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鍾是如何形成的
生物鍾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鍾」,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通過研究生物鍾,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葯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可見,研究生物鍾,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並對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起著促進作用。
萬物之靈的人類,同樣受著生命節律的支配。什麼是人體生物鍾?有人把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形象地比喻為「隱性時鍾」。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等。人體內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種,生物鍾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上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他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周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制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鍾」一詞。
生物鍾的位置到底在何處?傳統的觀點認為,生物鍾應該存在於大腦中,但對於具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鍾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通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鍾保持同一節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鍾現象與體內的褪黑素有密切的關系,由於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鍾也應該位於松果體上。
後來產生了外界信息所導致的外源說、生物體內在因素決定的內源說和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綜合說等。
外源說認為,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美國學者弗蘭克布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重力場變化、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周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周期性。
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對夜間活動的倉鼠的試驗表明,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如在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條件下,仍然有相似的節律。人在恆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於24小時的節律,因此,人的生命節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❷ 怎麼養成生物鍾
如何調整生物鍾的話,主要是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還要在於堅持。如晚上准時上床,睡不著的話可以看看書,聽聽柔和的音樂,醞釀一下睡意。白天可少睡一點,多一點運動 晚上可以疲憊一點這樣容易入睡。早上要准時起床,不能賴床。通過慢慢改善,是可以調整好的。
❸ 生物鍾是什麼概念,怎麼調整
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時,如此周而復始。我們生活在很有節律的自然界。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年會上,對生物鍾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孫中生博士,報告了「對生物鍾從行為到分子多層次研究」的新進展,令人興趣盎然。科學家試圖通過解密生物鍾,解釋生命現象和規律,重新設計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葯物。
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
