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屬於生物光炎

什麼屬於生物光炎

發布時間:2022-07-08 04:58:30

A. 生物光子

—陝西省中醫研究院 譚世發教授

生物學及基於生物學模式的西方醫學的巨大進步與現代前沿科學的最新發現及基於這些最新發現提出的關於生命及實現生命統一體之信息源、生物體之物理現象與化學現象因果關系之質疑,同樣使人感到極大興趣。

近年來,西方一些學者提出了「生物光子理論」,並在醫療實踐中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雖然,這些學者也坦然承認,他們的演說目前還不被西方主流科學所接受,但其敢於突破傳統認識,大膽探索的勇氣值得稱道;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新的醫學模式的建立無疑是一個催化劑,應予重視。本文擬介紹生物光子理論及實踐的某些進展,並對該理論與中醫學說的相容性及作用機制進行探討。

生物光子理論、生物光子現象及生物光子性質的某些發現
光子與生物光子
本世紀早期,研究光現象的科學家開始對物質的傳統理解提出挑戰。由於這方面的研究,於是出現了一種新模式—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組成。此一原子結構的微衛星系統藉電磁力得以維持,若電磁力消失,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物質也將停止存在[1]。

此一「行星」模式出現後不久,一些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如Plank、Bohr、Debroglie、Schodinger、Pauli、 Heisenberg、Dirac等的研究就使我們接觸到一個十分陌生未曾想過的亞原子世界。物質的原子單位是非常難於理解的具有雙重性的存在。取決於如何看待,有時顯示為粒子,有時顯示為波,此種雙重性也可以顯示為粒子或電磁波的光展現出來。更近些時候,物理學家David Bohm提出,物質,無論其質量大小,實質上皆由高度凝聚的光組成,其運動速度低於光速,因而呈現為固態[1]。

Einstein將光的最小計量單位稱之為「量子」,也就是現時我們所稱之光子。所有光子的彌散在性質上都是電磁[1]。

1941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Szent—Gorgyi注意到,生物科學並非如機械論者宣揚的那般完備,「看起來似乎失去生命的某些事實,而失去了這些,任何生命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的。」Frohlich在隨筆中寫到:「生物學能適應超越物理學的法則嗎?」,而Rosen則提出,不是物理學作為演繹工具統治生物學,而是生物學強迫物理學改變自己,或許最終將超出現在的認識[2]。

Adey提示,物理的而不是化學的變化是代表細胞交際(The cells Communication)的信號流的特徵[2]。

F.A.popp 在實驗研究中描述了一種被稱之為來自生命組織的超弱光子彌散現象,並認為,正常細胞彌散穩定的光子流,即生物光子(Biophoton)。設想生物光子在活體內是信息的載體,是物理調節的淵源,而不是如主流派所認為的是物理活動的結果。當細胞不再處於平衡狀態時,生物光子彌散即會增加。由此推斷,細胞內環境平衡的任何紊亂均可導致體內平衡信息流(光)的改變。猶如將石子投入平靜的水池時可以想像的那番情景,一個細胞生物光子彌散的改變將最終導致鄰近細胞生物光子彌散的紊亂。此一偏離和諧振盪的光的轉變最終也將導致和諧的破碎,形成病態[1][2]。

A.S.pressman, 1968年在其所著《電磁場與生命》一書中復習了當時已進行過的數百種試驗,結論是:電磁場可以三種形式被機體利用,a、機體可利用電磁能獲得關於環境的信息;b、可為組織利用並在機體內調節;c、可能被用於機體間之交際。科學家在以上三個領域進行了探索,在從細菌、蜂到鴿這些有機體如何利用地磁場定向方面作了許多工作。Adey強調電磁場在細胞間交際的重要性,並把細胞電磁信號形容為細胞間的「悄語」。 F.A.Poppp則把生命體彌散出的生物光子、電磁波解釋為從細胞分化、生長調節到酶活性與免疫反應的調節信號。德國科學家Gunther Becher基於其對白蚊群體的研究,假設存在非化學信息體系,在群體內,白蚊能感知其它的生物場。 Becher發現,非常微弱的電流可對細胞DNA進行調節,刺激產生一種所謂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現象。更近些時期,Reba Goodman Ann Shirley-Headerson發現,非常微弱的低頻場能夠通過改變細胞DNA產生蛋白在DNA水平上影響細胞[3]。

電磁能依據其在物體上的作用可分為粒子兩種(ionizing and nonionizing),粒子場有很高的光子能,有可能將電子撞離原子,形成電離子。能量較低的場稱之為非粒子場,其主要作用是使物體加熱[3]。

