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標准
檢驗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性質及其對人的健康的影響,以判別食品是否符合質量標準的檢測方法。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是食品質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減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食品微生物檢驗是衡量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判定被檢食品是否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通過食品微生物檢驗,可以判斷食品加工環境及食品衛生情況,能夠對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各項衛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㈡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2)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㈢ 微生物標本送檢知多少
微生物標本送檢的意義:
1、明確診斷真正致病菌;
2、指導病情追蹤;
3、制定治療措施:抗生素選擇or抗生素更換;
4、預後推測;
5、減少細菌耐葯性;
6、識別醫院感染的暴發,確定傳染源;
7、環境物表衛生學監測等。
二、微生物標本採集及送檢的基本原則:
1、及時採集微生物標本做病原學檢查;
2、在抗菌葯物使用前採集標本;
3、採集後立即送檢(一般要求2h內送檢,其中腦脊液及導管尖端最好15min內送檢);
4、標本容器需無菌,不得含有消毒劑;
5、送檢標本應註明來源和檢驗目的等。
三、微生物標本送檢的種類:
1、臨床意義大的標本:血、腦脊液、胸腹水、無菌體液等。
2、臨床意義中等的標本:尿、膿、傷口分泌物、糞便等。
3、臨床意義低的標本:痰、咽拭子(肺泡灌洗和纖支鏡取痰除外)、肛拭子等。
四、以下各項檢查可以作為計算微生物檢查送檢率的項目:
1、合格標本細菌培養;
2、肺炎鏈球菌尿抗原;
3、軍團菌抗原/抗體檢查;
4、真菌塗片及培養;
5、血清真菌G實驗或GM實驗;
6、除此之外,能夠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葯物的各類檢查。
五、微生物標本採集送檢的臨床要求:
1、嚴格無菌操作;
2、正確採集標本;
3、及時送檢;
4、治療用葯時做到有樣必采;
5、提高血液及無菌體液標本的送檢;
6、根據標本送檢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等。
六、如何提高細菌陽性檢出率?
1、關注標本採集時機;
2、正確的標本採集方法;
3、關注標本的質和量;
4、及時的運送及正確的保存;
5、鏡檢篩選合格標本;
6、正確的培養及葯敏等。
㈣ 微生物送檢率怎麼計算
計算公式: 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例數/同期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總例數×100
對象選擇: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 指標類型:過程指標。
指標改善:
1.接受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50%。
2.接受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80%。
分子: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例數。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總例數。
(4)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按照感染性疾病病原診斷與管理要求,以下各項檢查可以作為計算微生物檢查送檢率的項目。
1、無菌體液(離心後)細菌塗片染色細菌檢查。
2、合格標本細菌培養。
3、肺炎鏈球菌尿抗原。
4、軍團菌抗原/抗體檢查。
5、真菌塗片及培養。
6、血清真菌G實驗或GM實驗。
7、降鈣素原檢測(PCT).特殊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病毒等)抗原抗體檢查,主要用於相關特殊感染診斷,一般需要在檢查獲得有陽性結果對臨床用葯才具有參考價值,不計入應用抗菌葯物前采樣送檢率。
㈤ 宏基因組的陽性率大概是多少
根據文獻、專家報告,宏基因組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相對成熟的領域病原檢出陽性率高達50%~60%。在血流感染中,陽性率30%左右,前者在重症感染中佔比高達70%~80%。
㈥ 接受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多少
每年不得超過5例次。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臨時采購抗菌葯物品種和數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葯物品種啟動臨時采購程序原則上每年不得超過5例次。如果超過5例次,應當討論是否列入本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調整後的抗菌葯物供應目錄總品種數不得增加。
醫療機構應當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葯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未出具前,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當地和本機構細菌耐葯監測情況經驗選用抗菌葯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出具後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調整。
(6)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要求規定:
1、抗菌葯物開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換品種和超越說明書范圍使用時是否分析說明理由,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記錄。