自然界的節律無所不在,同樣體現在生物系統中,例如花開花落的植物、晝伏夜出的動物,人的生理周期,甚至每日的心率、體溫、細胞新陳代謝等都呈現24小時的節律。人類關注生物鍾由來已久。1729年法國科學家將一種白天樹葉張開,晚上合上的植物從室外搬到地窖中,結果發現,在沒有光照的地窖中,樹葉依然開閉如同在室外一般。19世紀英國科學家將不同時間開放花的植物組成一個時鍾,結果每天看著花開花落就可以知道時間了。或許這就是「生物鍾」的由來。 孫中生博士說,人類最熟悉也是最普遍的生物鍾莫過於日起夜睡。本世紀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將人關在沒有陽光的地下室。每到吃飯的時間就去送飯,結果發現被試者的生物節律每天向後漂移1~2個小時。當不定時送飯時,這種節律更是向後漂移到27小時左右。這說明人體內的生物鍾並非24小時,生物鍾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喜歡晚睡晚起,他的生物鍾就大於24小時,喜歡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鍾往往小於24小時,不完全是生活習慣使然。
那麼,生物鍾是遺傳的,還是後天適應環境獲得的?為解開這個迷,在過去50年中人類做過很多科學試驗。他們給那種樹葉晝開夜閉的植物8個小時光照,8個小時黑暗,如此循環試圖改變植物的生物節律,結果卻發現,一旦回到自然環境,樹葉開閉馬上返回24小時的節律。科學家還發現在哺乳動物中,上視交叉核(SCN)是主控生物節律的,一旦被破壞,動物便玩睡無度,失去了生物節律。科學家又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讓老鼠在15小時黑暗和15小時光照的節律中生活,繁殖了25代,當第25代鼠輩子孫回歸地面時,它們的生物鍾也馬上返回了24小時的節律。這項實驗充分證明了生物鍾的遺傳特徵。除了遺傳性,科學家還發現了各種環境因素能夠調節生物鍾,其中最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光線。實驗證明光周期的改變能引起生物鍾的改變,而且在24小時內不同時段的光刺激能使生物鍾向不同的方向調節,因此生物鍾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❹ 生物鍾應該怎麼養成,有生物鍾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生物鍾應該怎麼養成,有生物鍾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生物鍾對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身體健康,必須遵守生物鍾的規律。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養成生活有規律。一日三餐,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不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隨心所慾望,沒有規律。生物鍾有條不紊,身體各個器官運作正常,生物鍾打破常規,身體各個器官運作失衡,必然會導至身體出問題。
當調整到理想的生物鍾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規律鍛煉、每天固定時間上床睡覺,並且不要在床上辦公、看書等做和睡眠無關的事。
❺ 怎樣快速調整生物鍾
1.合理作息。合理作息是調節生物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每天晚上最晚十一點睡,睡覺之前把手機放的遠一點,不要總是對自己的自控力抱有太大的信心,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夠對手機做到說放就放。早晨最好控制在七點起床。有研究表明,人們的最佳起床時間是早晨七點到七點半之間,這樣人們在上午的工作和學習的時間里,精力會更加地集中,精神會更加飽滿。如果做不到到點就起,那最好就是定鬧鍾了,只要起不來,都定。日復一日,慢慢的,你的起床時間就可以固定了。
4.多做運動,多出汗。運動,是讓一個失落的人快樂起來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方法了。人們在運動中不僅可以找到自信,知道迷失的自己,更會在運動中收獲快樂,結交朋友。出汗,是人體排毒的有效途徑。運動能夠激起人們的好勝心,從而使人精神飽滿,充滿鬥志。
❻ 舉例說明什麼叫「生物鍾」,如何才能形成生物鍾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鍾。
生物鍾有四點功能:提示時間、提示事件、維持狀態和禁止功能。
提示時間:是指你在一定的時間必須做謀事,到了這個時間,你就自動會想起這件事來,比如你想明天早上6點起床,到時你會自動起來。現實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時間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幾點上班、某時會見某人、愛人生日的獻花、愚人節、趕某趟車等等。
提示事件:是指當你遇到某事時,生物鍾可以自動提示另外一個事件的出現。比如有人拜託你將一件東西給甲,當你遇到甲時,生物鍾這一功能就會自動起作用,使你馬上想到這個託付的東西來。用得最多的是看到某事時,在你的大腦里所依次產生的那些「憶塊」(回憶的一種),比如看到熊貓,你就會想到:它是中國的國寶、它喜歡吃竹子、它是中國作為友好象徵出使國外的使者等等憶塊。再比如當你看到一道難題時,你就會調動很多憶塊,在一些規則的組合下,去求解它,這一連串的事情必須啟動你過去很多年時間里所學到的知識,這些知識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在你的大腦的,它們必須在生物鍾的該功能作用下才可依次出現在你的大腦里。