Adey 認為,細胞膜表面是弱場相互作用的關鍵部位,電磁能對從細胞膜受體發出到達細胞內部的信號產生影響,即使是這些場非常微弱。何況,這些作用可因高度諧調的生物分子過程而放大,而此一過程也只有用非線性電磁與非平衡物理模型才可理解。該氏還認為,不僅弱場(weak non-thermal fields)可引起生物效應,而且生物電磁(生物光子)也是這個世紀最有意義的新科學前沿之一[3]。

生物光子現象的某些實驗依據
M.M.van Benschpten在作類似EAV葯物試驗時觀察到,患者可能忘記手握電極,而試驗卻能照樣進行。對此,該氏最初的解釋是:患者的生物場可從體表擴展到足以獲得受試葯物信息范圍。隨著光量子診斷法的發展,該氏對此作了另一種假設:葯物實驗時信息的傳遞不是通過電,而是通過生物光子。為了驗證這一假設, Benschoten安裝了一個12英寸長的有機玻璃管,兩端開口,有一個槽可安裝有色濾板。實驗發現,放置銅管電極於有機玻璃管中,於距離12-18英寸處指向患者,可始終產生准確的葯物試驗結果。當放置有色濾器以決定光子離散波長(a discrete wavelength)是否與試驗結果有關時,發現僅只靛色濾器阻斷試驗,其它有色濾器無任何作用。於是該氏斷定,這個場絕不是電性質的,因為試驗時挪用有色濾器由數層塑料作成,應能阻斷任何以電為載體的信息傳導[4]。

為了證明生物光子是細胞間相互交際的工具,Popp作了以下實驗:在兩只密閉的石英玻璃瓶中,分別放入活細胞培養皿。隨後在一隻玻璃瓶中加入病毒,使細胞發生感染,再將兩只瓶子接觸,另一隻瓶中的細胞同樣也發生了感染。但當用非石英玻璃瓶重復同樣試驗時,病毒卻不能擴散到第二隻瓶中。我們知道,石英玻璃可窗透紫外線光,而普通玻璃則不能,於是Popp得出結論,紫外線可傳播病毒生物光子脈沖[1]。

Omura 通過0—環試驗,研究放置於患者可視范圍內之試驗物電磁場信息能否通過光進入患者眼睛。試驗時將一純a-鏈球菌玻片置於患者前面,並保持一定距離,結果看到如下現象:a、當鏈球菌感染患者注視該玻片時0—環試驗即呈弱陽性;相反,當其它條件相同,若患者閉眼,或雖未閉眼,但因眼前放置障礙物,無法看到玻璃片時,0—環試驗則不出現弱反應;b、當非鏈球菌感染患者手持a—鏈球菌玻片,同時注視如上述放置於相同距離具有同一試驗物的玻璃片時,則顯示相同的0— 環試驗反應[5]。此一試驗不僅顯示了光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同時反映出具有相同立體特徵、同一分子結構的物質彌散相同頻率電磁輻射,產生共振。

生物光子的某些相關性質
(1)、DNA是生物分子信息傳遞與儲存的介質

M.M.van Benschpten經過大量實驗後發現,放置於檢查者腕部的裝有DNA D30的玻璃瓶能有效阻斷檢查者信息對受檢查信息的干擾,而若將DNA D30標本置於患者手中,則可阻斷所有生物光子共振試驗,使0—環試驗不再發生反應。Popp認為,生物光子信息傳遞與儲存是以DNA為介質的,Benschoten的實驗結構顯然支持Popp結論[2][4]。

(2)、生物光子彌散的氧能源性

M.M.van Benschpten在實驗中令患者暫停呼吸數秒,此時生物光子反應消失,表明生物光子彌散的氧能源(氣)(oxidative origin)性質。該氏假定,暫時性缺氧可使線粒體能量減少到足以明顯減少光子彌散的程度,使之低於測定閾值。同時,Benschoten還在另一組屏蔽肺經能量的試驗中製造了一個缺氧阻斷生物光子彌散的能量等同狀態 [4][6]。

(3)、血液是體內生物光子信息傳遞的最佳通道

根據Bjorn Nordenstrom醫學博士的研究,血液是內器官代謝活動產生的電磁信息傳遞的最佳通道,體內任何其它解剖結構對電流的阻力均大於血液的200%。 Benschoten則發現PC-6(內關)穴彌散的生物光子與全部十二經及復雜的生物光子場相關,而此一生物光子場又與神經介質、氨基酸、激素及酶相關 [4][6]。考慮到,內關穴是血管匯聚之處,臨近三個動脈,因此極易與全身血液所含信息發生共振,就不會感到難解。

