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膽在哪些生物學分支有應用

海膽在哪些生物學分支有應用

發布時間:2022-07-11 12:22:47

⑴ 海膽是什麼樣子

海膽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分三部:第一部最大,由20多行多角形骨板排列成10帶區,5具管足的步帶區和5個無管足的步帶區相間排列,各骨板上均有疣突和可動的長棘。

第二部稱頂系,位反口面中央,由圍肛部(periproct)和5個生殖板及5個板眼(ocular plate)組成,生殖板上各有一生殖孔,有一塊生殖板多孔,形狀特異,兼作篩板的作用;板眼上各有一眼孔,輻水管末端自孔伸出,為感覺器;圍肛部上有肛門。

第三部為圍口部,位口面,有5對口板,排列規則,各口板上有一管足,口周圍有5隊分支的鰓,為呼吸器官。多數種類口內具復雜的咀嚼器,稱亞里士多德提燈(Aristotle』s lantern),其上具齒,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長管狀,盤曲於體內,以藻類、水螅、蠕蟲為食。多雌雄異體,個體發育中經海膽幼蟲(長腕),後變態成幼海膽,經1-2年才達性成熟。

(1)海膽在哪些生物學分支有應用擴展閱讀

海膽的種類

1、餅海膽是一種棘皮動物,體扁,體表覆有短刺(外形常似獸毛)和不明顯的叉棘,許多種類中空略長的膽殼邊緣有對稱的缺殼或有淺孔(前月面)。

2、口鰓海膽是動物界棘皮動物門海膽綱脊齒目口鰓海膽科的海膽種類。是中國特有的種類。

3、日本毛冠海膽(學 名:Chaetodiadema japonicum Mrtsn)分部在日本南部海中和我國海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餅海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口鰓海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毛冠海膽

⑵ 海膽屬於什麼類

棘皮動物門海膽綱動物。該類動物分布於世界各海洋,其中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種類最多。 海膽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多數種類口內具復雜的咀嚼器,其上具齒,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長管狀,盤曲於體內,多雌雄異體,個體發育中經海膽幼蟲(長腕),後變態成幼海膽,經1~2年才達性成熟。其大多生活於海底,具有避光和晝伏夜出的特性。
海膽是海洋里一種古老的生物,與海星、海參是近親。據科學考證,它在地球上已有上億年的生存史。在遙遠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它們有很多種類,發現的海膽化石就多達5000種。由於滄海桑田的緣故,在中國的西藏高原,就曾發現過海膽的化石。許多絕滅種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標志化石。
海膽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分三部:第一部最大,由20多行多角形骨板排列成10帶區,5具管足的步帶區和5個無管足的步帶區相間排列,各骨板上均有疣突和可動的長棘。第二部稱頂系,位反口面中央,由圍肛部(periproct)和5個生殖板及5個板眼(ocular plate)組成,生殖板上各有一生殖孔,有一塊生殖板多孔,形狀特異,兼作篩板的作用;板眼上各有一眼孔,輻水管末端自孔伸出,為感覺器;圍肛部上有肛門。第三部為圍口部,位口面,有5對口板,排列規則,各口板上有一管足,口周圍有5隊分支的鰓,為呼吸器官。多數種類口內具復雜的咀嚼器,稱亞里士多德提燈(Aristotle』s lantern),其上具齒,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長管狀,盤曲於體內,以藻類、水螅、蠕蟲為食。多雌雄異體,個體發育中經海膽幼蟲(長腕),後變態成幼海膽,經1-2年才達性成熟。

海膽一般都是較深色的,如有綠色、橄欖色、棕色、紫色及黑色。

⑶ 目前常用的發育生物學模式生物有哪些,其共同特徵是什麼

目前常用的發育生物學模式生物有哪些,其共同特徵是什麼
生物學家通過對選定的生物物種進行科學研究,用於揭示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命現象,此時,這種被選定的生物物種就是模式生物。比如,孟德爾在揭示生物界遺傳規律時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而摩爾根選用果蠅作為實驗材料,在他們的研究中,豌豆和果蠅就是研究生物體遺傳規律的模式生物。由於進化的原因,許多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物種中是保守的,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夠成功的基本基礎。選擇什麼樣的生物作為模式生物首先依賴於研究者要解決什麼科學問題,然後尋找能最有利於解決這個問題的物種。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就發現,如果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相對簡單的生物上則發育現象的難題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因為這些生物更容易被觀察和實驗操作,因此,除了在遺傳學研究外,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在發育生物學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一些物種被大家公認為優良的模式生物,如線蟲、果蠅、非洲爪蟾、蠑螈、小鼠等。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後基因組研究時代的到來,模式生物研究策略得到了更加的重視。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在其它合適的生物中去研究,同樣人類的生理和病理過程也可以選擇合適的生物來模擬。
目前在人口與健康領域應用最廣的模式生物包括,噬菌體、大腸桿菌、釀酒酵母、秀麗隱桿線蟲、海膽、果蠅、斑馬魚、爪蟾和小鼠。在植物學研究中比較常用的有,擬南芥、水稻等
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還會有新的物種被人們用來作為模式生物。但它們會有一些基本共同點:
1)有利於回答研究者關注的問題,能夠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類群;
2)對人體和環境無害,容易獲得並易於在實驗室內飼養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遺傳背景清楚;
4)容易進行實驗操作,特別是具有遺傳操作的手段和表型分析的方法。

