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生命起源於海洋
因為水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護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的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其結構和現代細菌很相似.大約經過了1億年的進化,海洋中原始細胞逐漸演變成為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於原始藻類的繁殖,並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為生命的進化准備了條件.這種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又經歷億萬年的進化,產生了原始水綿、海綿、三葉蟲、鸚鵡螺、蛤類、珊瑚等,海洋中的魚類大約是在4億年前出現的.
由於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現象.漲潮時,海水拍擊海岸;退潮時,把大片淺灘暴露在陽光下.原先棲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經受了鍛煉,同時,臭氧層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線的傷害,使海洋生物登陸成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陸地生存下來.同時,無數的原始生命在這種劇烈變化中死去,留在陸地上的生命經受了嚴酷的考驗,適應了環境並逐步得到發展.大約在2億年前,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出現了.而哺乳動物也在陸地上誕生,它們中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大約在300萬年前,出現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⑵ 進化論上說生命起源於海洋單細胞生物
地球上最開始環境非常惡劣,沒有氧氣,紫外線強,火山噴發頻繁,不適合生物生存。但就在這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無機物慢慢的轉化為有機物,有機物是組成生物體的化學成分,所以有機物相互組合就形成了地球上第一個厭氧型生物。
⑶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海洋,那麼請問海洋里最早的生命是什麼呢
在25億年以前,地球表面絕大部分是深淺不一的廣闊海洋,而陸地的面積很有限。這時在海洋中形成了一種類似蛋白質的有機物質,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孕育,它們慢慢形成為最原始的生命體。到了大約距今6億年前,即地質史上的元古生代,海水裡的生命活動明顯地加強了,除單細胞生物外,已有藻類、海綿類等多細胞生物出現了。到了距今約6億~2.5億年前的古生代,海水裡已經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動物,如三葉蟲、珊瑚等。到古生代的中期,出現了脊椎動物——魚類。魚類逐漸演化成兩棲類動物,並且逐漸從海洋向陸地發展,直至進化到今天的規模。
海洋中的氨基酸是從哪裡來的呢?如果原始海洋里的各種元素合成了氨基酸,那就可以認為地球上的生命確確實實是從海洋中誕生的。近來,天文學家在宇宙塵埃中發現了大量的有機分子;在隕石中還找到了多種氨基酸,這些物質大部分墜入海洋,在海水和陽光的作用下,經過長期演化,在海洋中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因此,人們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源泉。
參考資料: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167123
⑷ 數十億年前在地球溫暖的海洋中孕育了第一種生命類型及什麼生命
數十億年前在地球溫暖的海洋中孕育了第一種生命類型及單細胞生命。生命在海洋里誕生絕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它成為孕育原始生命的搖籃。
水是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動物組織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一些海洋生物的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水是新陳代謝的重要媒介,沒有它,體內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學反應就無法進行,生命也就停止。
因此,在短時期內動物缺水要比缺少食物更加危險。水對今天的生命是如此重要,它對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舉足輕重了。生命在海洋里誕生,就不會有缺水之憂。
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海洋中含有許多生命所必需的無機鹽,如氯化鈉、氯化鉀、碳酸鹽、磷酸鹽,還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費力地從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加之海洋浩大,任憑夏季烈日曝曬,冬季寒風掃盪,它的溫度變化卻比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溫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溫床。
陽光雖然為生命所必需,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卻有扼殺原始生命的危險。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線,因而又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⑸ 生命是起源於大海的嗎為什麼
是的,從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從現在的研究成果看,人們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
因為水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護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的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其結構和現代細菌很相似.大約經過了1億年的進化,海洋中原始細胞逐漸演變成為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於原始藻類的繁殖,並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為生命的進化准備了條件.這種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又經歷億萬年的進化,產生了原始水綿、海綿、三葉蟲、鸚鵡螺、蛤類、珊瑚等,海洋中的魚類大約是在4億年前出現的.
