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宇宙有多少生物

宇宙有多少生物

發布時間:2022-01-19 03:44:12

『壹』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有幾種生物

現在人類已經可以觀測到一千二百五十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大約含有千億顆恆星左右。(詳細的科學報道可見1999年第4期《世界科學》等雜志,通俗報道可見1999年1月9日《參考消息》等報刊)
今年,法國馬賽天文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及其義大利同行,在觀測中使用了一種名為「可見光多目標光譜儀」的儀器。根據紅外光線強度的不同,天文學家發現了8000多個星系,並發現其中有約1000個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的15億年到40億年內產生的。
人和外星人

『貳』 宇宙中一共有多少種智能生物

按照太陽系我們產生生命的概率來算

整個銀河系及宇宙大約有2000--5000億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能有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在這上面再除以1000
差不多

『叄』 宇宙中會有其他生物嗎

級別:新手
2月9日
13:43
宇宙那麼大,外星生命是一定有的,不然那可就太浪費空間了
而地球人發現外星人或著說聯繫到外星人只是時間問題。
據說,要有生命一般要遵循下列條件:
1.在地球環境的早期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組成,它們包括生物有機體主要組成元素:碳、氫、氧、氮
等。宇宙化學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幾種元素在天體上、星際空間都是普遍存在的。

2.地球上的生命最有可能在水中誕生,並且9/10時間全部生活在水中,後來雖有部分生物登上陸地,但都離不開水。水是地球上生物不可缺少的介質。此外,生物化學研究也發現有少量生物可以生活在溫度很低的液態氨和甲烷中。

3.生命體中所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有適當的溫度要求,溫度太高生物有機分子必然運動過劇甚至分解;
溫度過低,生命過程過分緩慢甚至停頓。如果生命發生在水中,溫度大致介於0℃~100℃。

4.生物只有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才能生存,所以早期地球必然存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大氣層。宇宙生物學研究認為,生命不可能發生在沒有大氣的天體上,而天體要在其周圍留住大氣必須具備相當大質量。質量太小,引力太小,就不可能有大氣。沒有大氣的天體,它的表面也好不可能有液態水或其他液態物質,沒有液態物質作為溶劑也不可能有生命產生。

5.生命產生需要能量,早期地球能量主要有光和熱。宇宙射線、地熱、火山等都可為生命起源提供能量驅動力。

6.過去有人把氧氣作為生命發生的條件,現在認為這是不對的。地球原始大氣是缺氧的,而地球上生命正發生在缺氧的時期。原始大氣大多為還原性氣體如:甲烷、硫化氫、氫氣等。
而以上滿足的不僅地球有,外星球應該也有。
再說也不一定要那麼的苛刻,就象地球上的特異生命,也不一定要滿足有氧氣有元素。

『肆』 宇宙中有多少星球 有別的生物嗎

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因此只要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你就不難了解到,在我們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擁在多少星星。 人的肉眼在沒有光污染的地方可以看到2500顆地球是億萬星球當中的一個!地球上的生物也屬於宇宙中的一員!既然我和我們的地球同屬於宇宙,那麼在宇宙中就可能存在其他的和我們一樣或類似的生命!至今在地球上還有許多我們人類無法解釋清的現象和事物,現在之所以沒發現外星生物,原因是我們的科技還無法達到隨心所欲地去到宇宙的任何地方!現在只等有那麼一天,當我們可以做到時,相信可以找到我們地球的鄰居!現在人類也正在努力著!我們發射的太空梭就是為了那一天

