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參觀完標本館後的感想...(有動物、植物、昆蟲)
當參觀了標本館以後,首先感覺到世界的奇妙。這些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會有這千奇百態形狀各異的生物?問題油然而生,如果沒有一個創造者來完成這些工作,就不可能出現這么多的生物物種。
『貳』 如何高效地組織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學科性質決定了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和高中生學習的重要基礎。高中生物教學與其說是生物知識的學習,不如說是一個個生物實驗的探究過程。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高中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高中生易於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高中生的各種能力。高中生物實驗的學習貫穿於高中生物的學習全過程之中,生物實驗的教學效果直接決定高中生物的學習和教學效果。為了追求更好的生物教學效果和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必須充分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把生物實驗教學作為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必須開展好實驗強化生物教育教學效果,培養高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對於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來說,要實現良好的效果,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優秀的組織、引導能力,更需要學校教學設備的配合。現在的學校教學設備還不能夠滿足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需求,有的學校教學設備少,生物實驗儀器不足,嚴重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果。可以說高中生物教學還是面臨這樣或是那樣的諸多問題,高中生物教師要正確認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面對的問題,以良好心態,立足現實,有創造性地開展好生物實驗教學。我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就結合實驗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演示實驗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教師要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利用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有效學習。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演示實驗不僅能夠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通過實驗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我們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准備是演示實驗成功的基礎。
我們所說的演示實驗的成功不僅僅是指教師合理地操作實驗器材,完成實驗探究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最大限度地強化高中生觀察的實際效果,做到實驗教學的效果最優化。為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熟悉每一個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和實驗目的,考慮如何引導高中生進行觀察,觀察什麼,如何觀察,知道如何實現更好的觀察效果。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准備,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裡有數,最大限度地把握實驗步驟和強化實驗的實際效果。經過教師多次嘗試後,再到課堂上開展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提高演示實驗的成功率。一次成功的演示實驗可以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夠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觀察能力。如果實驗沒有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或是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失敗了,則會使高中生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影響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利於高中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和高中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演示實驗,在每次演示實驗之前進行精心准備,給高中生呈現生動有趣、效果明顯的演示實驗,這也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的重要責任。
2.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規范操作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演示實驗不僅是實驗知識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高中生觀摩實驗、學習實驗操作的重要機會。在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高中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高中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操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地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演示實驗,給高中生樹立實驗操作的規范標准。在教學中,我們要適時進行規范實驗操作教學,讓高中生注意到規范實驗操作的重要性。這樣有利於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實驗操作意識,養成規范的實驗操作習慣,為今後的分組教學和分組實驗奠定良好基礎。
