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草原生態系統是什麼
草原生態系統指以各種草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及其環境構成的陸地生態系統。它是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在垂直剖面上分草本層、地面層和根層,各層的結構都比較簡單,層次分化不明顯。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鳥類較少,以哺乳動物中較小的穴居種類和大型健走的草食動物為特徵;世界上草原面積僅次於森林面積,約為45億公頃,占陸地面積的24%,主要分布於氣候乾旱的溫帶。隨著人口激增,包括我國草原在內的許多草原都存在因過度放牧及鼠害而出現的草原生態系統退化問題。為了使草原生態系統得以永續利用,必須加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
❷ 誰知道草原生態系統啊
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區非生物環境構成的,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基本機能單位。草原生態系統在其結構、功能過程等方面與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它不僅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態屏障。
1.草原生態系統的成分
草原生態系統由四種基本成分組成,其獨特之處是草本群落。(1)非生物部分 太陽能是所有生命的源泉。此外,包括無機物質包括氧、氮、二氧化碳、磷、鉀、鈣、鎂、水以及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有機物質等。
(2)草本群落 在草原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的主體是木本科和豆科等草本植物。闊葉雜草灌木,也能在某些草地群落中占居優勢地位。它們是生產者。 這些自養有機體,以水、土、二氧化碳和無機鹽類為原料,由葉綠素吸收太陽能,合為復雜的有機化合物,這些有機化合物既為植物本身所利用,也為消費者提供食料。
(3)消費者 草原生態系統的消費者有牛、羊、鹿等反芻性動物及馬、驢、兔、植食性昆蟲、鳥類、嚙齒動物等初級消費者,還有蛙、蛇、鷹、狼等二級、三級和四級消費者,人是最高位的消費者。
(4)分解者 它由微生物區系和動物區系組成,前者包
括細菌、真菌、放線菌以及土壤中腐生性微生物等;後者包括原生動物、腐食性動物,如蚯蚓、昆蟲。某些軟體動物和其他無脊椎動物,通過它們的分解作用,可在草原上消除「廢物」。把體積龐大的動物殘體和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還原給自然界,再一次供綠色植物吸收利用。
草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其他生態系統一樣,是由繁多的種類組成,這些種類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呈現出「網路」狀態的復雜關系。
2.草原生態系統的空間結構
(1)木本層 部分草原有少量木本層,有少量喬木和灌木,但這不是草原生態系統的主體。
(2)草本層 這一層是草原生態系統的主體,佔有草原的最大面積和空間。
(3)土壤層 由草原土壤組成。
(4)動物 由草原生存的動物組成。
(三)草原生態系統的類型
根據草原的組成和地理分布分為溫帶草原與熱帶草原兩類。
1.溫帶草原
分布在南北兩半球的中緯度地帶,如歐亞大陸草原、北美大陸草原和南美草原等。這里夏季溫和,冬季寒冷,春季和晚夏有一明顯的干早期。由於低溫少雨,草群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過lm,以耐寒的旱生禾草為主,土壤以鈣化過程與生草化過程占優勢。
我國有大面積的溫帶草原,且類型豐富,主要類型有以下幾類:
(1)疏林草原 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森林邊緣或疏林地區,適宜發展畜牧業。
(2)草甸草原 分布在氣候適宜,雨量適中的地區,也比較適宜發展畜牧業。
(3)乾草原 分布在半乾旱地區,草況不如上兩種草原,可適當發展畜牧業。
(4)荒漠草原 分布在乾旱地區,草很少,不適宜發展畜牧業。
(5)高山或高原草原 分布在高山和高原,有些發展畜牧業。
2.熱帶草原
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其特點是在高大喬草(常達2~3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些不高的喬木等,故被稱為稀樹草原或薩王納。這里終年溫暖,雨量常達1000mm以上,在高溫多雨影響下,土壤強烈淋溶,以磚紅壤化過程占優勢,比較貧瘠,但一年中存在一個到兩個旱期,加上頻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發育。
我國草原概況 我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108 hm2,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如果從我國的東北到西南劃一條斜線,也就是從東北的完達山開始,越過長城,沿呂梁山,經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東麓為止,可以把我國分為兩大地理區:東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區,離海洋較近,氣候溫濕,大部分為農業區;西北部分多為高山峻嶺,離海洋遠,氣候乾旱,風沙較多,是主要的草原區。
我國草原一般可以劃為五個大區:東北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和南方草山草坡區。
東北草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的東北部,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
蒙寧甘草原區包括內蒙古、甘肅兩省區的大部和寧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晉北和陝北的草原地區,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0%。本區大多為高原地帶,如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本區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濕多雨,春秋氣候多變。其中的牧草種類豐富,優良牧草有200多種,如羊草、披鹼草、雀麥草、狐茅、針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牲畜主要有牛、馬、綿羊、山羊和駱駝等。內蒙古草原是本區的主體,包括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區北起阿爾泰山和准噶爾界山,南至昆侖山與阿爾金山之間,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本區距海洋十分遙遠,周圍高山環聳,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因而乾燥少雨。牧草種類有羊茅、狐茅、鴨茅、苔草、光雀麥、車軸草等。主要牲畜有新疆細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馬等。
青藏草原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北至昆侖山和祁連山,南至喜馬拉雅山,西接帕米爾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兩省區的全部和甘肅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雲南兩省的西北部等,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2%,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原草原區,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盛產氂牛、藏羊、黃牛等。
在我國南方各省,除了面積廣闊的農田外,還有大片的草山草坡、林間草地以及大量的零星草地,這些統稱為南方草山草坡區。本區氣候條件較好,牧草種類繁多,可以放養牛、羊等牲畜。