(4)、生物光子彌散是紫外線調制的紅外輻射

1992 年,德國人Poul Eckhoff提出,生物光子試驗法是以紅外光譜為基礎的,由於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細胞可用紅外光譜鑒別,因而生物光子試驗法可用於探查惡性組織。為了驗證此一假設,實驗中採用了可通過紅外線的濾鏡,發現生物光子試驗可正常進行,不受干擾,而試驗挪用的濾鏡實際上消除了可見光。更有趣的是,攝影用的紫外濾鏡可阻斷全部生物光子實驗,即使是這種濾鏡可允許紅外線與可見光通過。結論是:生物光子彌散是紫外調制的紅外輻射。

生物光子理論在臨床醫學的應用
陰—陽向量平衡測定
M.M.van Benschpten在Omura雙指0—環試驗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光子理論及中醫學說,創立了一種稱之為「陰—陽向量平衡測定(Yin—Yang Vector balance test )」的方法,用於疾病理診斷、葯物試驗及治療等臨床醫學的許多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該氏利用此一方法不僅對淋巴病變、高膽固醇、慢性疲勞、乳腺疾病、卵巢激素紊亂、病毒及細菌感染、癌症、奶製品的危害、牙科填充物之汞中毒、多種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狼瘡Sjogren 氏綜合症、多發性硬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抗磷脂血栓病(Antiphospholipid thrombosis disease)、甲亢、硅乳房植入病、禿發、精神病、HIV感染與AIDS病)等的病因病理定性定位診斷、治療及通過葯物試驗尋找有效治療方案與中葯復方組方等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而且還利用此一方法的高度靈敏與簡便,對疾病早期的亞臨床狀態的診斷及防治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4][7][8] [9]。

此外,利用生物光子彌散測定,還對中醫理論的一些方面,如經絡穴位與體內器官的對應關系、不同穴位生物光子彌散的特異性、氣功能量的性質等進行了研究[4][8][9][10][11]。

奧能色針療法(Esogetic colorpuncture.ECT)[1]
1987 年,德國自然療法及時性針灸醫生Peter Mandel在能量彌散分析體系、針—脈沖療法、感應療法(inction therapy)及色聲療法的基礎上,開始構思一種可包容所有療法的整體療法模式。考慮到本法應是生命的深奧知識(the esoteric wisdom of life)與生命過程的能量原則(the energetic principles)的結合,所以創造了一個新術語——奧能(esogetics)。Mandel關於奧能醫學的概念是,古代深奧教義的主要原則與現代能量科學思維及中醫基礎的合成。

ECT療法是以不同顏色的光頻經由針灸穴位及經絡向體內導入信息,藉以重建內環境平衡。之所以決定利用針灸體系,利用其皮膚穴位及經絡作為引導光進入能量解剖(The energetic anatomy)的通道,受到下列研究的支持:(1)俄羅斯Nowosibirk臨床及實驗醫學研究所和研究人員證明,經絡可以是光的通道;(2)Orm Bergold 發現,人類光子受體並非如邏輯上看來只限於視網膜,而是相當廣泛,實際上可見於所有組織。

由於穴位對各種刺激(針、熱、冷、壓等)都起反應,Mandel推論,穴位也應對光刺激發生反應。由於穴位與器官、身體結構及功能相對應的特殊性,針灸穴位的利用就為光進入人體內環境提供了一個比先前的光療更有效的途徑。經過廣泛實驗, Mandel斷定。「特定針灸穴位真正與特定光色有特殊關聯」。而且,所有穴位只相應於3對互補色(紅/綠、橙/蘭、黃/紫)之一對。利用互補平衡穴位能量的治療方法的形成,標志著ECT的實際誕生。

光波通過皮膚受體進入,這些受體對光和色(光的固有振動成分)作出反應。根據Popp的說法生物光子允許一個比沿著神經通道傳遞的電脈沖更快的脈沖交際。利用生物光子,脈沖不通過神經傳遞,而是通過細胞的原子結構擴散到機體的最小成分中去。根據共振原理,最小的振動將激發最大的效應。色針可經由紊亂區域傳遞信息到體內,並藉助固有的共振力幫助發生障礙的功能系統康復。

