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多少個國家在研究生物武器

多少個國家在研究生物武器

發布時間:2022-07-06 18:50:00

㈠ 目前有沒有可能各國已經在大規模研究可實戰用的生化武器了

生化武器:包括細菌彈、病毒彈、化學毒氣毒劑彈等

國際公約禁用的武器主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不人道武器。
2、生化武器:包括細菌彈、病毒彈、化學毒氣毒劑彈等,但非致命性生化武器不在禁止之列。
有2種情況;1.「澳大利亞集團」於1985年成立,目的是防止生化武器擴散,現有40個成員國(包括歐盟委員會)。澳大利亞集團的所有參加國都是《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CWC)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BWC)的締約國,都強烈支持根據這些公約開展的、旨在全世界消除生化武器的各項努力。 1925年《禁止使用窒息性、毒性或氣體及細菌作戰方法的日內瓦議定書》通過80周年而召開的。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這些原則上不準使用生物化學武器。2。不過話說回來,國際公約並不具有什麼強制效力和廣泛性,有的已經達成國際共識,比如禁核禁生化,有的則不是這樣,

㈡ 二戰後哪些國家在戰爭中用過生化武器

1 斯大林在衛國戰爭初期曾准備大量使用生化武器
1925年,世界各大國簽署了旨在禁止生產和在戰爭中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日內瓦議定書》,幾年後,蘇聯和×××德國先後加入。不過,這種國際議定書有時只不過是一紙空文,二戰結束後不久,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承認,如果×××部隊在英倫三島登陸,他可能會立即下令使用化學武器。這說明英國盡管簽署了《日內瓦議定書》卻還是大量生產並准備使用生化武器。那麼,蘇聯是否也研製了生化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

幾年前,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克內舍夫斯基(現已病故)公布了自己的調查研究結果,通過大量文獻證實斯大林不僅擁有生化武器,還曾准備在衛國戰爭初期大量使用。

1985年,德國歷史學家吉勒在弗賴堡軍事檔案中發現了一份曾經轟動一時的文獻,表明1942年底(最遲不晚於1943年4月),×××曾計劃對蘇聯發動化學戰,德軍總參謀部據此確定了主要攻擊目標是列寧格勒(今日的聖彼得堡),並且制訂了十分詳盡的使用計劃,精確到首次打擊時使用化學彈葯的具體數量為72萬枚。吉勒確認,×××德國擁有了足夠的化學武器儲備,1941年10月1日前,×××軍隊技術供應處擁有150萬枚裝配了有毒戰斗物質的彈葯,而且,新的彈葯還在不斷補充。軍事檔案文獻表明,×××堅持對蘇聯使用化學武器的計劃,下令進行戰斗條件下的試驗。

1941年10月20日,蘇聯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簽發一份絕密報告:「絕密!在列寧格勒前線,敵人使用了催淚性質的有毒物質,不排除敵人對西南方面軍部隊使用有毒物質的可能性。這一點可由下列事實證明:1941年10月,敵人加速向前線運輸有毒物質,增加了化學部隊數量。」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阻止了×××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呢?當然不是《日內瓦議定書》,類似條約對×××來說純粹是一紙空文。據一些比較含糊的情報證據,戰爭初期,蘇德軍隊司令部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秘密協議,蘇軍司令部沒有在「卡秋莎」火炮中使用某種物質(其作用類似今日的凝固汽油),德軍司令部放棄使用化學武器。不過,即使是存在這種協議的話,也並不會阻止×××,因為無論是「卡秋莎」火炮,還是凝固汽油彈,都無法與德國裝配了有毒戰斗物的彈葯相提並論。

軍事歷史學家認為,雖然蘇聯官方宣稱沒有生產化學武器,在×××德國類似攻擊面前將沒有任何防護能力,但在事實上,早在戰前,斯大林就已下令加強包括生物武器在內的有毒戰斗物質的生產,而且早就准備大量使用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942-1943年,世界距離生化大災難曾經只有一步之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部隊在列寧格勒郊外使用催淚氣體,可以視為對蘇聯領導層的及時警告,向斯大林發出一個獨特的信號:德國間諜已經掌握了蘇聯生化武器生產和准備使用的情況。

