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生物根據大小,結構,化學組成分為哪3大類微生物各大類微生物有何特點
微生物可分為細菌、真菌、病毒三類,各類特點如下:
細菌:
1、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生長條件不高。
2、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原核生物,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
3、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
病毒:
1、病毒則比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數超過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病毒沒有自己的生長代謝系統,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細胞中依賴他人的代謝系統。
2、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
真菌:
1、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
2、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黴菌等)。
3、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細胞型生物,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4、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
(1)微生物中構造最簡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細菌與生物鏈
大部分細菌是分解者,處在生物鏈的最底層。還有一部分細菌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比如硫細菌,鐵細菌等,他們是化能合成異養型,屬於生產者,可以利用無機物硫鐵等製造自身需要的有機物。而根瘤菌則是消費者,它們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消耗豆科植物光合作用所生產的有機物,因此為消費者。
㈡ 真菌細菌病毒,這三者在結構上從簡單到復雜的正確排序
如酵母菌;孢子在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能夠萌發長出新的個體,這樣的繁殖方式叫孢子生殖.可見,細菌和真菌都有細胞結構,且細胞中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細菌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菌有細胞核,但有些細菌也能進行自養生活.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多數真菌是孢子生殖.細菌和真菌都分布很廣,但真菌的分布范圍相比較細菌而言,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個細菌分成兩個細菌,也有少數能進行出芽生殖,而大部分的真菌靠產生大量的孢子進行繁殖細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真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故真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明顯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從生殖方式上看,有些細菌具有莢膜和鞭毛等特殊結構,有時會形成芽孢,而真菌沒有這種結構.真菌的營養方式都是異養,大多數細菌是異養
病毒如果沒有感染宿主,就是一種核糖核蛋白或者是脫氧核糖和蛋白,只是一種生物大分子。沒有獨立的代謝功能,必須在感染特意的宿主以後才表現出活性。遺傳物質是DNA或者是RNA。要注意的是,病毒只能有一種遺傳物質,就是說,如果該病毒屬於DNA病毒,那麼它就絕對不含RNA,反之亦然。
細菌是原核生物,就是說它胞內沒有細胞核,只有一個擬核。沒穿伐扁和壯古憋汰鉑咯有胞內膜性結構,比如它沒有線粒體,沒有內質網,沒有高爾基體,溶酶體等等。遺傳物質是DNA。
真菌是真核生物,在進化上要比細菌高等,內部有細胞核等膜性結構。遺傳物質是DNA,並且有各種細胞器,如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
㈢ 微生物是由什麼組成的
微生物的定義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㈣ 下列生物中,個體最小、結構最簡單的是() A、藍藻 B、酵母菌 C、大腸桿菌 D、流感病毒
考點: 病毒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特點 專題: 分析: 病毒是一類形體十分微小的生物,形體比細胞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大約10億個細菌等於一顆小米粒大,大約3萬個病毒等於一個細菌大,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1納米=一百萬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病毒的,所以只有藉助於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身體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結合植物、細菌和真菌的形態結構分析作答. A、藍藻屬於藻類植物,有細胞結構,但無根、莖和葉的分化,比病毒的結構復雜,A錯誤. B、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也比病毒結構復雜,B錯誤. C、大腸桿菌為細菌,有細胞結構,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比病毒結構復雜,C錯誤. D、流感病毒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身體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形體較小,大約10億個細菌等於一顆小米粒大,大約3萬個病毒等於一個細菌大,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1納米=一百萬分之一毫米),D正確. 故選:D 點評: 病毒是形體最微小的一類微生物,可和細菌、真菌的形體進行對比.
㈤ 微生物的基本結構
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有數十萬種以上.按其大小,結構,組成等,分為三大類:
1.非細胞型微生物:最小.無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核酸類型為DNA活或RNA,兩者不同時存在.病毒屬於這一類.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這類微生物的原始核為環狀裸DNA團狀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體.DNA和RNA同時存在.這類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和放線菌.由於後五類結構和組成與細菌相似.將其列入廣義細菌范疇.
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
不同於以上三類微生物的一個特殊:前一時期的瘋牛病的病原體是朊粒(prion)又稱傳染性蛋白粒子,是醫學生物學領域中至今未徹底弄清的一種蛋白質傳染因子.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種蛋白酶抗性蛋白(PrP),至今未發現核酸,對各種理化因素抵抗力強.具有傳染性,潛伏期長.在人和動物中引起海綿狀腦病(TSE)為特徵的致死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退化性疾患.1997年Prusiner因為發現PrP和TSE高度相關,並且對PrP進行了生化,分子生物學,免疫組化和轉基因動物實驗而獲得諾貝爾獎.關於prion的研究已逐漸成為微生物研究中的熱點
㈥ 微生物是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單細胞生物.___(判斷對錯)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個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如細菌;簡單多細胞的,如黴菌;非細胞的,如病毒.進化地位低.
故答案為:×
㈦ 微生物的結構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微生物結構都很簡單;往往都是單細胞的,也就是說,個細胞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了。像無處不在的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的放線菌以及我們平時發面蒸饅頭用的酵母菌等,都是單細胞微生物。
而有的微生物如病毒,小得連一個細胞都不是,它們專門生活在活細胞內。一個細胞里可以裝下許多個病毒。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卞根本看不到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把它們放大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才能看清。
還有些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它們有了類似細胞的結構,但是比細菌更簡單,像病毒一樣,也本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如引起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立克次氏體,引起人體原生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體,引起沙眼的衣原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