二、大力開展高中生物分組實驗,培養高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是考查高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高中生物教師要樹立培養高中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意識,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培養高中生的動手能力。在高中生物實驗中,除了演示實驗還有分組實驗。分組實驗是高中生依據實驗目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研究動手操作的實驗。如果演示實驗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分組實驗則注重培養高中生實驗操作能力。分組實驗可以讓高中生多動手實驗,使高中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高中生物知識,形成生物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並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要增強分組實驗的效果,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做好實驗准備工作。
分組實驗需要教師組織多組實驗器材,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探究。我們要合理地對高中生進行分組,合理地分組能夠促進分組實驗的效果和學習實效性的強化。我們還要綜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做到組內異質、組外同質。同時,要提前對各小組的實驗器材進行預演,確保實驗能夠圓滿完成,少生枝節。
2.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實現良好的實驗效果。
分組實驗教學需要教師合理組織和引導,在實驗前讓高中生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為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做准備。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組織和引導,以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高效性。
『叄』 如何開展生物課外活動論文
1986年以來,我在學校領導和市科協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2—1997年,先後獲國家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優秀活動獎3項;省級獎39項,其中省級一等獎9項。在活動中也獲得了一些體會,下面談一下個人進行科技輔導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組織學生採集和製作標本。這一項是按照課本實驗課要求而組織的。我剛上初中課時,凡初一、初二的有關實驗課,我都組織學生製作標本,有時還給予評分,在學期期終評分時適當計入。後來教上了高中課,還是和科組老師一起,指導學生製作標本,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提高製作標本的技能。多年來,我們製作出一大批標本。製作出來的標本有許多有所改進、創新,不少獲得了獎勵和推廣。如1994年有3位同學製作的「過塑和快速製作植物保色標本」獲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三等獎、海南省二等獎。另有2件獲省發明創造二、三等獎。1995年有1件獲省生物百項活動三等獎,1996年有2件獲省發明創造三等獎。有一部分存放在生物實驗室,作為教具用。這些標本,受到來訪的各校同行、省廳領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活動辦公室主任的稱贊。製作方法先後被《生物學雜志》、《生物實驗教學與儀器》、《生物報》等雜志發表推廣,《中國文庫》編委也擬把這些方法經驗選入該書。
2、組織學生開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動,曾先後在生物園進行了紅桑、木扶蓉等花卉的扦插繁殖,還組織學生在家自養盆花,後帶來學校進行評比獎勵。通過活動,繁殖出一批花卉、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觀點、學到了一些花卉繁殖的技術。
3、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活動。我們曾進行了草履蟲、果蠅的飼養實驗,還進行了「衛星搭載番茄種子科學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科學實驗的方法,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如「衛星搭載番茄種子科學實驗活動」獲得了全國一等獎、海南省一等獎。最近,我還接受中科院交給的任務,組織學生進行「衛星搭載白菜種子」的實驗活動,並取得了成功,被評為省一等獎,全國一等獎。
4、組織學生外出調查訪問和參觀考察。方法主要有精心制訂活動計劃;(2)要合理設計活動方案,根據學校的實驗情況設計,如我們一中是城市學校,就不能設計橡膠栽培、水稻種植的實驗,只能做一些用地面積不大的實驗。(3)認真指導活動的進行,放手讓學生操作,不能包辦代替,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4)認真檢查活動的效果,有些可進行評分登記,有時還要進行獎勵,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肆』 青島海底世界的標本館
海洋生物館展出面積一千二百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展出我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珍稀海洋生物品種一千餘種。走進海洋生物館,你將看到這里陳列著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按照生物分類學,由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順序依次陳列,更成為大中專學校生物專業師生們的實習課堂。動物間相依為命、不離不棄的典型代表--偕老同穴;巨大完整、色彩鮮艷的笙珊瑚;金黃美艷、古樸典雅的澳大利亞大香螺;五彩繽紛、栩栩如生的熱帶珊瑚礁魚;還有那蹣跚而行的海龜,張鰭如帆,似離弦之箭的劍魚;昂首而立,雄偉挺拔的北海獅;碩大無朋,威風凜凜的抹香鯨……。