由於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現象.漲潮時,海水拍擊海岸;退潮時,把大片淺灘暴露在陽光下.原先棲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經受了鍛煉,同時,臭氧層的形成,可以防止紫外線的傷害,使海洋生物登陸成為可能,有些生物就在陸地生存下來.同時,無數的原始生命在這種劇烈變化中死去,留在陸地上的生命經受了嚴酷的考驗,適應了環境並逐步得到發展.大約在2億年前,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出現了.而哺乳動物也在陸地上誕生,它們中的一部分又回到海洋中.大約在300萬年前,出現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⑹ 世界上第一個生命是怎麼產生的
地球上最早誕生的是單細胞生物。其產生歷程為:海洋提供豐富的化學元素的物質基礎,紫外線到達地球成為合成有機物的能源,有了物質基礎和能量,加上雷電的作用,生命才真正意義的開始。
接下來海洋中慢慢有了蛋白質,核酸,和後來在海洋中出現的磷脂分子神奇的相遇,在某種外力作用下最終結合,形成第一個單細胞。另外,地球上要形成生命還需要極其苛刻的條件,能量和溫度要恰到好處,地球環境要適宜和穩定,還要有大氣層的保護。
單細胞生物不斷進化形成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又不斷進化才有了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爬上陸地,又開始征程。最終經過漫長的進化形成了今天的人類和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世界上第一個生命為單細胞生物。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大約在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形成,原核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如細菌和藍綠藻且是在溫暖的水中發生。
生物可以根據構成的細胞數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而且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
單細胞生物包括所有古細菌和真細菌和很多原生生物。根據舊的分類法有很多動物,植物和真菌多是多細胞生物。變形蟲算作單細胞動物,它的一些種類卻算作粘菌,帶鞭毛的鞭毛蟲如眼蟲有時被歸為單細胞藻類或者是單細胞動物。
⑺ 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的原因是什麼
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的原因是許多生化反應離不開水。
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多種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化學形成過程可能發生在大氣中。
參考:
海洋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
早期的地球沒有任何生物。原始生命不大可能起源於陸上,因為陸上有大量的紫外線和很不穩定的條件。一般認為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
地球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有大量的水,有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海水能調節氣候,又能溶解許多化學物質。早期的地球是溫熱的,大氣是還原性的,沒有氧氣,紫外線可以大量地到達地球;常有閃電和火山爆發,為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提供了能量。海水開始是淡的,以後逐漸咸化。
現在地球上的生命與細胞分不開。因為細胞有兩個基本屬性:新陳代謝和生殖作用。新陳代謝是在多種酶的催化下進行的,生殖作用是在核酸分子復制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生命起源的主要化學基礎是蛋白質和核酸的出現,以及相互作用。組成細胞的成分的還有脂質和其他若干化學物質。水一般占細胞成分的80~90%。細胞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類: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比較小,長度大多在60微米以下。真核細胞有細胞核和細胞器,一般比原核細胞大得多。具有原核細胞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則都由真核細胞所組成。
生命起源和早期進化的過程經歷了化學進化、原核細胞的出現和進化、真核細胞的出現和進化幾個階段。
