藝書評逐漸成為大眾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網路寫作就是通過網路上的眾口評傳,名聲大噪之後,才得以通過正規途徑正式出版發行。例如網路小說的成名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悟空傳》等就是如此。上述現代傳播手段與技術設備的廣泛運用,使各種書評的信息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一些圖書發行公司和文化機構已經通過網路開辦了網上書店、文化信息平台,其中有不少提供圖書的評介信息。如美國的AMAZON,對其網上提供的170萬余種圖書,除介紹每種書的詳細出版信息外,大多數都附有書評,並且可以由網上用戶參與書評,形成了能在網上查閱、撰寫的書評,實現了書評信息共享,開發了書評信息資源利用的深度⑦。而以網上論壇、BBS等形式存在的民間化的網上文藝書評則每天都在以驚人的數量產生,時至今日其總量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天文數字。這種網上的自發文藝書評,作為大眾文化的自行繁榮,不能不說是對傳統書評文化的有益補充。但是這些大眾文化傳播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文化現象,並沒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當然,任何文藝批評的文化價值的顯現總是有個披沙見金的過程。尤其是通俗文藝書評家們作為以閱讀指導、評論賞鑒為職責的文化先行者,只有肩負起對大眾文化進行甄別、引導和細分的責任,才能推動大眾文化的良性繁榮和全面提升。盡管本文對通俗文藝書評與大眾文化傳播關系的探討是非常粗線條的,仍然期待在當代大眾文化語境下,通俗文藝書評自身更趨成熟和完善,並不斷擴大陣營。同時也希望拓寬研究者進行書評研究的視野,促使人們對它的社會作用和傳播價值有更多的認識和關注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主要的血液成分制劑有哪些其儲存條件和保存期分別是什麼
血液是流動在人的血管和心臟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粘稠液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一升血漿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質和20克的低分子物質,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有機化合物,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和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類細胞。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白細胞壽命為9—13天,血小板壽命為8—9天。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也有相應數量的細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四個功能。
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遺傳物質(染色體和基因)。[1]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1]即生命系統中的組織層次。血液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如無機鹽、氧以及細胞代謝產物、激素、酶和抗體等,有營養組織、調節器官活動和防禦有害物質的作用。血液儲存著人體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驗血。包括遺傳病。
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腔內循環流動的一種組織。成人的血液約占體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對密度為1.050~1.060,pH值為7.3~7.4,滲透壓為313毫米每升。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內含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種營養成分以及無機鹽、氧、激素、酶、抗體和細胞代謝產物等。血細胞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機體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所以血液成分的檢測有重要的臨床意義。ABO血型是人類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 平衡四個功能。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抵禦炎症,參與 體內免疫發生過程,血小板主要在體內發揮止血功能,血漿功能主要為營養,運輸脂類,緩沖,形成滲透壓,參與免疫,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是血漿量和血細胞的總和,但除紅細胞外,其它血細胞數量很少,常忽略不計。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根據各人的體重來決定的。正常成人的血液總量,男子約占體重的8%,女子約占體重的7.5%左右。人體的血液總量不但在性別之間有差異,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改變。身體健壯的人比瘦弱的略多,運動員的血量較一般人多,妊娠期婦女血量增加較多。不過,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一般的增減不超過10%。[2]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這樣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蟲、葯物、酒精、化學物質或其他能給受血者帶來損害、危險或疾病的外來物質。獻血者必須身體健康,沒有也未曾得過任何嚴重的疾病。受血者不應因受血而受到損害,獻血者也不應因獻血而招致風險。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
(一)血漿
血漿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其中血清為淺黃色半透明液體,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還有無機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產物等。這些物質無一定的形態,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漿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質(6.5%~8.5% )和20g低分子物質(2%).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如代謝產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漿中電解質含量與組織液基本相同。
(二)血細胞
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
血細胞及血小板的產生來自造血器官,紅血細胞、有粒白血細胞及血小板由紅骨髓產生,無粒白血細胞則由淋巴結和脾臟產生。
血細胞分為三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成人大約有5公升血液。以體積計,血細胞約占血液的45%。每公升血液有:
個血小板(約占血液體積少於1%):它們負責凝血,把纖維蛋白原變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結成網狀聚集紅血球形成血栓,血栓阻止更多血液流失,並幫助阻止細菌進入體內。
G. 血漿中含有性激素嗎甲狀腺激素屬於蛋白質嗎
有的,只是含量與位置不同,因而有些地方有!甲狀腺激素屬於蛋白質,只有蛋白質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就像畢業的人才,而基因就像教材!教材無法完成某項任務,但卻指導完成,塔通過編寫蛋白質使得蛋白質具有某項特殊的功能,使得蛋白質可以完成特定的作業!比如解酒酶(它也是蛋白質)只負責分解酒精,別的事不管!所以,判斷蛋白質要看它是否由基因編譯而來,具有一定功能,最重要是看它是否編譯而來!建議閱讀高二生物!
H. 血漿蛋白有哪幾種各有何主要功能
血漿蛋白可分為清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幾種成分。
清蛋白的功能是維持機體營養與滲透壓,其在三類蛋白質中分子量最小,但在血漿中的含量卻是最多的。
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稱球蛋白為免疫球蛋白。
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過程中,起到凝血酶切除血纖蛋白原中的血纖肽A和B而生成的單體蛋白質。
(8)血漿衍生物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血漿蛋白可以作為畜禽飼料、營養補劑,並且可以用來提取血紅素、血卟啉衍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廣泛應用在肉製品中。
每個成人3L左右的血漿中約含有200g蛋白質,起著營養貯備的功能。雖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質,吸收的是氨基酸,但是,體內的某些細胞,特別是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吞飲完整的血漿蛋白,然後由細胞內的酶類將吞入細胞的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
這樣生成的氨基酸擴散進入血液,隨時可供其它細胞合成新的蛋白質之用。
I. 「血液製品」和「血漿蛋白製品」是啥關系
血液製品是從人體血漿中分離制備的,有明確臨床應用意義的血漿白蛋白製品的總稱。
血液製品是國內的習慣叫法,國外則稱之為血漿衍生物。
從血漿中把各種蛋白質成分一一分離開來,加工成適合臨床治療用的血液製品,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