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06:49:22

A.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類群 有哪些特點

微生物有6個特點:①種類多: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微生物有10萬種以上,而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謝方式,能分解各式各樣的有機物質。人們能獲得沼氣也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功勞。②繁殖快:只要有了適宜的條件,主要是溫度、濕度、營養、酸鹼度等,微生物繁殖一代只要幾十分鍾一整天就可以繁殖幾十代。③分布廣:在自然界中上至天空下至海洋,到處都有微生物存在。土壤是各種微生物的大本營,池塘、糞坑底下冒沼氣就是微生物在活動。④容易培養:大多數微生物都能在自然條件下,利用簡單的營養物質生長,並在生長過程中積累代謝產物。但沼氣發酵微生物很特殊,見氧氣就死亡,要在隔絕空氣具備營養和溫度、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才能生長。⑤力量大:雖然微生物個體微小,但是數量巨大且代謝能力很強。將作物秸稈預先堆漚幾天,投入沼氣池後3個月就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由硬的物質變成軟的了。⑥變化多端:如果沼氣池裡全部投放嫩青草或早春綠肥,那麼全部是產酸的微生物在活動,即使產了氣也不能燃燒。只要加入適量的石灰水和豬、牛糞產甲烷細菌就活動旺盛,所產的氣就是沼氣可以燃燒利用。總之,沼氣發酵的目的是給沼氣微生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它保持旺盛的活力,以便多產氣、產優質氣。

B. 微生物有幾種分類形式分別為那些種類

微生物有8種分類形式。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

微生物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在中國大陸地區及台灣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