由於長期的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等原因,我國草原的沙化、退化現象較為嚴重。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原資源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人工種草 我國草原牧場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枯草期,也是草原生產的劣勢期。發展人工種草,可以彌補天然草場枯草期產量低下的不足。實驗證明,適合大面積栽種的良種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披鹼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雀麥、紅豆草等;南方有紅三葉、白三葉、百脈根、多年生黑麥草、鴨茅等。人工種草可以使載畜量提高3~10倍,由0.67~1.0 hm2草場養一隻羊,提高到0.07~0.27 hm2草場養一隻羊。
草場的灌溉 我國的草原大都處於乾旱地區,牧草因缺水而枯死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灌溉是改良草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976~1978年,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進行適當灌溉以後,使草層高度由15~17 cm增加到60~80 cm,覆蓋度由50%提高到100%;同時,灌溉後植物種類組成也發生了變化,豆科牧草由10.9%增加到65.2%,雜草明顯減少。
草場的灌溉大多採用自流漫灌的方法,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進行較為細致的畦灌和溝灌。噴灌則是更為先進的灌溉技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牧草產量,並且節約水資源。
草場的鼠蟲害及其防治 我國草原上棲息著170多種嚙齒目動物,形成鼠害的常見種類有80多種,如田鼠、鼢鼠、黃鼠、沙鼠、旱獺等。這些害鼠的繁殖能力很強,能夠大量啃食牧草,挖掘洞穴,破壞植被。發生中等程度鼠害的草場,一般每公頃有害鼠100~300隻;鼠害非常嚴重的草場,每公頃有害鼠1 000~2 000隻,使草場上鼠洞遍地,千瘡百孔,失去放牧利用價值。目前我國北方和西部牧區草場鼠害嚴重,每年鼠害發生面積都在2×107 hm2以上。
我國草原上的蟲害以各種蝗蟲、草原毛蟲、草地螟、草原葉甲蟲等為主要害蟲。其中蝗蟲多發生在新疆、內蒙古等乾旱、半乾旱區草原上,分布范圍較廣。草原毛蟲大多發生在青海、西藏、甘南、川西北青藏高原牧區。發生蟲害的草場,有50%~80%的牧草被害蟲吃掉,蟲害嚴重時能將地表牧草全部吃光。我國草原蟲害很嚴重,每年約有5×106 hm2草場發生蟲害,需要採取人工防治措施。
我國草原滅鼠治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全國草場滅鼠治蟲的防治面積每年約為3.5×106 hm2,相當於鼠蟲害發生面積的20%~30%,使草原蝗蟲災害得到控制,減緩了草原鼠害蔓延的勢頭。另外,為了減少化學防治帶來的環境污染,近年來生物防治的面積每年都以5%~10%的速率增加。1995年,全國草場生物防治面積占總防治面積的40%。
❸ 草地生態系統可以分哪幾類
根據草原的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為溫帶草原與熱帶草原兩類。前者分布在南北兩半球的中緯度地帶,如歐亞大陸草原、北美大陸草原和南美草原等。這里夏季溫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顯的乾旱期。由於低溫少雨,草群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過1 m,以耐寒的旱生禾草為主,土壤中以鈣化過程與生草化過程占優勢。後者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其特點是在高大禾草(常達2—3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些不高的喬木,故被稱為稀樹草原或薩王納(Savanna)。這里終年溫暖,雨量常達1 000mm 以上,在高溫多雨影響卞,土壤強烈淋溶,以磚紅壤化過程占優勢,比較貧瘠。但一年中存在一個到兩個乾旱期,加上頻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發育。
❹ 草原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有
答:植物:草本植物為主,少量的灌木叢。喬木非常少見。
動物:大多數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動物,草原上嚙齒目動物特別多,它們幾乎都過著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黃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於奔跑的動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於缺水,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兩棲類和水生動物非常少見。
❺ 草原生態系統
主要特點: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地區,這里年降雨量很少。 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草原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要少得多,群落的結構也不如前者復雜。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因此,種群和群落的結構也常常發生劇烈變化。
由於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的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因此,必須加強對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叢。由於降雨稀少,喬木非常少見。那裡的動物與草原上的生活相適應,大多數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為特點。草原上嚙齒目動物特別多,它們幾乎都過著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黃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於奔跑的動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於缺水,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兩棲類和水生動物非常少見。
草原是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我國廣闊的草原上,飼養著大量的家畜,如新疆細毛羊、伊犁馬、三河馬、灘羊、庫車高皮羊等。這些家畜能為人們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還能調節氣候,防止土地風沙侵蝕。
❻ 危害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有哪些
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區非生物環境構成的,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基本機能單位。草原生態系統在其結構、功能過程等方面與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它不僅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態屏障。
草原生態系統(Grassland ecosystem)是以各種草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與