2、抗菌葯物使用必須符合抗菌葯物分級管理規定,當越級使用時,是否按照規定時間使用或履行相應的手續,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
3、使用或更改抗菌葯物前是否做病原學檢測及葯敏試驗,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對於無法送檢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記錄上說明理由。
㈦ 如何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的采樣正確率
一、 血液標本的採集
1、 皮膚消毒程序: a.75%酒精清潔局部皮膚30s以上。b.待皮膚干後,再用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作用90s以上,從穿刺點中心部位向外畫圈消毒,范圍不應小於3cm(直徑),且不能用手指觸摸消毒後的皮膚。c.皮膚碘酒干後(約1min),穿刺採集血液,采血量成人10-20ml,嬰幼兒1-2ml。兒童3-5ml。d.培養瓶消毒程序:70%酒精擦拭血培養橡皮塞,作用60s;用無菌棉簽清除橡皮塞表面殘余酒精。用注射器無菌采血後立即在床旁接種培養瓶,並迅速輕搖,充分混勻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劇震以防溶血。立即送檢,切勿冷藏。一般情況下可把血培養瓶放20-22℃。不放冰箱。
2、注意事項:a.懷疑菌血症應盡早采血,體溫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陽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誤時機。b.對已經使用抗菌葯物,而又不能停葯者,也應在下次用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靜滴抗菌葯物的靜脈處採取血標本,也不能從靜脈導管及動脈插管中取血。c.培養基與血液之比以10:1為宜,以稀釋血液中的抗生素,抗體等殺菌物質;有人主張對接受抗菌葯物治療的病人,培養基與采血量之比可為20:1或大於這個比例。d.近年研究表明,將血液注入血培養基前,更換針頭反而易導致污染。e.每例至少採血兩次,間隔0.5-1h,以利於提高陽性率和區分感染菌與污染菌。f.疑為細菌性心內膜炎及布魯氏病的病人,以肘動脈或股動脈采血為宜,除在發熱期采血外,並要多次采血(24h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g采血後立即送檢,如不能立即送檢可置室溫,而不能放置冰箱。h如臨床表現很似敗血症,而血培養多次陰性者,提示考慮厭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採集
1、採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後)上脊處嚴格消毒後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養瓶內。
2、注意事項:a.骨髓內含有大量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因而骨髓培養對傷寒病人的診斷較血培養優越。b.用於懷疑細菌性骨髓炎病人。
三、靜脈導管標本的採集
1、採集方法:a.常規導管部位皮膚消毒。b.無菌方法從病人體內拔出靜脈導管,剪下導管尖端5cm,放入無菌瓶中。立即(15min內)送檢,避免標本乾燥。4℃保存不超過2小時。
2、注意事項:a.剪下的導管立即接種血平皿,在血瓊脂平板上交叉滾動4次。然後棄之。可提高陽性率。b.肉湯反復沖洗導管腔內,沖洗液做定量培養。
四、呼吸道痰標本
1、採集方法:a.清晨起床後用涼開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內大量雜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膿痰,置於清潔乾燥容器中送檢。b.痰量極少者可用45℃3%-5%的氯化鈉溶液約5ml霧化吸入min,進行導痰。對於咯痰量少的幼兒,可輕輕壓迫胸骨上部的氣管,當其咯痰後用無菌棉棒採集標本。c.咳嗽無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經鼻腔或口腔經氣管腔內吸引痰液送檢。d.氣管切開者可以深入透氣孔中取痰。e.可用支氣管鏡直接在病灶部位採集高濃度的病原菌。f.用無菌導管經鼻腔插入氣管鏡內,緩慢注入無菌蒸餾水5ml,取出導管。留取患者在3h內咳出的痰液,放入無菌容器中送檢。
2、注意事項:a.痰標本的採集以晨痰為准,此時患者痰量較多且含菌量也多。b.標本採集後立即送檢,若不能及時送檢者,可暫存4℃冰箱。若晚1-2h接種,會失去苛氧菌,並使得革蘭陰性菌過分生長。c.可接受的標本:痰;支氣管灌洗液,支氣管刷,支氣管活檢;肺吸出物和肺活檢。不能接受的標本:唾液;24h留的痰(結核桿菌培養除外);拭子。d.痰標本的質量評價:(用顯微鏡篩選)在低倍鏡下,檢查鱗狀上皮細胞,至少10個視野,集中在有白細胞處,合格標本為白細胞與鱗狀上皮細胞比例大於2:1。
五、鼻咽喉拭子標本
A.用濕的拭子(生理鹽水);需插兩個鼻孔;深入3.3cm左右,轉動4-5次;以上用於診斷金黃色葡萄球菌暴發時的鼻帶菌者。
B.咽拭子、口腔拭子(1)採集方法(到細菌室取專用拭子)a.患者清水漱口後,由檢查者將其舌外拉,用棉拭子將咽後壁或懸雍垂的後側反復擦拭數次;b.化膿性扁桃體炎、口腔念珠菌病時,直接用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c插入運送培養基中立即送檢,防止乾燥。
(2)注意事項a.棉拭子應避免觸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b.採集標本前數小時不可用消毒葯物漱口或接觸病灶局部。
六、胃腸道
1、糞便a.採集方法選取膿血、黏液糞便2-3g,液體糞便取絮狀物1-2ml。盛於滅菌瓶中或蠟紙盒中及時送檢。b.注意事項①標本要採集新鮮的,陳舊標本影響陽性檢出率;②切忌糞尿混合;③若要分離阿米巴,標本要立即送檢並注意保溫;④運送培養基可提高陽性率;⑤分離難辨梭菌時需選不成形或水樣便;⑥霍亂弧菌、大腸桿菌Ο157感染的腹瀉便則為水樣便或血性便;⑦標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療前採集;⑧一般認為用抗菌葯三天後,標本培養病原菌陰性。
2、肛拭子在無法獲得糞便的情況下,可用經無菌甘油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濕潤的肛拭子插入肛門4-5cm(幼兒2-3cm)處,輕輕旋轉擦取直腸表面黏液後取出,置運送培養基中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