C. 微生物可以分成哪「三行八大類」啊詳細點!謝謝啊!

微生物的分類,鑒定及命名
1,生物界的分類
地球上的物種估計大約有150萬,其中微生物超過10萬種,而且其數目還在不斷增加.
在生物進化歷史過程中演化形成生物種類和種群的多樣性.
生物分類就是通過研究生物的系統發育及其進化歷史,揭示各類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系統關系,編制分類系統,還原生物的自然歷史位置.
高等動植分類
化石資料,形態學,比較胚胎學
較正確反映其系統發育
微生物分類的難題:
絕大部分微生物個體小,形態簡單,易受環境影響而變異,缺少有性繁殖,缺乏化石資料.
生物分類的二種基本原則:
a)根據表型(phenetic)特徵的相似程度分群歸類,這種
表型分類重在應用,不涉及生物進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親緣關系為目標;
b)按照生物系統發育相關性水平來分群歸類,其目標
是探尋各種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統發育的分類系統.
★從兩界系統經歷過三界系統,四界系統,五界系統甚至六界系統,最後又有了三原界(或三總界)系統.
★傳統的,為多數學者所接受的是1969年魏塔克(R.H.Whittaker)在《Science》上提出的五界學說,它以縱向顯示從原核生物到真核單細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細胞生物的三大進化過程.
生物的界級分類學說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進化樹的美國科學家
Carl Woese
三域學說的建立
(1)古細菌原界(Archaebacteria) ,包括產甲烷細菌,極端嗜鹽菌和嗜熱嗜酸菌;
(2)真細菌原界(Eubacteria) ,包括藍細菌和各種除古細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
(3)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動物和植物.
2,微生物分類學
經典分類學:按微生物表型分類
微生物系統學:按親緣關系和進化規律分類
發展
表型特徵:形態學,生理生化學,生態學等,推斷微生物的系統發育.
表型特徵結合分子水平上比較微生物的基因型特徵(如16S rRNA)探討微生物進化,系統發育和分類鑒定.
★微生物分類學的三個任務:分類,鑒定及命名
☆分類是根據微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微生物歸入不同的分類類群.
☆鑒定是確定一個新的分離物屬於已經確認的分類單元的過程.
☆命名是根據國際命名法規給微生物分類單元以科學的名稱.
以啤酒酵母為例,它在分類學上的地位是:
界(Kindom):真菌界
門(Phyllum):真菌門
綱(Class):子囊菌綱
目(Order):內孢霉目
科(Family):內孢霉科
屬(Genus):酵母屬
種(Species):啤酒酵母
3,微生物的分類單位
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每一分類單位之後可有亞門,亞綱,亞目,亞科...
種(species):是一個基本分類單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徵高度相似,親緣關系極其接近,與同屬內其他種有明顯差別的菌株的總稱.
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一切後代(起源於共同祖先並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組純種後代菌群).因此,一種微生物的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菌株強調的是遺傳型純的譜系.
例如:大腸埃希氏桿菌的兩個菌株:
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
★菌株的表示法:
★種是分類學上的基本單位,菌株是實際上應用的基本單位,因為同一菌種的不同菌株在產酶上種類或代謝物產量上會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別!
亞種(subspecies)或變種(variety):
為種內的再分類.
當某一個種內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數明顯而穩定的變異特徵或遺傳形狀,而又不足以區分成新種時,可以將這些菌株細分成兩個或更多的小的分類單元——亞種.
變種是亞種的同義詞,因"變種"一詞易引起詞義上的混淆,從1976年後,不在使用變種一詞.通常把實驗室中所獲得的變異型菌株,稱之為亞種.
如:E.coli k12(野生型)是不需要特殊aa的,而實驗室變異後,可從k12獲得某aa的缺陷型,此即稱為E.coli k12的亞種.
型(form):
常指亞種以下的細分.當同種或同亞種內不同菌株之間的性狀差異不足以分為新的亞種時,可以細分為不同的型.
例如:按抗原特徵的差異分為不同的血清型;
學名—是微生物的科學名稱,它是按照有關微生物分類國際委員會擬定的法則命名的.學名由拉丁詞,或拉丁化的外來片語成.學名的命名有雙名法和三名法兩種.
①雙名法:
學名=屬名+種名+(首次定名人)+現定名人+定名年份
屬名:拉丁文的名詞或用作名詞的形容詞,單數,首字母大寫,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徵,由微生物構造,形狀或由科學家命名.
種名:拉丁文形容詞,字首小寫,為微生物次要特徵,
如微生物色素,形狀,來源或科學家姓名等.
4,微生物的命名
必要,用斜體表示
可省略,用正體字
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學名兩種.如: 紅色麵包霉———粗糙脈孢霉
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
例:大腸埃希氏桿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當泛指某一屬微生物,而不特指該屬中某一種(或未定種名)時,可在屬名後加sp.或ssp.(分別代表species 縮寫的單數和復數形式)
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屬中的一個種.
◆菌株名稱——在種名後面自行加上數字,地名或符號等,如: Bacillus subtilis AS1.389 AS=Academia Sinica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紡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國模式菌種保藏中心
◆當文章中前面已出現過某學名時,後面的可將其屬名縮寫成1~3個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縮寫成 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縮寫成 S. aureus
②三名法:用於對亞種的命名,這時在屬和種名後加寫一個subsp.,然後再附上亞種名稱(斜排體). 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蘇雲金芽孢桿菌臘螟亞種
形態結構,生理生化,少量的化石資料,行為習性,等等
表型特徵:
5, 進化指征的選擇:
b)形態特徵在不同類群中進化速度差異很大,僅根據形態推斷進化關系往往不準確;
缺點:
a)由於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態特徵少,很難把所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進行比較;
蛋白質,RNA和DNA序列進化變化的顯著特點是進化速率相對恆定,也就是說,分子序列進化的改變數(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換數或替換百分率)與分子進化的時間成正比.
生物大分子作為進化標尺依據
a)在兩群生物中,如果同一種分子的序列差異很大時,
------------進化距離遠,進化過程中很早就分支了.