『伍』 宇宙中有多少微生物

目前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理論認為,宇宙中其實充滿了各種微生物,地球生命最初可能也起源於太空。太空中生命力極強的微生物跟隨彗星或隕星一起墜落到地球表面,最終形成地球生命。這一全新理論一度引起廣泛的爭論。據英國開放大學微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克爾介紹,實驗表明,一些微生物被送入太空後,仍然可以在太空中的惡劣環境下繼續生存。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微生物在極端環境中被發現,生命在太空極端環境中生存可能成為現實。在不久前,科克爾的理論甚至引起了外界的嘲笑。但是隨著人們對地球和太空的了解更加深入,該理論將不再僅僅被認為是牽強附會,甚至有可能被冠以「銀河有生源」之類的學說名稱。
近期有發現表明,一些微生物可以生存於地球上某些最為極端的場所,如南極冰層、火山口、核反應堆等。天文學家們也似乎已經找到了一些類似地球的行星。此外,已有證據證明彗星富含有機物質。這都為太空中可能充滿細菌提供了旁證。「銀河有生源」理論的倡導者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於太空。也許在彗星或流星之中就存在生命。已有證據證明流星中富含氨基酸,而氨基酸是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地球在形成初期的2億年間多次受到流星的撞擊,這也可以用來解釋流星將生命帶入地球的說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家羅納爾多-布雷斯洛將地球和中子星的氨基酸的分子特徵進行了對比研究。羅納爾多發現,中子星上隕星墜落之地的氨基酸分子特徵與地球上完全一致。很明顯,隕星也會墜落到地球之外的其他地方。如果其他行星存在水或生命所必需的各種物質,同樣可以像地球一樣接受隕星帶來的生命。彗星是一個由冰、塵埃和岩石組成的集合體,富含氮、氧及其他有機物質。受到外界的熱輻射,彗星內部的冰會融化成液態水。於是彗星變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星際皮氏培養皿,為微生物創造了一下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同樣,地球也許並不是太空中唯一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在運行中可能會甩落小塊殘片,被經過的彗星收容。其中的微生物在彗星中繼續生存,隨著彗星進入太空的其他位置。
英國太空計劃專家約翰-畢爾夫指出,太空站和探測飛船很可能帶回太空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間內可能已經變種變形,如果它們回到地球並逃過被銷毀的命運,肯定會對人類構成威脅。約翰-畢爾夫說,俄羅斯和平號太空站就曾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變種真菌,它們若與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的金屬、玻璃和塑膠的細菌混合,足以對人類構成致命的威脅。約翰-畢爾夫透露,13年前俄拉斯一名微生物學家首度發現,太空站內的真菌存在殺傷力。雖然俄羅斯航天局一直都刻意淡化這樣的威脅,但是曾登上和平號的太空人都曾在控制器後、空氣調節器及其他太空站各個角落發現許多變種真菌。它們極具破壞力,能釋放出醋等腐蝕性物質,甚至會在空氣中釋放毒素。
美國宇航局的天體生物學家盧梅爾也認為,「在對太空標本進行研究或者人類登陸外星之前,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止太空生物入侵。太空污染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地球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專門處置外星污染物的場所。」人體防禦系統不知所措一些生物學家提出,如果太空微生物是某種「傳染性病原體」,將會造成相當可怕的後果。這種病原體會根據宿主的反應進行演化。當宿主對外來的病原體產生抵抗作用時,傳染性病原體就會以新的方式來維系它的發展。一旦這樣,當人體防禦系統准備消滅外來病原體的時候,這些病原體就會發展出更加復雜的生存方式避免自己被吃掉。另外,人體的防禦系統都是針對地球上病原體的,因此,當來自太空的陌生病菌入侵人體時,人體的防禦系統可能會不知所措。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這是杞人憂天,因為太空探測器在返回地球大氣層後燃燒,赤熱的高溫是最好的消毒劑,任何太空細菌都立刻被銷毀,根本不會被帶到地球上來,也不可能危害地球生物。即便來自太空的微生物進入了地球,也不一定會造成傷害,因為它們無法適應地球環境。