其環境構成的功能統一體。草原生態學(Grassland ecology)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以經營草食動物生產,獲取動物產品為目標的草原生態系統。它是隨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而產生的,其核心是研究並闡明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各個亞系統之間的生態關系和調控途徑,為充分發揮草原資源的生產潛力和建立優化生產體系提供依據。
我國的草原生態系統是歐亞大陸溫帶草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體是東北-內蒙古的溫帶草原。根據自然條件和生態學區系的差異,大致可將我國的草原生態系統分為三個類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點: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地區,這里年降雨量很少。 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草原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要少得多,群落的結構也不如前者復雜。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因此,種群和群落的結構也常常發生劇烈變化。
由於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的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因此,必須加強對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叢。由於降雨稀少,喬木非常少見。那裡的動物與草原上的生活相適應,大多數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為特點。草原上嚙齒目動物特別多,它們幾乎都過著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黃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於奔跑的動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於缺水,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兩棲類和水生動物非常少見。
草原是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我國廣闊的草原上,飼養著大量的家畜,如新疆細毛羊、伊犁馬、三河馬、灘羊、庫車高皮羊等。這些家畜能為人們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還能調節氣候,防止土地風沙侵蝕。
❼ 生態系統只有七類嗎
生態系統不只有七類,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1、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生物與環境之間、森林生物之間相互作用,並產生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統一體系。
2、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區非生物環境構成的,進行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基本機能單位。
3、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
4、淡水生態系統,是流域與水體生物群落、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之間相互作用與不斷演化的產物。
5、農田生態系統,是指人類在以作物為中心的農田中,利用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合理的生態結構和高效生態機能,進行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並按人類社會需要進行物質生產的綜合體。
6、凍原生態系統,是由極地平原和高山苔原的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所組合成的綜合體。
7、濕地生態系統,是由水生和陸生種類組成水域生態系統。
8、城市生態系統,由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文化科學技術共同組成的綜合系統。
(7)草原生態系統生物種類有多少擴展閱讀:
草原生態系統在其結構、功能過程等方面與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它不僅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態屏障。
農田生態系統不僅受自然規律的制約,還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僅受自然生態規律的支配,還受社會經濟規律的支配。
森林生態系統 生物種類豐富,層次結構較多,食物鏈較復雜,光合生產率較高,所以生物生產能力也較高。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的功能。
3、
❽ 森林草原農田和海洋等生態系統中作為生產者的生物有哪些
草原生態系統
的
種群密度
和
群落結構
常常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是正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單一,
抵抗力穩定性
差,很容易遭到破壞,因此草原生態系統的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常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整個地球上海洋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嚴格的說是不正確的。
生態系統的概念
是在一定的地域內所有的
生物群落
及其
無機環境
所構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海洋是不連續的,也就是無法構成一個同一的空間,地域,如果把他們連接在一起,其中就還有很多的
陸地生態系統
,
生物種類
也發生了變化。總不能把老虎也當成是
海洋生態系統
中的生物吧,但是在實際中,往往就忽略了這個問題,沒有進行嚴格的區分。
❾ 什麼是草原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指以各種草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及其環境構成的陸地生態系統。它是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草原生態系統在垂直剖面上分草本層、地面層和根層,各層的結構都比較簡單,層次分化不明顯。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鳥類較少,以哺乳動物中較小的穴居種類和大型健走的草食動物為特徵;世界上草原面積僅次於森林面積,約為45億公頃,占陸地面積的24%,主要分布於氣候乾旱的溫帶。隨著人口激增,包括我國草原在內的許多草原都存在因過度放牧及鼠害而出現的草原生態系統退化問題。為了使草原生態系統得以永續利用,必須加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
❿ 草原生態系統中常見的動物類型是
當然在動物里分類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單細胞動物,一類是多細胞動物,兩種動物在草原生態系統里都是很常見的。在多細胞動物里,有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簡略分類),食草動物有以馬牛羊為代表的一些中等體型的食草動物,也有一些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比如非洲野牛,長頸鹿,大象等等,還有以鼠為代表的小型食草動物,而食肉動物則以獅子,狼,獵豹為代表。
另外,除了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動物之外,也有一些其它的動物,比如在草原上可能會有一些鳥類,另外,草原上的昆蟲也是相當龐大的一種類群,同樣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