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生物培養基制備時什麼時候調節ph值
一般在滅菌前調。滅菌後再調很容易使培養基重新污染。滅菌後PH一般都會降低0.1—0.2左右,滅菌前稍微調高一點就行了。
用NaOH或HCl調。
② 微生物培養過程中pH變化的規律如何如何調整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會自動地改變外界環境的pH,其中發生pH改變有變酸和變鹼兩種過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養中往往以變酸占優勢,因此,隨著培養時間延長,培養基的pH會逐漸下降。的變化還與培養基的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關系,碳氮比高的培養基經培養後pH會明顯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養基經培養後,其pH常會明顯上升。 措施:分為「治標」和「治本」兩大類,前者指根據表面現象而進行直接、及時、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調節,後者指根據內在機制而採用的間接、緩效但可發揮持久作用的調節。
③ 為什麼微生物的ph內源調節用磷酸而不用醋酸
在微生物的生長、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引起培養基pH改變的代謝產物,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恆定,通常要進行pH的調節.
pH的調節包括pH的內源調節和pH的外源調節.
a.pH的內源調節:通過培養基內在成分所起的調節作用,就是pH的內源調節.
第一種是採用磷酸緩沖液進行調節.
[K2HPO4]/[KH2PO4]=1時,溶液的pH穩定在6.8.
調節K2HPO4和KH2PO4兩者濃度比可獲得pH 6.0~7.6間的一系列穩定的pH.
反應原理:
K2HPO4+HCl→KH2PO4+KCl KH2PO4+KOH→K2HPO4+H2O
第二種以CaCO3作「備用鹼」進行調節.CaCO3(不溶於水又是沉澱性的,在培養基中分布
不均勻)、NaHCO3均可用來調節培養基的pH.
b.pH的外源調節:
這是一類按實際需要不斷從外界流加酸或鹼液,以調整培養液的方法.
④ 在微生物的培養基的配置過程怎樣進行PH的調節
培養過程中,ph的改變曲線和微生物生長曲線有關,從培養開始,隨著微生物繁殖增加,代謝產物累積加快,培養基中的ph也呈現較快速度的改變,是變酸還是變鹼,和具體微生物代謝產物有關。直到細菌生長曲線進入衰亡期後,細菌代謝趨於停滯,培養基內代謝產物和營養物質不再因微生物的代謝而發生變化,這時ph變化減少,最終不再改變。
ph的變化對微生物培養影響很大,在實際中,要不斷監測ph的變化,並利用緩沖體系的加入或通氣(氧氣或者二氧化碳或者其他)等各種手段,將培養體系ph穩定在較好ph范圍內,以達到微生物培養的目的。
⑤ 配製培養基為什麼要調節PH,怎樣調節
不同微生物所需環境的PH不同,故培養基在配置時需要調節PH。可以用1mol/L的NaOH或者1mol/L的鹽酸調節ph,用ph計測量。
⑥ 配置培養基時為什麼要調節ph
因為不同微生物所需環境的ph不同,同時在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的分解、代謝產物的積累,培養基的ph也會發生改變,故培養基在配置時以及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都需要調節ph.
⑦ 微生物培養基調節pH值一般加入什麼物質
微生物培養基調節PH一般來說使用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物質,碳酸氫鈉顯弱酸性,可以調節酸性,碳酸鈉顯弱鹼性,可以調節鹼性,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⑧ 培養基為什麼要調PH
因為不同微生物所需環境的PH不同,同時在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的分解、代謝產物的積累,培養基的PH也會發生改變,故培養基在配置時以及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都需要調節PH.
⑨ 微生物培養中穩定和調整pH值措施有哪些
不知你是搖瓶還是發酵罐呢?
我們用過的方法有以下這些,供你參考下:
1、加CaCO3,這個一般是用在酵母菌發酵中的。
2、加NaOH調節。這個比較常用。
3、加氨水。這里的氨水既可以調節PH值,又可以作氮源,非常經濟的方法。
4、加HCl或醋酸。
5、搖瓶里經常會用到緩沖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