『陸』 宇宙有多大有外星生命嗎

天文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致力於發現外星微生物存在的證據,在火星上、木衛二上……太陽系內一切有條件的地方都是他們尋找的對象。但最近幾年最激動人心的外星生命探索的進展卻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外星生物學家來到地球最惡劣、最極端的地方,在智利最乾燥的阿塔卡馬沙漠中、在環境最惡劣的岩洞里、在南極洲的千年冰架下面、在幾千米的深海下面、在幾萬米的高空上,他們發現了形形色色的與世隔絕的細菌,它們生命力之頑強令科學家驚嘆不已。在南極的古老凍岩中,有一種細菌舒舒服服地躲在石頭表面下多孔的空間里,活得跟花店櫥窗里的牽牛花一樣旺盛;法國科學家曾在太平洋底3000米處,水溫高達250℃的熱泉口,發現多種細菌;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羅12號」太空船,收回了兩年半前無人探測船「觀察家三號」留在月球上的相機,竟然發現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緩症鏈球菌」,這種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幾近真空、充滿宇宙射線的月球表面生存了兩年半!

許多種類的細菌無需空氣,它們或是通過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機食物,或是從硫酸鹽或硝酸鹽等氧化合物而不是從空氣中獲得氧;有的細菌通過轉換鐵化合物和硫來保持生命的延續,生存下來;有的細菌在沸水中滋生;有的細菌則在0℃以下的鹽水中生存;有的細菌在不可思議的高壓下存活。看上去,多數細菌的生命是永無止境的,某些細菌的孢子可以休眠幾千年。

它們生命的潛能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潛能完全或者幾乎不同。正是這一不同,向我們暗示著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或許是生命在宇宙間其他星球上的另一種可能。

生命的無數種可能

既然地球細菌展現了如此豐富的生命形態,那麼宇宙中的生命該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但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於別的化學基礎而發展起來的其他生命嗎?

這個問題無疑是對生物學家的一項重大挑戰。因為地球上的「蛋白質生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一些科學家於是翻開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種元素的性質與碳最為相似———當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攝取有機物,而只從宇宙空間中吸收星光維持生命,他的身體是由多數光線粒子和少數物質粒子組成,物質粒子在必要時也可以轉化成光線粒子。可以設想,既然我們這些以碳為基礎的生物呼出的廢氣是二氧化碳,那麼,火星上那些以硅為基礎的生物,呼出的自應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在沙灘上所見的沙,也就是說,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時所噴出的是沙粒!

還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與同一族的氧在性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較高溫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溫時是固體),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氣可以被硫所代替?

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質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質。有沒有一種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於氨在冰點以下仍是液體,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氣態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著由氨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則充滿著以氨為介質的生命形式。

以上都只是個別的、零星的構想,真正對問題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統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學家阿西莫夫所寫的一篇文章《並非我們所認識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種生命形態:

一、以氟化硅酮為介質的氟化硅酮生物;

二、以硫為介質的氟化硫生物;

三、以水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以氧為基礎的)生物;

四、以氨為介質的核酸/蛋白質(以氮為基礎的)生物;

五、以甲烷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

六、以氫為介質的類脂化合物生物。

其中第三項便是我們所熟悉的———亦是我們惟一所認識的———生命。至於第一、第二項,是一些高溫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生活在硫礦里的、厭氧的古細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為自己生命的介質;而第四項至第六項,則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態。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有著不同的化學基礎,使我們認識到,生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各有不同———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們認為舒適宜人的星球,對一些生物來說可能是酷熱難耐,而對另一些則可能是寒冷難當。

更不可思議的設想

然而,科幻作家仍不滿足於生命的這些多樣性,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發揮了想像力,為我們創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議、但細想之下又似乎不無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設想,在某些極寒冷的星球之上,可能存在著以液體氦為基礎,並以超導電流作聯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則認為,即使在寒冷而黑暗的太空深處,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並由無線電波傳遞神經訊號的高等智能生物——霍耳的科幻小說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還有一些想像力更豐富的作家甚至認為外星生命也許根本不需要化學物質基礎,他們可能只是一些純能量的生命形式,比如一束電波。