ECT 是根據Mandel氏能量彌散分析體系與Kirlian攝影結合進行的。治療前及治療後Kirlian攝影法仔細追蹤能量狀態的微妙變化,光療的特殊目的是糾正Kirlian攝影顯示的能量失衡。根據Mandel氏的治療模式,探尋疾病的更深層次的原因,ECT特別調身體、意識與精神之間相互作用。除用於緩解身體症狀外,本療法也設計用於擴展自我意識,輕輕「解開」並消除任何創傷、情感傷痕及存留於微妙的能量體系並使失衡及病態得以延續的負性信念。

生物光子理論與中醫學說的相容性
生物光子理論是對中醫整體觀念的訂合同支持及發展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表現為,局部與整體的統一、精神與身體的統一、生命與環境的統一。此一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認識一直是中醫學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各個方面的指導原則。西方醫學雖也對本身的局限性有所覺察,近年來開始提倡醫學模式的轉變,無奈其主導思想上根深蒂固的機械論的桎梏至今仍牢牢地束縛著醫療實踐。

17世紀,當Descarter提出「人猶如機器」的模式後,就產生了精神與肉體分離的概念,標志著哲學與醫學傳統的深刻而根本的分離。由於允許對身體進行解剖及創傷性檢查,又不再有可能損害靈魂本身的顧慮,這就為現代醫學鋪平了道路。但是正如Oaul pearsall博士在其《超級免疫》一文中所述,「很不幸,我們忘記了重新把它們安裝在一起」[12]。

許多前沿科學家感到,西方生物學的主導模式雖也有用,但也局限,因而努力探索一種理解限定生命狀態的基本過程的新途徑。這些科學家正在試圖回答關於生物整體性、交流、組織及整體性形成途徑諸類問題。在前沿科學家正在創立的新生物學框架內,整體才真正大於部分的總合,並認為在實現此一整體性的交際(Communication)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電磁能[2]。

以生物光子理論看來,亞臨床狀態可能提示機體調節與統一功能之失衡,能夠引起症狀的生化結構與功能改變並非疾病的「原因」,而是整體不諧調的反映。許多前沿科學家認為,細胞交際的破壞是癌症過程的重要部分,因而強調電磁能作為信號的作用[2]。這里,我們在中醫模式的與新生物波之間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立場:平衡與和諧就是健康,失衡與不諧即是病態。

在許多前沿科學家的新生物學概念中,身體與精神的統一,也是一個極為關注的領域。Mandel認為,疾病與痛苦是阻滯個體展現自身潛能的病理能量或難於專注於自己生命之路的信號,常常是由於過去的創傷所引起的能量系統中`。因而,要達到持久的治癒,不僅需要消除現體症狀,還需要將患者帶回可能觸及「我為何人,何以在此」的精神體驗中去。所以認為色針提供了一個利用光促進意識、無意識及超意識之間信息交流,清除創傷之能量蓄積,支持個體進化的精確體系 [1]。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生物光子理論的提倡者對精神與身體關系的認識與傳統中醫的觀念又是如何的相似。

應用生物光子測定技術對氣功師發放的外氣的研究證明,外氣彌散具有磁性特徵,是生物光子的彌散。日本Hiroshi Motoyama博士的研究顯示,發放外氣時計算機控制的AMI設備測定到能量彌散加強。在其他學者的實驗中,若12X6X1/8英寸之鋁板放置於是氣功師的CV—20(百會)穴及K—1(湧泉)穴、即顯示屏蔽,不再有生物光子彌散。同時,實驗還發現了日照與生物光子彌散的關系。所以認為,氣功能量源於天地之環境能量[10]。這不僅與古典氣功理論相符,而且尤其體現了人與環境的統一。

生物光子理論是對中醫「氣」的概念的證實與深化
中國傳統醫學常強調「氣」的作用,可以說,在中醫學說中若取掉「氣」這一概念,就是取掉核心,就是中醫哲理的離散。但,氣為何物,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甚至是懷疑派攻擊的把柄。在這一方面,生物光子理論作了一些具體的回答。

中國醫學不僅承認「氣」的存在,而且將氣分為兩種,陰和陽,兩者相互相成,維持人體的健康與和諧。Mandel將氣之陰陽比擬為電系統與電磁波運動現象之正負兩極。由於光在本質上是電磁,光現象又涉及電磁波的恆久不息的震盪,此一震盪的給定界限,在中醫模式中即可形容為類似陰—陽參數。因此,氣可以類比為前沿科學家用以形容光現象的具體化了的特殊表象[1]。