而且,在衛國戰爭前,生化武器的使用對蘇聯軍事領導人來說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而神秘的事情。蘇聯當局曾經在化學武器的幫助下鎮壓了1919年亞羅斯拉夫爾市的起義,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也曾在鎮壓安東諾夫暴亂時使用過。另外,戰前蘇聯科學家和軍人與德國同行在有毒戰斗物質試驗方面的合作也早為世人所知,這一合作一直持續到30年代中期,因德國政治局勢變化而中斷。之後,蘇聯科學家繼續自行研究,1938年蘇聯已獲得首批生物武器樣品,化學武器也在逐年完善。到1941年前,蘇聯已擁有強大的軍事化學實力,因此,在戰爭初期,斯大林准備使用這種致命武器庫的想法絲毫不足為奇。

1941年8月,蘇聯最高統帥簽署了一項命令,要求在1941年8-9月開始立即大量裝配化學炮彈、化學炸彈、化學瓶等武器。規定了具體任務量,責成化學工業人民委員傑尼索夫親自負責,在工廠內裝配化學武器中,要求每月裝配的化學航空炸彈在45萬枚以上,76毫米化學爆破殺傷彈每月在112萬枚以上,其餘彈葯在每月50萬枚以上。同時還對具體化學企業下達了直接裝配任務,如每月要裝配10萬枚122毫米火箭彈,至少50萬個AZ-2化學瓶。這樣,到1942年前,斯大林開始准備直接使用化學武器時,下令在亞羅斯拉夫爾、古比雪夫、高爾基、喀山、烏里揚諾夫斯克、薩拉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構築了特種指揮所,每個指揮所佔地300多平方米,配備特種過濾裝置,完全密封。不僅用於防護德國軍隊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攻擊,還用於防護自己方面使用的生化武器的威脅。

之後,蘇聯繼續進行尋找和試驗新型有毒物質的工作,1942年中期,蘇聯化學部隊裝備了一些代號NOV、OT、B-2、R-2的有毒戰斗物質,除軍方外,其成分至今無人知曉。斯大林制訂了使用生物武器的計劃,1942年7月4日簽署了國家國防委員會決議:絕密!要求化學工業人民委員會在7月份製造下列生物武器設備:安瓿炮彈4000發、AS-1型玻璃安瓿23萬個、安瓿子彈60萬發,全部裝配生物物質。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實蘇軍曾准備使用生化武器:1938年開始研製的新型秘密防毒面具開始在1943年初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這種防毒面具不僅能有效防護毒氣、病菌、有毒煙霧,還能防護德軍和蘇軍可能使用的生物武器。斯大林准備在進攻戰役開始前使用生化武器,一些相關文獻在原蘇共中央委員會檔案室內保存,如今在俄羅斯檔案管理中心內。要想全面了解斯大林使用生化武器的秘密軍事計劃,必須查證軍事化學總局檔案,但這些檔案至今仍屬絕密文獻,研究人員無法查看。

一直到戰爭末期,蘇聯仍在加緊生產化學和生物武器,至於斯大林為何最終沒有決定使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1943年初之前的衛國戰爭戰略局勢判斷上舉棋不定,也可能是因為斯大林不想使自己被美英等盟國視為惡魔,破壞爭取早日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

在俄羅斯國防部檔案中,有幾份軍事化學總局關於戰爭年代彈葯使用的報告,數字不詳細,但足以證明化學局曾得到了兩種武器:火焰噴射設備和有毒化學物質。這意味著,在與德國軍隊作戰時,蘇軍還是使用了化學武器,可能是對付部署在高加索地區的德國師團。

衛國戰爭初期,人類得以避免巨大的化學或生物災難,只是因為斯大林是個實用主義者,他擔心蘇聯會遭到類似武器的反擊,也正是同樣的原因阻止了×××發動生化戰爭的計劃。

㈢ 美在全球設有超200個生物實驗室,大多分布在哪裡

眾所周知,美國在全世界有著超過200個生物實驗室,這些生物實驗室大部分都分布在俄羅斯還有中國的周圍,目前已經有30多個生物實驗室被曝光,令人覺得不寒而慄的是還有大量的實驗室不為人知,它們或許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是隱藏的“炸彈”。為什麼美國需要滿世界建這么多實驗室呢? 我們也是很不解,究竟人家的用心是什麼呢?