最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寫的《龍蛋》,這部構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顆中子星表面的生物。這顆中子星直徑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卻等於地球上的670億倍,磁場是地球的1萬億倍,表面溫度達到8000多攝氏度。什麼生物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呢?是由「簡並核物質」組成的生物。所謂「簡並」,就是指原子外部的電子都被擠壓到原子核里去,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緊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質。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約半毫米,直徑約半厘米,體重卻有70公斤,這是因為他們由簡並物質所組成。此外,他們的新陳代謝是基於核反應而非化學反應,因此一切變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維)的速率都比人類快100萬倍!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個醫學院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所作的有趣的講演:在我們星系的另一邊的什麼地方,有一個遙遠的行星,離一個其等級和溫度都正合適的恆星恰好不遠不近。此時此刻,那上面有一個委員會正在開會,研究著我們這個小小的偏遠的太陽系。會議進行了一年之久,現已接近尾聲了。那地方的智慧生物們正在一份文件上簽名(當然是用某種數字),文件斷言,說在我們這地方,生命的事是不可思議的,而這地方也不值得來一趟遠征。他們的種種儀器已經發現,這兒存在最最致命的氣體、就是氧氣,這樣一來,什麼戲都沒了。

這並非純粹的胡思亂想,厭氧生物在地球上就存在。對它們來說,氧氣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物」。對地球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氧氣尚且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認為,只有與地球環境相當的星球才能產生生命呢?

今天,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雖然還是兩手空空,一無所得,但我們仍應堅持不懈地探尋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們對宇宙生物原理的認識。

『柒』 宇宙中有什麼樣的生物

NO.1 卓柏卡布拉
一種懷疑在於美洲的吸血動物,1990年在波多黎個,近50年來它們大量繁殖,很快便佔領了整個拉丁美洲。

『捌』 宇宙中有多少個有生物的星球

太陽系中,有9大行星,60多顆衛星和上十萬的小行星等,估計總共有上百萬的天體.在銀河系中,有約1000萬顆恆星.至於銀河的中心是什麼,還不在這個統計范圍內
.而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宇宙中有上億個.而且人類的前進的腳步還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如果根據哈勃的理論的,假設宇宙是有邊界的,
那麼,估計有上百億個星系.其中每個有1000億顆以上的恆星.而且星系中還有星雲,中子星等等天體,所以是很難給出個確切的數字的
據目前調查,沒有何地球類似的星球,只有火星比較相似,但上沒有生物.

『玖』 宇宙有別的生物嗎

在銀河系180億個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麼概率是1.8億多;在這1.8億中,假如1%有生物,那麼概率是180多方;在180萬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麼概率是1.8萬。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會高得嚇人。因此,"人類是宇宙獨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每當繁星燦爛的夜晚,我們仰首蒼穹,一道白練般的銀河橫亘天際,北極星旁的仙女座星雲隱隱向人們訴說著那耳聽不見的故事。此時,牛郎織女的神話、嫦娥奔月的傳說、北極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頭環繞,追隨屈原問天的古音,我們斗膽問蒼天:蒼茫浩宇,可有親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還有生物嗎?有沒有像人類這樣偉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沒有回答!是默認,還是不屑一顧?

這不能怪偉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為我們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前,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個確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獨苗。

地球是宇宙獨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會忘記,中世紀時候的西方,宗教神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萬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當然,這不僅是西方的問題,幾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類似的看法。中國人就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國"。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明白,我們歌頌地球,並不是真正歌頌地球的偉大,而是變著法子歌頌人類的偉大,"世間萬物,惟人為大",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類是宇宙的獨生子"的觀念早已深深根植於人們的腦海。