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標本經60多年累積已達1950餘種,2萬多件,是中國館藏海洋生物標本最全的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專業性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標本中有多種瀕危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唯此獨有。
『伍』 生物興趣小組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如何有效的開展好興趣小組活動呢?筆者通過長期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課,認為以下幾點做法效果較好:
一、避免學生選擇的盲目性
在我校,通常七年級新生入校後,每位學生都有選擇參加興趣小組的自主權。正確選擇一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興趣小組,學生的興趣才不會朝三暮四。有些學生在選擇興趣小組時,要麼太隨意,要麼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聽父母意見或盲從,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不會持久。所以,指導教師在組建生物興趣小組前應對學生情況進行詳細地了解,選拔那些對生物學習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只有這些學生才有可能持之以恆地完成一系列興趣小組活動內容。
二、重視上好第一節生物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小組活動課畢竟有別於平常上課,大多數時間需要在實驗室和戶外活動,動手操作要求較高。另外,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的班級,為了順利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應使成員之間相互熟悉並融合為一個新的集體,而且應盡快制定出活動課的活動計劃和活動要求。
1、選拔班干,制定活動課規章制度
第一節課,可首先安排學生自我介紹,然後通過民主選舉,確立班長和小組長。班長即是小老師,與教師密切配合並指導小組長進行各種小組活動。小組長為從每個班級的成員中選出的一名代表,主要協助教師督促本小組成員完成分組活動。另外,在需要進行校外活動時也要求建立小組長督察制,由小組長協助班長和教師共同做好小組成員外出安全。
為了圓滿的完成興趣小組各項活動,需要制定活動課各項規章制度。如服從教師和班乾的管理,遵守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注意小組活動安全等。
2、制訂合理有趣的活動計劃
學生們既然報名參加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必然是抱著探索生命世界的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來。在興趣小組活動中他們最希望了解什麼?最希望進行何種探究實驗?最渴望獲得什麼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哪些幫助?此時傾聽學生的心聲顯得尤為重要。
在第一節課時,不妨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出他們的想法和計劃。教師與學生們一起討論活動計劃的可行性,並當堂制訂一學期大致的小組活動計劃,如採集並製作動、植物標本,舉辦標本展;為校園植物掛牌;觀察青蛙的發育;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調查本校學生的早餐營養狀況,調查包河水質污染情況;宣傳愛滋病的預防知識;欣賞資料《奇趣的生命世界》;舉辦生物論壇討論當前熱點生物學知識,撰寫生物小論文並交流心得、體會等。這些只是大致的學習計劃,如果學生們在興趣小組的進行過程中有「金點子」出現,可以在討論後對以上的學習計劃進行補充、完善。
三、重視進行戶外實踐活動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離不開對生物圈的實地觀察和研究。平時的生物課堂由於受到時間、教學任務等限制,很少有機會讓學生進行戶外觀察、實驗等活動,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在小組成員的強烈建議下,只要天氣情況允許,我總是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奔向大自然。小組成員們個個興致高漲,對周圍曾熟視無睹的生命世界充滿好奇,在認真完成活動目標後,學生們會提出許多感興趣的問題,如怎樣認識野外的動植物?有些昆蟲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七星瓢蟲等動物體表的花紋有哪些作用?我便因勢利導,教會他們使用動植物檢索書等,並且鼓勵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去尋找答案,然後再進行小組匯報交流。對有價值的問題,我還引導他們邊探究邊撰寫成小論文。通過開展這些戶外活動,學生們觀察和認識到了許多書本中不曾提到的有趣的生命現象,促使他們更有興趣學習生物學,更細心的觀察周圍的世界。
四、重視與高校合作,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中學的生物實驗內容相對較簡單、材料也有限,與附近高校生物實驗室協商後帶領學生參觀了標本室、組織培養室、觀察小白鼠在相關實驗中的反應等,這些活動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將來爭取成為一名傑出的生物科學家,立志解決各種生命奧秘。
五、學生的進步離不開教師的督促和鼓勵
學生對生物學有興趣是好事,但有些學生耐心不足。有些實驗活動需持續較長時間,如探究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調查居民陽台的綠化、調查包河水質污染情況以及指導學生撰寫生物小論文等活動,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督促和真誠的鼓勵,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探究精神。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今天,在初中階段,通過多種途徑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興趣小組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學效果。因此,可以說,開展初中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陸』 桂林師大生物標本館