抵制生物威脅,我們一起守護生命安全,希望美國方面盡快說明這些生物實驗室的所在地區還有相關事宜。

㈣ 生物武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20世紀初到二戰結束

研製和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是細菌,當時稱為「細菌武器」?開始時的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生產規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員潛入敵方,用裝在小瓶中的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飼料?

從30年代開始,研製生物武器的國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生產規模擴大,施放方式改為用飛機施放帶菌媒介物,包括帶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擊范圍擴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建立的生物武器研製機構之一,日軍使用細菌武器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德國主要研究鼠疫桿菌?霍亂弧菌?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和黃熱病毒等戰劑和細菌懸氣機噴灑裝置?

美國於1941年成立生物戰委員會,進行空氣生物學實驗研究?英國於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納德島上用小型航彈和炮彈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過肉毒毒素的大規模生產方法,並用飛機進行過噴灑試驗?

20世紀70年代末

生物武器進一步發展,出現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真菌和毒素?

劑型除液體外,還有凍乾的粉劑?施放方式以產生氣溶膠為主?除用飛機拋灑?投彈以外,還可用火箭?導彈發射生物彈頭?殺傷范圍擴大到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

美國的生物武器研製水平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曾多次在朝韓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使用生物武器?

20世紀80年代以後

系統研製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學和武器製造技術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才開始的?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學方法可以大量製取生物戰劑,使用方式也由簡單的人工撒布逐步發展為利用遠距離投射工具進行規模撒布?

隨著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遺傳工程?脫氧核糖核酸(DNA)重組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調控?構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發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備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㈤ 最早研製使用生物武器的國家是哪一個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用生物作武器無可考證,早期在兵器上塗抹毒液,或在河水下毒等行為,都可以視作使用生物武器,因為毒物往往來源於動、植物。

而最早使用病毒作武器發生在1349年,當時,韃靼人圍攻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卡法城,而攻城部隊受到鼠疫的襲擊,死了一些人,於是他們把把鼠疫死者的屍體從城外拋到城內,使城中的士兵和居民也染上鼠疫,不得不棄城西逃……這個事件的大背景為14世紀歐洲鼠疫大流行。

一戰時期出現了專門的生物武器應用,不過那並不是針對人,比如散播馬鼻疽使敵人的騎兵、運輸隊的馬匹患病,或散播真菌使小麥等作物減產等。

㈥ 各國生物武器概況有哪些

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它的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戰劑。生物武器的施放裝置包括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和航空布撒器、噴霧器等。以生物戰劑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稱為生物武器。

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利用間諜撒播馬鼻疽桿菌及炭疽桿菌感染對方的騾馬。這是20世紀生物武器的第一次應用。1917年德國用飛機在羅馬尼亞上空撒播過污染細菌戰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國更信賴化學戰。由於德國的大力發展化學武器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放棄了生物武器計劃。

但生物武器的發展卻進入了一個世界性的繁榮時期,各個大國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製計劃,進行生物武器研製,並且還公開或秘密的應用於實戰。

英國

1916年,英國於波頓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後波頓成為了全世界最權威的生物化學武器研究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頓基地的研製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以下事實可以印證,1942年英國曾計劃並生產500萬塊的混有炭疽桿菌的飼料餅,准備投放到德國居民點,但該計劃取消。1941年10月,英國軍情五處在類人猿」計劃中,用肉毒素刺殺了德國納粹頭目賴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隨著歐洲戰場吃緊,英國放棄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發計劃,轉為和美國、加拿大共同研發生物武器。