如果說以上的觀念產生於認識的落後,尚有情可原,但問題是這同人們的認識似乎沒有關系。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相當多的人抱有同樣的看法,現代科學在打倒迷信的時候,似乎也無意消除地球中心論觀念,相反,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尋找證據,來證明地球人類是宇宙獨生子的宗教觀念。因此,關鍵在於人類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論人們如何小心翼翼維護著那易於破碎的自尊心,科學本身的發展正一下又一下,一點又一點,將那本來早已千瘡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們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實:

正如我們今天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一樣,實際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我們地球及太陽系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幾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同樣的,正如目前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整體性影響一樣,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與演變也存在著相互的作用。當我們的文明正沖破地球引力邁向宇宙文明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整個字宙中,能夠有意識地影響地球發展的絕非僅有人類(人類影響地球的歷史充其量只有200萬年的時間,僅佔地球時間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與毀滅,乃是宇宙運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現代天文學公認,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至少有180億個行星系,假如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麼數字依然是龐大的,乃有1.8億之多。再假如,這其中1%的行星繫上有生物,那麼我們得到的數字仍將是180萬。讓我們再進一步假設,每100顆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貝顆居住著智力水平與人類相等的生物,那麼我們的銀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級生命的行星仍有1.8萬之多。這才是僅僅我們一個銀河系,宇宙中間又存在多少個類似銀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個嚇人的天文數字。

因此,單從概率的角度講,地球人是宇宙間唯一智慧生物的觀點是幼稚可笑的。毫無疑問,宇宙間有數不清的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有類似的混合大氣,有類似的引力,有類似的植物,甚至有類似的動物。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米特羅德格斯就曾說過:"認為在無邊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種穀子的土地上只長出獨苗一樣可笑。"

1997年,美國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一種太古生物,這種生物能在極冷或極熱的極端環境下生存,並且它具有細菌和包括動植物及人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兩種特點,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種生命形式。此種生物的發現證明,人類對生命所具備的特點了解得相當不夠。請不要忘記,這僅僅是在地球的環境之內,在廣大的宇宙中間,生命的形式更為復雜,用地球生物觀點來品評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國宇航局最近宣布,他們在地球附近的波雷爾利斯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繞其公轉的新行星,這顆行星與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發現的行星距離恆星3700萬公里,是地球距太陽的1/4,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還要近,其表面溫度估計達到200℃-260℃,在這種溫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溫的生物。這顆行星的發現,使人們增強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隕落於澳大利亞的碳質球粒隕石中,發現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對稱氨基酸,顯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國宇航局宣布,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得到的照片顯示,一直被認為不穩定的木星上發現有大氣,還有潮濕的土壤,這說明木星已經具備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1996年,美國宇航局從一塊落在亞利桑納州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這塊隕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傳說再一次被人們所重視。

1963年,科學家利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在人馬座發現了有機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譜,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因為,有機甲醛分子可以轉化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質的基本組成形式。有機甲醛分子的發現,再一次證明,地球生命決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人類也不應該是宇宙的獨生子。

越來越多的發現為我們指示出了一個確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確實存在生命,即使是我們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中產生。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證明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辦法尋找它們。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並與之對話。此時,兩艘宇宙飛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飛去。1986年,當它們穿過冥王星後,即飛離了太陽系,成為一顆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分別於14.7萬年和55.5萬年後飛抵太陽系以外的另一個星系。

"旅行者號"帶有錄制著我們地球人特徵、地球風貌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銅制鍍金唱片。這位美國前總統在致文中這樣寫到:"我們向宇宙傳送這一信息。10億年後,當我們的文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球的面貌大為改觀時,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銀河系3000億顆恆星中,一些(也許有許多)恆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並存在著遙遠的宇宙文明。如果一個這樣的文明截獲了'旅行者號',並能理解它所攜帶的錄制內容,就請接受我們如下的致文……。"很明顯,"旅行者號"是為了尋找地外文明而發射的,換句話說,美國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為前提條件的。