化學進化 生命出現以前的物質逐漸復雜化的自然過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礎是化學進化。它至少包括:①元素的相互作用產生出許多無機化合物,由此又產生多種簡單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學反應可以發生在大氣中、陸上的池塘里和海洋中。但由於雨水沖刷,各種化合物最終匯集到海洋中。由於紫外線的穿透力比較弱,海洋表面的有機物被分解,而海洋表面以下的有機物則有條件進一步復雜化。②由簡單的有機物發展出各種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糖分、有機鹼基、嘌呤、嘧啶等。③由生物小分子發展成多種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脂質等。④有一定結構的隔離系統在水中出現,這隔離系統的逐漸完善化就出現了原始生命——原核細胞。
美國S.L.米勒和H.C.尤里曾設計一種儀器。他們模擬早期地球的大氣條件,把水、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放在密閉的儀器里進行熱循環,在容器內不斷地放出閃電。一個星期後,他們從容器內的液體中得到了若干氨基酸和其他有機物。這表明與生命有關的上述重要的有機物,在早期地球條件下自然合成的可能性。
進一步的化學進化就產生出蛋白質和核酸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最終也會匯集於海洋。因為歷時很長,海洋中所貯存的有機物便很多。20世紀20年代,英國J.B.S.霍爾丹和蘇聯А.И.奧巴林都認為當時的海洋是溫熱且富有多種有機物的,是一種「熱湯」。在熱湯里,蛋白質或其他多聚體(如核酸)會偶爾形成小球一類的結構。奧巴林稱它為團聚體(coacervate),而S.W.福克斯稱它為微小球 (microsphere)。這些微小體跟周圍環境有一定區別,是一種初期的隔離系統。它不溶解於水,能進行類似新陳代謝的一些化學作用。但這樣的結構還不穩定,更不能進行真正的生殖作用。
原核細胞的出現和進化 在團聚體一類的原始結構中,內部含有核酸和蛋白質,這些物質就有機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以後通過核酸的變化,促使對環境有一定隔離作用的團聚體逐漸演變為原核細胞一類的物質體系。在這過程中,由脂質和蛋白質所組成的膜狀構造的出現是重要的一環。於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為主要成分的一種特殊的物質體系在模內形成。這就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原生質。在原生質里有一個遺傳系統,它由脫氧核糖核酸(DNA)和幾種核糖核酸(RNA)所組成,又有翻譯遺傳信息的小機器——核糖體。這樣復雜的系統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至今還不清楚。
最先出現的原核細胞是異養生物,進行厭氧呼吸。它們從周圍豐富的有機物中得到碳源和能源,直到細菌繁盛而分化成若干類型以後,它們消耗周圍有機物的速度便逐漸超過了有機物的無機自然合成速度,原始生物世界中就逐漸出現了食物問題。大抵在此以前,已由細菌之類的原核生物演變出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藻。藍藻使地球上的食物有了新的來源,同時產生出氧氣。
根據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處材料:最早的岩石約有38億年的歷史;最早的細菌之類的原核細胞大致出現在34億年前;大約在31億年前的時候出現藍藻。這表明地球上的化學進化經歷了10億年以上的時間,才出現了原始生物——原核細胞。在此之前,可能還有更原始的非細胞或前細胞形態的生物,因為原核細胞(象細菌之類)已具有相當復雜的結構和功能。
真核細胞的出現和進化 現在一般認為真核生物可能是由幾種原核生物以內共生方式而形成的。最先出現的是一種原始的真核細胞,體積較大,已有原始的細胞核。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吃了好氧細菌,隨後發生共生作用,細菌便在細胞里轉化成線粒體。原始真核細胞吞吃了藍藻,並發生共生作用,使藍藻就在細胞里轉化成葉綠體。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有自己的脫氧核糖核酸,大小與原核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相近。
真核細胞的綠色植物出現以後,光合作用的功能得到了增強,海洋里的生物量逐步增加,大氣中的氧氣也逐漸增多,為真核生物的加速進化提供了條件。真核生物進行的都是有氧呼吸。
現在的化石材料表明,最早的真核生物大抵出現在18~14億年前。這些化石都產於沉積岩,表明真核生物也是在海洋中進化出來的。從34億年前到18~14億年前,是原核生物進化的時期。經過的時間很長,達20億年左右,但進化的速度很緩慢。真核生物出現以後,出現了真正的性別,進化的速度也大大地加快:在大約10億年前開始出現了多細胞的動物;到了距今5.7~5億年的寒武紀,海洋里已長滿了多種海藻,而且帶骨骼的各門類的無脊椎動物也出現了;以後又出現了脊椎動物;在前寒武紀的末期,大氣上層逐步出現和形成臭氧層,為生物上陸生活創造了條件。生物成功地上陸生活大致發生在寒武紀以後。
以上便是生命在地球上的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大致進化過程。
⑻ 生命起源於海洋,為什麼海洋無法誕生高級文明
我們憧憬著海洋,同時也畏懼海洋。水能夠給予我們生命,但同時也能奪去性命。生活在地面數千年,人類憑借著自身的能力,打造了自身的文化。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腦海中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海洋的能力如此強大,為何沒有誕生高級文明?