⑷ 很多人喜歡吃海膽,海膽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很多人喜歡吃海膽,海膽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海膽中最有價值的物質是性腺中唾液糖脂的混合物,包括醇醯神經氨基物質、葡萄糖類物質、神經醯胺物質。 這些物質可以直接向神經補充營養,對神經有一定的修復作用,而且這些營養在其他食物中幾乎得不到。海膽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肉中含有脫氫酶,更重要的是,海膽中含有抗腫瘤癌糖蛋白。既能修復神經,也能抗癌,而且已被醫學證實。 這不能和其他食物相比。 也是海膽的價值。

⑸ 海膽的生理結構

海膽的體壁結構相似於海星,但真皮中無肌肉層,因此骨板是不動的。體壁內具發達的真體腔。除了膽殼內寬闊的體腔之外,在口後咽的周圍還有圍咽體腔。體腔液與海水等滲,具傳遞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機能。體腔液中有大量的體腔細胞,有的體腔細胞具偽足,有吞噬功能。體腔細胞還有凝血作用,在受到損傷時起作用。

海膽類的食性相當廣泛。可以是肉食的,以腹足類和其他棘皮動物等為食;也可以是植食的,以各種海藻為食。軟質海底的種類及不規則海膽則主要取食有機物碎屑,通過管足或刺收集周圍的有機物顆粒,再由纖毛作用送入口。口位於口面圍口膜中央(不規則海膽可能位於身體前端),口內為口腔,口腔內有結構復雜的取食結構,即由一系列骨板、齒及肌肉相連組成的方燈形結構,用以切割及咀嚼食物,稱為亞里斯多德提燈(Aristotle』s lantern)。它可以部分地伸出口外,其形態及結構是海膽類分類的基礎之一。一般心形海膽缺乏亞里斯多德提燈。
亞里斯多德提燈內包圍有咽,咽後為食道,再連到胃、腸,胃腸交界處常有一盲囊存在。腸道很長,在體內圍繞膽殼環繞成口面與反口面兩圈,再經短的直腸及圍肛區的肛門開口到體外。許多海膽腸道的第一圈(口面圈)腸壁上有一平行的水管(siphon),它的機能可能是更快地移走食物中過多的水分。腸是食物消化及呼吸的場所,盲囊處可以分泌消化酶。糖元是其主要貯存物,由腸壁進入體腔及其他組織中。
水管系統相似於海星,反口面有一篩板(由生殖板形成),由石管連到口面的環水管,環管上有5個波里氏囊,由環管分出5個輻水管,在膽殼內沿步帶區向反口面集中,由輻管沿途向兩側交替發出側管,向內連到壇囊,向外伸出管足。管足穿過步帶板,具吸盤、肌肉及支持骨片。不規則海膽的管足主要用於呼吸等其他機能。血系統與海星綱相似,即與水管系統伴行,也有環血管、輻血管、軸腺等,同時也伴有圍血系統,其在海膽綱中的循環作用目前了解的還不多。
海膽在圍口區具有5對鰓。鰓是體壁向外凸出的分支狀結構,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其內的腔與圍咽部體腔相通,其中充滿體腔液。亞里斯多德提燈的骨片及肌肉的收縮壓擠體腔液進入鰓,以進行氣體的交換。其抽吸運動是由體腔液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改變刺激神經,再由神經支配骨片及肌肉的運動。
不規則海膽沒有鰓,由管足來完成呼吸機能。其管足短而扁平,管足外纖毛的運動造成水流,正好與管足內體腔液的流動方向相反,以促使氣體進行交換。即使是規則海膽,其反口部位的管足也主要執行呼吸機能。代謝產物主要是氨及尿素,由體腔細胞攜帶到鰓及管足處,然後排出體外。
軸腺可能也是排泄器官,因為其中的體腔細胞也滿載有代謝廢物。神經系統與水管系統伴行,最重要的為外神經系統,在提燈內環繞咽形成一圍口的神經環,由它分出5條輻神經穿過提燈骨板到膽殼內面步帶區的中線處,位於輻水管的下面,再由輻神經分出分支穿過膽殼達到管足及體壁、刺及叉棘。每個管足神經在末端吸盤處形成網狀,上皮下神經叢也以神經網形式到達刺及叉棘處。下神經系統在圍口環上分出神經到提燈的肌肉等處,內神經系統在圍肛區形成環,並發出神經到生殖腺。
沒有特殊的感官,感覺細胞主要分布在管足、刺及叉棘處的上皮細胞之間,具觸覺及味覺功能。也有球形小體,有平衡作用。海膽對光也很敏感,多為負趨光性,在反口面的表皮細胞中有眼點或感光細胞。