卓越的生物電磁(BEM)研究者 W.Ross Adey聲稱,不是化學現象,而是物理現象形成生物分子系統信號及能量傳遞的特徵。強調有機體控制與調節的性質從化學到物理方面的轉變,就直接指向了東方醫學、針灸學及廣泛稱之為能量醫學的許多治療體系。法國免疫學家Jacques Benveniste正在致力於研究稀釋的順勢療法制劑,根據常規生物醫學理論,這些制劑,從統計學上講,並無活性物質存留,不應有生物活性,所以 Benveniste設想,在實驗室觀察到的生物活性傳遞的試管內效應只能用電磁場作用解釋[3]。

作為中醫學理論基本框架的「氣」,在西方科學中沒有直接的對應物,雖然「氣」常常被譯作「能」,但仍與生物化學為基礎的生物學難以對應。 Frohlish、Delgiadice等在其著作中描述了一種新生物學理論,該理論假設,此一重要能量與化學的不同,與Manfred Porkert所譯的「氣」作為構型能量(Configuration energy)極為相似[3]。

有人將先天之氣看作是遺傳信息在經絡系統的投射,此與Popp的生物光子模型非常類似。根據Popp的生物光子模式,相干(coherent)電磁波被認為是來自DNA的投射。該氏提示,生物光子是物理調節與控制之源,可能涉及生長過程等許多方面,或許生物光子代表了形態生成場全息投射的某種類型。基因可能起傳遞及受體的作用,轉入生物場信息中。因此,在生物光子、分子發生學、形態生成場及經/先天之氣間似乎存在非常廣泛的類似[2]。

此外,生物光子理論在臨床應用方面的廣泛研究,也為中醫講究個體化的治療模式與復方組方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及許多啟迪[3][6][8][13]。

生物光子其它可能的作用機制
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存在夾帶現象
具相同立體特徵,同一分子結構的物質,彌散相同頻率的電磁輻射,產生共振,是廣泛認同的關於生物光子作用機制的解釋。那麼,對於已行動原有生物特性及分子結構因而已不再能以原有頻率彌散電磁輻射的病理組織而言,又是以何種方式還原其固有頻率因而恢復其功能的呢?著者認為,不能忽視光子振動中夾帶(entrainment)現象的存在。

Joshua Leeds在其《節律、共振與夾帶》一文中寫道:當我們研究外部節律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時,會遇到一種久為人知卻鮮作討論的現象。我們的機體具有自律機制,常使人們自身與別的節律相匹配,並且模仿或者趨同於大於自身的脈動節律,這就是夾帶現象,夾帶是共振的一個方面,但是,共振的一種重大扭曲。正如 Goldman所說「由於夾帶現象,你可以改變一個物體的自然震盪形式,並用另一物體的不同的震盪形式替代之」,並認為夾帶是能量守恆的一種經濟手段。 Jonalea Hoffman還認為夾帶現象意味生命體都在不斷地試圖彼此保持和諧[14]。聲學中存在夾帶現象,光學中也應如此,二者都具有明顯的節律性。在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注意夾帶現象的存在,就可能使我們對生物體固有震盪節律的封閉理解,變得更為開放,對於外界與機體的相互作用、病變與康復的機制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可能有下丘腦—植物神經系統的參與

Joshua Leeds在論述聲音對人體的作用機制時指出,第10對腦神經不僅到達耳部,同時也分支到胸腹內臟。正是由於迷走神經的這一分布特徵,凡能引起耳膜震盪的聲音刺激,也同時會使許多內臟器官產生震動[14]。根據德國解剖學家Helmut Becher的研究,視網膜—下丘腦束起源於視細胞間的視網膜多極植物細胞[10]。由於下丘腦對植物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而植物神經又廣泛分布於人體內臟。由此可以推斷,光色刺激一旦到達視網膜,就能傳至下丘腦,也會對所有內臟器官有相應的廣泛的作用。

生物光子理論對於中醫研究、中醫現代化、中醫與西醫互融與相通,應該是一個有用的工具。雖然還不能冀望藉以解釋中醫學的所有問題,但我們不必再面對企圖硬將中醫學納入西醫生物化學模式尋找對應物的圓孔楔方鉚的尷尬,畢竟是另樹新幟。我們禁錮於生物醫學模式已有很長時間,而且常常由於近年來西方醫學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自省,因而情不自禁地排斥不符合主流派認識的見解,以至於離開此一模式就停止了思維。然而,為了中醫現代化的需要,為了中西醫合璧的未來醫學的需要,我們必須藉助豐富的想像力,從當代前沿科學的最新進展中尋找出路。我們知道,在許多方面,中醫學都帶有濃厚的能量醫學色彩,因而生物光子理論應該是一種適當的選擇。正如Mantak chia據說:前沿科學家對於生命信息與能量特徵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推進東西方醫學的結合,在這一點上講,我們是在共同的土地上播種,截然不同的二十一世紀醫學將是收獲的一個部分