一種文明的興起,必須要經過歲月的沉澱和磨練。在數千年前,人類憑借著原始的武器與自然作斗爭,拼搏下一片安全的生存環境;如今,人類以航天飛船探索星空,以潛艇征服海洋,這是屬於人類可歌可贊的文明歷史。根據地球的演變歷程,海洋的存活歲月遠比陸地較遠,而且領域范圍更不是後者能夠比擬的。
⑼ 生命起源於海洋嗎
38億年前,星際物質猛烈碰撞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動盪不安的地球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星球,表面覆蓋著蔚藍色的大海,海面上遍布著岩石裸露的島嶼。在陸地表面和海洋的底部,高密度的黑色玄武岩和富含鐵鎂有精細花紋的硅酸岩組成了厚厚的地殼,較輕的花崗岩物質分布其上,這些物質是由淺色的,富含鉀、鈣、鈉、鋁的硅酸岩組成(這些漂浮在地殼表面的花崗岩「冰山」最終變厚,並形成了地球大陸的核心部分)。天空變明亮了,大氣逐漸變薄,氣候也慢慢涼下來。但是,陸地和海洋中仍然沒有植物和動物的蹤影。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怎樣開始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這都是最讓人感興趣,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40億年前,原始的海洋中是否充滿著有機分子呢?如果是的話,那最早的有機物質又來自何方呢?有人認為,有機物質——生命的基本組成物質——是由星際中的行星或彗星帶到地球上的。也有人認為,這些物質是在地球原始的海洋中產生的。但是,不管有機物質來自哪裡,生命是在海洋中開始的。
在陸地上已經硬化成為岩石的古老沉積物中,發現了有關生命產生時地球的外貌和最早的有機體的性質的線索。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在1971年發現了格陵蘭島的Isua山,年齡約37億年。Isua山的沉積物質包括一系列由細顆粒組成的岩石和黑色硬化的熔岩,呈奇怪的管狀和枕狀,好像硬化的牙膏從管中擠出來一樣。這些奇形怪狀的岩石被稱為枕狀玄武岩,它們是在熔融的熔岩噴出海面,並被冰冷的海水不斷冷卻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南部非洲巴伯頓綠岩帶的岩石中也發現了古老的玄武岩。另外一些岩石的表面上看上去像已經硬化的卻又正在冒泡的泥漿池。今天,在地熱活躍的地區,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緩慢沸騰的泥漿池隨處可見。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北部,也曾發現一些類似的距今32~40億年的玄武岩。但是,最令人吃驚的發現是在南非,地質學家在一種硬化的二氧化硅岩石即燧石中,發現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微小的米粒狀化石。他們認為,這些化石是曾經生活在熱的泥漿中的一種原始細菌的遺跡。最近在深海中的一些發現似乎可以證明,嗜熱微生物可能起源於冒著氣泡的泥漿池或者是有火山活動的海底地區。
1977年,地質學家在西雅圖海岸外的胡安?德富卡海脊的深海熱液中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的海洋生命。在海平面下2500米以下,巨蚌、居住在管中的蠕蟲(多毛蟲)、蟹和其他一些奇怪的海洋生物擠聚在從海底裂縫中噴發出來的熱水周圍。而在這些深海熱液的研究中,最令人吃驚的發現是:這里和其他地方所發現的海洋生物,是以化能合成細菌為生的。化能合成是指有機體利用熱、水和化學物質如硫化氫,來製造有機物的過程。與此相對,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和氧氣。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態系統都是利用光合作用來維持生命循環的。深海中以化能合成為基礎的繁榮的食物鏈的發現,使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震驚了,而且,這一發現也為生命開始於深海底熱液活動地區,而不是海洋表面,提供了可能性。現在,我們知道,化能合成細菌可以在深海以及其他不利於生命存在的環境中繁殖,比如黃石國家公園著名的熱噴泉和泥漿池及墨西哥灣天然的油氣田。但生命起源於何處我們仍不清楚。是否微小的細菌靠著地球在熱泉、沸騰的泥漿池或深海熱液中產生的熱量繁衍起來,並隨後遷到淺海來利用太陽巨大的能量呢?