日本

1935年,在哈爾濱建立細菌戰研究所,名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隊」,代號「731」,附設監獄和實驗場。731部隊進行人體的活體試驗,遭殺害者達10 000人以上。1940年、1944年日軍在我國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傷寒桿菌、鼠疫桿菌和霍亂弧菌致使霍亂流行,僅感染鼠疫致死者達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亂弧菌導致萬餘人死亡,而且也導致1 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隊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發明了裝有活體跳蚤的陶瓷炸彈。此外,日本還在戰俘營中用霍亂弧菌進行屠殺。盡管日軍屢次應用,生物武器在戰爭中的效果甚微。戰敗後,日軍大規模的生物武器計劃終結。後來美國以包庇戰犯為條件,獲得了日軍的技術成果。而且,美國的生物武器投送技術受到「731」的巨大影響。

前蘇聯

前蘇聯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菌,但戰果不祥。前蘇聯在冷戰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儲備,這可以從以下事件中得到驗證。前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被懷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蘇聯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廠發生一起炭疽芽孢桿菌氣溶膠外逸事件,導致上千人死於肺炭疽。1982年,前蘇聯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戰爭中曾使用過鐮刀菌(TS)毒素黃雨。80年代,前蘇聯還制定了針對美國的大規模生物武器襲擊計劃。而且,前蘇聯生物武器儲備全球第一。

其他國家比如澳大利亞、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但未有大規模應用。伊拉克、古巴等後起國家也大力發展生物武器。

但在冷戰期間,生物武器的發展卻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只有美國的生物武器政策實現了轉變;而且美國生物武器發展最為完善,資料最為公開,生物戰實踐充分,生物武器決策最為理智,所以下面詳細介紹美國的生物武器發展和政策的變化。

美國

美國在一戰後開始發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參與針對生化武器的軍備談判,這些都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1925年6月17日,美國在日內瓦簽署了《關於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但《日內瓦協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發揮作用,在以「防禦」為目的的研製和儲備不違反這一協定。

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德國或日本可能發動的首次生物武器襲擊」,屬於防禦性質。在1941年,美國開始和加拿大、英國合作研究和生產炭疽炸彈,並進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實驗。英國此時因為人力和財力的限制,開始與美國合作研製生物武器,並派出生物武器專家常駐美國,指導美國生物武器的研製,1942年,美國認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達到了世界水平。二戰後,美國俘獲「731」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經費投入。

1952年初,美軍向朝鮮的朔寧、平康等地投放了帶有細菌的蒼蠅和昆蟲,2月美機對鐵原地區的志願軍陣地投擲了大量的昆蟲,此後發生了著名的寬甸事件和甘南事件,這兩起在中朝邊境的平民區投放細菌容器的軍事行動被「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證實。

在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美國對朝鮮平壤市、江原道、咸鏡北道、黃海道,對中國的撫順、新民、安東、寬甸、臨江多次發動了轟炸,轟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對美國空軍飛機出動的架次、轟炸後發現的各類昆蟲的詳細調查研究和細菌學實驗鑒定後表明,這些昆蟲帶有鼠疫、霍亂以及其他傳染病菌。詳見《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對於美國在朝鮮戰爭中進行細菌戰的事實,美國政府迫於壓力始終沒有承認。

1962年1月美軍在新竹布灑了1 000加侖的落葉劑,1962年9月3日到10月11日,在金甌半島布灑橙劑,美軍對越南使用的6種植物殺傷劑給越南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但使越軍不能得到糧食,生存變得困難,而且使25 000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破壞,13 000平方千米的農作物被殺死,153?6萬人中毒,死亡3 000餘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國基於以下3個理由對生物武器的政策進行了根本性的調整:①由於尼克松主義的收縮戰略,美國大力削減軍費。②生物武器耗資巨大,但性能不穩定,作戰效果差。③美國急於改變政府形象和國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經泛化為道德問題,社會意識形態成本太高。美國生物武器政策改變表現為:①重視化學武器,輕視生物武器;②重技術儲備,輕裝備部隊,在研究中重防禦技術和探測技術;③將生物武器泛化為道德問題,制約他國。

70年代,鑒於前蘇聯生物武器的巨量儲備,美國相應的提高生物武器軍備,但未到達收縮前水平。美國一方面保持對前蘇聯的威懾平衡,另一方面進行軍控談判,並在輿論上對前蘇聯進行制約。