B. 什麼是人體生物光

在許多宗教繪制畫中,神佛的頭上都有光環,以顯示其遠遠超過凡人的偉大。其實,撇開不宗教的象片意義,即使是現實世界中的凡夫俗子,每一個人的身上同樣也會有一道光環,只不過人的肉眼看不見罷了。

1911年,英國一名醫生華爾德·基爾納,採用雙花青染料塗刷玻璃屏,意外地發現了環繞人體15毫米寬的發光邊緣。接著,前蘇聯科學家西邁楊·柯利爾,使用電頻電場的照相術把環繞人體的明亮而有色的輝光拍攝了下來。這一奇異的現象引起了全世界眾多科學家的關注。80年代後,日本、美國等相繼使用高科技先進儀器對「人體輝光」進行研究,試圖解開「人體輝光」之謎。如「日本新技術開發事業集團」採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於微弱光檢測的光電子倍增管和顯像裝置,成功地對「人體輝光」進行了圖像顯示,並把這種輝光稱為「人體生物光」,同時把這一科研成果應用到醫學研究上去。他們對自願受檢的30位病人進行了生物學測試,其中有1歲嬰兒到80歲老人。測試結果表明,甲狀腺切除者、甲狀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時,夜間,在新陳代謝減緩的同時,生物光強度也同時減弱。日本醫學界認為,通過對人體生物光的檢測,能真實地反映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關系。病人新陳代謝的異常和人體的節律也都可以通過光的變化來測定。

令人奇怪的是,科學家在對「人體輝光」的照片研究中發現,輝光明亮閃光處,恰好是我國古代針灸圖上標出的針灸穴位,而每一個人又都有一種獨特的輝光樣式。美國科學家研究指出,疾病在體內產生前,輝光會顯示出一種模糊圖像,似受雲霧干擾的「日冕」;而癌細胞生長時,人體則會出現一種雲狀的輝光。前蘇聯研究人員對酗酒者進行「人體輝光」追蹤拍攝,發現飲酒者在剛開始端杯還未飲酒時,手指尖的輝光不清晰、不明亮。當人醉酒後,指尖輝光呈蒼白色,同時還發現光圈無力而向內閃爍著收縮,且變得黯淡。對吸煙者也做了試驗:一天只吸幾支煙的人,其輝光基本保持正常;而當吸煙量逐步增大時,「人體輝光」便會呈現出跳動和不協調的光圈;當吸煙成癮時,輝光就會脫離與指尖的接觸而偏離中心。

目前,對「人體輝光」的研究正在深入進行中,有關「人體輝光」的原因還是個謎。有人說,這是人體的密碼文字。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輝光」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有現象,類似空氣一樣的復合物。還有人解釋,這是一種由水氣和人體鹽分跟高電場反應的結果。多種說法各有其理,至今沒有定論,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們會對「人體輝光」現象作出一個完美的解釋。

C. 什麼叫生物光子

生物光子的概念

1.光子的科普介紹

首先,回答什麼是「光子」?「光子」全稱為「光量子」,,最早是由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他是這樣描述的:當原子核最外層電子從高能態躍遷到低能態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光量子的形式釋放出來。由於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世界萬物,包括人體都會輻射光量子。光量子 是納米的十億分之一,每秒具有上億次振動頻率,有著非連續運動能量波,具有粒波雙重性,是能量的最小表現形式,也是物質的最小不可再分割單位。

「 光子」實質是電磁波。通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電磁波,按照其頻譜(波長)不同,由長到短,分別為:

無線電波1米-10千米;

微波0.1-100厘米;

紅外線0.3毫米-0.75微米;

可見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線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線10毫微米-0.1毫微米;

r射線0. 1毫微米-0.001毫微米;

2、什麼是生物光子?

