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調理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採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鬆、易容,地表千溝萬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們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地表。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帶走地表肥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向黃河輸送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❷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保塬、護坡、固溝;平整土地,修建水庫;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鬆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遊河道帶來嚴重威脅。
(2)黃土高原治理採取什麼等生物措施擴展閱讀:
我國的黃土高原現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災區,高原上植被稀少,溝壑縱橫,流失的土壤進入黃河,使之泥沙劇增。但歷史上的黃河流域並非今天的模樣,幾千年前,那裡森林密布,氣候濕潤,最初的華夏文明就誕生在這一地區。
此後,一方面因為自然氣候的變化,降水逐漸減少,另一方面,也因為過度的開發,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因為過度的土地開發,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反過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又導致耕地或牧場的減少。
過度開發不僅不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收益,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生態環境危機。目前,我國北方和西北內陸等生態脆弱地區普遍存在的過度開荒和過度放牧現象是造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❸ 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有哪些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故答案為: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❹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有哪些生物治理措施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保塬、護坡、固溝;平整土地,修建水庫;小流域綜合治理等。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
❺ 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採取了哪兩個方面的措施
黃土高原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緩坡修築水平梯梯田;打壩建庫,攔泥蓄水.②生物措施--營造護田林網;封坡育林、育草;農業技術措施--建設林糧間作、果糧間作的生態農業體系,改善灌溉方式,節約用水.
故答案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❻ 黃土高原改善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答案: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1)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分析]改善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人的行為改變不利的自然條件;二是避免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使人類對該地區的開發更趨於科學化、合理化。
❼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社會措施
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種樹種草,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種樹種草要因地制宜,溝壑斜坡上適宜種護坡林,溝壑中則應沿著侵蝕溝道植樹,有些地區還應輔以工程措施。2、工程措施
興修水庫、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溝道里打壩淤地,攔蓄泥沙,不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還可以在淤地上種植莊稼,治沙效果顯著。3、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當於坳溝或河溝的溝道流域。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應注意貫徹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緊密結合的原則。
❽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然後再來談治理黃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
(2)人為原因:長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修建水庫、打壩淤地
在緩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種草種樹;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林牧用地結構;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應以牧業為主,農林牧相結合,同時要重視發展經濟林木。
❾ 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和保護環境的正確措施是
治理黃土高原的根本就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故選:D.
❿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有哪些措施
從地質因素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應主要著眼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努力改變地表的抗蝕能力和水分保蓄能力,另一方面是改變地表的坡度條件,減低水流的能量。其技術措施如下:
1.生物措施
是治理水土流失並有效地保持水土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因為植被的覆蓋,可以防止暴雨對地表土層的沖擊,含蓄部分降水;植物根系可以固結土壤,增加有機質和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抗蝕能力,阻滯地表徑流以及增加下滲等。據觀測,5~7年的幼林,郁被度達到50%~70%,可以減少土壤沖刷量30%~60%。當樹冠全部郁被,枯枝落葉與雜草形成地表覆蓋層以後,土壤沖刷可以完全控制。其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地面覆被(或覆蓋)措施。包括農、林、牧(草)的植物及其枯落物的覆被在內,免耕、少耕法所保留的作物殘茬,人工利用各種秸稈以及工業產品等所做的覆蓋等。
(2)增加地表造率措施。農地的等高耕作,林草地下面的枯落物等,都起到增加地表造率,減緩水流速度,減小沖刷的作用,同時,增加了滲漏,相應地減少了徑流,進一步起到防治侵蝕的作用。
2.農業技術措施
在農業生產中,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有土壤改良、減緩地面坡度和縮短坡長等。
(1)土壤改良,主要是通過對耕地平整深翻和施肥,使土壤形成較厚的海綿結構層,以增加土壤滲漏速度及增加持水能力。包括深耕、自然免耕法、底層耕松法,鑽破底層,增加有機質,多施農家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等措施,都有這樣的作用。
(2)減緩地面坡度。各種形式的梯田,如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漸變梯田、水平階等等。
(3)縮短坡長。各種形式的地埂、截流溝、地中或底邊的軟埝(或稱寬底地埂),以及前面所述各種梯田,都起到同樣作用。
3.水利工程措施
根據不同的地貌類型,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如黃土溝谷的治理,主要有柳谷坊、淤地壩、小水庫和護岸工程等。這些措施主要是削弱水流沖刷能力,變荒谷溝為川台地以及防止溝谷的擴展等。對末梢水文網流路的控制措施,包括排洪渠、導流溝,有縱坡的各種地埂軟埝等。對於黃土溝間地的治理,特別是保護黃土塬,減輕其因溝谷發展帶來的蠶蝕和破壞,必須採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溝頭封溝埂、坡面截流槽和各種蓄水槽,如旱井、水窖、水塘(澇池)等。這是為了防止坡面水流集中,或將永流引向無害地段,並蓄集起來以供利用,同時可以保護耕地,防止溝頭擴展。
此外,結合各地區的大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城鎮廠礦等建設所進行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經驗。如興修水庫,不僅可調節徑流,蓄水灌溉,改變土地乾旱狀況,而且可以提高較大范圍的侵蝕基準面,配合支流和坡面工程,更有利於減輕流域內的水力侵蝕。又如人工邊坡穩定、滑坡防護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豐富了水土保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