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分類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最具體是什麼
1、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
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
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按照原本公認的分類-六界法將生物分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2、門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3、綱
綱在門之下、目之上。有時還上有總綱、下有亞綱。例如哺乳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單子葉植物綱(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下有鴨拓草亞綱、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綱或亞綱,下有科。也可能有總目、亞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下有貓科、熊科、犬科、熊貓科等),莎草目(屬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鴨拓草亞綱,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於目和屬之間。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屬
屬隸於科,其用途是將該「目」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獼猴屬、芸苔屬、人。
7、種
又稱物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於生物分類法中最後一級,在屬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與其它這樣的群體形態不同,並能夠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關的生物群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分類
⑵ 生物學中界門綱目科屬種各指什麼
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界( Kingdom)、門( Phylum)、綱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屬( Genus)、種 (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若是同屬的生物,其外型或生理等特徵則極為相近,是演化的過程中,較具有親屬源的生物,但是它們之間遺傳物質尚有差別,而使同屬的生物間,雖然能夠交配繁殖,但是繁殖的新一代卻不具有生殖能力.
⑶ 界、門、綱、目、科、屬、種各代指什麼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分類等級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多;分類等級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越少。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
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分類階段舉例目、綱、門、界。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是一種無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的細胞內沒有任何帶膜的細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以前稱作「藍綠藻」的藍細菌,是現存生物中最簡單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後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們獨佔地球長達20億年以上。如今它們還是很興盛,而且在營養鹽的循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原核生物界至少包括4000種生物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核原生生物界的生物都是有細胞核的,且幾乎是單細胞生物。某些真核原生生物像植物〔如矽藻〕,某些像動物〔如變形蟲、纖毛蟲),某些既像植物又像動物〔如眼蟲)】
真菌界
真菌界
【生物的一界。本界成員均屬真核生物,它是真菌的最高分類階元。】
植物界
植物界【生物的一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總稱。】
動物界
動物界
【生物的一界。該界成員均屬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運動、以(復雜有機物質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食的所有生物。動物界作為動物分類中最高級的階元,已發現的共35門70餘綱約
350目,150
多萬種。】
⑷ 生物是按什麼分類的
由大到小:界、門、綱、目、科、屬、種
例如人類屬於: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
目:靈長目 Primates
科:人科 Hominidae
屬:人屬 Homo
種:智人種
玉米屬於: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禾本目 Poales
科:禾本科 Poaceae
屬:玉米屬 Zea
⑸ 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什麼意思
生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中,種是物種的意思,指形態結構相同能自由交配並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
⑹ 生物學上的界門綱目科屬種是按什麼劃分的,請分別敘述
生物學的分類是按照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來劃分的。我們把更相似的生物歸為一類,把有不同特點的生物分成不同的類別。一般生物的分類等級有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兩種生物的相同點越少,所處的最低共同分類等級越高,例如只要是細胞結構中沒有細胞壁,沒有葉綠體的生物,都屬於動物界;但是體內有脊柱的動物才能劃到脊索動物門之中。
每一種生物都能找到不同的分類等級,例如貓(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貓屬-貓);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虎);豹(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豹)。這三種生物都有食肉、夜行等特點,但是貓屬的動物體型較小而豹屬的動物體型較大。我們可以通過動物的不同分類等級來確定兩種生物的親緣關系遠近,或者相似程度的大小。
當然了,基因也可以作為分類的一種依據,基因越相似的動物,親緣關系越近。
至於為什麼叫做界門綱目科屬種,可能是因為命名習慣吧。
⑺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是什麼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Vertebrate)是指有脊椎骨的動物,是脊索動物的一個亞門。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脊椎動物是由低等的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脊椎動物一般體形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干、尾三個部分。
有比較完善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裡面,是脊索動物門中最大和最先進的亞門。這個亞門的成員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脊椎動物
⑻ 綱目科屬種大小排序是什麼
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
分類單位越大,共同特徵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分類單位越小,共同特徵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因此,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
(8)生物的屬種是什麼擴展閱讀
總分類:
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目、綱、門、界。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列入階元系統中的各級單元都有一個科學名稱。分類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對象歸入一定的系統和級別,成為物類單元。所以分類和命名是分不開的。
⑼ 動物界的科、屬是什麼概念
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界 ( Kingdom)、門( Phylum)、綱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屬( Genus)、種 (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
編輯摘要
界門綱目科屬種界門綱目科屬的定義是利用生物的外觀、生活特性、構造、生理機能等特徵的差別,以二分法的方式,將生物由大分類歸納到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