⑹ 海洋生態學

海洋生態學 marine ecology
海洋生態學是研究海洋生物與海洋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生態學的一個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學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環境中的繁殖、生長、分布和數量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闡明生物海洋學的規律,為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增養殖,保護海洋環境和生態平衡等,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本段]海洋生態學發展簡史
1777年,丹麥學者米勒開始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19世紀初,歐洲各國的生物學家已聯系沿岸和淺海環境研究海洋生物的組成和分布規律。
法國奧杜安和米爾恩·艾德華茲於1832年提出了淺海生物的分布圖式;英國福布斯在大量採集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帶現象,劃分了四個深度帶:濱海帶、海帶帶、珊瑚藻帶和深海珊瑚帶,並將歐洲海域劃分成幾個生物地理省。他指出生物種類隨海洋深度的增加而減少的趨勢,但錯誤地認為550米以下的海域不會有生物生存。
福布斯和戈德溫·奧斯汀合著的《歐洲海的自然歷史》是海洋生態學的第一部論著。以後,各國廣泛地進行深海生物調查。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湯姆遜領導的英國「挑戰者」號考察,發現了大量深海動物和新的生物種屬,綜合研究了生物與海洋環境的關系。
1877年和1883年默比烏斯研究了牡蠣生物群落,提出了廣溫性生物、狹溫性生物、廣鹽性生物和生物群落等生態學的重要概念。1887年德國亨森首先使用了「浮游生物」一詞;1891年德國哈克爾首先提出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兩個名詞。這是海洋生物的三個主要生態類群。與此同時,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法國的羅斯科夫、英國的普利茅斯等地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機構。
海洋生物生態的定量研究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亨森和丹麥的彼得松分別對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的數量分布變化、群落組成進行了研究;在游泳生物方面,則主要研究了經濟魚類的種群生態。用標志放流法研究魚類的棲息洄遊也是彼得松於20世紀初開始的。
20世紀20、30年代,歐洲各國對海洋生物生態工作開展了廣泛的研究。斯韋爾德魯普等的專著《海洋》總結了以往海洋生態研究的成果。50年代丹麥「鎧甲蝦」號和蘇聯「勇士」號調查取得大量的深海資料,證明在6000米到10000多米深的水層、洋底和深海溝都有生物生存使深海生態的研究進了一步。
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洋生態學研究得到了迅速和全面的發展。其特點表現為:綜合研究海洋生物與環境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人類各項活動對海洋環境、生物組合和資源的影響;預測環境條件、生物資源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演變趨勢和進程;研究人工控制下,經濟生物的大量繁殖、發展,闡明生物的生理生態機制;大規模的綜合生態調查與實驗生態觀察相互結合。
迅速發展起來的海洋生態系研究,將自然生態的觀察和實驗生態的研究緊密結合,著重研究海洋生態系的結構和功能,生態系中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物質循環和食物鏈內的能量流動,生態系中各級海洋生物生產力的變化、資源的預報和增殖,以及人工控制下的現場實驗生態研究。
[編輯本段]海洋生態學基本內容
海洋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物的個體、種群、群落以及整個海洋生態系。它研究各類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長、棲息營養、數量分布及其與有機、無機環境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海洋生物群落的自然組合的特點和規律,不同生態類群(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等)的組成、分布、數量變化及其與海洋環境的關系,等等。包括個體生態、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生態系生態。
個體生態學是以生物個體為研究對象,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它通過控制條件下的實驗研究,檢驗生物體對各種海洋環境因子的需要、耐受和適應范圍。實驗的結果可與自然觀察相對照。其研究內容和方式屬於實驗海洋生物學范圍。其研究對象有常見的經濟種和有些類群的代表種,如軟體動物的貽貝、牡蠣,甲殼類的哲水蚤、鹵蟲,各種蝦、龍蝦和蟹,棘皮動物的海膽,多毛類的小頭蟲等。
種群生態學是研究動植物種的群體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種群的年齡組成、性比例、數量變動、成活率、死亡率、生長和種群調節、空間分布、遷移、洄遊、及其與海洋環境因子的關系;也包括種群內不同個體和各種群間的相互關系。這些研究與經濟動植物的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以及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防除密切相關。研究對象目前主要是游泳生物、游泳性底棲生物和某些浮游生物,對一些可供漁業捕撈生產的經濟種研究較多。