維持狀態:是指人們在作某一事時,能夠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個小時的班,就是生物鍾這一功能的結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觀看某一事時,能夠聚精會神地看,也是它的結果,當注意力從視覺轉向聽覺時,也是生物鍾作用的結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但是,你要聽完一堂課,你就必須用生物鍾的該功能才能聽完,否則你就會瞌睡不已,甚至逃課。這種維持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續的維持,比如你和你愛人的家庭的維系就是斷續的,因為你不能長期呆在家裡無所事事,你必須去工作,去交結,去謀取。
禁止功能:是指機體某個功能或行為可以被生物鍾終止。比如說看到一個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無論在做什麼,都有可能產生逃跑,這種逃跑就是對前面所做事物的終止。再比如說你在專心專一上網,結果你老爸打來了,你對上網的終止就是生物鍾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沒有這種作用,一個人就會出現永不停頓的做事,比如睡覺,如果沒有這種終止,這個人就會長期睡下去,成為植物人。植物人發生的原因可能與此功能的失控有關。
相對這四點功能,在人的大腦里有對應的四個中樞:時間中樞、空間中樞、功能中樞和終止中樞。
生物鍾充斥在生物的每個環節,無論人命還是生命過程都離不開它的作用。
生物鍾的特徵
生物鍾有點象開汽車:人什麼時候上車,開車到哪裡,踩多久的油門,到達後的一腳剎車。
遺傳的實質是生物鍾上的記塊的釋放,進化的實質是染色體的變異,退化的實質是染色體功能的關閉。比如人的盲腸和人類的尾巴,都退化了,但是都有痕跡,它們的生物鍾的子鍾還是存在於那個部位,只是功能沒有了,被母鍾關閉了;所有器官,只要不用,其功能都會退化,不僅僅是盲腸,退化以後的器官,第一是器官縮小,第二是功能消失。由此看來生物鍾具有兩面性:器質性和功能性,器質性決定器官的性質,主要是決定器官的大小、形狀和細胞數量,功能性決定器官功能的發揮程度、功能的有無、分泌功能物(如各種酶和素)的多少。
DNA是指起遺傳作用的螺旋體,生物鍾是DNA和它周圍所附帶的蛋白質等物質。
DNA分兩種:一是「端點」,也就是DNA上分支的交叉連接部位,這個端點控制著基因的發生時間和順序,試設想一粒種子,放在土裡,沒有一定的原塊(外界條件)的刺激是不會發芽生長的,一旦條件足夠,端點就被激活,端點指令DNA依次解碼,如果沒有這種控制,基因就會各自為戰。
人的生長發育行為的產生,都是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什麼時候停止生長,什麼時候產生性慾,什麼時候分娩,什麼時候停經等等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按時按刻來完成的,沒有一個不是生物鍾的體現,所以DNA就是生物鍾,是它決定一個人的一切生理進程。如果DNA所決定的這些按時按刻出現的東西都不屬生物鍾的范疇,那就沒有人體生物鍾了。
無論是生命過程還是人命過程,都是生物鍾在起關鍵作用。先看看生命過程,當人的胃餓了時,生物鍾就會提醒你:「該吃了」,吃到一定程度,它又會提醒你:「可以了」。在這里,生物鍾是通過一種胃壁的壓力感受器來實現功能的,胃壁壓力感受器感到胃內沒有東西了(這一數值每個人都應該有個可以測量出來的衡數),就開始分解一種能夠使大腦產生「胃痛」的「物質」,這一物質和胃神經結合,胃神經開始產生一種電傳導,該傳導到達大腦的「胃痛區」,就產生了「胃痛」,反過來,持續胃痛又可分離胃神經上的化學結合物,從而終止胃痛,過一陣,如果還是沒有進食,胃就開始下一輪疼痛,這就是所謂的陣痛。
❼ 人的生物鍾是怎樣形成的
這是由於太陽,地球的白晝和黑夜決定的,並且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長時間的,也決定了自己的生物鍾。
早上,鳥和雞都會叫。似乎全世界的生物都在按照同樣的時間表有規律地奔跑。當一個人每天都在同一時間醒來而不使用鬧鍾時,差別只有幾分鍾,這是不是很神奇?
因此,科學家認為,光纖的黑暗和氣候的溫暖正是生物時間規律的外在條件。人體內部也有一個類似的機制,它可以獨立於外界條件運行,指導人體的正常活動,所以說,外界作用和人們的生活習慣,都決定了生物鍾,這就是人體的獨特生物鍾。
❽ 生物鍾是什麼自己該如何控制生物鍾
所謂生物鍾呢,指的就是自己每天的時間都用來幹嘛啦。比如:自己每天是幾點鍾起床的?每天工作是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下班回到家,又做了哪些具體的事情?晚上又是幾點休息的,這一天內的所有就是生物鍾。
1.依據自己的工作日程進行作息
想要控制自己的生物鍾的話,可以依據自己平時的作息時間點來進行作息。比如:每天通常都是7點早起,簡單收拾好後,就准備出門去上班。上班時間是從上午9點開始的,撰寫工作中所需的材料,處理繁瑣的工作事務,忙忙碌碌一天,基本到下午6點左右下班。基本按這個作息來,就比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