在里根執政時期,中央情報局獲得了前蘇聯進攻性生物戰計劃的確切信息,美國大大加強了對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對抗前蘇聯所謂的即將到來的「生化威脅」。但是美國此時的重點是二元化學毒劑;在生物武器領域,美國只是進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術儲備。

在前蘇聯解體後,美國對伊拉克的生化武器進行了大規模的核查。並以之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而且對伊朗、利比亞、朝鮮、古巴等國家進行指控;還和前蘇聯國家展開軍控合作。盡管美國在這一時期主要揮舞道德大棒,但美國對生物武器的研究還是比較活躍。這一時期美國提出了生物恐怖襲擊、基因武器、人種炸彈等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襲擊後,美國將生物武器的軍事用途向國土防禦和公共安全領域傾斜。現在美國提出建立全國性的預警系統的概念。知識點生物戰劑的缺點

生物戰劑存在許多缺點,所以一般認為生物戰劑是戰略武器,不是很好的戰術武器。使用生物戰劑必須考慮氣象和氣候條件,因為風速和風向影響生物戰劑的攻擊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英國在投放毒氣時,因為沒有考慮天氣因素而遭到可怕的自我傷亡,即「藍方針對藍方」的傷亡。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生物戰劑需要幾天才能使人喪失能力或被殺死。生物戰劑對部隊沒有持久的影響。生物戰劑在一定時間內有效,在此時間內,如果不穿防護服,無法佔領使用過生物戰劑進行控制的敵軍地區,但等生物戰劑失效後可以進入那個地區。

生物戰劑有天然的敵人。除了受天氣影響外,紫外線能夠殺死它們;乾燥環境不利於它們生存。還有一個問題是使用生物戰劑將受到世界輿論攻擊,引發政治問題。今天傳媒這么發達,沒有哪個領導願意看到新聞節目中出現敵方老百姓被生物戰劑殺傷的悲慘鏡頭。即使最狂熱的恐怖主義者也要三思而後行。

㈦ 生物武器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怎樣的

20世紀初到二戰結束,研製和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是細菌,當時稱為「細菌武器」。開始時的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生產規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員潛入敵方,用裝在小瓶中的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飼料。

從30年代開始,研製生物武器的國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生產規模擴大,施放方式改為用飛機施放帶菌媒介物,包括帶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擊范圍擴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建立的生物武器研製機構之一,日軍使用細菌武器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德國主要研究鼠疫桿菌、霍亂弧菌、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和黃熱病毒等戰劑和細菌懸氣機噴灑裝置。

美國於1941年成立生物戰委員會,進行空氣生物學實驗研究。英國於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納德島上用小型航彈和炮彈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過肉毒毒素的大規模生產方法,並用飛機進行過噴灑試驗。

㈧ 生物武器的發展都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生物武器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20世紀初到二戰結束

研製和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是細菌,當時稱為「細菌武器」。開始時的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生產規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員潛入敵方,用裝在小瓶中的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飼料。

從30年代開始,研製生物武器的國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生產規模擴大,施放方式改為用飛機施放帶菌媒介物,包括帶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擊范圍擴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建立的生物武器研製機構之一,日軍使用細菌武器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德國主要研究鼠疫桿菌、霍亂弧菌、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和黃熱病毒等戰劑和細菌懸氣機噴灑裝置。

美國於1941年成立生物戰委員會,進行空氣生物學實驗研究。英國於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納德島上用小型航彈和炮彈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過肉毒毒素的大規模生產方法,並用飛機進行過噴灑試驗。

20世紀70年代末

生物武器進一步發展,出現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真菌和毒素。

劑型除液體外,還有凍乾的粉劑。施放方式以產生氣溶膠為主。除用飛機拋灑、投彈以外,還可用火箭、導彈發射生物彈頭。殺傷范圍擴大到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

美國的生物武器研製水平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曾多次在朝韓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使用生物武器。

20世紀80年代以後

系統研製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學和武器製造技術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才開始的。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學方法可以大量製取生物戰劑,使用方式也由簡單的人工撒布逐步發展為利用遠距離投射工具進行規模撒布。

隨著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遺傳工程、脫氧核糖核酸(DNA)重組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調控、構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發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備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閱讀全文

與多少個國家在研究生物武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