b)如果兩群生物同一來源的大分子的序列基本相同,
------------處在同一進化水平上.
大量的資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者大分子中功能重要
的區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區域進化變化速度低.
RNA作為進化的指征
16S rRNA被普遍公認為是一把好的譜系分析的"分子尺":
1)rRNA具有重要且恆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區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變化的序列區域,因而它適用於進化距離不同的各類生物親緣關系的研究;
3)16SrRNA分子量大小適中,便於序列分析;
4)rRNA在細胞中含量大(約占細胞中RNA的90%),也易於提取;
5)16SrRNA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
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為測量各類生物進化的工具.
Eubacteria
(真細菌界)
Archaebacteria
(古細菌界)
Eukarya
(真核生物界)
Carl Woese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進化樹
微生物
(病毒)
古生菌(Archaea)
細菌(Bacteria)
真菌(酵母,黴菌,蕈菌等),
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非細胞型
細胞型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Eukarya)
古生菌在進化譜繫上與真細菌及真核生物相互並列,且與後者關系
更近,而其細胞構造卻與真細菌較為接近,同屬於原核生物.
6,微生物分類鑒定的特徵和技術
形態學特徵,
生理學特徵,
生態學特徵
6.1 生物分類的傳統指標:
☆形態學特徵
培養特徵,
運動性,
特殊的細胞結構,
細胞形態及其染色特性,
等等
微生物分類和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a)易於觀察和比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
形態結構的細菌;
b)許多形態學特徵依賴於多基因的表達,具有相對
的穩定性;
☆生理生化特徵�
與微生物的酶和調節蛋白質的本質和活性直接相關;
代謝產物等
營養類型;
與氧的關系;
對溫度的適應性;
對pH的適應性;
對滲透壓的適應性;
酶及蛋白質都是基因產物;
對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徵的比較也是對微生物基因組的間接比較;
測定生理生化特徵比直接分析基因組要容易得多;
常藉助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確定未知菌種,亞種或菌株.
★生態特性
包括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與其他生物有否寄生或共生關系, 宿主種類及與宿主關系, 有性生殖情況, 生活史等.
★血清學反應
6.2 核酸的鹼基組成和分子雜交
特點:
與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較不同,對DNA的鹼基
組成的比較和進行核酸分子雜交是直接比較不同微
生物之間基因組的差異,因此結果更加可信.
(1) DNA的鹼基組成(G+Cmol%)
DNA鹼基因組成是各種生物一個穩定的特徵,即使個別基因突變,鹼基組成也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分類學上,用G+C佔全部鹼基的克分子百分數(G+Cmol%)來表示各類生物的DNA鹼基因組成特徵.
◆每個生物種都有特定的GC%范圍,因此後者可以作為分類鑒定的指標.細菌的GC%范圍為25--75%,變化范圍最大,因此更適合於細菌的分類鑒定.
◆GC%測定主要用於對表型特徵難區分的細菌作出鑒定,並可檢驗表型特徵分類的合理性,從分子水平上判斷物種的親緣關系.
使用原則:
G+C含量的比較主要用於分類鑒定中的否定
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定的鹼基組成,親緣關系近的生物,
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間G+C含
量差別大表明它們關系遠.
但具有相似G+C含量的生物並不一定表明它們之間具有近的親緣關系.
同一個種內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別應在4~5%以下;同屬不同種的差別應低於10~15%;G+C含量已經作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類單元的一項基本特徵,它對於種,屬甚至科的分類鑒定有重要意義.
若二個在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別大於5%,則肯定不是同一個種,大於15%則肯定不是同一個屬.
在疑難菌株鑒定,新種命名,建立一個新的分類單位時,G+C含量是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鑒定指標.
其分類學意義主要是作為建立新分類單元的一項基本特徵和把那些G+C含量差別大的種類排除出某一分類單元.
G+C含量的比較主要用於分類鑒定中的否定
(2) 核酸的分子雜交
不同生物DNA鹼基排列順序的異同直接反映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鹼基排列順序差異越小,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核酸分子雜交(hybridization)間接比較不同微生物DNA鹼基排列順序的相似性
a)DNA-DNA雜交;
(親緣關系相對近的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比較)
b)DNA-rRNA雜交;
(親緣關系相對遠的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比較)
c)核酸探針;
(利用特異性的探針,用於細菌等的快速鑒定)
(3) 16SrRNA或18SrRNA的核酸序列分析
16SrRNA被普遍公認為是一把好的譜系分析的"分子尺":
16SrRNA的序列高度保守,可精確指示細菌之間的親緣關系
16SrRNA的大小為1500bp左右,所含信息能反映生物界進化關系,易操作,適用於各級分類單元
目前常用的是建立在PCR技術基礎上的16SrRNA基因的直接測序法,方便快捷.
《伯傑氏鑒定細菌學手冊》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細菌學教授伯傑(D.Bergey)(1860-1937)
1957年第七版後,由於越來越廣泛地吸收了國際上細菌分類學家參加編寫(如1974年第八版,撰稿人多達130多位,涉及15個國家;現行版本撰稿人多達300多人,涉及近20個國家),所以它的近代版本反映了出版年代細菌分類學的最新成果,因而逐漸確立了在國際上對細菌進行全面分類的權威地位.
7.1 細菌分類系統
7,微生物分類系統
《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伯傑氏手冊是目前進行細菌分類,鑒定的最重要依據,其特點是描述非常詳細,包括對細菌各個屬種的特徵及進行鑒定所需做的實驗的具體方法.
(20世紀80年代末期)
7.2 真菌分類系統
真菌界分類系統很多,各國採用不同的系統,比較混亂.近年來為較多人接受的是Ainsworth的綱要.
俗名—common name簡潔易懂,方便記憶,但涵義往往不夠准確,還有適用范圍和地區性的限制.
命名—scientific name菌種的科學名稱.菌種的學名是按照《國際細菌命名法規》命名的國際學術界公認,並通用的名稱.
命名原則:
學名=屬名+種的加詞+(首次定名人)+現名定名人和鮮明定名年份
規定與常識:屬名應大寫首字母,單數,可以組合外而成.種的加詞代表一個種的次要特徵,首字小寫