到32億年前,地球上的環境仍非常不適於生命的存在。炙熱的岩漿在海底和陸地上漫流,沸騰的熱噴泉隨處可見,大氣中仍含有相對較多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但是,簡單的單細胞生命已經開始孕育了。
在澳大利亞菲格特里形成的岩石中,地質學家發現了大棒狀及圓球狀的化石,而這些岩石的年齡為32億年。這些化石類似於現代的光合細菌和藍綠藻,現在稱為藍細菌。類似的化石在岡弗林特燧石礦岩石中也有發現,這一燧石礦是20億年前在安大略省西部蘇必利爾湖沿岸沉積形成的。地質學家發現,這里的化石具有奇怪的拱頂狀和柱狀的分層構造,似乎是生物造成的。但許多年過去了,它們的起源仍是一個謎;在澳大利亞鯊魚灣的潮汐淺塘中,發現有類似的短粗柱狀的藍細菌群落存在;最近,在巴哈馬群島的淺水潮溝中發現了更大的這種群落。這些原生的給人深刻印象的柱體被稱為疊層石,高度或者寬可以生長到幾米。形成疊層石的海藻向上生長,形成了緻密的纖維質的有機質層,這些有機質層周期性地被沉積物覆蓋,有時也會生成像水泥一樣的碳酸鈣覆蓋層。一旦草食性動物發展起來,疊層石只能存在於有潮流、鹽度高、周期性乾旱或其他可抑制水下生物攝食的環境中。但在這樣的水下生物出現之前,疊層石的數量還是很多的。一些種類的年齡超過了30億年,這進一步證明,淺海中的生命開始出現。
到30億年前,天空明凈起來,地球慢慢變涼,地球表面開始發生細微的變化。雖然火山繼續噴發著,但是在廣闊的淺水區和沸騰的泥窪里,充滿了細菌和原始藻類。潮汐水塘被一層藍綠色的有生命的粘液覆蓋著,疊層石隨處可見。在深海的熱液活動區細菌也一樣繁生。石灰石沉積和新的光合作用生物繼續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氣候更加涼爽了。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熱輻射。二氧化碳濃度的增高,使吸收的熱量增加了,氣候變暖了,這一現象稱為溫室效應。科學家們認為,地球的早期階段,也進行著類似的過程,只不過是二氧化碳的濃度下降使地球的氣候變冷,而不是變暖而已。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微小的單細胞生命。隨後出現了多細胞生命,這是進化中最有爭議性、最神秘的階段。有機體獲得了細胞,而細胞是由一個細胞核和特殊的細胞內結構組成的。多細胞生命是否是由已存在的單細胞生命簡單地演化來的?或者根據細胞內結構的共生性,是否可以認為多細胞生命是由簡單的單細胞生命和大分子物質結合而成的呢?不管是何種方式,多細胞的海洋生物出現於20~30億年前。沒有人確切知道這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是怎樣發生的。來自化石和岩石的證據表明,在多細胞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大氣中氧氣的出現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在20~30億年前,地球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因為這時還沒有辦法產生大量的氧氣。但在某種程度上,早期光合生物製造的氧氣已經開始在大氣中富集;製造出來的氧氣要多於消耗掉的氧氣。古代沉積物的銹化痕跡,為追溯大氣中氧氣的演化過程提供了線索。氧氣是一種非常活躍的氣體,當它與鐵結合時,會生成鐵銹。在氧氣成為大氣的主要部分之前,黑色的富鐵沉積物從陸地上剝離並被搬運到海洋,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沉積於海底的物質被埋藏,最終硬化成岩。全世界,年齡在38~23億年的岩石是由黑色的富鐵層與淺色的貧鐵層交互形成的,被稱為條紋鐵岩石。黑色層表明,鐵進入海洋時並沒有與氧氣發生反應,而淺色層則代表了某種季節性的波動。
大約20億年前,條紋鐵沉積消失了,紅色地層開始形成。這些紅色地層是鐵受到大氣中氧氣的氧化而形成的紅色的岩層,它們表明,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已經可以使陸地上沉積物中的鐵發生氧化。在北美西南部和大峽谷的紅色岩牆是由於沉積物暴露於富氧大氣中,使沉積物中的鐵大量氧化而形成的。大氣已經開始向富氧性轉化。