近日,育才小學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師大「生物多樣性標本館」。這是廣西師范大學提前給育才小學的學生們送上的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免費開放師大「生物多樣性標本館」。
踏進了師大的「生物多樣性標本館」,同學們就被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吸引住了。在師大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看著展翅的鳥類、兇猛的野獸、憨厚的黑熊、可愛的小型哺乳類動物,並耐心地聽老師一一講解著動物們生活習性,孩子們進一步地了解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動物,了解了動物世界的許多奧秘。
通過這次參觀,不僅給孩子們增添了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激發了他們探索、了解動物世界的興趣,從小培養孩子愛科學,學科學。還喚起了孩子們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這真是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
『柒』 淮陰師范學院生科院生物標本館觀後感
表示滿沒有去參觀過。
『捌』 《古生物化石館》的解說詞
當我們走進凌源「古生物化石館」,年輕的古生物專家蔡洪濤館長引領我們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一幅幅億萬年前地球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自然風貌映入眼簾。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米多高的蕨類植物(化石)。這樣的植物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碳紀遍布全球。它們小則一米以下,大則高幾十米,形成茂盛的蕨類森林,而在這樣的森林及沼澤里,生活著由原始魚類爬向陸地進化而成的兩棲動物,如:引螈(靠吃魚類生存)、蜥螈(一半像蜥、一半像螈)、魚螈(靠吃昆蟲)和有尾類的大鯢(類似今天的娃娃魚)、虎螈和無尾類的蟾蜍等。在化石館的一側,我們詳細看了一系列蠑螈類兩棲爬行動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無不拍手稱奇。接著洪濤館長把他的鎮館之寶指給我們看,這是一隻碩大的蜻蜓化石。據說外地有位專家欲以數萬元巨資收買,但被拒絕。為什麼這塊化石如此珍貴,館長說,這是生活在3.5億年前的蜻蜓,翼展18厘米,是現在蜻蜓的兩倍,國內是首次發現。因為年代越久遠,保存就越少,且不易完整,因而這只蜻蜓化石可謂價值連城了。
最使人驚嘆的是,在館里收集的「系列化石標本」:有生活在1.9億年前晚侏羅紀的原白鱘,是二十多片由小到大、由幼到壯的一組化石;有生活在2.3億年前的一組由小到大的鱗齒魚標本;有生活在1.5億年前的多組由小到大、由幼到壯、千姿百態的狼鰭魚化石;有生活在1.3億年前晚株羅紀的凌源水生蜥,也是多片由小到大、由幼到壯的一大組化石標本。更使我驚嘆的還有一組兩條雌雄水生蜥在一起嬉戲的奇妙標本,兩條長尾交纏在一起,此情此景真是耐人尋味。
「凌源中國水生蜥」的首次發現,是在1998年,出土地址在凌源大王杖子鄉。當時還有一段小插曲。人們把這爬行動物化石放在專家面前時,國家著名的古生物專家們都驚呆了。因為對這樣的爬行動物既熟悉又陌生,看它樣子像幻龍,但是幻龍已在距今2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就從地球上滅絕了。可這次在大王杖子鄉發現的這條爬行動物都是在1.3億年前的株羅紀地層,後來,經研究判定它屬於一條鱗龍類動物,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屬於介於初龍類恐龍和有鱗的蛇、蜥蜴之間的特殊種類,因而專家們為它起名叫「凌源中國水生蜥」,佔了一個世界第一。就是在這塊異常珍貴的化石上,這只名為「中國水生蜥」的動物,頭尾一米長,長著小腦袋,尖尖嘴,長長的脖子和尾巴,背上的骨板像盾牌一樣,然而在長著尖尖牙齒的嘴巴前方,不到一厘米距離,卻游著一條狼鰭魚。這使我們想到,在1.3億年前的某一天,在凌源地區火山爆發的那一刻,這條水生蜥正在撲向一條小狼鰭魚,結果帶著吃不到「美味佳餚」的遺憾,與一條小狼鰭魚同時喪生在火山灰下,億萬年後經過地殼變遷,這條中國水生蜥和被追撲的小狼鰭魚一同變成化石,又重現在人類面前。這就是特殊的文字———化石對人類的奉獻。
在凌源「古生物化石館」里,還陳列著1.4億年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的劍龍和馬門溪龍。那條馬門溪龍,身長25米,高3.5米,實屬龐然大物。尤其是在館內還有世界罕見的由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嬌小遼西鳥」和「燕都華夏鳥」。這種鳥生活在中生代,實屬少見。在昆蟲展室里,洪濤館長還特意介紹他所珍藏的首次發現的「蔡氏溝蠊」。據統計,現在被蔡洪濤收集在館內的珍貴化石達兩萬多件,珍奇的精品幾十件。它們真實地記述了地球村的古生物,前後7億年的地層變遷和生物進化的生動故事。
為了搜集這些珍貴化石標本,蔡洪濤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節衣縮食,辛苦奔波。他們搜集化石標本時,家裡只靠蔡洪濤妻子的幾十元工資維持生計。有一次,他聽說北票發現一條帶毛的奔龍化石,非常罕見,於是,他幾處借錢買下了這件化石。到家後,他連夜乘車抱著這件化石,來到北京地質博物館,交給專家鑒定。現在,蔡洪濤的足跡已跑遍了遼西的山山水水。而這個范圍正好是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作為重點研究的遼西「熱河生物群」。
熱河曾是我國一個省,後撤並到河北和遼西。在這里正是中生代門類繁多的古生物聚集的地方。自80年代,這里就出土豐富的魚類化石(狼鰭魚和北票鱘)節肢動物和多種多樣的昆蟲(如蜉游)以及原始角龍類(如鸚鵡嘴龍),現在又發現大批中國水生蜥、中華龍鳥,更成了舉世矚目的「化石寶庫」。其中「三塔中國鳥」引起了全世界生物學家的重視,它甚至動搖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傳統認識,加之凌源中國水生蜥的發現又是一個世界首例,這使國際科學界和新聞媒體已把注意力引到了中國遼西。
參觀凌源古生物化石館奇觀,有機會藉助現代科技手段漫遊億萬年前的中生代大地,領悟地球生命進化的奧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