1994年,當蘇梅克一列維彗星撞擊木星時,科學家發現,當撞擊發生時,有大量水蒸氣出現,這說明,這顆彗星上帶有大量的固體水。有水就有生命。蘇梅克一列維彗星在宇宙中是顆很平常的彗星,它們在宇宙中穿行,產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實際上,問題還不單單在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樣的自然環境?難道必須擁有與地球相似的自然條件嗎?地球的生物觀普遍適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嗎?事實證明,生命只能在類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發展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萬種生物,在我們已知的120萬種中,有9000多種井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環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著作《眾神之車》中曾介紹了布里斯托爾大學昆蟲學家欣頓和布魯姆在這方面所做的試驗,這兩位科學家把一種蠓在100℃的高溫下烤了幾小時,馬上又放進液氮中(一270℃),經過強輻照後,他們又把這些試驗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這些蠓很快便恢復了活力,並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後代。這個試驗充分說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條件下才能存在的說法是錯誤的。

地球生物觀認為,陽光、水分、氧氣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們卻在幾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極冰層下發現了不需要陽光的生物,也發現了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它們叫厭氧細菌。多年前曾有一則報道,人們從完全封閉的岩石層中發現了沉睡數萬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條件下,它們竟然恢復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議,它頑強到遠遠超出人的想像之外,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發現了許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環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極強的核物質周圍也同樣有生命存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們很可能比我們的進化早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們不但能夠登上月球,而且'還能探測整個太陽系,那麼,一個比我們發達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們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來考察,在與我們的先民接觸當中,留下一些遺跡,傳授一些知識。在這一思想下,產生了"遠古接觸論"。

遠古接觸論的創始人是美國的福特·恰爾茲·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夠推翻流行理論的資料和信息,提出"讓科學從科學家的壟斷下解放出來"的口號。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間存在巨大的生物,對於這些生物來說,我們世界的大小隻介於飼養箱與實驗室之間。他甚至說:"我推測,我們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財產。我覺得地球本來不屬於任何人,但後來它被勘察,淪為了殖民地。"

『拾』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星球是有生命體的

研究稱近4萬顆地外行星可能存在智能生物
據報道,迄今為止,科學家尋找火星生命的征程仍被打上「失敗」烙印,假想中的小綠人根本不見任何蹤影。但我們不必為此擔心,因為除人類生存的地球外,有近4萬顆地外行星可能存在智能生物,並且非常興旺。
研究人員經計算得出結論,在我們的銀河系,有多達37964萬顆地外行星可能擁有對生命友好的環境,至少對與人類一樣的智能生物是這樣的。天體物理學家鄧肯·弗甘(Duncan
Forgan)創建了一個電腦程序,能夠將與人類已知的330顆左右的地外行星有關的信息進行比較,並計算出適於生命居住的行星比例。在此之後,通過參考溫度、水及礦物質可用性等因素,研究人員利用估計出的比例推斷出整個銀河系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數量。《天體生物學》雜志報道說,研究中,生命繁衍的3個想定也在參考因素之內。第一個想定,生命很難形成但進化之旅比較順暢。根據這一想定,至少有361顆行星存在智能生物;第二個想定,生命很容易形成但進一步繁衍難度較大。根據這一想定,可能存在智能生物的行星數量為31513顆;第三個想定,在小行星幫助下,生命可能從一顆行星遷徙到另一顆行星,根據這一想定。可能存在智能生物的行星數量達到近38000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外生命形態並不是像變形蟲這樣需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簡單生物,而是發育完全的外星人,原因在於:科學家對智能生物的定義為高級程度至少和人類一樣的物種。弗甘相信300到400年之後,人類便可以與生活在遙遠行星的居民取得聯系。他表示:「我認為存在361個地外智能文明是最為准確的一種估計。它們一定是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文明,但存在更多智能文明的可能性也一定是存在的。絕大多數地外行星的歷史都要超過地球,我很希望發現更多比人類社會更為高級的文明。」

閱讀全文

與宇宙有多少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