20億年前,早期的海洋藻類和細菌繁殖著,進行著光合作用,向大氣中釋放的氧氣越來越多。然而,地球表面上的環境條件仍極不利於海洋生命的生長。當大氣中的氧分子電離形成臭氧,地球表面就能免受紫外線的傷害。早期的地球,大氣中沒有足夠的氧氣,不能形成臭氧來保護地球表面的有機體免受陽光的直接烤曬。另外,有機體利用氧氣與有機物質反應而獲得能量,這個過程稱為氧化作用。但是氧氣在反應中如此活躍,所以細胞必須進化出一種方式來利用這一強大的能源,而不至於在氧化過程中傷到自己。太陽能對地球上大多數的生命形式而言,仍是一種相對不可利用的能源,生命的生長受到了限制。
大約10億年前,大氣中有了足夠的氧氣,有效的臭氧層開始形成,有機體己經具備了安全有效地利用氧氣的方法。這時水的表層成了適於居住的環境;太陽的能量可以被利用了,海洋的植物開始繁盛起來。地球的氣候和海洋的溫度稍微涼了一些,大的陸地板塊已經形成。
大約7.5億年前,我們故事的背景開始改變。曾經是分離的岩石「冰山」塊兒,通過構造板塊在地球表面的運動,變成了一個橫跨赤道,東西向延伸的龐大的超級大陸。板塊構造運動很早就開始了,它是造成陸塊運動、洋殼產生與消亡和地球上許多不穩定因素發生的原因,對地球、海洋和生命的演化方式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古老的岩石和冰川遺跡表明,超級大陸的許多地方被冰覆蓋著,這時的地球可能處於第一次也是最冷的一次冰期;甚至近赤道的地區也被冰雪覆蓋了。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時的地球好像一個巨大的雪球,但對這一觀點仍存在著爭議。研究者們無法確定產生這樣一次大的冰期的原因,提出的新理論把重點放在了赤道周圍大陸的影響上。但是在大約5.9億年前,地球又變暖了,環境變得有利於生命發生又一次演化。
大約5.5億年前,前寒武紀結束,古生代開始。海洋中的生命不斷繁殖增加著。非常低等的生命形式進化成更高等的種類豐富的生物,是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飛躍。許多年來,地質學家一直對這一現象迷惑不解,他們在化石記錄中尋找其間缺失的聯系。到1964年,地質學家R.?C?Sprigg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山的古代海灘沙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軟體動物遺跡化石。這些化石,數量最多的是一種環形的遺跡,形狀像現代的水母:因此這一時期被稱為水母時代,時間恰恰在古生代之前,距今約6億年。在埃迪卡拉岩層中,還保存著蠕蟲狀動物、奇特的底棲動物和復葉狀生物的痕跡和藏身處。在埃迪卡拉動物群落中,許多生物都很難歸入現代的海洋生物種類之中。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與海膽(棘皮動物)、蠕蟲和甲殼類(節肢動物)有關。而德國古生物學家:Adolf Seilaecher提出了新的解釋。他認為,這些外表奇特的生物與現代種類無關,而是代表著已經滅絕的生命形式,它們脆弱的墊狀軀體易被新生的捕食者攝食。雖然繼這次發現之後,在全球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個大陸上都找到了埃迪卡拉動物群落,但它們似乎並沒有在古生代之前的化石記錄中出現。現在我們還不清楚,埃迪卡拉的海洋生物的滅絕是由於大災難,還是由於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或者只是被更成功進化的捕食者吃光了。
埃迪卡拉動物群落顯著地說明了在古代海洋研究中采樣所存在的問題。許多年來,地質學家們都是假定,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存在,這並不是因為有證據表明確實沒有生命,而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生命存在的證據。在古生代以前,海洋中的生命基本上都是軟體動物,既沒有骨骼,也沒有殼體,要成為化石保存下來,從地質角度來看,是不可思議的。大部分的軟體海洋動物死亡後,沉入海底並很快腐爛。如果它們的遺體由於某種原因被軟泥或沙快速埋藏,那麼,它們能保存下來的幾率就大大提高了。如果周圍的沉積物受到富含硅鈣等礦物的水的沖刷作用,可能會形成含有完整軟體動物遺跡的岩層。如果一種生物具有殼體或骨骼,將更可能形成化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晚些時候的生命更加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