中國近海經濟種類的種群生態研究自50年代開始全面展開,已對重要漁業經濟種大黃魚、帶魚、對蝦和中國毛蝦等作了系統的研究,發布的一些種的資源和漁情預報,在生產上已見效益。
群落生態學是研究在一定生境內棲息的多種海洋動植物的組合特點,它們之間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關系。群落中的每個種都是其中的成員,各成員間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數量關系,並存在著密叨的生物學聯系。群落是一個生態單元,能量在群落中消耗,物質在群落內循環。群落生態研究在底棲生物方面進行較事,特別是在海岸帶和淺海底棲生物方面。包括平底生物群落、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生物群落和紅樹林生物群落。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由於種類組合不穩定,群落生態研究做得較少。
海洋生物群落生態學的創始人彼得松在1913年,將丹麥斯卡格拉克海域的底棲生物劃分為八個群落,並以優勢種和特徵種的種名給群落命名。彼得松的工作影響很大,直到20世紀50年代,多數底棲生物學家仍然依據他用優勢種區分海洋生物群落的方法,廣泛地研究生物群落。
群落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是把群落作為—個獨立的生態系統進行研究。主要是分析系統的組成及其內部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規律,分析、預測主要成員的數量變動與環境因子變數參數及其相互關系,提出數學模式。
研究生物群落及其棲息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是海洋生物群落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發展起來。海洋生態系的空間范圍常超出一個群落的生境,包括一個相對獨立的水體,如內灣、河口、邊緣海、遠洋區,甚至整個海洋。研究這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及其各個環節的轉換效率、數量變動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當前,海洋生態系的研究,主要運用現代系統科學的原理和分析技術,綜合研究和深入分析海洋生態系的特點,建立生態系的數學模式,以預測預報人為變化對海洋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為資源的開發、利用、發展和環境的管理、整治等提供科學依據。
書名: 海洋生態學
作者: 李冠國,范振剛 編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11-01
出版地:
ISBN: 9787040137941
價格: 30.20
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海洋環境(物理、化學、地質、生物諸因子),海洋生物(浮游、游泳、底棲生物各生態類群),各種生境的特點以及生物生產、數量分布變化與各種環境間的相互關系,重點論述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生態學。並以一定篇幅(最後3章)扼要介紹海洋生物資源及其開發與存在的問題,如何保護和科學管理海洋生物資源;人類活動對特定海洋環境與海洋生物的影響;海洋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全書內容全面豐富,主要特點是編入了作者多年積累的潮間帶生態研究成果,並盡可能地引用了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這些材料進一步揭示海洋生態學規律,反映人類活動和環境變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極其難得的。本書適合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和生態學專業的學生作為教材,也可作為了解海洋生態的參考書。

⑺ 雖然海膽看起來滿身都是刺,海膽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海膽是一種生長在海中的棘皮動物。它的半球形外殼是由帶刺的硬鈣化物組成。在被殼包裹的體腔內有五小塊黃色的厚粥狀物質,即海膽黃。海膽黃是海膽的可食用部分,富含蛋白質,由17種氨基酸組成。其成分比例與人體接近,易於吸收和利用。它所含的脂肪為不飽和脂肪酸,能降脂減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含有結構蛋白、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質,能提高性功能,還含有豐富的激素,能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含有高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中醫還認為,海膽具有化痰消腫、軟堅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耳炎等疾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各種海產品,已經成為餐桌上的常客。說到海鮮,那就是湛江。獨特的氣候使湛江一年中有300多天的平均氣溫高於15℃,實在令人羨慕。這種氣候也為水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周期。


然而,今天我不談湛江的海產品。今天我談的是海膽。是的,這種小動物身上長滿了黑色的刺。你知道海膽的營養價值嗎?海膽的營養價值很高,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據生物學家分析,每100克海膽黃含有41克蛋白質,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缺乏的蛋白質。對於身體不是很好,缺乏營養的人,可以每天吃一些海膽來補充。

閱讀全文

與海膽在哪些生物學分支有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