世界上的生物體,包括人體也會輻射出「光量子」或者「電磁波」。由生物或者人體發出的「光量子」,有一個專門名稱叫「生物光子」,以此,來區分日常見到的各種「量子」和「電磁波」。

1923年,前蘇聯生物學家格威奇(Gurwitsh)通過實驗發現生物生長過程(有絲分裂)伴隨生物光子輻射現象。

1972年,德國生物物理學家Popp博士研究發現,生物體包括人體內的生物光子主要由DNA產生的,回過頭來,生物光子又參與DNA的合成。人體新陳代謝和細胞與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換和能量傳遞等生物活動都由生物光子參與、承擔和操控。生物體或者人體輻射出來生物光子,實際上屬於一種造微弱的光波。其波長介於200納米(nM)-800納米(nM),即處於可見光與紫外線之間。

3、生物光子的特性

根據各國生物物理科學家對生物光子長達四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目前,已經揭示生物光子具有以下特性:

3.1,生物體的輻射的生物光子強度為10-1000個 光子/秒.平方厘米,

即生物發光將伴隨時間和生物體的面積增加而增加;

3.2,生物體輻射出來生物光子頻譜不是單一的,而是存在著一個平

坦的范圍(200納米-800納米);

3.3,生物體發光存在長時間馳豫行為,即當受到光刺激或者光激發

時,普遍存在延遲發光現象;

3.4,生物發光將會伴隨和依賴DNA空間結構的變化而改變;

3.5,生物體輻射生物光子的強度將會隨著生物體系統所處的狀態而

改變,即當生物體系統處於異常狀態時,如病變、損傷,以及

所處環境發生改變時,都會影響生物體發光。

4、生物光子糾纏及其意義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存在的一種量子與量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現象。「糾纏」現象在宏觀物理學或者聲學中稱之為「共振」現象,或者叫「共鳴」現象。這是指在兩個物體振動頻率或者兩個聲波頻率相同時發生。然而,「糾纏」若發生在量子力學范疇里,是指在宇宙空間里存在兩個距離或近或遠,甚至無限遙遠的波頻(指波長或頻率)完全相同的量子之間產生頻波(能量)相干,或者頻波(能量)疊加,或者頻波(能量)共振。這種現象稱之為「量子糾纏」。

同樣,在相同的兩個生物光子頻波之間也會發生頻波(能量)相干,或者頻波(能量)疊加,或者頻波(能量)共振。在生物體身上發生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物光子糾纏」。應用生物光子在生物體身上進行輻射,具有防治疾病、促進農作物生長等正面意義。

5、生物光子的產生與作用

5.1,生物光子由DNA產生;

5.2,人體DNA集中儲存於細胞核(染色體)和腺粒體之中;

5.3,染色體中DNA負責調控細胞、組織、機體生長發育及其信息傳遞;

腺粒體中DNA負責調控肌肉、神經能量釋放和信息傳遞;

5.4,DNA是通過生物光子進行調控,也是通過生物光子來進行能量信息

和神經信息的傳導的;

5.5,機體內凡是與DNA相聯系的損傷或疾患或衰變,都可以用生物光子

能量通過「相干」「糾纏」「疊加」予以修復、重建、更新;

5.6,凡是屬於神經或能量傳遞信息渠道發生的障礙性疾患(無力、疼痛、

痙攣等),生物光子作用迅速;而屬於DNA本身受損引發的疾病(腫

瘤等),生物光子作用的修復時間要跟隨細胞分裂周期(平均為2.4年)

長短而變化。

5.7,生物光子用於抗衰老,則主要作用DNA的保護、重建與更新,因此,

生物光子的作用愈持久,抗衰老效果愈明顯!

6.生物光子能量晶體介紹

生物光子輻射晶體&晶片

生物光子能量晶體材料應用於醫療保健,屬於醫療科技頂端能量醫學的應用范疇。它能夠與生物體,包括與人體生物光子頻波產生能量相干,或者能量疊加,或者能量共振,即產生「生物光子糾纏」。它不需要吃葯打針,自然,安全,平緩,無副作用的對人體起養生保健作用。其簡單原理:

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DNA一邊向外釋放能量生物光子,又一邊向外界吸收能量生物光子,以維持能量平衡。然而,由於現代人受其置身於宇宙空間充斥形形式式電磁波的干擾,DNA能量入不敷出,以至加快能量耗竭,導致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發生,使用生物光子能量材料可以使人體DNA維持生物光子釋放與補充的能量平衡,保持DNA的活力,增強人體自身對亞健康和疾病DNA的自我修復能力,避免過早衰老!