D. 微生物有哪些種類

微生物有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它們有的像圓球,有的像圓柱,還有些是螺旋形的。其中有5類最常見的微生物

細菌(如球菌、桿菌、螺旋菌、弧菌);真菌(如接合菌、囊子菌);藻類(如硅藻、腰鞭毛蟲);病毒(如腺病毒、噬菌體)和原生動物(如阿米巴原蟲、草履蟲)。這只是微生物中的幾個常見種類,每個種類里,又有許多不同的微生物,有些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另外一些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但它們也很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見。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走近微生物》

E. 微生物分類有哪些

微生物有8種分類形式。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微生物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簡介

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

F. 簡述微生物的分類及其主要代表

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和核酸。朊病毒只含蛋白質,類病毒只含核酸。

2、原生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等原始的單細胞生物,但他們的細胞結構是完整的,有線粒體等細胞器 。

3、真菌:包括單細胞真菌 (酵母菌)小型多細胞真菌(黴菌) 大型多細胞真菌(蘑菇,木耳,靈芝)所以微生物不一定是看不見的。

4、細菌:包括球菌、桿菌、螺旋菌、弧菌,細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只有擬核和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6)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生物發展的歷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兩大類。而微生物,不僅形體微小、結構簡單,而且它們中間有些類型像動物,有些類型像植物,還有些類型既有動物的某些特徵,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徵,因而歸於動物或植物都不合適。

於是,1866年海克爾(Haeckel)提出區別動物界與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類、原生動物、真菌和細菌。

G. 微生物分為哪三類八群

微生物可以分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結構微生物三類,也可以分為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八種。

原核生物是指一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有稱作核區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它包括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藍細菌和古細菌等。它們都是單細胞原核生物,結構簡單,沒有細胞器結構,個體微小,一般為1~10 µm,僅為真核細胞的十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真核生物是一類細胞核具有核膜,能進行有絲分裂,細胞質中存在線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等多種細胞器的生物。菌物界的真菌、黏菌,植物界中的顯微藻類和動物界中的原生、後生動物等都是屬於真核生物類的微生物。