7.生物光子能量晶體能量功效

高血壓:腦部供血不足,會產生導致腦部發生疾病的概率,生物光子能量可以提高血流速度,緩解頭暈、頭痛,腦部缺氧等症狀,從而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

心臟病:生物光子能量增加心臟泵血量,使心臟泵血頻率恢復到人體正常值,使供血不足機體部位得到很好改善,避免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不足的出現。

癌細胞:與癌細胞的對抗全靠免疫細胞,而免疫系統主要由巨噬細胞和T細胞構成,生物光子能量可以促進胸泌巨噬細胞和T細胞,增加巨噬細胞和T細胞活性,抑制癌細胞的產生,降低癌病發病率。

鎮痛:疼痛是因為局部經絡、氣血不通暢導致而成,生物光子能量能夠使細胞與細胞之間產生高頻物理共振,使血液中的血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排除血管毒素,軟化血管。

生物光子能量晶體產品轉化現在還沒有具體信息

D. 生物,腦炎是怎麼傳播的詳細點。

腦膜炎是一種流行性疾病。細菌性腦膜炎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由呼吸道傳染,傳染後2--7天發病。其主要症狀是高燒39℃左右,昏睡甚至意識模糊;怕光不想睜開眼睛;劇烈頭痛,頸項強直;一歲半以下的嬰幼兒的前囟門會輕微地突出;嘔吐;有的還可能出現紫紅色的皮疹等症狀。5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發生此症。它通常都以散發病例出現。病毒性腦膜炎多發生在夏季,腸道病毒引起的通過消化道傳染,乙腦病毒引起的由攜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傳染。而且多發生在5歲以上的兒童身上。病毒性腦膜炎的症狀與細菌性腦膜炎相似。相對來說,細菌性腦膜炎比病毒性腦膜炎嚴重得多,嚴重的可能致命。

腦膜炎是腦部發炎現象,腦膜就是覆蓋在腦與脊髓外面的薄膜。這種腦膜共有三層,第一層是外面的薄膜,叫做硬腦膜,硬腦膜與顱骨相連;第二層是蛛網膜;最後一層是最內層,名叫軟腦膜,軟腦膜附在腦上,這些薄膜發生感染的原因,通常是由於細菌或病毒侵入所致。

感染侵及腦膜的途徑有數種。例如,感染原可從受到感染的肺部等身體其他部位。經由血流擴散蔓延。它們也可從受感染的耳朵或鼻竇,經由顱骨的空隙擴散蔓延進入腦子。如果你頭部受傷,顱骨有破裂處,感染也能輕易進入腦子。

希望對你有幫助

E.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光源有什麼

在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生物光源一般來說有像螢火蟲發出的光,也有一些會發光的動物像一些深海魚這些也是會發光的。

F. 生物光源的代表是什麼。

生物光源代表是作用於激發熒光蛋白發出熒光的激發光源,用於研究各種生物工程。現在sunlonge激發光源都是LED的,壽命比之前的鹵素燈長而且激發效果更好,波段有單波段的,雙波段的,多波段等。

G. 細菌是生物嗎

細菌是生物。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7)什麼屬於生物光炎擴展閱讀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製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製造的食品還有乳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鏈黴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污染,稱做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舉例來說,科學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來分解美國喬治亞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乳酪及優格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H. 海洋中什麼是會發光的生物

海洋中部分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是會發光的生物。

海洋發光生物是指自身具有發光器官、細胞(包括發光的共生細菌),或具有能分泌發光物體腺體的海洋生物的統稱。海洋中能發光的生物種類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游泳動物。 海洋發光生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域,特別是溫帶和熱帶海域。

魚類發光現象是由於體上分布了一些發光的器官,這種器官內的某些特殊物質在進行緩慢氧化過程中放出一種「冷光」。

種類:

全世界已發現能發光的生物約有 30綱538屬。其中24綱461屬是海洋生物,約佔85%,分別屬於從海洋細菌到海洋魚類的許多門類。但甲藻以外的各類海藻和海洋動物的扁蟲類、帚蟲類、腕足類、毛顎類、須腕類、爬行類、哺乳類等沒有發光的種類。

在陸生生物中,發光現象僅限於極少數類別。海洋發光生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域,特別是溫帶和熱帶海域。一般認為,在水深超過700米的水層中,90%以上的動物是能發光的。

I. 什麼是光生物作用

光生物技術的應用很早就有,現在更加普遍。其實在千百年前,人們就觀察到了「飛蛾撲火」的現象,並利用它來消滅害蟲。人們也知道某些魚喜歡亮光,就在夜晚點燃火把,誘集魚群。這些做法都是利用了生物的「趨光性」,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光生物技術」。現代光生物技術不僅能誘集昆蟲或魚類,還能用光來調節生物...

閱讀全文

與什麼屬於生物光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