非細胞型微生物是結構最簡單和最小的微生物,它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濾器,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宿主活細胞內生長增殖的微生物。

(7)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二、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

三、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四、放線菌,是一類主要呈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體培養基上呈輻射狀生長而得名。大多數有發達的分枝菌絲。菌絲纖細,寬度近於桿狀細菌,約0.5~1微米。

五、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為革蘭氏陰性菌,是一類專性寄生於真核細胞內的G-原核生物。是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而接近於細菌的一類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狀或桿狀,是專性細胞內寄生物,主要寄生於節肢動物。

六、支原體(mycoplasma)是一類沒有細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過濾菌器、可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增殖的最小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大小為0.1~0.3微米。由於能形成絲狀與分枝形狀,故稱為支原體。

七、衣原體(chlamydia)是一組極小的,非運動性的,專在細胞內生長的微生物。衣原體可分為4種,即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牛衣原體。衣原體為革蘭陰性病原體,是一類能通過細菌濾器、在細胞內寄生、有獨特發育周期的原核細胞性微生物。

八、螺旋體(spirochete)是一類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運動活潑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生物學位置上介於細菌與原蟲之間。螺旋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見於水、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上,亦有的存在人體口腔或動物體內。

H. 微生物怎樣分類

微生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原核微生物

1、細菌(Bacteria)

2、古菌(Archaea)

二、真核微生物

1、真菌(Fungi)

2、原生動物(protozoan)

3、藻類(algae)

三、無細胞生物

1、病毒(virus)

2、類病毒(virusoid)

3、擬病毒(viroid)

4、朊毒體(亦稱朊病毒、蛋白質質感染性顆粒,prion)

(8)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1、體積小,面積大。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數量越多,其相對表面積越大(有時也稱作比表面積)。微生物體積通常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³,可是其相對表面積卻很大。正因為有了較高的相對表面積做基礎,微生物才有了一些獨特的特徵,比如能夠快速代謝。

2、吸收多,轉化快。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3、生長旺,繁殖快。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微生物理論上能做到指數級增長。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

4、適應強,易變異。由於其相對表面積大的特點,微生物具有非常靈活的適應性或代謝調節機制。微生物對各種環境條件,尤其是在如同高溫、強酸、高鹽、高輻射、低溫等這樣十分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的適應能力。

5、分布廣,種類多。由於微生物體積小、重量輕、數量多等原因,地球上除了火山中心區域等少數地方外,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微生物種類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物種多樣性;生理代謝類型多樣性;代謝產物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類型多樣性。



I. 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

根據細胞的有無以及細胞結構特點的不同,人們把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它們是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例如細菌和放線菌;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如真菌;非細胞型微生物,例如病毒等。

微生物個體很小,一般只有用顯微鏡把它們放大幾百倍封幾千倍,乃至幾十萬倍才能看清楚它們。

微生物結構都很簡單;往往都是單細胞的,也就是說,個細胞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了。像無處不在的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的放線菌以及我們平時發面蒸饅頭用的酵母菌等,都是單細胞微生物。

而有的微生物如病毒,小得連一個細胞都不是,它們專門生活在活細胞內。一個細胞里可以裝下許多個病毒。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卞根本看不到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把它們放大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才能看清。

還有二些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它們有了類似細胞的結構,但是比細菌更簡單,像病毒一樣,也本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如引起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立克次氏體,引起人體原生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體,引起沙眼的衣原體等。

在微生物王國里,真菌屬於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它們的結構要比細菌、放線菌復雜一些。除了酵母菌是單細胞的以外,絕大多數真菌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真菌細胞的結構也與高等植物細胞相差無幾。在夏天裡,如果食品放久了或衣物管理不當,就會長毛發霉,這是最常見的真菌,叫做黴菌。當然,在微生物的「小人國」里也有「巨人」,我們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如餐桌上常見的蘑茹木耳、銀耳、猴頭等大型食用真菌。

J. 微生物包括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在中國,微生物被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閱讀全文

與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